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CR模型的村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以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南国新 吕春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9,共14页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分区 空间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南辛窑村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国土开发战略的河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2
作者 刘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204-206,共3页
土地整治是落实国土开发战略的有力抓手。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土地整治活动,需对土地整治进行科学分区。从国土开发战略、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整治潜力4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系统聚类法得到... 土地整治是落实国土开发战略的有力抓手。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土地整治活动,需对土地整治进行科学分区。从国土开发战略、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整治潜力4个方面选择10个指标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运用系统聚类法得到土地整治分区结果。通过分析,将河南省土地整治分为城市化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农产品主产区、重要生态功能区4个土地整治区,同时针对不同的整治分区提出相应的整治重点和方向,以此作为土地整治实施的空间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开发战略 系统聚类法 土地整治分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分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俞超 于振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114-118,128,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对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和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合石漠化地区地形地貌,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分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石漠化地区主要地类是林地、其他用地和耕地;(2... 为进一步研究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对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和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合石漠化地区地形地貌,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分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石漠化地区主要地类是林地、其他用地和耕地;(2)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必须为生态型;(3)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划分为轻度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中度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重度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和潜在石漠化土地整治类型四类;(4)石漠化土地整治分区按照各整治类型,结合地形地貌可分别划分为峰丛洼地整治区、峰丛谷地和岩溶平原整治区及岩溶丘陵山地整治区,各整治区适用的整治模式不尽相同。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地整治分区的深入分析研究,可为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的广西石漠化土地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分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视角的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功能分区——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婕 魏朝富 +2 位作者 刘卫平 钟守琴 张国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5-159,171,共6页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22),生活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95),生态条件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负(r=-0.134)。(2)结合聚类结果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4个土地整治区,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三生功能 土地整治分区 重庆綦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天中 王雯 +1 位作者 刘春芳 赵强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41-147,F0002,共8页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西北部生态脆弱区 典型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功能协调的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董婷 杨朝现 +2 位作者 杨璇 信桂新 魏朝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4-547,共14页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为科学划分山地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区,实现分区域、差别化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生”功能综合指数测算与“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探究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差别化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性特征显著,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带状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随机型占比分别为34.53%、38.32%、26.01%。“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55,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呈现总体协调状态,其中协调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29%,失调区域占43.71%。基于研究区“三生”功能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综合整治类型划分为重点整治、选择整治、保护整治、不宜整治4种类型,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84%、14.24%、22.68%、23.24%。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差异化特征设计土地综合整治策略。“三生”功能综合指数与耦合协调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以地形条件为出发点制定差别化整治策略能够明确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目标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分区 山地丘陵区 “三生”功能 地形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细碎化评价与土地整治工程分区——以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祯 吴金华 +2 位作者 白帅 王海洋 陈英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0-307,共8页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细碎化的特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延安市吴起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单元,基于ArcGIS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评价了吴起县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分析影响因素,并划分土地整治工程分区。...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细碎化的特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延安市吴起县为研究区,以行政村为单元,基于ArcGIS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评价了吴起县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分析影响因素,并划分土地整治工程分区。结果表明:(1)吴起县耕地综合细碎化程度总体较高,各程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排序为中度细碎>重度细碎>轻度破碎。轻度细碎化集中分布于吴起县北部,重度细碎化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西南部,中部地区的重度细碎化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的条带状。吴起县耕地细碎化的主要类型为面积细碎化,形状细碎化与分布细碎化程度相对较低。(2)吴起县耕地综合细碎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高程、坡度、距河流的距离、距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影响力大小排序为距河流的距离>坡度>高程>距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坡度、距河流距离分别与距农村道路距离、距农村居民点距离有很强的交互作用。(3)基于耕地细碎化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划分土地权属调整区、土地平整工程主导区、农田水利工程主导区、农村道路工程主导区、土地工程综合整治区共5个整治工程分区,为吴起县耕地细碎化整治提供方向性引导。可见,吴起县耕地细碎化水平较高,空间异质性较强,主要受地形、水源、耕作便利性等多因素影响,需要以权属调整、土地整治等手段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土地整治工程分区 景观指数 地理探测器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