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知识的遥感影像的BAYES分类方法研究——以福州市琅歧岛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春华 沙晋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28,132,共4页
提高计算机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是遥感应用中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福州市琅歧岛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以遥感影像解译知识为基础,使用TM、Aster的融合影像和NDVI生成的植被覆盖度影像,并结合DEM、土地利用等地理辅助数据,将DEM和... 提高计算机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是遥感应用中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福州市琅歧岛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以遥感影像解译知识为基础,使用TM、Aster的融合影像和NDVI生成的植被覆盖度影像,并结合DEM、土地利用等地理辅助数据,将DEM和NDVI因子作为待分类影像的波段加入其中,构成新的待分类影像,运用Bayes分类方法,通过循环迭代的方法消除先验概率对分类精度的影响,实例证明比运用单一的分类方法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Bayes分类方法 NDVI地理辅助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2015年滦河下游典型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明叶 陈磊 +1 位作者 刘素红 高宝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3,共6页
为探究滦河下游典型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985—2015年每隔5年的遥感影像及其他辅助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提取不同时间段各土地类型,分析了滦河下游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为探究滦河下游典型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985—2015年每隔5年的遥感影像及其他辅助数据,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提取不同时间段各土地类型,分析了滦河下游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近30年呈高速率下降的趋势,但仍是滦河下游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2)总体上,从1985—2015年林地与草地变化表现上升趋势,林地上升速率为15.78km2/5 a;草地上升速率为9.23 km2/5 a。3)耕地面积变化呈持续高速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03.8 km2/5 a。建筑用地呈上升趋势,2015年建筑用地面积为1985年的3倍多,其近30年来的整体增加速率为83.00km2/5 a;研究区水域面积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年变化率为-4.11km2/5 a。4)城镇扩张是影响滦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下游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的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时空变化及预测
3
作者 郭桓超 何湜 +2 位作者 闫戈丁 李慧 景海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共8页
为了研究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武汉大学发布的CLCD 30 m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道路、自然、地形、人口、经济和土壤6类驱动因素数据,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 为了研究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武汉大学发布的CLCD 30 m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道路、自然、地形、人口、经济和土壤6类驱动因素数据,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研究太行山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这一变化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太行山地区2035年的土地覆盖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农田、灌木、草地和荒地的面积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森林、水体和不透水面积呈上升趋势.(2)2020—2035年,仅水体转变为下降趋势,其他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保持不变.(3)道路、自然、地形和土壤因素整体上对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具有较强影响,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 太行山区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地表热环境演变及其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张清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城市化加速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使得城市气候问题更加严峻。区域一体化驱动下的城市群热环境演变与土地覆盖互馈机制亟待解析。本文基于遥感(RS)影像数据,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地表热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的时空... 城市化加速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使得城市气候问题更加严峻。区域一体化驱动下的城市群热环境演变与土地覆盖互馈机制亟待解析。本文基于遥感(RS)影像数据,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地表热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RS指数和景观指数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城市间的连通性、聚集性显著提升;不透水表面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不透水面扩张与高温区分布高度耦合。MGWR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植被的降温作用最为显著,超过了水体的降温效果;同时,生态工程有效缓解了热岛强度,印证了跨域治理的必要性。区域一体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地表热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结果为规划者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一体化 地表热环境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百色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5
作者 杨顺威 金善婷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0期4-6,共3页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全面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利用遥感数据解译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百色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减少导致碳储量和水源涵养能力显著下降,建设用地扩展加剧了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地理信息系统(GIS) 广西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和2020年中国广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融合数据集
6
作者 郝璇 贾国强 +1 位作者 邱玉宝 马姜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本研究选取全球/中国广泛应用的6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数据产品,包括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ESAGC)、ESRI全球10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ESRI-LULC)、清华大学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武汉大学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 本研究选取全球/中国广泛应用的6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数据产品,包括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ESAGC)、ESRI全球10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ESRI-LULC)、清华大学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武汉大学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全球30米高分辨率系统土地覆盖产品(GLC_FCS30)以及Globe Land30(GLC30),通过对多个数据产品进行重分类,提出基于一致性评估的多源数据产品融合方法,合成新的广西区域2020年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与地方统计年鉴数据相关系数大于0.94。研究进一步选用有长时间序列的三套数据(CLCD、GLC_FCS30和GLC30)融合形成广西2000、2010及2020年共三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融合数据产品。本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的融合应用提供方法基础,融合数据可以更好的支持广西区域的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空间一致性评估 数据产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7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2 位作者 柴崎亮介 唐华俊 陈仲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模型的主要研究问题以及该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农业土地利用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分析总结目前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模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主体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LUCC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冯春 郭建宁 +2 位作者 闵祥军 李杏朝 傅俏燕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3期81-85,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的变化信息为人类资源环境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给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供了理想的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的变化信息为人类资源环境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给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供了理想的数据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精度与效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也使得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变化检测中。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精度,但在效率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2005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兰萍 魏怀东 +2 位作者 丁峰 陈芳 胡小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9-173,共5页
根据1998年和2005年两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近7 a来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7 a间石羊河流域草地、戈壁、沙地... 根据1998年和2005年两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近7 a来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7 a间石羊河流域草地、戈壁、沙地、林地、旱地和盐碱地面积呈减少趋势;高山、居民点、水浇地呈增加趋势;水浇地增加幅度最大,增幅为89 485.22 hm2,主要是由林地、盐碱地、居民点、沙地和戈壁转变而来;人工林地、重轻度盐碱地和水浇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明显,依次为4.14%,3.48%,2.23%和2.56%;人口压力、经济因素、生态政策是影响该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石羊河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取试验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萍 张继贤 +1 位作者 林宗坚 李春霞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针对主要数据源ETM + ,TM及部分SPOT ,设计两种融合方法 ,试验快速可靠的变化信息提取的融合方法。一是利用 2 0 0 0年TM8高分辨率影像与 1998年B5 43合成影像的PCA法 ,融合影像中变化图斑呈特征的黄色图斑 ;二是利用 2 0 0 0年TM8波段... 针对主要数据源ETM + ,TM及部分SPOT ,设计两种融合方法 ,试验快速可靠的变化信息提取的融合方法。一是利用 2 0 0 0年TM8高分辨率影像与 1998年B5 43合成影像的PCA法 ,融合影像中变化图斑呈特征的黄色图斑 ;二是利用 2 0 0 0年TM8波段与同一时相的B43 2合成影像的Brovey变换法 ,该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类型的分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PCA法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 分辨力 融合影像 Brovey变换法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7
11
作者 李天宏 韩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7-543,共7页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开发用地的重点也由厦门经济特区向近郊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厦门市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胥彦玲 刘康 +2 位作者 秦耀民 李怀恩 姜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秦岭地区是中国南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是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在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作了... 秦岭地区是中国南北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是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RS和G IS技术,分析了近20年来秦岭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在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作了进一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20年间秦岭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则呈减少趋势,林地基本呈稳定状态,增幅仅为0.70%,但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均较大;耕地减少的幅度较大,减幅为158 838.02 hm2,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并且多为优质良田;建设用地高速增长,增幅为47.46%,主要源于耕地,草地也呈增加态势,增幅为10.99%,主要源于林地与耕地;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人口压力、经济因素、宏观政策等,且这3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秦岭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秦岭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巴卡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佩芳 王茂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62,共6页
该研究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以3S技术、PRA访谈、田野社区调查为主要手段,对基诺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35a跨度的分段对比研究和驱动因子分析。研究表明:轮作周期的缩短,将直接影响到植被自然演替的方向和群落的恢复;土地利... 该研究以地理学为理论依据,以3S技术、PRA访谈、田野社区调查为主要手段,对基诺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演变进行了35a跨度的分段对比研究和驱动因子分析。研究表明:轮作周期的缩短,将直接影响到植被自然演替的方向和群落的恢复;土地利用的高破碎度加大空间异质性,给地段性生态环境增加压力;森林组分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区人口目前未对耕地产生较大压力,人地矛盾主要是在农业耕作的方式上而不是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上;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决定因素,基诺族土地价值观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遥感 动态 人地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梦颖 邢艳秋 +4 位作者 王铮 刘美爽 姚松涛 谢杰 曾旭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7-263,共7页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2%,空间变化差异明显,2004年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降为0.56%,但空间变化差异逐步扩大,总体变化趋势放缓。1994-2014年间,林地面积总体减少,但2004年后呈增长趋势,变化程度较高的有裸地、草地及居民用地,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汪清县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人口、经济等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转移矩阵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土地利用/覆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谢辉 王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9,共7页
以河南省1980年代和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为数据源,通过类型面积差异检测统计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1980s—2005年6种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演变情况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现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河南省耕地面积比... 以河南省1980年代和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为数据源,通过类型面积差异检测统计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1980s—2005年6种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演变情况和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现状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河南省耕地面积比重始终最大,未利用土地面积始终最小。从1980s—2005年,耕地面积总体减少的最多,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的最多,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人为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和行政因素。(2)1980s—2005年,景观水平指数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呈增大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处于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景观格局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地区近13a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伟翠 汤江龙 +1 位作者 刘贤赵 杨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2-445,共4页
利用1992年和2005年的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与RS技术,分析了烟台地区13年来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烟台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呈明显增加趋势,林地、河流... 利用1992年和2005年的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与RS技术,分析了烟台地区13年来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烟台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呈明显增加趋势,林地、河流变化较小,略有增加。同时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驱动这种格局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烟台地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减少没有明显减缓迹象,迫切需要加强保护耕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烟台地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43
17
作者 刘成武 黄利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4期11-14,39,共5页
文章从LUCC计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入手,探讨了其相应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我国LUCC研究的新思路:(1)从研究的空间尺度来看,应遵循"先局部、再整体;既分工、又合作"的研究思路;(2)从研究的时间尺度来看,应遵循"聚焦近期、兼顾... 文章从LUCC计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入手,探讨了其相应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我国LUCC研究的新思路:(1)从研究的空间尺度来看,应遵循"先局部、再整体;既分工、又合作"的研究思路;(2)从研究的时间尺度来看,应遵循"聚焦近期、兼顾历史、瞄准未来"的研究思路,用考古等研究方法重现5000多年来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状况,建立与竺可桢先生建立的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相匹配的LUCC变化序列;(3)从研究的技术手段来看,应注意多源信息的复合使用,重视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集成使用)的运用;(4)开展跨学科研究;(5)结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开展研究;(6)加强理论集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全球变化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8
作者 费鲜芸 高祥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1-394,共4页
遥感技术已成为获取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当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基础上 ,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 :常规的统计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GIS的分类方法、基于专家知识和地学知识的分类... 遥感技术已成为获取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当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基础上 ,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 :常规的统计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GIS的分类方法、基于专家知识和地学知识的分类方法及针对实际情况的分类方法 ,本文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 被引量:34
19
作者 颉耀文 陈发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2年第2期22-26,共5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最宏观的表现 ,为分析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活动的作用提供了切入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LUCC)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 ,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占全球陆地表面 4 0 %以上的干旱区 ,由...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最宏观的表现 ,为分析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活动的作用提供了切入点。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 (LUCC)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 ,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占全球陆地表面 4 0 %以上的干旱区 ,由于其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变化过程快、幅度大、景观差异明显等特点 ,是全球变化特别是LUCC研究的重要场所。文章在介绍LUCC概念的基础上 ,综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与LUCC的关系。依据干旱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 ,分析了干旱区LUCC的特点 ,阐述了干旱区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 ,概括了干旱区LUCC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遥感技术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卫权 杨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主要基于RS和GIS的支持,获取了重庆市主城区1612km2的3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状况,并采用2个变化时段分别对其变化进行监测。经过监测,对2个时段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重... 主要基于RS和GIS的支持,获取了重庆市主城区1612km2的3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状况,并采用2个变化时段分别对其变化进行监测。经过监测,对2个时段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重庆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交通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因素是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三峡工程蓄水对其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主城区 RS和GIS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