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复垦整理可行性研究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静 李建学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根据陕西省乾县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针对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复... 根据陕西省乾县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针对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复垦整理实施后的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整理 可行性研究 土地适宜性 土地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判 标准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效应 被引量:5
2
作者 陆汝成 黄贤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76,共5页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对中国省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特征,以及土地出让纯收益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相关性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和2003年中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呈离散布局,...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回归模型方法,对中国省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特征,以及土地出让纯收益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空间相关性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和2003年中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呈离散布局,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2007年从东到西主要在江苏-河南-陕西-甘肃一线呈现阶梯状递减。通过空间回归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纯收益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度并不是特别高。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除了受土地出让纯收益影响外,还受土地后备资源禀赋、政策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空间回归 空间效应 中国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苏州市复垦整理土地肥力的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兰琴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复垦整理土地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土地整理复垦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农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5期77-79,28,共4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是保证项目规划、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实施和验收,以及成果管理顺利实现的重要工作。本文试图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从一个管理过程提高到有机的系统工程层面上来,提出进一步规...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是保证项目规划、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实施和验收,以及成果管理顺利实现的重要工作。本文试图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从一个管理过程提高到有机的系统工程层面上来,提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整理复垦管理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复垦 管理系统 规范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风险及其管控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胡伟 廖小锋 +1 位作者 禹龙 兰良鸿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3期98-102,共5页
为了明确农村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并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管控,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由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了有关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对策。实践中,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生态环境影响的正负两面效应,其改变... 为了明确农村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并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管控,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由其引发的生态环境风险,提出了有关生态环境风险管控对策。实践中,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生态环境影响的正负两面效应,其改变了项目区原始地貌,主要对土壤、水、植被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环境要素造成潜在危害,并且这些危害具有多尺度效应,也不仅仅局限于项目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根据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特点,从环境保护法治、土地生态伦理、宏观规划管控、生态工程技术、成效监测反馈几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的对策建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农村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危害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并对有效管控其中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生态风险 环境危害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工程”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6
作者 孙敖 喻小倩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10期75-76,共2页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等土地利用工程事业的发展,将土地利用工程作为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手。"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整理农用地5.3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等土地利用工程事业的发展,将土地利用工程作为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手。"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整理农用地5.3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补充耕地2 767万亩,补充耕地70%来源于土地整理复垦,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工程 补充耕地 土地整治 城乡建设用地 土地整理复垦 集约用地 土地复垦 耕地保护 农用地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望江县耕地集约经营研究
7
作者 徐适 《农业科学研究》 2020年第1期83-88,共6页
通过实地考察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望江县当前粮食产量低增长、集约节约化程度不高、"寅吃卯粮"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对望江县耕地进行土地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 通过实地考察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耕地利用现状,分析了望江县当前粮食产量低增长、集约节约化程度不高、"寅吃卯粮"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对望江县耕地进行土地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等对策,从当前所采取的举措及成果中,对望江县耕地规模化经营进行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规模经营 土地整理复垦 集约节约利用 城乡一体化 土地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守基本农田红线“五不准”
8
作者 王立彬 《农业知识》 2004年第7期38-38,共1页
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守基本农田这条红线"五不准"。按照国土资源部就此发出的通知,"五不准"
关键词 国土资源 耕地保护制度 粮食生产能力 土地整理复垦 非农建设 耕地质量 耕地数量 补充耕地 土地变更调查 王世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