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祝秀芝 李宪文 +1 位作者 贾克敬 祁帆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上海市2010—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结果:2015年,5种情景模拟状态承载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现状延续型、资源节...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上海市2010—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结果:2015年,5种情景模拟状态承载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经济优先型、协调发展型、环境保护型;2020年依次是协调发展型、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经济优先型。研究结论:"十二五"规划中对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值大于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和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对人口的预测值,处于超载状态;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大于环境保护型模拟值,小于其他4种发展方式模拟值,上海市土地资源对经济规模的承载能力在预测期内可以基本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综合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评价:以舟山市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红 张毅 +1 位作者 张洋 周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以舟山市为例,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文章得出结论舟山市土地综合承...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修正层次分析法模型,以舟山市为例,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文章得出结论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为0.58,处于各城市的中上水平,土地综合承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层次分析法 海岛城市 舟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陈珏 雷国平 王元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7-270,共4页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障碍因素分析,表明:生态承载是高承载能力区和较高承载能力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是中等承载区(鸡西、伊春、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的主要障碍因素;水土资源承载是低承载能力区(鹤岗市、双鸭山和七台河)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土地综合承载区障碍因素特征提出了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差异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其趋势评价——以舟山市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红 李林峻 +1 位作者 张洋 周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8-182,共5页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趋势的修正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舟山市为例,仿真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兴起,使得海岛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构建适用于评价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趋势的修正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舟山市为例,仿真测算了海岛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年舟山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为1382i--&,与当年户籍人口相比,显示出存在巨大的城市发展潜力;在2012~2021年,各发展方案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趋势不同,其中经济优先型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在2021年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海岛城市 舟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会庆 蔡广鹏 +1 位作者 张凤太 郜红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基于贵州省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水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遴选出24个指标,建立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1990—201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 基于贵州省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在GIS技术支持下,从水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遴选出24个指标,建立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省1990—201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各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提高的速度不尽相同;(2)全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3)影响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的各因素贡献率有所不同,经济、社会因素贡献率呈上升趋势,水土资源因素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时空分异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51
6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2,137,共6页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回归分析 GWR模型 环渤海地区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熵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给出了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进而对2010年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ArcGIS技术和GeoDa软件对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呈现出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主轴",以鲁西北地区、鲁南地区为"两翼"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除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烟台市外,山东省其余地级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均低于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也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系统协调发展度有较大的可挖掘潜力,有利于提高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的潜在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协调发展度 灰关联熵法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董思 任志远 魏倩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6-291,299,共7页
以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城市榆林市为例,从社会、经济、水土资源、科技、生态环境5个承载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并利用AHP决策分析法与熵权法的组合权重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分析了1990—2012年榆林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并得出了各县区... 以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城市榆林市为例,从社会、经济、水土资源、科技、生态环境5个承载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并利用AHP决策分析法与熵权法的组合权重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分析了1990—2012年榆林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并得出了各县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1)1990—2012年期间,榆林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各县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2)1990年时,榆林各县土地综合承载力都处于严重超载和临界超载的状态,最大值为绥德县,最小值为横山县;2000年时,土地承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增幅不大,最大值为榆阳区,最小值为横山县;2012年时,各县土地综合承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大值为神木县,最小值为佳县。(3)各县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限制因子差别较大。在1990年时限制因子主要是科技系统;到2000年时,限制因子主要是经济系统;到2012年时,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土资源和科技系统。因此,榆林市应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科技为关键,带动和维护社会,经济等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时空差异变化 层次分析法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倪超 雷国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8,173,共6页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1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的综合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可划分为弱、低、中、较高4个承载力区。(2)从综合区划角度看,...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特点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1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的综合承载力水平普遍较低,可划分为弱、低、中、较高4个承载力区。(2)从综合区划角度看,研究对象的空间差异也较显著,华北、长江中下游区明显高于东北、西北、晋陕内蒙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资源枯竭型城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西安市适度人口测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晨辉 马蓓蓓 薛东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05-209,219,共6页
[目的]测度和分析西安市2001—2011年的适度人口及其变化情况,探讨人口承载力变化的特征与原因,提出优化对策。[方法]食品承载力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经济承载力模型和改进的综合承载力模型。[结果]2001—2011年,西安市的适度人... [目的]测度和分析西安市2001—2011年的适度人口及其变化情况,探讨人口承载力变化的特征与原因,提出优化对策。[方法]食品承载力模型、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经济承载力模型和改进的综合承载力模型。[结果]2001—2011年,西安市的适度人口数量及结构呈现出阶段性变化;2004年开始,西安市人口承载赤字一直存在,并在经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后出现缓和趋势;西安市经济人口承载力较强,而食品和生态人口承载力不足。[结论]提高区域综合承载力,土地承载是基础,经济承载是关键,生态承载是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适度人口 人口承载赤字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的动态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新刚 王双进 孙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4-118,共5页
文章对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进行分析,构建系统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城市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 文章对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进行分析,构建系统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城市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因子之间仍存在着协同发展不均衡、互动关系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形成系统整体发展优势。土地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波动受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承载力波动受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动态影响效应 VAR模型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詹长根 邢玉玲 杨如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1-285,共5页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广西 主成分分析法 时空差异 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75,共9页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 灰关联熵权 TOPSIS法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必慧 许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78-182,共5页
根据临安市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从生态环境承载、社会承载、经济承载3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2005~2012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数据,预测规划期末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 根据临安市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从生态环境承载、社会承载、经济承载3个方面选取22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2005~2012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数据,预测规划期末土地综合承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临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在2005~2012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发展趋势基本上呈可持续状态,其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断提升对提高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最大;②子系统间发展不均衡,其中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升最快,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③以规划目标数据为依据推算的规划期末(2020年)综合承载力水平,表明临安市土地资源利用基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加强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加快经济发展以及规划监管和政策引导等角度提出了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 规划目标 临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评价法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璇 姜翔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3078-13079,13082,共3页
以南昌市为例,运用状态评价法,建立了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估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状态评价法能识别资源环境的限制性因素和短板因素,从根源上引导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短板因素 状态评价法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模型的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变化及障碍度诊断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秀敏 耿静 +2 位作者 徐游 庄海燕 陈文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324-9334,共11页
土地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探讨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能力,依据2009-2019年统计数据,采用TOPSIS和GM(1.1)模型从时序角度评价并预测了2020-2030年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力,并借助ArcGIS软件和障碍度模型... 土地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探讨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能力,依据2009-2019年统计数据,采用TOPSIS和GM(1.1)模型从时序角度评价并预测了2020-2030年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力,并借助ArcGIS软件和障碍度模型对各市县2015年、2019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分析及障碍度诊断。结果显示,海南岛土地综合承载力主要受经济与社会子系统的影响,2009-2019年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缓慢升高趋势,其中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子系统贴近度值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经济与社会子系统贴近度值明显升高。预测结果表明2020-203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持续上升趋势。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动态变化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沿海市县综合承载力水平高于内陆市县,2015年与2019年处于较高水平的是海口和三亚,处于中等水平的2015年为8个市县,2019年达到11个市县,处于较低水平的2015年为8个市县,2019年只有5个市县,并且各市县子系统承载力差异显著。障碍度分析表明,2015年和2019年子系统障碍度最高的是经济子系统,2015年障碍因子主要有经济密度(X_(9))、地均固定资产投资(X_(12))、耕地有效灌溉率(X_(6))及人均GDP(X_(8));2019年障碍因子主要有经济密度(X_(9))、地均固定资产投资(X_(12))、人均GDP(X_(8))及复种指数(X_(14))。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各市县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将为海南岛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地综合承载力 TOPSIS模型 GM(1.1)模型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差异化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游韵 潘科 +1 位作者 刘斌 周仲礼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0-507,共8页
基于城市差异化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取影响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关键因素,采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基于城市差异化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从时空演化角度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 基于城市差异化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取影响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关键因素,采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基于城市差异化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从时空演化角度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不同发展类型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2007-2016年,发展优势型承载力稳定增长,产业加工型、均衡发展型承载力较稳定增长,资源服务型承载力波动性较大,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策略应针对不同城市发展类型。研究结果对四川省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城市差异化 熵值法 模糊综合评价 障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洪兵 李江风 吴姗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685-12687,12766,共4页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内涵,选取水土、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广西各地市...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内涵,选取水土、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广西各地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值,并根据此评价值将广西划分为5种类型区,即高承载区、较高承载区、中等承载区、较低承载区、低承载区。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国土规划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评价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测算及其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农殷璇 臧俊梅 许进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4-269,共6页
从生态、社会资源和经济技术3方面,构建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测算了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探寻珠江—西江... 从生态、社会资源和经济技术3方面,构建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测算了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探寻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系统有序均衡状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水平良好,但依然存在不足及较大的改善空间,西江经济带的经济技术承载力和珠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且呈西低东高的特征;(3)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城市内生态环境承载力子系统和经济技术承载力子系统差距较大,其中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较高但经济技术承载力整体偏低,珠江经济带则与之相反;(4)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的整体水平良好,但系统内部的运行状况较差,不利于系统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承载;(5)可通过调整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加快产业转移、实施"耕地异地代保"等方式,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高及其系统的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土地综合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媛玉 周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178-182,共5页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实际,在重新审视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基础上,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三方面出发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201...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实际,在重新审视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基础上,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三方面出发构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2014年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空间特征,进而为实现"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东西向大体呈现"中间高两边低,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空间差异 层次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