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堵塞问题 被引量:45
1
作者 何江涛 马振民 +1 位作者 张金炳 汤鸣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 堵塞问题是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经常遇到的.从理论方面对悬浮物截留、吸附及微生物生长所造成的堵塞进行了讨论,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不管是悬浮物截留、吸附,还是微生物的生长,所造成的堵塞状况都呈现出随滤层厚度增加按负指数形式递减的趋势.系统内部是否会发生堵塞与原水的成分组成、渗滤介质的有关参数、微生物的活性等都密切相关.对于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来说,微生物的生长一般不会导致系统内部产生堵塞,而悬浮物的截留、吸附常常会造成系统表层比较严重的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悬浮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复氧方式及效果 被引量:35
2
作者 何江涛 张达政 +1 位作者 陈鸿汉 汤鸣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3-106,109,共5页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 复氧是困扰人工快渗、构造湿地等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已久的问题。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进行系统复氧,一是设置通气管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再一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系统内部进行复氧。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条件有明显改善,而小水力负荷周期的工作方式对系统的复氧更为有效。通气管的设置通常与间歇性布水工作方式相结合,其效果通常要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干湿交替的工作方式。植物根系对系统的复氧,常因植物不同类型而具有不同的氧传输能力,植物根茎所能到达的范围往往决定了系统有效处理部位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复氧方式 干湿交替 通气管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被引量:38
3
作者 何江涛 钟佐燊 汤鸣皋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 水力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人工填料 渗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溶质运移理论评价污水土地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田世英 罗纨 +1 位作者 贾忠华 张永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156,共5页
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所推荐的田间水管理模型(DRA INM OD)在模拟分析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时,只从水力角度出发,根据土壤的入渗、蒸发和排水情况来计算污水灌溉量,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未加考虑。该文利用溶质运移理论对DRA INM O... 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所推荐的田间水管理模型(DRA INM OD)在模拟分析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水力负荷时,只从水力角度出发,根据土壤的入渗、蒸发和排水情况来计算污水灌溉量,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未加考虑。该文利用溶质运移理论对DRA INM OD模型所模拟的水力过程进行排水出流浓度计算。以西安地区为例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排水间距减小,水力负荷逐渐增大,处理效果明显变差;该方法还可以用来确定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达到不同水质标准所要求的污水预处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排水 溶质运移 DRAINM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冰冰 王国祥 王维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19,共3页
土地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既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为例,探讨了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尾水的可行性。尾水处理后回用于黄台电厂,缓解了水资源... 土地处理系统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既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为例,探讨了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尾水的可行性。尾水处理后回用于黄台电厂,缓解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水质净化一厂 尾水处理 土地处理系统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批式土地处理系统处理白酒生产企业锅底水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爱江 王东 +2 位作者 吴永贵 孟文杰 郑君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X期58-60,共3页
采用序批式土地处理工艺处理白酒生产企业高浓度酿酒锅底水,分别从进水浓度、pH值及其进水量对污水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COD去除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序批式土地处理系统(... 采用序批式土地处理工艺处理白酒生产企业高浓度酿酒锅底水,分别从进水浓度、pH值及其进水量对污水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COD去除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序批式土地处理系统(SSS)处理锅底水,当进水COD浓度为6000mg/L,pH值为5.5,进水量为3000mL时的试验最佳工艺条件时,COD去除率可达到一级指标要求CODCr<100mg/L,实现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土地处理系统 酿酒锅底水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环境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石云 刘春平 +1 位作者 甘磊 郑毅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61-65,共5页
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了对污染物特别是氮及有机物的独特净化机理及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而言,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甚至控制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存... 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使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具有了对污染物特别是氮及有机物的独特净化机理及良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而言,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甚至控制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存在状态、转化机理、处理效率,通过有效途径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加快实现污水的无害化、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环境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土地处理系统对再生水进行脱氮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民 刘培斌 +1 位作者 魏炜 董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667-8669,共3页
[目的]研究土地处理工艺对再生水的脱氮效果。[方法]利用土地处理系统,对水质为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出水脱氮效果。[结果]土壤介质中的有机质含量与脱氮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土壤介质,TN和NH3-N具有很好的去... [目的]研究土地处理工艺对再生水的脱氮效果。[方法]利用土地处理系统,对水质为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出水脱氮效果。[结果]土壤介质中的有机质含量与脱氮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土壤介质,TN和NH3-N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分别可以达到90%和75%左右。采用土地处理工艺对再生水进行处理,进水中90%以上的TN在距土壤介质表面30 cm以内被去除,75%左右的NH3-N在距土壤介质表面10 cm以内被去除。[结论]该研究为土地处理系统应用于再生水的脱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统 再生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存在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9
作者 何江涛 马振民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以其基建投资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其本身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矛盾、污水处理的选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一些讨论 ,以在RI系统...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以其基建投资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其本身仍存在着诸如土地利用矛盾、污水处理的选择、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其运行效果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一些讨论 ,以在RI系统推广过程中引起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 RI系统 土地利用 污水处理 地下水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重塑土渗透性及混合比的确定方法
10
作者 张梦南 万军伟 +2 位作者 罗泽娇 黄琨 曾洋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1,共4页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性是能否实现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关键。本文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刻画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复杂的结构和边界条件,准确地得到了能够满足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不同砂-土混合比例...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性是能否实现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关键。本文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刻画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复杂的结构和边界条件,准确地得到了能够满足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不同砂-土混合比例的重塑土渗透试验,研究了能够满足污水处理设计要求的重塑土的砂-土混合比,以为充分利用原场地黏土资源提供依据,也为类似研究和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重塑土 渗透性 混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处理系统流态优化研究
11
作者 秦霞 郭一令 杜建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133,155,共4页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其污染物处理效果,这种影响主要由停留时间不同造成。现阶段,在示踪试验的基础上,从填料层高度、流向、进水方式、出水方式四个因素入手,运用正交法进行土地处理系统工艺优化,最终达到提高系统处理...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水力特性直接影响其污染物处理效果,这种影响主要由停留时间不同造成。现阶段,在示踪试验的基础上,从填料层高度、流向、进水方式、出水方式四个因素入手,运用正交法进行土地处理系统工艺优化,最终达到提高系统处理效率的目的,为系统的设计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数。研究发现流向和填料层高度是土地处理系统水力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上向流平均停留时间与理论值较为接近,死区百分率较小且流型更接近于活塞流,是首选方案。随着填料层高度的增加,死区百分率有减小的趋势,活塞流的体积效率也随之增大,填料层高度54 cm较34 cm更优。验证试验确定54 cm填料层高度-上向流-横向进水-纵向出水和54 cm填料层高度-上向流-纵向进水-纵向出水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统 正交试验 示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构造对水力特性影响研究
12
作者 郭一令 戚伟康 +1 位作者 王森 孟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24,78,共5页
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模型反应器中进行流态试验,使用停留时间分布(RTD)分析理论,探索反应器不同构造的水流流态。试验表明,升流式和降流式的反应器流态均接近推流;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0.974和0.845。由于在整个水平过水断面上承... 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模型反应器中进行流态试验,使用停留时间分布(RTD)分析理论,探索反应器不同构造的水流流态。试验表明,升流式和降流式的反应器流态均接近推流;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0.974和0.845。由于在整个水平过水断面上承托层的布水作用及集水层的集水作用,系统采用不同管网布设程度的布水和集水方式对流态的影响不大,体积效率均在90%以上。填料层高度对流态有一定影响,当高度为40 cm时流态最接近推流,水流的轴向扩散系数最小,其值为0.027,属于低扩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统 流态试验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含油废水工艺及机理的探讨
13
作者 王应林 完颜华 《铁道标准设计》 1996年第11期33-35,共3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机务段含油废水利用地表漫流处理系统的室内模拟及现场中试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选择地表漫流处理系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出口水能够达到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其去除机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物理、化学... 通过对西北地区某机务段含油废水利用地表漫流处理系统的室内模拟及现场中试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选择地表漫流处理系统工艺处理含油废水,出口水能够达到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其去除机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过程。废水中油最终去除的主要途径是微生物降解,而蒸腾、挥发和土壤的吸附截留也能去除部分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统 含油废水 地表漫流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土土地处理系统去除N·P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文博 欧阳峰 肖琳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324-10326,共3页
通过实验室构建的黄壤土土地处理系统模型,结合试验数据研究了黄壤土土地处理系统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50cm高的黄壤层可以实现对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关键词 黄壤土 污水 土地处理系统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初探(Ⅰ)——理论推导与设计
15
作者 王立群 王红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将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的嵌入法移植到非饱和土体的非线性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耦合当中 ,将高度非线性的非饱和水、质运移模拟模型作为优化管理模型的约束条件与优化模型有机结合起来 ,初步构建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的框... 将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的嵌入法移植到非饱和土体的非线性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耦合当中 ,将高度非线性的非饱和水、质运移模拟模型作为优化管理模型的约束条件与优化模型有机结合起来 ,初步构建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的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嵌入法 非线性 优化管理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场址选取的多准则决策
16
作者 贾兰香 荆洪刚 陈宝谦 《南开经济研究》 1988年第6期33-37,共5页
随着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正在加强,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由于人口、工业的高度集中,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不甚完善,便使得大量有毒污染物进入环境,从而给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带来巨大潜在威胁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处... 随着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正在加强,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由于人口、工业的高度集中,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不甚完善,便使得大量有毒污染物进入环境,从而给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带来巨大潜在威胁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处理城市污水,维护城市环境生态系统已引起举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统 多准则决策 处理城市污水 生态系统 城市环境 环境综合治理 经济与社会 有毒污染物 城市的功能 潜在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评价系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铁珩 杨翠芬 赵学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6-509,共4页
应用人工智能程序语言TurboProlog和C语言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评价系统。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对土地处理的进水水质、场地适宜性、出水目标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了污水土地处理的选址、处理工艺类型选... 应用人工智能程序语言TurboProlog和C语言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评价系统。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对土地处理的进水水质、场地适宜性、出水目标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了污水土地处理的选址、处理工艺类型选择等问题,是科学设置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处理系统 适宜性评价 水质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郊城市污水人工快滤处理与利用系统 被引量:48
18
作者 崔理华 朱夕珍 +3 位作者 李国学 张宝莉 白瑛 张祖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人工土壤作为惨滤介质处理城市污水在北京西部进行了两年中试工程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快滤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对 COD,BOD5,SS,TN和 P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0.2%,96.4%,95... 以人工土壤作为惨滤介质处理城市污水在北京西部进行了两年中试工程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快滤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对 COD,BOD5,SS,TN和 P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0.2%,96.4%,95.1%,32.3%和 30.2%;处理出水中 COD,BOD5,和 SS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39.8,3.80和 11.1mg/L;人工快滤床的年平均渗滤速率、水力负荷率和有机负荷分别为 0.339cm/min, 208m/a和14.9kgBOD5/(m2·a);用处理出水灌溉蔬菜和水稻不会引起硝酸盐和重金属的明显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快速渗滤 废水处理 土地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处理池塘污水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辉 赵晓光 +1 位作者 刘增超 郑先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28,72,共4页
通过户外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土壤厚度、土壤粒径和淹水深度对池塘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淹水超过4~5d,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相同进水条件下,土层厚度在120cm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土壤粒径<0.1mm时... 通过户外动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淹水时间、土壤厚度、土壤粒径和淹水深度对池塘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淹水超过4~5d,COD去除率明显下降;相同进水条件下,土层厚度在120cm处,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土壤粒径<0.1mm时,COD去除率达到90%;在土层厚度120cm处,淹水深度为60cm时,COD去除率仅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 土柱实验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林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红玲 王瑞刚 +2 位作者 施士争 王磊 黄瑞芳 《江苏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10,共6页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等富营养盐浓度,人工配制污水累计290 t,在5 d内陆续灌溉到处理系统中,观测结果表明位于系统末端收集池中富营养污染物TN,TP,COD和NH+4-N(铵态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5.4%,99.2%,89.9%和95.4%,其中TP,COD和NH+4-N含量均优于或达到五类水标准。净化效率总体呈现出随着柳林处理级数的增加,污水的净化效率也增加;同一天同一级柳林湿地不同时间段出水中TN,TP,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土地处理系统 人工污水 总氮 总磷 化学需氧量 铵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