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家庭承包制与土地私有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曹锦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共2页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内外部分学者和媒体炒作土地制度,认为中...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内外部分学者和媒体炒作土地制度,认为中央将进行"第三次土改",可能作出土地私有化的决策。但是,从中央通过的《决定》看,中央在土地制度上仍然保持稳健,继续强调稳定和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本刊组织相关专家,从不同方面就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若干深层次问题进行讨论。希望本组讨论有助于深化学界和社会各界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家庭承包制 土地私有化 《决议》 基本经营制度 三中全会 社会力量 中国农村 农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民意适度调整-中丁村完善土地家庭承包制的调查
2
作者 陈保忠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7-39,共3页
伍洛镇中丁村是一个棉粮兼作村,以植棉为主,每年吃供应粮5个月左右。全村10个组。该村于1981年实行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
关键词 土地家庭承包制 适度调整 经营承包责任制 调查 民意 尊重 植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思路
3
作者 管仁勤 路玉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深化改革 河南省农村 农地制度 土地产权关系 农村经济 制度创新 土地家庭承包制 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二个飞跃——评南海土地股份合作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琢 《南方经济》 1999年第11期19-21,共3页
如果说推行土地家庭承包制是南海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则是南海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它承上启下,扬长避短,克服了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国有矛盾,有利于发展规模承包与规模经营,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排除前... 如果说推行土地家庭承包制是南海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么,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则是南海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飞跃,它承上启下,扬长避短,克服了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国有矛盾,有利于发展规模承包与规模经营,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排除前进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土地家庭承包制 土地股份合作制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规模经营与土地制度的创新──兼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浙江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忠根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 土地制度创新 实践与启示 集体经济组织 土地使用权流转 土地家庭承包制 承包 “两权分离”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选择研究
6
作者 奚建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5-30,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中国各地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以及各地在农地经营上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故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的选择表现为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本内核的多样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模式 中国 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党土地制度的变革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程运康 《农村农业农民》 2004年第9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土地制度变革 “三个代表” 先进生产力 人民利益 先进文化 家庭土地承包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农地产权制度变革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宇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5-48,共4页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 评析农地产权制度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初期“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的土地改革,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动力问题,因而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伟大变革;初级社实行的“在地私有,入股社营”模式,既不违背农民对土地的私有愿望,又克服了小农经济零散经营的弱点,从而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获得了合作经营的优越性,因而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状况的伟大创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过早过快地废除了农民土地私有权,越阶段地实行了土地公有公营,是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左倾冒进;土地家庭承包制为重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的“均包”模式却有碍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正在兴起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农地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初级社 高级社 人民公社 土地家庭承包制 地土份合作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农村生产关系的新萌芽
9
作者 刘维佳 《村委主任》 2012年第16期4-5,共2页
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对农村改革和发展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论断,那就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土地规模经营。这些年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生产关系也孕育出一些预示未来的新萌芽。尽管这些新萌芽还很稚嫩,不太成熟,但其生... 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对农村改革和发展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论断,那就是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土地规模经营。这些年来,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生产关系也孕育出一些预示未来的新萌芽。尽管这些新萌芽还很稚嫩,不太成熟,但其生命力不可低估,发展方向值得特别关注。这些农村生产关系新萌芽,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土地经营大户应运而生。这是农户间生产要素的整合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产关系 土地规模经营 第二次飞跃 土地家庭承包制 萌芽 土地经营 具体表现 农村改革发展 农业生产力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新农村不能搞“大跃进”
10
作者 杜润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9-19,共1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始终坚持两个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土地家庭承包制不动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跃进” 土地家庭承包制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