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40
1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1 位作者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80-186,共7页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土地生态质量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AGSTATS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昌瑜 陈健 +1 位作者 孟爱农 周生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5-360,共6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FRAGSTATS软件,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并将指标协调度引入模型中,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对区域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各... 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FRAGSTATS软件,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并将指标协调度引入模型中,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对区域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各镇土地的景观特征、生态服务功能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各具特点和优势,借鉴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定位各镇发展功能,保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土地生态综合评价能更全面地表征评价区域的土地生态特点和质量;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可增强评价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综合评价 FRAGSTATS 宜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滢滢 吴绍华 +3 位作者 周生路 林晨 臧玉珠 彭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1-205,209,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中心城区向外围乡镇变好梯度格局明显;土地生态质量受到土地利用程度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生态结构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南部旅游用地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则协调较好;该市今后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土地利用程度 空间分异 响应 昆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臧玉珠 彭慧 +3 位作者 周生路 吴绍华 吴滢滢 严长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8-192,197,共6页
通过构建"基础—结构—胁迫—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全局Moran系数为0.79,显著性水平为0.01,存在显... 通过构建"基础—结构—胁迫—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全局Moran系数为0.79,显著性水平为0.01,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出聚类分布的特征;土地生态质量低值区集中于主城区,高值区集中于边远农村地区,城乡梯度规律明显。(2)通过Q型层次聚类分析法,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主导的失调发展类、土地生态质量退化主导的失调发展类市县各占总数的33.33%,呈现出数量比例均匀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经济发展 协调性评价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尺度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主控因子分析——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合兵 王世东 刘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65,72,共9页
以焦作市村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和生态胁迫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热点分析模型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将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根据冷热点分值划分为5个等级。在热点分析的基础... 以焦作市村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和生态胁迫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热点分析模型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将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根据冷热点分值划分为5个等级。在热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ART算法构建分类决策树,根据控制变量法得到的决策树分类精度对研究区内22个生态因子对全局土地生态质量的贡献度进行分析,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再确定每一个生态类型区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焦作市的土地生态质量大致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即由城镇中心向远郊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而由水库、河流、风景区向城区方向土地生态质量呈下降趋势。其生态因子中生态服务价值具有最高贡献度,对焦作市土地生态质量影响最大。各级生态类型区由于空间位置的差异,影响其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也有显著差异。一二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主控因子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四五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则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三级生态空间分异类型区受人为与自然双重因素影响,主控因子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主控因子 热点分析 决策树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质量遥感评价模型与主控因子研究——以广安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震 夏学齐 陈建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198,共8页
为了科学评价土地生态质量以及有效识别土地生态主控因子,开展土地生态质量遥感评价模型与主控因子研究,以四川省广安市为研究区,建立基于理想点的遥感评价模型,对广安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及主控因... 为了科学评价土地生态质量以及有效识别土地生态主控因子,开展土地生态质量遥感评价模型与主控因子研究,以四川省广安市为研究区,建立基于理想点的遥感评价模型,对广安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及主控因子分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以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的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即主观结合客观的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以理想点模型计算理想点值、划分理想点生态等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各年份的主控因子,然后对理想点生态等级空间分布与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第3等级面积占比有一定幅度上升,第3等级面积占比为各等级最大,因而广安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林地面积占比和气温因子是最重要的主控因子、气温与土地生态质量正相关等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部门提出广安市土地生态质量监管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可对其他地区的土地生态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生态评价指标 理想点模型 主控因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GIS的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28
7
作者 奥勇 蒋嶺峰 +2 位作者 白召弟 杨潇 张乐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以8 km×8 km的格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社会经济效益4个角度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障碍度诊断模型,... 以8 km×8 km的格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社会经济效益4个角度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障碍度诊断模型,探究了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空间上呈中部及西南部较高、东南和东北部中等、西北质量较低的态势,土地生态质量总体较低,临界安全及危险区域分别占31.4%、27.7%。(2)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高,热点主要分布于治理强度较高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生态保护区,冷点分布于流域西北部,应适当加强上游区域土地生态的治理,消除极端冷点。(3)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主要障碍因子为经济密度、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离生态保护区距离、离水域距离,应立足区域自然基础和资源禀赋状况,加快绿色创新驱动,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价值,在生态修复和改造时,合理配置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必要时可增设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GSTATS 格网GIS 土地生态质量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模型的煤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丽丽 丁忠义 +1 位作者 刘一玮 毛梦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0-303,共4页
以黄淮海平原的沛北8矿为研究区域,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数据,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受煤炭开采的影响,沛北8... 以黄淮海平原的沛北8矿为研究区域,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提取数据,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受煤炭开采的影响,沛北8矿的土地生态质量均未达到一等,其中与最优方案贴近度最高的是孔庄煤矿,贴近度最低的是龙固煤矿;多数评价指标与土地生态质量的关联度都在0.7以上,其中工矿用地比例、土地损毁(压占、塌陷、废弃)比例和土地复垦率等因素与矿区土地生态质量状况的关联度尤为显著。需要政府和采矿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过程中,转变"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重视土地生态质量的防治和保护,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程,实现沛北8矿土地生态与矿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熵权 关联度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质量遥感空间分异与主控因子研究——以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震 李少帅 陈建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99,共6页
本文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主要依据遥感数据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理想点模型,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德尔菲法(主观法)和熵权法(客观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 本文以广安市为研究区,主要依据遥感数据源,以公里网格为评价单元,基于理想点模型,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及生态胁迫4个准则层1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德尔菲法(主观法)和熵权法(客观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然后根据以理想点模型计算的结果对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取了土地生态质量的主控因子,根据热点模型对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主控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广安市2000、2005、2010、2015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为土地整治部门提出了有效的土地生态质量监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生态评价指标 主控因子 热点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Fragstats的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以湖北省仙桃市为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于婧 陈艳红 +2 位作者 彭婕 李冀云 聂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32-2943,共12页
借助GIS和Fragstats的分析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模型,采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以湖北仙桃为例,探究其三者的空间演变关... 借助GIS和Fragstats的分析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模型,采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其指标权重。以湖北仙桃为例,探究其三者的空间演变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仙桃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出中间高,两侧低,且西翼高于东翼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危险、临界安全、较安全和安全各等级,分别占总面积的21.52%、43.48%、27.10%和7.90%。(2)安全区主要分布在经济、政策优势最凸出及景观格局整体规划较好的中北部中心城区。在此区域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呈现相互增益的协同发展态势。(3)较安全和临界安全区则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地景观格局较好,开发程度较低的西翼地区。危险区则主要分布在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水平低的东翼地区。在东西两翼内景观特征、生境质量的抗干扰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协同性较差,且两两之间的发展矛盾凸出。研究结果可为仙桃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其他类似地区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FRAGSTATS 综合评价 土地生态质量 仙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佳琪 周璐红 席小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4-1662,共9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生态胁迫4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理想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合Slope趋势预测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效益、生态胁迫4方面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理想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结合Slope趋势预测及F显著性检验模型对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冷热点分析,以探究2025年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发展趋势集聚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呈东南部、西南部整体高于东北部、西北部的分布特征。(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低,但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好转的态势。(3)2000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本底质量较差的中上游区域质量上升空间大,好转现象明显。(4)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集聚在流域甘肃段东部和中部、宁夏段南部,位于黄土高原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地生态质量可能会下降的区域,部分集聚于流域青海段西南部的黄河源生态功能保护区,部分集聚于流域内蒙古段西北部。黄河流域西北部要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生态基础,流域东南部在加强生态保护和监测的同时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理想点法 Slope趋势预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化县土地生态质量分区及其利用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封丹 周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25-1529,共5页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以154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结构、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问题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大化县划分为土地生态质量好...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以154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结构、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问题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大化县划分为土地生态质量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一般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差的区域。分析了各土地生态质量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对策,旨在为大化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分区 土地利用对策 广西大化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麻小婷 南灵 何岩岩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345-351,共7页
通过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测度并找到主要障碍因子。基于云理论构建了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且建立了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度模型。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2003年榆林市土地生态... 通过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测度并找到主要障碍因子。基于云理论构建了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并且建立了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度模型。结果表明:(1)从总体看,2003年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等级分布呈西部、北部高,中部、南部低; 2014年各县(市、区)土地生态质量等别变化不尽相同,但整体较2003年有所上升。(2)从指标层看,土地生态质量主要障碍因子有水土流失治理率、废水处理率、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耕地自然质量平均等别等;从准则层看,障碍因子主要集中于土地生态质量状态及响应,土地生态质量响应障碍度变化较大。研究结果对榆林市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云模型 障碍因素 组合赋权法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空间耦合特征分析
14
作者 童新华 梁俏 +1 位作者 韦燕飞 刘秋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2-119,共8页
以广西为研究区,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模型,探讨了基于县域的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利用广西2015年的县域数据,划分土地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等级,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和农村贫困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 以广西为研究区,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模型,探讨了基于县域的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利用广西2015年的县域数据,划分土地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的等级,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和农村贫困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广西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耦合关系,并通过空间热点分析、空间聚集分析和Moran’s I方法评价了两者的空间聚集效应。结果表明:(1)广西空间贫困特征为由南部、东南部及中部向西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逐渐升高。(2)土地生态质量与农村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表现为由中部及南部向西部、西北部和北部降低。(3)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空间分布情况为由南部和中部向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递减。广西贫困的现象与土地生态质量及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因此,脱贫要从区域条件入手,并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质量 农村贫困 协调发展模型 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理 周勇 许倍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226,共5页
从土地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利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西南部的生态... 从土地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利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西南部的生态风险整体较高,建设用地和湖泊水面的生态风险性较大。(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低,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占52.24%。(3)土地生态环境质量比较均衡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低价值中风险土地类型分布最广,主要分布于西南部返湾湖的外围区域。(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分布比较协调,能够达到控制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目的,但管制分区划分中存在以用地需求为导向和分区依据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 空间管制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某县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昌蓉 张礼中 黄爽兵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7,共5页
现有的土地评价工作侧重于土地应用功能,而对土地生态环境功能的考虑比较少。为了探索考虑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选择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的泸定县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加入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要素指标,建立土... 现有的土地评价工作侧重于土地应用功能,而对土地生态环境功能的考虑比较少。为了探索考虑生态环境功能的土地质量评价方法,选择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的泸定县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加入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要素指标,建立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GIS、RS和层次分析(AHP)技术获取评价因子专题图,经过图形叠置生成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研究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坡度、降水量、高程、植被指数和土壤质地等。经过对泸定县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与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及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评价结果与现实条件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GIS RS 泸定县 图形叠置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