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9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城镇化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 镇域空间演变——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邵大伟 吴殿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2,共6页
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高度城镇化地区镇域空间尤为突出。以TM/ETM数据为基础,借助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镇域尺度分析1995—2015年5个时段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及其演化规律。... 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高度城镇化地区镇域空间尤为突出。以TM/ETM数据为基础,借助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镇域尺度分析1995—2015年5个时段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大幅减少,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居于主体控制地位,水域、耕地主导用地发生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幅仅为1%,水域增加有效缓冲了损耗;3)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价值约占总价值的80%,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一且明显衰退;4)镇域空间整体具有不断加强的集聚特征,局部低值贫瘠区、退化区的“一核两片”和高值核心区、保育区的“一环一带”格局基本稳定,中心城区-昆山沿线及周边具有加剧衰退的迹象,过渡区、退化区范围不断强化。基于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分区、分类的管控对策,以期为生态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高度城镇化地区 时空演变 镇域尺度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分析——以黄骅市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毛晓曦 郭云继 +1 位作者 崔江慧 王树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4,共6页
以黄骅市为研究区,运用ENVI遥感技术解译出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4年三期影像,分析研究区各生态类型的变化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黄骅市... 以黄骅市为研究区,运用ENVI遥感技术解译出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4年三期影像,分析研究区各生态类型的变化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黄骅市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4年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418 629.47万元、415 055.68万元和411 372.07万元,土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共减少7 257.40万元。其中,园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3)1990—2014年,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服务功能价值在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度最大,原材料最小。此外,研究区只有原材料供给增加,其他均在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废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动态变化 黄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叶宗达 许进龙 +2 位作者 黄天能 温雪 欧胜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11136-11144,共9页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地表覆被、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片区1990—2018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但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态势应引起警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的10423.82亿元逐年提高至2018年的10631.62亿元,但增长幅度较小且内部差异明显,总体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仍任重道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程度影响深刻。距离县中心、人口密度和年均气温始终是解释力排前三的单因子,且所有具备较强解释力的交互因子均包含距离县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特征 被引量:118
4
作者 姚小薇 曾杰 李旺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49-256,共8页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文基于武汉城市圈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不同地域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研究区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不同城镇化水平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除经济城镇化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均与生态服务价值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负相关性较强,其次分别为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具体的,空间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与原材料生产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最强,人口、空间和生活城镇化与大气调节和保持土壤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双变量LISA图也具有相似的空间特征,高-低聚集区多分布于武汉城市圈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而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幕阜山区和北部的大别山一带。该研究能够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管护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相关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镇化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希义 徐海量 +2 位作者 潘存德 凌红波 张广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340,共7页
为了探究和田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基于和田河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并选取符合干旱区特点的Constanza价值系数,依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分析了1990—2010年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为了探究和田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基于和田河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并选取符合干旱区特点的Constanza价值系数,依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分析了1990—2010年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服务价值对系数变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990—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29.33%,变化幅度最大;草地、耕地、湿地的面积分别减少7.42%,17.45%,7.1%,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河湖与荒漠面积的减少幅度均在1%以下;(2)和田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别为380.62亿元、341.82亿元、350.83亿元,2000年比1990年减少了10.19%,2010年比1990年减少了7.83%;(3)经敏感性分析验证,估算结果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在0.35以下,所选价值系数合理,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价值系数 生态服务价值 敏感性 和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顺口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贾树海 纪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56-359,共4页
本文以大连旅顺口区为研究区域,采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考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2007年),计算得出1994-2008年旅顺口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2383 52万元,较好的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大连旅顺口区为研究区域,采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考谢高地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2007年),计算得出1994-2008年旅顺口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2383 52万元,较好的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敏感性分析,表明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其中林地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系数 土地利用 敏感性系数 旅顺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黄骅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玲 贾启建 郭云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平台,通过解译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 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区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域,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平台,通过解译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图,分析了研究区土地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地类呈现"二增五减"的变化规律,园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1 268.95,4 873.54hm2,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均减少;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耕地、水域和盐碱地3种土地生态类型贡献较大,土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20a间减少了7 257.40万元。黄骅市土地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遥感 动态度模型 黄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赣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淑芳 陈美球 +1 位作者 刘馨 蔡海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4-193,共10页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了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并将结果应用于江西省赣州市各县(市、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优先级的确定中。研究表明:与常规的土地利用分类相比,地理国情信息分类更加细化,...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了基于地理国情信息的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并将结果应用于江西省赣州市各县(市、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优先级的确定中。研究表明:与常规的土地利用分类相比,地理国情信息分类更加细化,能更为精确地核算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赣州市2015年土地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为2138.89亿元,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且调节服务占比达70.49%。2015年各县(市、区)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非市场价值最高的是寻乌县,但各县(市、区)不同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存在差异。从空间分布看,赣州市周边地区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而中部地区偏低,且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偏低的西北部生态补偿优先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市 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理国情信息 生态补偿优先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格局视角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杨 马泽忠 陈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1-327,共7页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以TM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2000—2015年4个时期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三增三减',以...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以TM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2000—2015年4个时期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三增三减',以耕地、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转变占据主导,建设用地沿城区外廓扩展速度快,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耕、林、草前期向水域转变较多,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稳定甚至有所提高,后期向建设用地转变较多,生态系统被割裂,服务价值降低;(2)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服务价值变化率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城区以狭长形态集聚扩展;(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为北部地区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且此趋势在向北、向东扩展,空间分布异质程度不断提高,与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一致。研究为三峡库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改善土地利用格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空间自相关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乐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瑞芳 张振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356-2357,共2页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角度,计算了河北省新乐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2020年,新乐市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新乐...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角度,计算了河北省新乐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2020年,新乐市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新乐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300亿元,将比2009年减少0.945亿元。新乐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新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川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11
作者 罗雅琴 刘平辉 +1 位作者 康雅丽 朱传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40-45,共6页
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采用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应的统计数据,估算临川区各乡镇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10年间其空间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需求的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程度评价。结果表明... 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采用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应的统计数据,估算临川区各乡镇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10年间其空间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需求的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程度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临川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选取的时点上呈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及建设用地面积的急增;空间上主要呈现地均价值量"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土地利用可持续生态程度远高于临界值,生态环境水平较高;应保护林地和水域数量,维持林地规模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可持续 时空变化 临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探讨——以新疆且末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菲菲 滕琛 《绿色科技》 2012年第7期108-109,共2页
根据且末县第十二个五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估算且末县在"十二五"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且末县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生态服... 根据且末县第十二个五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估算且末县在"十二五"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2010~2020年,且末县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生态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指出了通过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可以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维持土地生态系统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过渡带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以甘肃省为例
13
作者 唐相龙 蔡乐山 张博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2-865,共14页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中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研究未来多情景下甘肃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依据,对优化生态过渡带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利用斑块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LUS模型),除常规的自然演化、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外,结合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强制约束性内容,设置规划干预情景,预测未来203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需求和空间分布。最后,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甘肃省2020年和未来4种情景下的ESV。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主要是荒漠、戈壁)为主,均分别占30%以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为“林-田-水-草-沙”之间的转化。(2)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幅为36.29%。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增长最明显,增长1 790.23 km^(2)。规划干预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幅为19.90%,草地面积增长1 469.47 km^(2)。(3)自然演化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规划干预情景下ESV分别为3 704.47亿、3 698.08亿、3 730.14亿和3 725.56亿元。规划干预情景在土地利用方面可以有效兼顾甘肃省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需求。甘肃省应当重视土地利用功能的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强化河西走廊地区防护林、祁连山国家公园、黄河与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源地的保护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过渡带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皖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14
作者 潘泽江 李彦祺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转移矩阵及修正当量因子法揭示了皖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皖南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21.62%),耕地... 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转移矩阵及修正当量因子法揭示了皖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皖南地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21.62%),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减少4.58%、0.52%、1.04%和1.24%,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大幅增加,增幅分别为61.77%和133.57%;ESV总量波动下降,累计减少5.12亿元,水文调节服务价值降幅最大(-3.37亿元),占总降幅的65.4%;ESV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格局高度耦合,高值区集中于南部林地和长江水系,低值区与建设用地扩张轨迹一致;敏感性分析表明,林地(CS=0.477)和水域(CS=0.382)对ESV变化的贡献率最高。未来应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实施差异化生态管控策略,推动皖南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GIS空间分析 转移矩阵 修正当量因子法 时空分异 敏感性分析 皖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振 张宇 +2 位作者 郭杰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区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分别为213471.70,340548.34,38472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5.03%,39.93%,45.11%;相较其他3种情景,多目标协同情景维持中等水平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相对较为缓和,耕地年均减少109.79 hm^(2),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年均减少量为184.20,8.21,0.70,18.49 hm^(2),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21.39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6.8954亿元,较2020年仅减少1.9386亿元,下降幅度约为耕地优先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1/2。[结论]不同等级生态安全格局对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多目标协同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对粮食和生态安全尚不构成明显威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交叉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艳红 胡洪文 +2 位作者 吴春竹 黄俊忠 苏筱茜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46,共11页
【目的】探究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影响,为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ESV... 【目的】探究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影响,为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ESV计算方法及改进的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在研究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及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基础上分析ESV对乡镇尺度土地利用转型的敏感性。【结果】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00—2020年漓江流域城镇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长,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持续下降。2000—201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转型平缓,2000—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转型剧烈,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城镇用地转移。漓江流域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ESV总值分别为277.81亿、278.65亿和280.41亿元,其中林地ESV最大,占比大于76.33%,而耕地、草地和水域ESV较小,占比不超过23.67%。2000—2020年仅有水域ESV增长,增长率为18.41%。各单项ESV中,净化环境、水资源供给和水源调节的ESV呈增长态势,其余单项ESV均减少。从交叉敏感性系数看,漓江流域耕地、林地和草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型对ESV的敏感性较高,其中耕地与向水域之间的转型最敏感,而水域向其他地类转型的CICS普遍小于0.3,表明此类转型对ESV缺乏敏感性。从交叉敏感性分区看,耕地与城镇用地的转型以高生态敏感区占比最高,达58.07%;草地和城镇用地之间的转型以中生态敏感区分布最广,达51.65%;水域与耕地的转型敏感性较低,其中高生态敏感区仅占8.23%;林地与耕地的转型带来的高生态敏感区仅占17.91%,而非生态敏感区却占40.67%。【结论】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供需矛盾持续加剧,ESV总体呈增长趋势。漓江流域耕地、林地和草地向其他地类转型对ESV的敏感性较高,其中耕地与水域之间的转型最敏感。以乡镇尺度研究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带来的生态敏感性有助于漓江流域在土地管理中针对不同土地利用转型带来的生态敏感性等级变化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管控,以保证漓江流域ESV持续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交叉敏感性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艳菲 白蕾 张少赓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6,共8页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模拟和ESV计算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面积之和占比在91%以上;研究期内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5种情景下的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增加,草地和水体面积均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经济发展情景下增加,而在其他情景下有所减少。4)陕西黄土高原ESV在1980—2020年持续增加,2030年ESV在经济发展情景下最低,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高。研究结果增强了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认识,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陕西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志轩 魏芳菲 +2 位作者 吴皓天 王怡宁 王澎喆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8,共11页
科学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揭示其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规律,识别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制定合理开发和保护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V-Markov模型模拟... 科学评估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揭示其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规律,识别影响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制定合理开发和保护策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V-Markov模型模拟流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采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评估ESV,基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ESV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ESV空间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间,流域ESV总量、空间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40年3种发展情景下流域ESV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其中农业发展情景ESV值最低、生态保护情境ESV最高。2)未来不同情景下流域ESV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但不同情景下的ESV冷点/热点区域规模及其空间格局存在显著差异。3)流域ESV的空间异质性受到自然-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其中人类足迹是ESV空间格局的主导驱动因子,年均气温、高程、坡度3个因子也是ESV空间异质性的关键驱动因子,且任意双因子组合对ESV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均强于单一因子,其中解释力最高的双因子为人类足迹与年均气温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CV-Markov模型 地理探测器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燕慧 张玉涛 +1 位作者 赵媛媛 吴文芬 《贵州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5,39,共6页
安顺市作为贵州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对于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ArcMap 10.6软件中运用地图代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同期... 安顺市作为贵州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对于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ArcMap 10.6软件中运用地图代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同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2022年林地成为占地面积最大的地类,面积达4789.88 km^(2),占总面积的51.88%;类型转换随时间推移发生明显变化,2000年以后,主要是耕地和草地恢复为林地,面积共计1133.64 km^(2);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在2010—2022年高达129.84%,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2010—2022年变化最为剧烈;林地类型变化促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1985—2022年均保持在70%以上。总的来看,安顺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较大,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了显著影响,未来应持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类型转换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安顺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拉市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20
作者 赵仁芬 黄念 +3 位作者 张志岩 邓忠坚 向建英 王逸之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2年3期Landsat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率等指标,从长时间序列角度系统分析拉市海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2年3期Landsat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率等指标,从长时间序列角度系统分析拉市海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2年拉市海流域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农田面积持续减少,森林和草地面积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研究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动态转移,其中建设用地转入最多,主要由森林和农田转入,农田转出最多,主要转化为湿地、草地和建设用地;2010—2022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2010—2015年减少了2.71×10^(6)元,2015—2022年增加了5.60×10^(6)元;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单项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水资源供给和维持养分循环贡献最小,湿地和森林是贡献的主要因子。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下,拉市海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拉市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