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质量调查结果探讨雄安新区第四系沉积相元素组成特征与物质来源
1
作者 周亚龙 郭志娟 +3 位作者 王乔林 刘飞 王成文 宋云涛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4-726,共13页
【研究目的】探讨雄安新区第四系不同沉积相内土壤元素含量及其组成分布规律、控制影响因素及其沉积物质来源,为研究区域古地理、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雄安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监测获... 【研究目的】探讨雄安新区第四系不同沉积相内土壤元素含量及其组成分布规律、控制影响因素及其沉积物质来源,为研究区域古地理、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利用雄安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监测获取的表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通过元素含量或比值示踪等多元统计方法,揭示了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规律与表生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冲湖积平原亚区土壤具有低SiO_(2)和Na_(2)O,高Al_(2)O_(3)、Fe_(2)O_(3)、MgO、CaO、K_(2)O和Na/Rb特征;冲洪积平原亚区土壤具有高SiO_(2)和Na_(2)O,低Al_(2)O_(3)、Fe_(2)O_(3)和Ca/Ba特征。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常量元素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源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控制,同时表生环境对常量元素的贫化富集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源区目前处于以斜长石风化为主的中等化学风化程度阶段,风化产物未遭受钾交代影响。区内各沉积相土壤样品成土母质物源主要来自雄安新区西侧太行山隆起的成熟大陆石英质物源区,同时在冲湖积平原亚区的洼地小区内还存在部分少量的样品成土母质来源于基性火山岩物源区和中性岩火成物源区。【结论】土壤元素含量、元素比值、元素组合(Rb–U–Ga、Fe–Mg–Ni–V均一化累加和)等地球化学指标特征能有效指示区内各沉积相环境,对成土母质特性具有示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地球化学指标 沉积相 物源示踪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开封市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玲 张云霞 +2 位作者 盛奇 付巧玲 杜丽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从土壤质量的内涵出发,选取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质量、肥力与健康质量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加权指数和模型及综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开封市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开封市土壤质量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土壤环境质量... 从土壤质量的内涵出发,选取农业地质调查中土壤环境质量、肥力与健康质量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加权指数和模型及综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开封市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开封市土壤质量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土壤环境质量1级到5级的面积比例分别为99.13%,0.39%,0.37%,0.05%,0.05%,仅极少量的城市郊区土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肥力与健康质量1级到5级面积比例分别为0.35%,26.65%,46.27%,17.20%,9.53%;土壤综合质量1级到5级的面积比例依次为0.04%,26.50%,46.47%,17.34%,9.65%。本研究拓展了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范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减少了单项指标评价的单一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应用叠加法直观地显示出单项质量评价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存在的差异,为评价成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综合评价结果对农业生产布局、粮食安全和绿色产能评价等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质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指标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开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金立新 李忠惠 +3 位作者 刘应平 贾小川 陈德友 杨忠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13-1417,共5页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查,其核心是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金土地工程 农业地质调查评价 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农业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岩 郭常来 +4 位作者 崔健 张艳飞 李莹 李旭光 于慧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9-1484,共16页
【研究目的】查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农业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可以为当地特色农业开发、全域旅游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地质调查查明成土母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以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开展... 【研究目的】查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农业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可以为当地特色农业开发、全域旅游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地质调查查明成土母质,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以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为基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利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识别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定量分析不同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北镇农业区土壤中Cr和Pb的均值低于辽宁省辽河流域背景值,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Hg>As>Cd>Pb>Zn>Cu>Cr>Ni。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在超标样品中Cd、Cu和Zn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的占比分别为45.56%、29.11%和11.47%,占总超标数的86.12%;As和Cd为轻度污染状态,大部分土壤样品的重金属为无—轻度的污染状态,仅Hg元素个别采样点位为强—极强污染。单指标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Hg>Cd>As>Cu>Ni>Pb>Cr>Zn,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分布范围为29.7~2358.16,平均值为141.9,以低度风险为主,其次中度风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Ni、Cr、As、Pb主要受母岩自然风化影响,Cu、Zn、Cd、Hg受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甚至建筑活动等多种来源影响。【结论】农用物质的不合理施用、大气沉降、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和煤炭燃烧等产生的物质在土壤中富集可能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污染风险,未来需要加强对Hg、Cd、Cu和Zn元素在不同地块中富集趋势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源解析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北镇农业 锦州市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质调查中农业生态地质研究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中 张宏达 +1 位作者 徐建明 高业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96,共3页
通过山东临淄城幅、青州市幅及河北龙华镇幅、流常幅的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农业生态地质研究 ,总结出应主要从基础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 3个方面与农业生态结合。基础地质地貌条件控制着农业的布局、土壤的地... 通过山东临淄城幅、青州市幅及河北龙华镇幅、流常幅的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开展农业生态地质研究 ,总结出应主要从基础地质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 3个方面与农业生态结合。基础地质地貌条件控制着农业的布局、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且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营养元素含量等 ;其中水文地质特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 生态水文地质 农业生态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系数法用于评价农业地质调查样品52个项目分析质量等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烨 陈爱平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5-360,共6页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控制目前采用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方法,重点从准确度、精密度、虚拟图等方面确保元素地球化学图成图质量,应用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规范未规定统一的分析方法及评价分析质量等级的参数。分析...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控制目前采用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方法,重点从准确度、精密度、虚拟图等方面确保元素地球化学图成图质量,应用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规范未规定统一的分析方法及评价分析质量等级的参数。分析系数是评价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一个综合指标,既适用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又适用于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评价方法简便易懂、量化直观,但在地矿实验室较少应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文章应用分析系数法评价河南省农业地质调查样品中4个日常监控土壤标准物质中52个项目的分析质量水平。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相关指标计算出分析系数允许限,划分了质量评定等级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结果显示,4个土壤标准物质共208个分析项目中,其中138个项目达到优秀级,58个项目为良好级,12个项目为及格,总体分析质量好。对分析质量差的Se、Cr、I、Br、Th、C、Pb、Cd等8个项目,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这些项目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标准物质 农业地质调查样品 分析系数 分析质量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0期12140-12143,共4页
首先介绍我国富硒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进展,然后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地质 农业地质环境 富硒土壤 调查进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赣州吉埠贡芋品质与生态地质环境关系讨论
8
作者 汪振立 张恋 +5 位作者 罗建林 李福平 雷天赐 黄长生 于东升 邓通德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866,共18页
【研究目的】研究贡芋品质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关系,探究生态地质环境造就贡芋特殊风味的生态地质学作用机理,可为芋头种植的生态地质环境选择或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地质建造控制、土壤母质溯源以及土壤物理、土壤地球... 【研究目的】研究贡芋品质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关系,探究生态地质环境造就贡芋特殊风味的生态地质学作用机理,可为芋头种植的生态地质环境选择或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地质建造控制、土壤母质溯源以及土壤物理、土壤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多角度切入,在贡芋核心区和对照区岩、土、水、植系统采样,矿质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系统检测;对农田土壤物理主要指标检测分析;对检测数据用多种方法处理分析,综合研究。【研究结果】(1)体现贡芋独特风味的主要指标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淀粉、氨基酸等均高于对照区;(2)植物必需元素K、P、Zn、S等对贡芋风味物质的形成、提高起主要作用,其次为Fe、Mg、Cl、Ni、Mn、Ca、Cu和SOM等;(3)土壤平均粒径偏小,土壤容重、紧实度较低;土壤灼烧减量、pH值适中,土壤水分、土壤Eh值较高,土壤具备良好可耕性。【结论】吉埠贡芋的独特风味是独特的生态地质环境造就优良的土壤物理、土壤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叠加效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芋品质 土壤物理 土壤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叠加效应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赣州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承德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成因及其生态环境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魏浩 卫晓锋 +7 位作者 王京彬 朱苏加 杨帆 梁钊 田晓霞 李炜 贾文茹 于开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0-1303,共14页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 【研究目的】查明承德地区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地质成因,为当地土壤硒的勘查及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地质调查查明该区成土母质类型,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凯氏定氮法等获取了553个土壤样品及66件岩矿石样品中硒及多个元素的含量,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合地质作用分析地质成因。【研究结果】研究区成土母质大致分为9类,表层土壤中硒含量最小值为0.016mg/kg,最大值为0.743 mg/kg,平均值为0.17 mg/kg,土壤平均硒含量仅为全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2,处于缺乏等级。铁矿石、金矿石、铅锌矿石中硒含量均值分别为0.860 mg/kg、1.233 mg/kg、3.365 mg/kg,明显高于各类矿石的尾矿及围岩。【结论】承德地区土壤硒整体含量很低,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分布特征受控于地质建造。富硒土壤区域集中在隆化县南部(A区)、承德市南部(B区)(双滦区、双桥区)、宽城县东部(C区)。C区属于“岩石风化型”,与含硒量高的原生碳酸盐岩+碳质泥岩地层组合有关;B区属于“成矿伴生型”,与铅锌矿成矿过程中硒与金属硫化物的伴生关系及硒与硫的替代关系有关;A区属于“河道沉积型”,与河道沉积过程中河湖冲动力驱动、有机质的吸附作用有关。承德南部富硒区域具有发展林果经济的天然优势,围场县处于低硒环境,是引发克山病等地方病流行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地质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承德市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在土壤等地质体中的危害与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瑞芹 杨忠芳 余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3-864,共32页
【研究目的 】镉、锌既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镉、锌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使镉、锌地球化学研究水平迈上新的高度,镉、锌同位素体系建立与应用成... 【研究目的 】镉、锌既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也是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镉、锌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使镉、锌地球化学研究水平迈上新的高度,镉、锌同位素体系建立与应用成为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镉、锌同位素的相关文献,从镉、锌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分馏机制、自然界储库组成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 】(1)随着镉、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同位素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地球各储库中的锌同位素组成已基本查明,镉同位素组成正处于数据积累阶段;(3)镉、锌同位素分馏机制主要包括吸附沉淀、生物作用、化学作用等,目前已逐渐被应用到指示行星分异、探明成矿机制、重建古环境、示踪污染源等多种领域中;(4)在解析重金属污染源时,多种同位素的联用有助于减小不确定性。【结论 】在新型同位素分析仪器和技术的开发下,镉、锌同位素的研究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对镉、锌同位素分馏机制、部分储库含量、应用领域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镉同位素 锌同位素 分析方法 分馏机制 同位素组成 古环境重建 同位素示踪 修复技术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地区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Cd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墨 梅丽辉 +9 位作者 刘冰权 张明 唐志敏 宗乐丽 王尚晓 田福金 张晓东 张洁 牛晓楠 黄丁伶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8,共11页
【研究目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影响健康,开展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科学管理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系统采集水稻籽实及对应根系土样品129组,通... 【研究目的】重金属元素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影响健康,开展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科学管理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系统采集水稻籽实及对应根系土样品129组,通过化学分析获取As、Cd、Hg、Pb、Cr、pH和土壤Cd形态等地球化学数据,采用人体健康风险模型评估研究区健康风险。【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壤Cd平均含量为0.49 mg/kg,显著高于江西表层土壤背景值,有80件土壤Cd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占总样本的62%。水稻籽实有57件Cd含量超标,超标率为44%。(2)研究区土壤Cd的污染评价结果与农作物Cd的安全评价结果对应性较差。土壤pH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土壤pH值升高,土壤中Cd含量增加了2.26倍,但水稻籽实Cd含量降低了4.5倍。(3)土壤中Cd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和残渣态这三种赋存形态对水稻籽实Cd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强酸性土壤环境中,Cd生物有效性增强。(4)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儿童的健康风险大于成人,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因子主要为Cd。【结论】研究区土壤Cd与水稻籽实Cd含量空间对应性较差,依照现行规范评价,存在一定的误判漏判的局限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因水稻Cd摄入引起的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健康风险 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赣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俊 鲁先科 +7 位作者 蔡奎 闫丽娜 栾文楼 宋泽峰 赵志瑞 栾卓然 阎秀兰 杨潇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58,共28页
【研究目的】土壤镉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聚焦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试图为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 【研究目的】土壤镉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聚焦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试图为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相关文献,对镉的危害、土壤镉污染现状、镉对植物的影响机制、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及土壤镉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等进行系统介绍和客观评述。【研究结果】中国土壤镉污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耕地、林地、草地、园地以及未利用地都存在镉污染,尤其耕地是镉污染的重灾区;镉对植物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有显著影响;镉从土壤向植物系统的迁移主要以镉离子和络合物形式,与界面过程有关,另外需要借助载体和通道实现;土壤镉污染治理技术可以分为化学类和生物类,主要包括生物炭、矿物材料、有机肥料、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结论】镉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镉污染仍然是中国农田土壤面临的严重问题,镉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涉及多个机制,镉污染治理技术有其各自的原理和优势,联合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仍须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方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镉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以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镉污染 迁移转化 治理修复技术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农用地土壤硫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13
作者 黄顺生 周强 +4 位作者 张平 崔晓丹 蔡露明 李文博 徐宏婷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2-1075,共14页
【研究目的】淮安地区处于苏北平原腹地,地质背景较复杂,在地质与人为双重影响下,土壤硫元素空间变异性大,影响土壤硫元素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效应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对比不同深度、土壤类型、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的... 【研究目的】淮安地区处于苏北平原腹地,地质背景较复杂,在地质与人为双重影响下,土壤硫元素空间变异性大,影响土壤硫元素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效应尚不清楚。【研究方法】对比不同深度、土壤类型、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S含量和开展硫元素平衡状况评估,揭示硫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效应初步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全硫的平均值为388×10^(-6),远高于江苏省土壤平均值。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南部高于北部,层次土壤分布上自上而下逐渐降低。全S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表现为沼泽土最高、水稻土次之、潮土最低;在不同地貌类型间,扇缘湖沼平原区最高,冲海积砂坝高地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则表现为水浇地最高、林地最低。土壤全S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农用地土壤硫元素平衡状况评估结果表明,.年净增量为58.21 kg/hm^(2),与2004年多目标数据相比,研究区农用地土壤全S含量近15年来出现一定程度的累积。【结论】土壤硫元素分布特征与土壤深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硫元素显著累积区对应设施农用大棚(种植红椒等)分布范围,成因上与硫酸钾复合肥、有机肥等大量施用密切相关。这些区域土壤已出现酸化趋势,对周围水体产生一定硫元素负荷,建议开展生态风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土壤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变化趋势 淮安 生态环境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农田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吸附的影响—以新疆开孔河流域绿洲区为例
14
作者 姚远 赵禹 +3 位作者 刘三 苏靖 陈振宇 梁楠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3-785,共13页
【研究目的】黏土矿物对土壤质量起重要调控作用,查明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对绿洲区土壤质量调控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新疆巴音郭楞州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图... 【研究目的】黏土矿物对土壤质量起重要调控作用,查明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黏土矿物特征,对绿洲区土壤质量调控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新疆巴音郭楞州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干旱绿洲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相关性分析、三角图及风化指数分析等方法对该区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与物源演化、成土气候条件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结果】研究区黏土矿物类型主要为2∶1型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绿泥石,含少量的高岭石,黏土矿物的物源为花岗岩,演变规律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高岭石;研究区伊利石结晶度IC值为0.35~0.62,均值0.44,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为51.29%~62.57%,均值为58.24%,成分变异指数ICV值为1.09~3.69,均值2.65,上述指标反映该区低温、干旱及风化作用程度较弱的成土期环境;研究区土壤黏土矿物总量与土壤养分、重金属元素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绿洲区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型;绿洲区农田土壤黏土矿物能够通过吸附作用提升土壤养分元素水平、固定土壤重金属降低其农业风险,从而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重金属 土壤养分 农田土壤 干旱绿洲区 土壤质量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巴音郭楞州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植被-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15
作者 叶桂琦 季文兵 +3 位作者 杨忠芳 余涛 侯青叶 钱鹍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73,共47页
【研究目的】氧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的氧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氧同位素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示踪手段,能够有效指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氧同位素... 【研究目的】氧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的氧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氧同位素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示踪手段,能够有效指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氧同位素的文献,综述了氧同位素的分馏机制以及在土壤-植被-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依赖于同位素质量比值偏差大,氧同位素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发生较大程度的同位素分馏。氧同位素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示踪环境污染物来源;(2)古环境和古气候恢复;(3)追踪食物(动物)的地理来源。【结论】在实际应用中,氧同位素通常会与其他同位素(氢同位素、碳同位素、氮同位素等)共同使用,从气候、植被发育程度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多维度示踪。今后氧稳定同位素可与树轮、有孔虫、黄土、盐湖等全球变化领域的代用物模式结合,发挥更重要的环境生态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分馏机制 示踪技术 古气候 环境污染物 土壤 植被 生态环境 地理来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雷州东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立龙 张德程 +7 位作者 郝连成 代友旭 张健康 李先锋 任开文 刘建 孔凡全 王勇峰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0-314,共15页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 【研究目的】以雷州市东部为研究区,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剖析重金属来源,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及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方法】采集381个点位的表层土壤样,分析测试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应用GIS软件分析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采用蒙特卡洛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人体健康风险。【研究结果】(1)As、Cd、Cr、Cu、Hg、Ni、Pb、Zn在土壤中的平均值依次为5.85×10^(-6)、0.079×10^(-6)、64.03×10^(-6)、14.11×10^(-6)、0.07×10^(-6)、21.23×10^(-6)、35.38×10^(-6)、76.45×10^(-6),其中Cd、Cr、Ni和Zn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表明这四种元素在土壤中呈相对富集。(2)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以清洁状态和尚清洁状态为主,仅有个别点位存在轻度污染。(3)重金属除了地质背景来源,还与交通源、农业源和工业源有关。(4)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但对成人和儿童存在可耐受致癌健康风险,最主要的致癌因素为重金属元素As;敏感性分析表明非致癌风险中皮肤黏着系数(SL)是影响非致癌风险的首要因素,致癌风险中SL和As分别是影响成人和儿童致癌的首要因素;致癌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暴露和手-口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结论】雷州市东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整体呈轻微生态风险,但Hg和Cd应引起足够的重视;As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致癌因素,应加强对As的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健康风险评估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雷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17
作者 毕书海 周文辉 +3 位作者 袁国礼 高琪 李永春 邰苏日嘎拉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299,共11页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地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明确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研究方法】系统采集了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12988件,获取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地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明确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研究方法】系统采集了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12988件,获取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与宁夏自治区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原州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分别为As(1.01)、Cd(1.42)、Cr(1.04)、Cu(0.99)、Hg(1.03)、Ni(0.81)、Pb(1.01)和Zn(1.07)。土壤中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东西两侧、固原市区、张易镇和黄铎堡镇等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在东北部第四纪黄土覆盖区的炭山乡、寨科乡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较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原州区土壤整体清洁,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均小于0.7,属清洁水平,污染风险等级为安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Cd和Hg单元素潜在危害指数达到中等风险水平,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轻微风险。【结论】固原市原州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存在轻微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指数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固原市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龙山县土壤重金属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18
作者 许青阳 戴亮亮 +4 位作者 彭志刚 张俊 肖凯琦 巩浩 吴欢欢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4-848,共15页
【研究目的】在龙山县采集土壤样品775件,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利用地累积指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 【研究目的】在龙山县采集土壤样品775件,分析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特征,评价土壤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利用地累积指数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基于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采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了土壤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龙山县土壤中Cd含量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湖南省土壤背景值,表明龙山县土壤中Cd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As和Cd的变异系数均大于0.5,Hg的变异系数大于1,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龙山县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s、Cd、Cr、Cu、Hg、Ni、Pb、Zn污染,其中,Cd污染范围较广,局部地区Hg污染程度严重。龙山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三类:Cr、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Cd、Pb、Zn主要来源于铅锌矿开采选冶,同时,Cd的来源与地质背景有一定的关系;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龙山县土壤重金属对儿童造成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需注意龙山县里耶镇、苗儿滩镇和洛塔乡土壤重金属产生的健康风险。此外,As、Cr是造成非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Cr、Ni是造成致癌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经口摄入是产生健康风险主要暴露途径。【结论】龙山县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As、Cd、Ni是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镉-铅-锌 砷-汞 污染评价 来源 健康风险评价 地质调查工程 龙山县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首个农业地质调查完成
19
《中国农村科技》 2005年第12期52-52,共1页
北京市第一个生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延庆县生态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成果发布,通过地质工作者调查发现,延庆县盆地95%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检测结果无超标样点,地表水各项检测指... 北京市第一个生态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延庆县生态农业地质调查与评价》成果发布,通过地质工作者调查发现,延庆县盆地95%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机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检测结果无超标样点,地表水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超标,整体土壤环境质量优良,适合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质调查 北京 土壤环境质量 地质调查项目 环境质量标准 生态农业 有机污染物 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 农业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地质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问题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瑞敏 侯春堂 王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在回顾国内外农业地质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地质和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地质的六项主要任务,即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地区性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规划、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和修... 在回顾国内外农业地质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地质和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我国当前农业地质的六项主要任务,即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地区性农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规划、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和修复技术研究、区域农业地质环境改造利用与农业生态地质工程、地质体有用性的发掘和合理开发利用等。最后,指出了农业地质的学科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地质 地质环境调查 生态地球化学 地区性农业结构 城镇化发展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