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的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时空变化及预测
1
作者 郭桓超 何湜 +2 位作者 闫戈丁 李慧 景海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共8页
为了研究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武汉大学发布的CLCD 30 m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道路、自然、地形、人口、经济和土壤6类驱动因素数据,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 为了研究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武汉大学发布的CLCD 30 m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道路、自然、地形、人口、经济和土壤6类驱动因素数据,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研究太行山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这一变化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太行山地区2035年的土地覆盖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农田、灌木、草地和荒地的面积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森林、水体和不透水面积呈上升趋势.(2)2020—2035年,仅水体转变为下降趋势,其他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保持不变.(3)道路、自然、地形和土壤因素整体上对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具有较强影响,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 太行山区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包永红 白燕英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基于1990—2020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年间土默特右旗有172.3 km^(2... 基于1990—2020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年间土默特右旗有172.3 km^(2)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动态变化,区域整体生态质量好转;以10年为单位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依次为7.3%、12.3%和7.3%,土地利用或覆盖变化稳定性高,对土地的开发强度适中,土地生态利用状况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利用 覆盖变化 生态格局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空间模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星 周京春 +1 位作者 金婷婷 王金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8-1329,共12页
以云南省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性分析选择潜在的LUCC驱动因子,构建FLUS模型,模拟研究区内2035年的LUCC,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35年不同时间段内LUCC时空演变特征和... 以云南省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性分析选择潜在的LUCC驱动因子,构建FLUS模型,模拟研究区内2035年的LUCC,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35年不同时间段内LUCC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格局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林地和草地主导,整体格局较为稳定,2000—2020年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的大量侵占,2010—2020年变化速率明显比2000—2010年快;(2)根据预测,2020—2035年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对林地的侵占,城市扩张有明显的方向性;(3)大部分县(市、区)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由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存在着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下降的现象;利用程度变化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东部的县(市、区),呈现出多中心发展的趋势;(4)各地区的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各有不同,总体来看,景观破碎程度增加、多样性降低。该研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探讨了滇中山地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特征,模拟了未来的土地利用模式,定量分析了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效应,对于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预测模拟 时空演化 地学信息图谱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响应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珍 冯徽徽 +3 位作者 王诗涵 邹滨 李世杰 王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CLUE-S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荣维康 徐天乐 +3 位作者 葛小东 穆晓雅 曾妍玉 曹聪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6,283,共10页
[目的]土地利用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政府部门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 [目的]土地利用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政府部门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2期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处理、像元二分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研究湖北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①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其面积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②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平均值上升了6.50%。林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建设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③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增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的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局部地区也存在植被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中南部及襄阳北方部分区域。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FVC转移过程中,耕地较高植被覆盖与高植被覆盖之间的转移过程最为剧烈,林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的47.87%,草地不同水平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比例较小,仅为3.40%。[结论]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相互转移,尤其是林地、耕地及草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使得湖北省近20a来整体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NDVI 植被覆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地理样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征云 孙贻超 柳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71-76,共6页
选择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海河样带为研究区,研究了1987年和2002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87年和2002年,该地区的耕地、盐田卤水池、滩涂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少了,其中耕地减少面积最... 选择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海河样带为研究区,研究了1987年和2002年该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87年和2002年,该地区的耕地、盐田卤水池、滩涂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少了,其中耕地减少面积最大,动态度-1.74;建设用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其中建设用地增加面积最大,动态度为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样带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机制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对海风锋结构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依斯拉木·吾拉音 苗峻峰 吴冰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3-821,共19页
本文利用WRF-Noah陆气耦合中尺度模式,针对海南岛一次典型的海风锋事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海南岛土地覆盖(下垫面)变化对海风锋结构演变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对海风锋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地表和植被... 本文利用WRF-Noah陆气耦合中尺度模式,针对海南岛一次典型的海风锋事件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海南岛土地覆盖(下垫面)变化对海风锋结构演变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海南岛土地覆盖变化对海风锋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地表和植被属性的综合影响决定的。森林化试验中动力和热力作用分别抑制和促进海风锋的发展,对海风锋的影响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反照率的减小引起净辐射的增大,从而使感热通量小幅增加,使低层大气增温而增加海陆温度梯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风驱动力,但地表粗糙度的增大减弱了海风风速,进一步减弱了海风锋传播距离和上升速度。然而,由于海南岛森林覆盖面积较大,导致森林化试验与控制试验中海风锋的整体差异较小。相比之下,荒漠化试验中热力和动力作用均有利于海风锋的发展;反照率的增大和叶面积指数的降低,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造成潜热通量显著减小,感热通量先减少后增大,对低层大气的增温效应非常明显,从而加大了海陆温度梯度。另一方面,地表粗糙度显著减小,下垫面对海风的阻挡作用减弱,海风风速增大。因此,荒漠化试验海风锋传播距离、上升速度以及海风厚度都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风锋 土地覆盖变化 森林化 荒漠化 热带岛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百色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8
作者 杨顺威 金善婷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0期4-6,共3页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全面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利用遥感数据解译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百色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减少导致碳储量和水源涵养能力显著下降,建设用地扩展加剧了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地理信息系统(GIS) 广西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2020年攀枝花市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佳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53-55,共3页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年来城市扩张同时,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攀枝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10
作者 郜敏娜 胡永翔 +2 位作者 尚国琲 秦占飞 谢宝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73-79,共7页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2%,各土地类型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多维向转化是引起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变化的直接表现形式。2000—2020年廊坊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 时空动态变化 廊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未来格局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康 公丽 +2 位作者 宋小青 张永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LUCC特征、探测驱动因素和预测未来期(2025年)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自2000s以来,研究区及分区地类呈现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的2条主线变化趋势,其中,全区LUCC主要受到粮食产量、高程和人口密度驱动,Ⅰ区、Ⅱ区和Ⅲ区LUCC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高程、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未来生态保护情景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将受到约束,能更好地保障生态用地面积以支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8
12
作者 韦晶 孙林 +5 位作者 刘双双 段德宏 郭亚敏 米雪婷 田信鹏 于会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495-5506,共12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直接或间接影响颗粒物污染。了解颗粒物污染对LUCC的响应,对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卫星遥感技术,从广域的空间尺度分析颗粒物污染对LUCC的响应。使用MODIS数据分别提取与颗粒物污染相关性较高...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直接或间接影响颗粒物污染。了解颗粒物污染对LUCC的响应,对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卫星遥感技术,从广域的空间尺度分析颗粒物污染对LUCC的响应。使用MODIS数据分别提取与颗粒物污染相关性较高的城市用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利用长时间序列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产品分析颗粒物污染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的相关性。以山东省青岛市、淄博市、济南市3个典型城市为例,研究了AOD随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同时,考虑并分析了颗粒物污染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敏感性,以及城市区域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城市类型,由于决定环境变化主导因素的差异,颗粒物污染对LUCC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青岛市地区,由于受海洋影响显著,大气颗粒物污染与LUCC的相关性较低,如中度污染天气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451;而淄博市和济南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3、-0.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颗粒物污染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丰 刘书明 +3 位作者 卢文虎 杜琼玮 姜伟男 李佳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4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2 位作者 柴崎亮介 唐华俊 陈仲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模型的主要研究问题以及该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农业土地利用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分析总结目前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模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主体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lucc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研究与土地整理 被引量:74
15
作者 高向军 罗明 张惠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1-155,共5页
该文首先讨论了我国土地整理的内容及运作方式 ,并对目前国际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 (L U CC)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和趋势 ,以及国内 L U CC研究的状况等做了全面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国家、区域及景观 3个尺度层面重点讨论了 L U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lu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表温度响应遥感监测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杜培军 陈宇 谭琨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海湿地最主要的LUCC类型是人类主导型,且以自然类型向人工类型转化最为显著;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等自然景观总面积减少了385.52 km2,养殖场、盐田及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总面积增加了376.97 km2;人为干扰是湿地LUCC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在LUCC的影响下,湿地地表温度也有显著波动,多数湿地类型都有不同层次的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RS) 分类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lucc) 地表温度( 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澜港湾红树林景观变化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耀军 郭志华 +3 位作者 郭菊兰 武高洁 吕烈标 李文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2.2万hm2,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及曾经分布面积的十分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减少了约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澜港 红树林 景观变化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81
18
作者 摆万奇 柏书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6,共4页
探讨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基本涵义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阐述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简称LUCC) 的全球环境效应,分析了它在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概括总结了我国LUCC 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覆盖变化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3 位作者 武高洁 郭志华 林广旋 吴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9,共8页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 红树林 景观过程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动态方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冯仲科 郝星耀 臧淑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5-8,共4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这种变化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该文以大庆市为实例,介绍了以TM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方程,来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的动态情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这种变化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该文以大庆市为实例,介绍了以TM卫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取土地覆盖信息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三次方程,来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的动态情况.该文还介绍了方程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并通过对方程进行多次求导,得到新的方程,来描述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速度、加速度以及加加速度.从实例分析的结果来看,所建立的方程可以准确、全面地表达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lucc 动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