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俊 于海燕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各国和不同地区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各有特点,笔者在研究美国、英国、中国台湾等地相应做法的基础上,比较了其异同,并提出了对中国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的分析框架——基于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田双清 姜海 陈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71,191,192,共12页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制度变迁的“收益—成本”动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度变迁引致的制度环境变化通过“个体认知—群体共识—社会共识”过程反作用于社会共识。另外,《土地管理法》修订(修正)历程表明,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共识经历了“匮乏—显化—强化”三个演化阶段,新发展阶段下,深化改革共识持续发酵。基于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应从事前、事中、事后环节逐步突破改革社会共识中存在的困局,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巩固制度改革思想基础;推动行动共识,破除制度改革利益藩篱;逐步形成一般化的制度共识,强化制度改革监督保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共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社会共识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乐宾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共10页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不足,实现有效治理应基于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的准确认识;(2)在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两类失调同时存在,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对动态发展的社会共识响应不够及时、吸纳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对社会共识的引领塑造效应不够彰显;(3)新时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在化解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第一类失调问题上取得进展,在引领塑造社会共识方面仍需强化。研究结论:应坚持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共生演化的系统观念,注重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创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公共政策 社会共识 共生演化 协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与制度架构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638-11639,11654,共3页
对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为层次,租、税、费和管理手段为方式的框架。
关键词 城市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制度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及法律制度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闻丽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187,共6页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中,农民的分配比例过低,使农民的利益严重严损。如何合理地分配农村集体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制度的缺陷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重大障碍,为保障农民长期、稳...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中,农民的分配比例过低,使农民的利益严重严损。如何合理地分配农村集体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制度的缺陷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重大障碍,为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应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厘清公共利益的边界、提高征地的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增值收益分配 法律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林瑞瑞 朱道林 +1 位作者 刘晶 周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省级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表明,集体(农民)、政府和开发商所得增值平均比例分别为3.70∶2...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增值产生环节及收益分配关系,为改革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省级层面及城市层面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表明,集体(农民)、政府和开发商所得增值平均比例分别为3.70∶22.32∶73.98和4.21∶26.01∶69.78,三者差异悬殊;从区域间关系看,呈现"经济发展水平高、土地增值高"的特征。研究结论: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导致由征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环节引起的土地增值收益差异巨大,应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征地,发挥政府"行政人"职能;采取征税手段,缩小开发商的过度利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收益分配 土地增值 征地制度 土地出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姜开勤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6,共3页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形成于建国初计划经济时期,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征地制度的弊端日趋显现:征地范围不明确、补偿标准有失公平、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欠妥、征地程序不合理以及征地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等等.因此,征地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其中,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征用土地增值的原因入手,对征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中国 土地增值收益 收益分配 农村集体土地 征地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生青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95,共3页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只有采纳"私公共享"论,选择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改造开发模式,才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城中村改造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 城中村改造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演进、理论辨析与改革逻辑 被引量:17
9
作者 邹旭 石晓平 马贤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2,共8页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 研究目的: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理论演进,提出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深化改革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先后历经建党到建国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建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时期的土地出让收益管理,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制度建设等阶段;(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每个阶段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改革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的改革框架应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按照增值形成机理及理论归属进行初次分配,也要以二次分配保障代内与代际公平;(2)应引入市场机制和谈判机制构建初次分配格局、通过调控区域和城乡收益分配关系构建代内分配格局、建立代际补偿基金和土地发展基金形成代际分配格局,从而真正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全民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政策演进 改革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理研究——基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改造案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子博 颜玉萍 +1 位作者 石晓平 孙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同的土地增值形成机理,土地增值收益需要实行差别化的分配机制;(2)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忽略了部分主体的贡献和应该"返还社会"的土地增值实际上被少数人垄断的问题;(3)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争议是初次分配"涨价归公"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和再次分配新产生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研究结论: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博弈平台,引入合理的谈判机制,通过协商谈判和讨价还价达成各方相对满意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市棚户区改造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案例分析 多方博弈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风险”的农地征收转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3 位作者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5,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征收转用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贡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以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安录 胡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8,共8页
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个环节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明确了土地增值机理及收益分配路径。依据贡献分配理论,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模型,采用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的一个增减挂钩项目资料进... 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个环节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明确了土地增值机理及收益分配路径。依据贡献分配理论,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模型,采用湖北省襄阳市尹集乡的一个增减挂钩项目资料进行实证估算,测算表明尹集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农民、建新区农民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分别为47.82%、8.54%、43.64%。基于各个主体的贡献额所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测算模型,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改革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贡献分配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发展空间置换中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以鄂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越 张安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9-605,共7页
依据贡献分配理论,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并测算了农民和政府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改革和完善土地发展空间置换中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区农民的权益提供参考依据.经计算得出鄂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 依据贡献分配理论,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并测算了农民和政府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改革和完善土地发展空间置换中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区农民的权益提供参考依据.经计算得出鄂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农民、建新区农民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比例分别为40%-50%、10%-20%、20%-30%.该结果表明,基于各个参与主体的贡献额所确定的土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测算模型可以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置换 贡献分配 土地增值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集体土地征收与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 被引量:36
14
作者 程雪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3,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会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领域所设定的“区片综合地价”构成挑战,进而会在集体土地入市和集体土地征收两个领域形成不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果。研究结论: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应当适用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征收集体农用地的“区片综合地价”应当以“规划所允许的最佳用途”为基础进行测算;国家通过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此,国家应尽快完善土地税收等配套性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则应合理设定本区域的“区片综合地价”标准,防止因为土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引发大规模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区片综合地价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增值及其分配关系的现实特征和制度障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道林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55,共10页
在房地产市场长期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日益膨胀的房价导致土地增值水涨船高,进而社会各界对土地增值的来源、土地增值分配乃至政府"土地财政"争论不休,并引起对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本文分别按照征地/拆迁、... 在房地产市场长期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日益膨胀的房价导致土地增值水涨船高,进而社会各界对土地增值的来源、土地增值分配乃至政府"土地财政"争论不休,并引起对征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本文分别按照征地/拆迁、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三个环节,对土地增值产生与分配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层面的实践数据分别测算了各个环节相应经济主体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享关系,表明土地增值客观存在,增值分配并非一方独占,在不同环节均有分享,只是分享比例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再分配的手段。改革过程中应遵循产权机制,建立和完善财产税制度体系,制约暴利实现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 土地制度 土地收益分配 财产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5,共14页
为考察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沿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分析路径,利用2004—2013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EA超效率模型对城市土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测定,并运用普... 为考察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笔者沿着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分析路径,利用2004—2013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EA超效率模型对城市土地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综合测定,并运用普通面板和门限面板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区际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最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土地出让金收益占比和税收占比均显著地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同环节的土地税收分配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着方向性差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着单一或双门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门限回归 超效率DE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中的“显”规则与“潜”规则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拓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79,107,共6页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收人和被征收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明确有效的救济措施。地方政府为实现征地目标,有意识地默许通过"显"规则之外的途径——"潜"规则来提高补偿额以消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双规则共存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缩小或杜绝分配的"潜"规则,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显”规则 “潜”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分析:基于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变迁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匡家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3,共6页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具有显著的财政动因和财政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这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举足轻重,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和绩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需...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具有显著的财政动因和财政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这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举足轻重,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和绩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需要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基础上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纳入地方预算,打破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路径;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探析——以常州市武进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尔康 《南方农机》 2020年第7期73-73,75,共2页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促进集体资产积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核心问题,很大程度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以...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能够促进集体资产积累,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核心问题,很大程度影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以江苏省武进区为例,探讨土地收益分配的主体和核算方法,结合实践经验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国家、集体、农民之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合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收益分配 土地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收益分配税收研究——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背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铖 苏善江 刘源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从根本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使用环节,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从根本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使用环节,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界定政府、集体、个人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性质、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等内容,推动收入公平分配。文章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税制设计的新思路,进而提出税制改进和完善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税制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