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顺喜 王忠武 尤淑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6,共6页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数据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中巴资源系列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等主要民用资源卫星的技术和应用现状,归纳面临的主要问题...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民用陆地资源卫星数据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方法:分析中国中巴资源系列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等主要民用资源卫星的技术和应用现状,归纳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规模化应用等角度指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中国民用资源卫星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数据质量问题影响了其应用规模,急需在数据源保障能力、多要素观测能力、多传感器协同能力、多边合作机制等方面全面发展。研究结论:只有提高中国民用资源卫星载荷的各项技术指标,改进数据质量问题,才能有效扩大其在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应用领域范围并提升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遥感 民用陆地资源卫星 调查监测 应用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技术在牧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石承苍 雍国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3-7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卫星遥感资料开展高原牧区上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实用方法。研究区设在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试验区面积6000平方公里。试验证明,在这样的地区可以利用MSS图象编制1:1O万土地利用图,用TM图象编制1:5万土地利用图。其图斑合...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卫星遥感资料开展高原牧区上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实用方法。研究区设在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试验区面积6000平方公里。试验证明,在这样的地区可以利用MSS图象编制1:1O万土地利用图,用TM图象编制1:5万土地利用图。其图斑合格率分别达到93.3%和95.5%,制图精度达到国家颁布标准。此外,还用遥感方法调查了草原砂化和沼泽地分布,资料表明近20年来区内有沙地扩大和沼泽地缩小的趋势,进行了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调查 遥感技术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与土地调查成果协同对比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诚 郑云峰 +1 位作者 杨锦鑫 陆亚刚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7,77,共7页
通过对比分析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与土地调查成果,探讨林业专项数据中林地及重要森林资源与土地调查成果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分布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加快杭州市林业专项纳入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杭州市... 通过对比分析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与土地调查成果,探讨林业专项数据中林地及重要森林资源与土地调查成果的差异化程度、差异分布及差异产生的原因,为加快杭州市林业专项纳入现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杭州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与土地调查更新成果的地类一致性整体较高,平均达到88.06%。差异图斑以集体林,人工林,商品林和低保护等级的林地为主,但国有林,天然林,重点公益林等重要森林资源的差异总面积依然庞大,是需要林业部门重点关注的几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土地调查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开发地下空间,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地质调查工程”进展简介 被引量:1
4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重要的资源,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用途主要有:①城市地下交通(地铁等);②商业设施(地下商城等);③地下车库;④市政管线;⑤民防工程;⑥其他仓储设施(地下油库、核废料储库等)。在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地... 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重要的资源,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用途主要有:①城市地下交通(地铁等);②商业设施(地下商城等);③地下车库;④市政管线;⑤民防工程;⑥其他仓储设施(地下油库、核废料储库等)。在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最多的2012年为例,当年建筑用地32.28万公顷,按照40%的开发系数和30 m的开发深度计算,可供利用的地下空间达3873.6亿m3。若能合理开发利用,这对扩大城市空间、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意义重大。为此,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城市地质调查工程”推动这项事业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城市地质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 土地资源 民防工程 节约利用 城市地下交通 城市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程进展
5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十四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国家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等需求,部署实施了“黄河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实施(工... “十四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国家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等需求,部署实施了“黄河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牵头实施(工程首席专家:韩双宝),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参与承担,旨在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全链条业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监测工程 中国地质科学院 水文地质 地质研究所 环境地质调查 岩溶地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标准和规程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Office of National Land 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29, China)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13-15,共3页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以来,有关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已陆续制定了十多个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技术规定。本文重点介绍了这些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技术规定。
关键词 技术标准 规程 土地资源调查 国土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7ETM+遥感影像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县级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冰 洪家宜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以甘肃景泰县的八道泉等3个乡镇为研究区,以2000年的Landsat-7ETM+遥感资料(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m×30m,全色波段为15m×15m)作为信息源,以2000年甘肃景泰县的土地利用及森林资源地面调查数据为参考,分别采用目视解译和人... 以甘肃景泰县的八道泉等3个乡镇为研究区,以2000年的Landsat-7ETM+遥感资料(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m×30m,全色波段为15m×15m)作为信息源,以2000年甘肃景泰县的土地利用及森林资源地面调查数据为参考,分别采用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式解译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及森林类型进行了判读分类,并与2000年的地面调查结果对比,对两种解译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 Landsat-7 ETM+遥感影像 森林资源调查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资源高效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炳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714-14717,14719,共5页
以"3S"技术为基础,利用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方法,根据土地资源调查特点,建立成数抽样、双重抽样、不等概率抽样3种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这3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调查工作效率,可以对全国的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
关键词 3S技术 土地资源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双重抽样 不等概率抽样 连续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地面沉降InSAR调查与监测工程进展介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1,共1页
地面沉降是我国中东部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地带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以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为代表的3大地面沉降区产生大范围沉降现象,局部伴有地裂缝发生,其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形成之后往往难以恢复。从2005年起,根据国... 地面沉降是我国中东部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地带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以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盆地为代表的3大地面沉降区产生大范围沉降现象,局部伴有地裂缝发生,其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形成之后往往难以恢复。从2005年起,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中国地质调查局针对全国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与防治管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地裂缝 航空物探遥感 国土资源 雷达干涉测量 监测工程 沉降现象 三角洲地带 地质调查 主要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将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
10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111,共1页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通气会于7月31日在京召开,会议表示我国将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彻底解决各类自然资源调查数出多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通气会于7月31日在京召开,会议表示我国将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彻底解决各类自然资源调查数出多门的问题,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形成一套全面、完善、权威的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调查 监测体系 统一数据平台 自然资源管理 土地调查 调查体系 分类标准 基础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资源监测处简介
11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64-64,共1页
资源监测处为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技术业务部门之一,主要从事森林资源清查、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咨询、林业工程设计与监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注册监理... 资源监测处为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技术业务部门之一,主要从事森林资源清查、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咨询、林业工程设计与监理等专业技术工作。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注册监理工程师2人。学科门类主要有林学、植(动)物、生态、环境工程、水土保持、林业经济、风景园林、信息工程等,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林业局 资源监测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专业技术人员 高级工程 监理工程 森林资源清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启地下水监测新纪元——聚焦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 被引量:23
12
作者 范宏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2,共2页
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批复《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审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组织实施方案的请示》,同意《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组织实施方案》,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至此,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启动的大规... 近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批复《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审批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组织实施方案的请示》,同意《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组织实施方案》,并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至此,我国第一次针对地下水启动的大规模工程——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在经历了10年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之后,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监测 工程组织 国土资源 地下水管理 地质调查 实施方案 工程建设 评估论证 资源保护 水利部水文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技术在资源、环境及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立中 承继成 《遥感信息》 CSCD 1994年第4期12-15,共4页
空间技术在资源、环境及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郑立中承继成(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一我国在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跃、社会充满活力、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空间技术在资源、环境及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郑立中承继成(国家科委国家遥感中心)(北京大学遥感应用研究所)一我国在持续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跃、社会充满活力、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也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应用研究 灾害监测 国家遥感中心 国家科委 郑立中 卫星像片 遥感调查 遥感技术 资源短缺 土地盐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设想 被引量:6
15
作者 齐文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21-25,共5页
通过三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的实施,为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专门设立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本文在“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 通过三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项目”的实施,为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专门设立了“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本文在“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的目标和监测内容;探讨了体系建设的框架、技术路线和方法,并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 国土资源调查 土地利用 遥感监测 体系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光谱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16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成像光谱技术 土地动态监测 国土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勘测 土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温(热)能资源特性及评价方法对地源热泵工程意义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7
作者 赵继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浅层地温 工程意义 地源热泵 评价方法 资源特性 北京市 中国地质调查 地质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河林业局资源调查及分析
18
作者 彭鹏 刘文生 《中国林副特产》 2004年第4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柴河林业局 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土地资源 土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森林资源 促进生态建设
19
作者 本刊记者 《甘肃林业》 2009年第1期25-26,共2页
50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组织完成了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多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80多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甘肃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 50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组织完成了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多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80多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甘肃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认定核查等大、中型项目100余项。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奖2项,厅局级奖12项,为全省森林资源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监测中心 生态建设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林业生态工程 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资源监测 监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其对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涛 阎晓娟 +8 位作者 赵寒森 王鹏 朱涛 蔡浩杰 左旭刚 奚仁刚 张雨莲 王立社 吴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0-1470,共11页
【研究目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的新拓展业务,旨在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及生态保护修复。【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流域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类... 【研究目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的新拓展业务,旨在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及生态保护修复。【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流域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监测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空间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流域耕地转换为草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804.4 km^(2)、350.3 km^(2)、327.6 km^(2),而草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的面积分别为94.3 km^(2)、10.4 km^(2)、1.2 km^(2);(2)2010—2020年流域耕地转换为草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为16646.8 km^(2)、3024.5 km^(2)、2547.9 km^(2),而草地、林地以及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6867.7 km^(2)、3103.6 km^(2)、2528.82 km^(2);(3)2000—2020年流域生态空间用地面积转换达48165 km^(2),其中生态用地→半生态用地面积为20172 km^(2),半生态用地→生态用地面积为20897 km^(2),弱生态用地→半生态用地面积为2519 km^(2),半生态用地→弱生态用地面积为2754 km^(2),反映流域生态空间用地转换趋于平衡和生态系统服务质量稳中趋增。【结论】以上成果对于促进渭河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和国土空间“三区三线”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空间 综合区划 “三区三线” 渭河流域 自然资源监测评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