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PSR模型的长株潭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杨敏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基于改进的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长株潭地区及其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2002—2014年,长株潭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由50.02下降至41.32... 基于改进的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长株潭地区及其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2002—2014年,长株潭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由50.02下降至41.32,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水土流失比率、森林覆盖率、环保投资额占GDP比例、封山育林及当年造林面积。该地区15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1个属于综合指数快速上升区,6个属于基本稳定区,7个属于慢速下降区,1个属于快速下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组合赋权法 改进PSR模型 长株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孟展 张锐 +1 位作者 刘友兆 钱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在界定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在界定土地生态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1 3增加到0.637 2,健康等级经历了"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2)压力指数和状态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程度、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等是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4)2011—2015年四川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灰色预测模型 熵值法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探析——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琼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采取原因、评价优点、判定原则及分析处理步骤。并借助SPSS分析工具,采用主分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归一化,综合化处理后,得出反映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数,分析得出长凝镇的土... 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采取原因、评价优点、判定原则及分析处理步骤。并借助SPSS分析工具,采用主分成分分析法进行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的归一化,综合化处理后,得出反映榆次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数,分析得出长凝镇的土地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SPSS软件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榆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侵蚀沟谷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杜家石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张行 毛南赵 梁小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健康的生态系统被认为是环境管理的终极目标,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对探索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侵蚀沟谷杜家石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利用格网分析法进行数据提取与成图,分析了杜家... 健康的生态系统被认为是环境管理的终极目标,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对探索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侵蚀沟谷杜家石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利用格网分析法进行数据提取与成图,分析了杜家石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利用地形起伏度及其分布指数探究了生态系统健康与地形之间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杜家石沟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健康高值区(27.02%)分布于山地丘陵及其边缘深切沟谷,健康低值区(33.37%)分布于中东部沟谷及其二级侵蚀沟,该类区域应作为格局调控与生态恢复的重点关注区域;(2)生态系统健康与地形起伏度关系密切。人类活动压力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一过渡伴随着健康状态值以及响应的差异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空间分异 地形起伏度 杜家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
作者 张子萱 郑颖 +1 位作者 郭建英 王语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9,共15页
[目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作为京津冀地区抵御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生态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对察汗淖尔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作为京津冀地区抵御浑善达克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生态系统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对察汗淖尔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分析1990-2020年察汗淖尔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运用VORS模型构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结合响应弹性和耦合协调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1)耕地和草地是察汗淖尔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约占流域面积的85%以上,近30年间,林地和建设用地持续扩张,耕地呈逐年减少趋势,主要向林地和草地转移;(2)流域生态系统以健康水平为主,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先恶化后逐渐好转的变化特征,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由0.491上升至0.505;(3)草地、湿地和水体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较高,生态弹性指数分别为65.43、3.63和12.36,林地与生态系统健康呈中度不协调关系,严重失调区域以湿地、水体为主,研究期内,林地和建设用地与生态系统健康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结论]自2000年后,内蒙古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处于生态脆弱区,有必要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变化 VORS模型 察汗淖尔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云南省生态风险评价
6
作者 谢佐清 黄义忠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4-234,246,共12页
[目的]构建合理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产水、碳储、水土保持、... [目的]构建合理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产水、碳储、水土保持、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别提取生态退化度、转移概率、服务变化、权衡协同指数4个生态风险指标,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开展评价,结合云南省生态安全格局探讨风险防范对策措施。[结果]1)云南省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虽有不同,但变化程度均一致,耕地、林地、草地间的转换较为明显,建设用地仍然呈扩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自然发展情景与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分布具有相似性,生态用地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发建设的城市周边或农耕区域。2)云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滇西北和西南为高值区,滇中及东北为低值区,且整体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怒江、保山、德宏和西双版纳生态服务功能呈增强趋势,滇中和滇东北权衡与协调指数较高,生态系统服务间功能冲突明显。3)2020—2030年云南省的潜在生态风险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滇中城市群,低风险区分布在滇东南与滇西南,风险区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如地形、土地利用分布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如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影响,需针对区域间特异性差异采取生态保护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结论]研究成果不仅能更准确掌握云南省潜在的生态风险,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提供基础决策信息,也可以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拓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权衡协同 生态系统服务 风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青海省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及情景模拟
7
作者 马泽钰 邢延军 +3 位作者 王勇为 翟军华 李鹏 王博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8,共14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定量评估在不同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省生态系统健康的具体影响,为该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VORS和GMMOP-PLUS模型研究青... [目的]分析青海省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定量评估在不同自然和人为干扰条件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省生态系统健康的具体影响,为该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VORS和GMMOP-PLUS模型研究青海省2005—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演变格局,并模拟4种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结果]①青海省生态系统健康空间上呈现出西北低、西南次之,东部高的分布格局,2005—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从0.292下降至0.252,尤其在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等区域,生态健康显著下降。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破坏了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导致生态健康水平下降。②基于GMMOP-PLUS模型设定不同自然和社会政策条件,模拟了2030年4种发展情景下〔自然发展(ND)、生态保护(EP)、城镇发展(UD)和综合发展(CD)〕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建设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UD和CD情景中建设用地增幅为3.72×10^(4)hm^(2),空间上集中在以西宁市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张,且共和县、德令哈市和格尔木市均有不同程度增加。EP情景下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林地和湿地面积比例最大达7.54%。③4种情景模拟中EP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最高(0.256),表明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保障林地、湿地等生态用地能显著提升斑块及景观连通性,从而改善生态系统健康,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论]空间集约化利用是提升生态健康的关键策略,尤其是在城镇化较快的地区。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建设用地,限制土地扩张,提升生态用地的连通性,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恢复和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模拟 VORS模型 InVEST模型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宁夏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8
作者 魏怡敏 李金燕 +1 位作者 武佳维 马占存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水河流域实际情况,基于PSR模型构建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清水河流域实际情况,基于PSR模型构建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清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由0.2450上升至0.5933,流域整体健康等级由一般病态演变为亚健康;2010年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较2000年小幅增大,2020年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较2010年显著增大,表明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且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较为完善,受人类活动干扰后具有一定恢复能力;植被生态需水量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仅次于水资源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PSR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清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9
作者 陈虹 陈英 +2 位作者 裴婷婷 谢保鹏 祁沛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7,共12页
渭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子流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包含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及动态3个维度的转型分析框架,并结合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ORE)框架构建生态系... 渭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子流域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包含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及动态3个维度的转型分析框架,并结合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VORE)框架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通过局部二元空间自相关和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探究了2002~2022年渭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2002~2022年,渭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演变趋势;(2)2002~2012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IELUS)对流域北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土地利用强度(LUI)在流域西部和东南部分别呈现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2012~2022年,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对流域西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LUDD)为正向影响,土地利用强度则表现为负向影响;(3)土地利用强度对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健康 VORE框架 转型特征 时空关联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0
作者 胡雅平 王春玲 +1 位作者 陈小平 甄志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6-73,78,共9页
以2000—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权法对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和林地为太原市的优势景观类型... 以2000—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变化;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熵权法对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和林地为太原市的优势景观类型,面积占比大;建设用地面积逐年扩张,且涨幅较大;水域和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占比小,连通性差;整体景观呈均质多样化趋势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太原市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表现出南北优、中部劣的分布格局;2000—2015年,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降至最低值,2015—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有所上升;城市化、人口密度和人类干扰度与太原市生态系统健康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PSR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 土地利用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山群岛典型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11
作者 王曼华 纪德钰 王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海洋健康研究的重大课题。综合考虑海岛岛陆环境、水环境、沉积环境、栖息地、生物残毒、海洋生物、海岛人类活动等因素,基于2024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大连长山群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表明,长...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海洋健康研究的重大课题。综合考虑海岛岛陆环境、水环境、沉积环境、栖息地、生物残毒、海洋生物、海岛人类活动等因素,基于2024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大连长山群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表明,长山群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生态系统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基本稳定,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正常发挥,人为活动所产生的生态压力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长山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2
作者 阿依丁·马木尔 王同忻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24-30,共7页
为探究阿勒泰地区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河源地区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在6月份和9月份分别对两河源典型林区进行生态监测,共设置84个样地,260个监测样方,记录其高度、盖度、分盖度、草地物种... 为探究阿勒泰地区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河源地区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在6月份和9月份分别对两河源典型林区进行生态监测,共设置84个样地,260个监测样方,记录其高度、盖度、分盖度、草地物种种类及数量、生物量和长势等指标。利用VOR模型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两河源自然保护区6月份生态系统健康各项指标高于9月份;除三道海子地区活力指数(V)处于亚健康状态外,其余地区各项指标均处于健康状态;人为干扰下的牧道草地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而旅游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高山草甸比森林草甸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更健康;组织力在3项指标中占最高权重;生态系统健康VOR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源 VOR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草地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特征与分区管控——以雪绿漾片区为例
13
作者 丁金华 须如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苏南水网地区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采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测度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为区域空间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增强水网地区生态系统自适应性。以苏州市的雪绿漾片区为例,... 苏南水网地区景观格局日趋破碎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采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测度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为区域空间管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增强水网地区生态系统自适应性。以苏州市的雪绿漾片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2002-2022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分异特征,依据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划定管控分区,并提出相应管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2-2022年雪绿漾片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值持续下降,由0.38下降至0.28,Ⅰ级和Ⅱ级健康空间占比减少了约13.72%,Ⅲ级健康空间占比下降了约4.66%,Ⅳ级和Ⅴ级健康空间占比上升了约18.38%;健康指数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健康高值区多为水域密集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生态功能完善;健康低值区以高度城镇化区域为主,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弱,生态健康整体水平较低。依据2002-2022年雪绿漾片区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转移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区、稳定区和退化区3类空间管控分区,并提出差异化的分区管控策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为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网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分区管控 水网地区 VOR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中外文献对比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心怡 毕凌岚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备受关注。以1990-2023年Web of Science(WoS)和CNKI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检索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梳理当前有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备受关注。以1990-2023年Web of Science(WoS)和CNKI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检索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梳理当前有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总体可分为初始期、发展期和巩固期三个阶段,研究在2004年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中国学者是研究主力,但在该领域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协同研究并不充分。(3)目前研究聚焦于确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研究技术多元,但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评定标准难以准确量化以及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有待系统性落实。因此,立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时空演变规律,探究其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关系,继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的调控管理方略框架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健康评价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进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能源-粮食纽带视角下哈尔滨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评估
15
作者 李婷婷 吴远翔 +1 位作者 潘宥承 孟德惠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84-91,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空序列下水-能源-粮食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影响,为哈尔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弹性和供需比的评估框架,以水... 【目的】探讨不同时空序列下水-能源-粮食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动态影响,为哈尔滨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新的视角。【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弹性和供需比的评估框架,以水-能源-粮食纽带为切入点选取供需指标,应用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测度与之相关的产水、固碳、粮食生产服务匹配程度和供需比,进而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变化。【结果】1)中心城区粮食生产服务在研究期内由赤字转为盈余状态,固碳和产水服务均为赤字状态;周边地区粮食生产服务大多为盈余状态,固碳和产水服务为赤字状态。产水服务供需匹配度基本处于不变状态,固碳服务呈下降趋势,粮食生产服务呈上升趋势,且各个服务间供需相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2)健康状况较差和一般的地区面积增加了16.97%和52.59%,较好和好的地区面积分别减少64.35%和5.13%。3)3种服务导致供需赤字,加剧其健康状况的恶化程度。【结论】1)3种服务供需指数均呈“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在中心城区供不应求,这与其周边地区供需匹配呈较大差异,且各服务间呈两两协同的关系。2)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中心城区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主要以较差、一般、较好和好为主;2000—2020年,健康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3种服务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有直接影响,对传统评价结果起到修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纽带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时序分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6
作者 刘明亮 梁军 沈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定量评价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湖南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 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定量评价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湖南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利用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系统分析研究区的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11—2022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加,林地、草地和水域减少为主。(2)生态系统结构整体呈增长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低值地区的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单一。(3)生态系统功能整体呈现微弱减少的趋势,而50.91%的地区表现增长趋势,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在大多数地区仍有所提高。(4)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健康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高值地区主要分布在雪峰山中段的苏宝顶北部和东部区域,而低值地区主要集中在雪峰山主中段的高海拔地区。研究结果能为该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景观格局 长时序分析 湖南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一飞 许明家 +6 位作者 丁爱中 金乃夫 杨凯 杨庆 朱宜 郑蕾 金喜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41-2351,共11页
地下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众多宝贵的服务,如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洪涝灾害调节等,其健康对于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开展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仅对揭示系统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且能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 地下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众多宝贵的服务,如水资源供给、水质净化、洪涝灾害调节等,其健康对于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开展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仅对揭示系统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且能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介绍了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所面临的威胁,梳理了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发展历程、方法、指标与流程框架。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评价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未来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①当前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主要有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生物指示法、证据权重法,其中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最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②当前研究中评价指标的选取缺少固定的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限制了不同评价之间的可比性。③以往研究中所选取的指标可以分为理化指标、生态指标、社会指标3个方面,未来研究可以制定固定标准从上述三方面对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增加地下水基础数据的采集频次和覆盖范围,并积极进行学科交叉,引入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等技术,降低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主观性,实现评价的准确化、客观化、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生态指标 地下水微生物 地下水中水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沿岸浅水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勇 李灿 +6 位作者 张华林 詹宇 王慧 肖逸凡 杨丽丽 刘佳奇 蒯正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8,共12页
为评估生态修复过程中太湖沿岸浅水湖泊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22年对金墅港圩地水体进行了调查.构建了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其中,准则层由功能性、完整性、稳定性3项组成,指标层由综合水质、营... 为评估生态修复过程中太湖沿岸浅水湖泊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于2022年对金墅港圩地水体进行了调查.构建了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其中,准则层由功能性、完整性、稳定性3项组成,指标层由综合水质、营养状态等14个大项参数和pH值、温度、溶解氧等28个小项参数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了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系数,再使用比值法统一量纲.结果表明,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功能评价指数在秋季达到最高,完整性评价指数在秋、冬两季优于春、夏两季,稳定性评价指数在夏季最高,有70%的点位处于“健康”水平,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持续上升.说明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水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这不仅对后续的修复和管理有重要意义,而且能为其他湖泊的水生态修复和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C模型的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管控策略——以吴江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须如怡 丁金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活力及组织力,抵御和适应外界压力,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模型,定量评价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异特征... 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活力及组织力,抵御和适应外界压力,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模型,定量评价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异特征,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性,表现出“高值区较离散,低值区较集聚”的特征。健康高值区多聚集于乡村水网密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功能较完善;健康低值区主要集中于乡村工业产业建设集聚区域,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水网乡村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下降。结合健康等级将吴江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协调发展区和开发管控区等4类空间管控分区,并针对性地提出差异化管控策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水网乡村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空间分区管控 水网乡村 苏州吴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典农河流域鱼类多样性研究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汨 徐宗学 殷旭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89,102,共6页
典农河作为银川市主要淡水生态系统之一,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银川市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9月在典农河流域开展野外采样调查,共设置采样点40个,采集鱼类和水环境因子信息,分析了典农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并采用鱼... 典农河作为银川市主要淡水生态系统之一,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银川市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9月在典农河流域开展野外采样调查,共设置采样点40个,采集鱼类和水环境因子信息,分析了典农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并采用鱼类完整性指数法对典农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典农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典农河、阅海、宝湖和鹤泉湖鱼类物种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阅海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优于典农河、宝湖和鹤泉湖,典农河和鹤泉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均处于良好等级,宝湖则处于一般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典农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