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天中 王雯 +1 位作者 刘春芳 赵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41-147,F0002,共8页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西北部生态脆弱区 典型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协调的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董婷 杨朝现 +2 位作者 杨璇 信桂新 魏朝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4-547,共14页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探究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差别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带状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随机型占比分别为34.53%、38.32%、26.01%。“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5,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呈现总体协调状态,其中协调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29%,失调区域占43.71%。基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划分为重点整治、选择整治、保护整治、不宜整治4种类型,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84%、14.24%、22.68%、23.24%。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差异化特征设计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三生”功能综合指数与耦合协调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地形条件为出发点制定差别化整治策略能够明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山地丘陵区 “三生”功能 地形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