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突变理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耿婷婷 刘金巍 +4 位作者 宋绵 边超 曹月婷 刘江涛 张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381,共8页
为实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的高精度量化,依据赣南南康地区采集的6266组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构建了以As、Hg、Cd、Pb、Cr含量等为基础的内梅罗指数和以有机质(SOM)、P、N、K、Mo、Mn、B、Cu... 为实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相结合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的高精度量化,依据赣南南康地区采集的6266组表层土壤样品测试结果,构建了以As、Hg、Cd、Pb、Cr含量等为基础的内梅罗指数和以有机质(SOM)、P、N、K、Mo、Mn、B、Cu、Zn含量等为基础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控制因素的突变理论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方法,将内梅罗指数3.0修订为3.1,通过突变理论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分析,比较原始内梅罗指数和修订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以及本文方法与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方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划分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0.75,总体综合肥力为Ⅲ等,土壤肥力较低;土壤综合内梅罗指数均值为0.59,总体尚清洁。采用修订后的内梅罗指数3.1计算的土壤肥力指数分界值基本呈等级等间距划分。与DZ/T 0295—201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评价结果比较,83.57%的结果等级未发生变化,近16%等级结果增加1个等级,主要为1级和2级升为3级和4级,未出现2个及以上等级的变化,评价结果显示3级、4级面积占比为94.11%、5.30%。本文方法可用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评价结果更加数值化、精细化,评价过程更简便,是对已有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方法的补充,可为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突变理论 内梅罗指数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汶川—茂县河谷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2
作者 刘晓波 时章亮 +5 位作者 徐洲 包雨函 邓欢 徐克全 廖超 金立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76-81,85,共7页
对四川汶川—茂县河谷地区优选耕地区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以无风险土壤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47%。土壤养分总体呈丰富和较丰富状态,仅磷和钾在局部地区较缺乏;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研... 对四川汶川—茂县河谷地区优选耕地区开展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以无风险土壤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47%。土壤养分总体呈丰富和较丰富状态,仅磷和钾在局部地区较缺乏;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研究区土壤质量以优质土壤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69%;研究区绿色食品产地、绿色富硒土地资源较丰富,分别有4971.7和238.3 hm^(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发展现代农业、耕地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富硒土地 汶川—茂县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对土地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余涛 程新彬 +3 位作者 杨忠芳 段鸿飞 张兵兵 杨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6-154,共9页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b和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u、Mn、As、Cr、Cd。燃煤、燃油和工业污染源等方面可能是造成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文中还对大气颗粒物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控,努力减少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元素 土地质量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二十年 被引量:80
4
作者 李括 彭敏 +12 位作者 赵传冬 杨柯 周亚龙 刘飞 唐世琪 杨帆 韩伟 杨峥 成晓梦 夏学齐 关涛 骆检兰 成杭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58,共31页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是我国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在支撑土壤环境污染防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大立法、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链。本文从...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是我国继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之后一个新的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在支撑土壤环境污染防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大立法、精准扶贫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拓展了地质工作服务链。本文从计划的提出背景、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进展、调查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与质量控制方案的完善等方面回顾了该计划的发展历程。从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全国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中国主要农耕区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4个方面对调查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全方位介绍了调查应用成果在土地管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地方病防治、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勘查等7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在调查技术革新、评价方法创新和调查与研究融合三个方面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 全国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 中国主要农耕区20年来土壤碳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郭旭东 邱扬 +1 位作者 连纲 王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9-583,共5页
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针对其水土流失问题,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农用地、人口、收入及格局指标,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和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和政策指标。运用G IS、模... 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针对其水土流失问题,建立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农用地、人口、收入及格局指标,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土壤肥力和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响应指标包括土地利用和政策指标。运用G IS、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土地质量指标的数值,采用分级赋值、综合打分的方法评价土地质量。结果表明,安塞县土地的压力较大,整体状态偏低,响应措施也不积极。探讨了指标在土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性并提出今后土地质量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 土地质量指标 县级 土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绿色产能评价研究:以吉林大安市为例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立胜 汪媛媛 +2 位作者 余涛 杨忠芳 白荣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885,共7页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 做好土地资源数量管控,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吉林省大安市东南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并融合污染元素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评定为三等及以上的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72.61%,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较好,优质和优良土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为黑钙土,差等的土地主要为盐碱土或盐化草甸土。尝试性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产能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中的元素含量评价结合,开展了绿色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分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绿色产能评价 吉林省大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贺灵 孙彬彬 +2 位作者 周国华 曾道明 刘占元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5-1293,共9页
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 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图斑赋值(下文简称插值);(2)以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以地块为单元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79.5件/km2,用实测值对图斑赋值(下文简称实测)。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比上述两种方法间元素含量、土壤环境及养分指标分级、土壤质量综合分级的差异。研究表明:(1)与土壤质量评价密切相关的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插值与实测值元素含量的相对双差合格率达到90%,4项指标接近90%,仅2项指标合格率低于80%;(2)插值与实测值的土壤环境单指标分级与环境指标综合分级结果极为接近,养分指标分级差异略大;(3)实测值与插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一级、二级图斑数所占比例相差11.8%,图斑面积相差7.4%,约40%的图斑土壤质量综合等级发生变化。研究区内环境指标变异性较小,插值与实测值的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K的空间变异较强,是导致插值与实测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平衡施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成果精度尚难满足土地精准管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调查 采样密度对比研究 浙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及其度量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露 濮励杰 周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8-388,共11页
 土地质量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界定土地质量的概念,研究土地质量变化,建立土地质量度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  土地质量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界定土地质量的概念,研究土地质量变化,建立土地质量度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土地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与农业生产、林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各种土地利用的需求相关的土地条件.其内涵应该包括3部分,即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的经济质量和土地的管理质量.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环境状况;土地的经济质量指土地的经济属性,反映土地的产出能力和区位条件;土地的管理质量是指土地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土地质量度量程序和土地质量度量指标体系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 经济质量 管理质量 度量程序 度量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小流域的土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9
作者 郭旭东 邱扬 +2 位作者 连纲 王静 张爱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884-1894,共11页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退化的重要形式。建立基于“压力 -状态 -响应 (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能够比较明确反映出土地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 ,从而有助于决策者采取合适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措施 ,进行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在我... 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退化的重要形式。建立基于“压力 -状态 -响应 (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能够比较明确反映出土地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 ,从而有助于决策者采取合适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措施 ,进行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在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选取安塞县大南沟小流域进行案例分析 ,分别以栅格 (10 m× 10 m)和小流域整体为评价对象建立起基于 PSR框架 ,针对土壤侵蚀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前者 (以栅格为评价对象 )的压力指标主要为坡度 ,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肥力和植被盖度 ,响应指标为土地利用类型 ;后者 (以小流域整体为评价对象 )指标包括 3个方面 ,即基于栅格计算的指标、统计指标和格局指标。具体的的压力指标包括地形压力、耕地压力、农作物收入压力以及格局压力等指标 ,状态指标包括土壤侵蚀强度、土壤肥力、植物盖度、流域出口水土流失和格局状态指标 ,响应指标包括非农地面积比重和梯田占农地面积比重等指标。以小流域 1998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 ,运用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对小流域整体和小流域内土地质量的相对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小流域平均坡度 2 7.85°,最大坡度高达 5 9.39°,耕地平均坡度 2 4 .5 6°,耕地面积比重4 2 .8% ,农作物收入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框架 土地质量 土壤侵蚀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方法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应平 何政伟 +2 位作者 阚泽忠 金立新 李忠惠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利用农业地质调查资料,探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方案。通过对土地组成要素——土壤、水、大气、植物(大宗农产品)等介质的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参照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土地质量划分为6等36级,初步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 利用农业地质调查资料,探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方案。通过对土地组成要素——土壤、水、大气、植物(大宗农产品)等介质的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参照现行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将土地质量划分为6等36级,初步建立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定级体系,为土地质量等级划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地球化学指标和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农业地质 地球化学 分等定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与若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贺灵 刘占元 +1 位作者 周国华 孙彬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为进一步总结完善丘陵盆地区中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技术,2013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选择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农用地分布区开展了试点调查和采样密度对比试验。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了土壤酸碱度(p H)、土壤养分丰缺... 为进一步总结完善丘陵盆地区中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技术,2013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选择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农用地分布区开展了试点调查和采样密度对比试验。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了土壤酸碱度(p H)、土壤养分丰缺、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与分级,探讨了丘陵盆地区野外采样密度。结果表明:区内土壤p H值低、酸性土壤广泛分布;土壤养分元素氮、磷、钾普遍缺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仅局部地区出现重金属元素超标;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一等、二等为主,优良土地面积占调查区的92. 6%,土壤酸性强、养分缺乏是影响调查区土地质量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适当措施调控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养分;丘陵盆地区中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应适当提高土壤采样密度,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图斑,以便于调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管护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丘陵盆地区 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主要成果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禹 赵寒森 +12 位作者 刘拓 白金 王磊 梁楠 王鹏 杨生飞 魏锦萍 李文明 曾宪红 张转 韩海辉 赵君 陈振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0-154,共15页
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施近20年以来,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辅助自然资源管理、地方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笔者在全面分析西北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及典型区研究工... 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施近20年以来,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辅助自然资源管理、地方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笔者在全面分析西北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及典型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土壤质量状况、土壤生态问题、特色土地资源状况、土壤碳研究、富Se土壤研究和典型成果应用等7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面临新时代地质事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未来西北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向,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质量 特色土地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盐津县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帆 张舜尧 +7 位作者 宋云涛 王惠艳 韩伟 郭志娟 彭敏 王成文 陈子万 白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8-1332,共15页
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管控、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规划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云南省盐津县兴隆乡、落雁乡和牛寨乡耕地连片分布区为研究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并对耕地(园地)养... 土地资源质量和数量管控、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规划和生态管护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以云南省盐津县兴隆乡、落雁乡和牛寨乡耕地连片分布区为研究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并对耕地(园地)养分、环境和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尝试性地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与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相关标准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开展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耕地保护规划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和耕地(园地)综合质量均以三等以上(中等、良好和优质)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耕地(园地)总面积的72.88%、69.17%。圈定富硒土地资源191.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53%;圈定富硒耕地(园地)66.84 km^2,占耕地(园地)面积的70.92%。发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耕地(园地)面积11.60 km^2,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耕地(园地)面积11.76 km^2。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规定,将研究区耕地(园地)划分成优先保护区、安全利用区和严格管控区,面积分别为65.57 km^2、21.67 km^2和7.00 km^2,占研究区耕地(园地)面积比依次为69.59%、22.98%和7.43%。该成果可为研究区所在地方政府履行土地资源管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土壤环境保护、支撑脱贫攻坚等管理职能提供科学依据,为提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及成果转化提供借鉴,对丰富和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富硒土地 绿色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百明 宋伟 唐秀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了解和整体判断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态势。研究方法:依据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中的自然等评价成果,采用自然等别赋值的替代方法,并辅以中国主要耕作土壤类型区土壤肥力等级变化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1)大规模生态退耕... 研究目的:了解和整体判断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态势。研究方法:依据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中的自然等评价成果,采用自然等别赋值的替代方法,并辅以中国主要耕作土壤类型区土壤肥力等级变化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1)大规模生态退耕退掉了大量低等劣质耕地,其数量远大于同期建设用地占用的优质耕地;(2)土地整理提高了部分耕地的质量,农业耕作改良措施总体上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全国耕地总体质量略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研究结论:在强调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应更重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保育、提升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变化 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用黄河泥沙对下游平原土地质量及其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明周 朱连奇 +1 位作者 陈云增 单红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7-109,135,共4页
通过 5 0年来引黄用沙的总量及其分布研究 ,在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泥沙对土壤质地、肥力、盐分运移规律及其景观的影响 ,并提出在欣赏引黄成就的同时 ,应密切关注泥沙堆占土地、次生沙化、次生盐碱化、淤塞排泄河... 通过 5 0年来引黄用沙的总量及其分布研究 ,在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了泥沙对土壤质地、肥力、盐分运移规律及其景观的影响 ,并提出在欣赏引黄成就的同时 ,应密切关注泥沙堆占土地、次生沙化、次生盐碱化、淤塞排泄河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溉 泥沙利用 土地质量 景观格局 下游平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能核算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县域基本农田布局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侯现慧 王占岐 +1 位作者 杨俊 刘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6,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补充完善县域基本农田布局方法。研究方法:从耕地产能、利用条件、土壤有益元素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等4个层面分别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叠图法将4种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同时以优先保护产能高和土壤有益元素丰富的耕地,禁止重金属污... 研究目的:补充完善县域基本农田布局方法。研究方法:从耕地产能、利用条件、土壤有益元素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等4个层面分别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叠图法将4种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同时以优先保护产能高和土壤有益元素丰富的耕地,禁止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为原则,综合确定基本农田布局类型。研究结果:(1)云霄县耕地划分为优先划定型、基础保护型、重点整治型和不宜划入型4种类型。(2)优先划定型、基础保护型和重点整治型耕地是云霄县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同时其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并包含土壤有益元素丰富和适中的耕地638.04 hm2和8663.28 hm2,是基本农田布局的主要区域。研究结论:整合方法补充完善了县域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为指导耕地保护从"数量"保护向"数量与质量"并重保护转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基本农田布局 叠图法 产能核算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云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分方法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国光 周国华 +1 位作者 梁晓红 陈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7-442,共6页
为了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土地环境指标应用于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流程,通过基本农田概念与功能、基本农田划定的需求、土地质量指标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关联性等分析,提出充实基本农田数据库、农产... 为了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土地环境指标应用于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流程,通过基本农田概念与功能、基本农田划定的需求、土地质量指标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关联性等分析,提出充实基本农田数据库、农产品安全指标与品质指标、土壤肥力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分及后备基本农田选区评价的方法、思路与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各项成果指标及图件应纳入到基本农田图、表、册中,土地质量环境指标评价中对超过土壤污染管制值的土壤实行一票否决,调出基本农田;对满足无公害产地要求的富硒集中连片区等,应直接纳入基本农田中;对其他指标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要求,纳入到综合评价中。永久基本农田评价需进一步吸收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成果资料,从影响耕地的物理、化学、生态、地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土地资源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调查 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岩溶石漠化区土地质量评价——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才军 游泳 +1 位作者 左太安 孙德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8-222,共5页
毕节试验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岩溶脆弱区,山高坡陡,宜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石漠化严重。2008年在全国石漠化严重的8省(区、市)启动实施了100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其中毕节地区8个县市全部被划为治理示范点。研究以石漠化严重的毕... 毕节试验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岩溶脆弱区,山高坡陡,宜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石漠化严重。2008年在全国石漠化严重的8省(区、市)启动实施了100个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其中毕节地区8个县市全部被划为治理示范点。研究以石漠化严重的毕节试验区为例,选择与石漠化最为密切的自然干扰因子、社会干扰因子和石漠化景观格局因子,构建岩溶地区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毕节试验区8个县市进行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土地质量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威宁县>金沙县>黔西县>毕节市>赫章县>织金县>大方县>纳雍县。土地质量水平较好的是威宁县和金沙县;土地质量水平一般的为黔西县、毕节市、赫章县、织金县、大方县和纳雍县。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退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评价 石漠化 熵权灰色关联法 毕节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9
19
作者 黄勇 杨忠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土地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成为热门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日趋完善,评价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指数和法及神经网络模型等,同时与GIS... 土地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主要开展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及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成为热门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日趋完善,评价方法多样,常见的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指数和法及神经网络模型等,同时与GIS技术结合运用成为研究的一大特色。土地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是评价指标的体系化、具体化和处理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 GIS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被引量:34
20
作者 孙淑梅 张连志 闫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8-1002,共5页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东部优于西部,黑土地质量最好,但已有7.97%的黑土已成为中等或差等土地,黑钙土有43%属于中低产田,黑土地退化严重;轻度沙化土地仍保持较好的土地质量,加强沙化治理与耕地保护,仍可发挥其生产潜力。依据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将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估 土壤肥力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