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乐宾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共10页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 研究目的:总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失调现象及协调治理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归纳演绎。研究结果:(1)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存在两类失调现象,一是公共政策吸纳社会共识不足,二是公共政策引领社会共识不足,实现有效治理应基于对二者共生演化关系的准确认识;(2)在中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两类失调同时存在,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对动态发展的社会共识响应不够及时、吸纳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对社会共识的引领塑造效应不够彰显;(3)新时代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在化解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第一类失调问题上取得进展,在引领塑造社会共识方面仍需强化。研究结论:应坚持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共生演化的系统观念,注重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共政策与社会共识的协调治理,提升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创新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公共政策 社会共识 共生演化 协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理研究——基于吉林省松原市的改造案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魏子博 颜玉萍 +1 位作者 石晓平 孙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1,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 研究目的:基于城市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值的形成机理,试图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增值收益形成与分配的实现过程,为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根据不同的土地增值形成机理,土地增值收益需要实行差别化的分配机制;(2)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忽略了部分主体的贡献和应该"返还社会"的土地增值实际上被少数人垄断的问题;(3)现实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争议是初次分配"涨价归公"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和再次分配新产生的土地增值如何实现"返还社会"。研究结论:需要构建一个多方博弈平台,引入合理的谈判机制,通过协商谈判和讨价还价达成各方相对满意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市棚户区改造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案例分析 多方博弈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的分析框架——基于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田双清 姜海 陈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71,191,192,共12页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 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会共识视角审视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为推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社会共识存在相互作用、动态演进关系,通过交易成本的负向效应,社会共识在制度变迁的“收益—成本”动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度变迁引致的制度环境变化通过“个体认知—群体共识—社会共识”过程反作用于社会共识。另外,《土地管理法》修订(修正)历程表明,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社会共识经历了“匮乏—显化—强化”三个演化阶段,新发展阶段下,深化改革共识持续发酵。基于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应从事前、事中、事后环节逐步突破改革社会共识中存在的困局,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巩固制度改革思想基础;推动行动共识,破除制度改革利益藩篱;逐步形成一般化的制度共识,强化制度改革监督保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共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社会共识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风险”的农地征收转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3 位作者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5,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地征收转用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贡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集体土地征收与入市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 被引量:36
5
作者 程雪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33,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 研究目的:探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背景下集体土地征收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协调与衔接。研究方法:法律文本分析、法律规范解释和数据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之后,其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会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领域所设定的“区片综合地价”构成挑战,进而会在集体土地入市和集体土地征收两个领域形成不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结果。研究结论: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应当适用市场价格进行补偿;征收集体农用地的“区片综合地价”应当以“规划所允许的最佳用途”为基础进行测算;国家通过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方式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此,国家应尽快完善土地税收等配套性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则应合理设定本区域的“区片综合地价”标准,防止因为土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引发大规模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区片综合地价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中的“显”规则与“潜”规则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拓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79,107,共6页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 在现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中,地方政府通过以原用途和年产值为核心制定的征地补偿方式分配农地征收增值收益的"显"性分配规则在实践中的执行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显"规则忽视了土地征收行为可能造成征收人和被征收之间的利益冲突,缺乏明确有效的救济措施。地方政府为实现征地目标,有意识地默许通过"显"规则之外的途径——"潜"规则来提高补偿额以消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但是双规则共存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背离了社会公正与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必须缩小或杜绝分配的"潜"规则,在不同层面对"显"规则进行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显”规则 “潜”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收益分配税收研究——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背景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铖 苏善江 刘源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从根本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使用环节,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要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从根本上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使用环节,通过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界定政府、集体、个人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性质、分配方式、分配比例等内容,推动收入公平分配。文章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分配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税制设计的新思路,进而提出税制改进和完善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税制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原农村土地二次开发模式统筹研究——基于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视角 被引量:14
8
作者 岳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156,176,共5页
在深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未完全厘清征(转)地补偿关系的原农村土地通过城市更新或土地整备等方式直接进入了城市土地二次开发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情况下,当前的二次开发模式又各自为政,出... 在深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未完全厘清征(转)地补偿关系的原农村土地通过城市更新或土地整备等方式直接进入了城市土地二次开发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土地产权关系不明晰的情况下,当前的二次开发模式又各自为政,出现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巨大矛盾。为解决上述问题,从深圳原农村土地在二次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空间的形成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二次开发模式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的主要差异。从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的视角,提出了实施利益总量调控、统一拆迁补偿指导标准、统筹平衡调控手段的三大基本策略,突出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和协调使用,统筹有序推动深圳原农村土地的二次开发,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农村土地 二次开发 模式统筹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顾玲丽 蔚虹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了中国近30年来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研究文献,分析集体土地被征收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文献分析表明,中国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土...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了中国近30年来土地征收增值收益分配研究文献,分析集体土地被征收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文献分析表明,中国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制、分配格局、分配现状以及成因分析等方面。以后应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对在耕农民分享增值收益机制的研究及多方向多视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失地农民 土地征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1,共9页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地非农化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福利陷阱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探析--以江苏省试点经验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申文金 张文主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7期51-53,共3页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工作,15个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的影响,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对顺利推进集体...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工作,15个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的影响,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对顺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地区——江苏省为基础,总结了江苏试点改革的经验及,结合全国其它试点地区改革实践,重点阐述了增值收益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试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科学合理分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农地非农化 改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分配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研究——以贵州省湄潭县调整入市为例
12
作者 郑安民 韩德军 《农业展望》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中国“三块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将本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不仅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关系到参与主体利益,...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中国“三块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将本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不仅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入市收益分配机制关系到参与主体利益,对改革推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本研究基于贡献分配理论,以贵州省湄潭县调整入市为例,综合考虑各主体的贡献度以及入市土地用途,测算各类用地能带来的增值收益以及调整入市过程中各主体应享有的收益分配比例。从土地增值收益来看,基于收益分配比例,相比当前入市收益分配比例,各主体基于贡献分配理论所得的收益分配比例均发生变化;以贡献分配理论测算出的收益分配比例能够因地和因模式制宜,集体在收益分配中获益较多,政府收益有所提高,符合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方向。基于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未来改革推行过程,可根据贡献分配理论来设计分配比例,不断完善收益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贡献分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实践探索与制度优化 被引量:29
13
作者 马翠萍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116,共11页
国家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践显示,各地对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依据、形式、标准等进行了差异化探索。从试点地区政府层面来看,其主要以计征调节金的方式参与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但调节金的计征存在计... 国家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践显示,各地对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依据、形式、标准等进行了差异化探索。从试点地区政府层面来看,其主要以计征调节金的方式参与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但调节金的计征存在计征基数不确定、计征依据不统一、计征比例跨度大等问题;从集体层面来看,2/3的试点地区对土地入市净收益在村级层面提取一定比例留存,但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切实有效保障集体利益;从农户层面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存在随意性强、差异化大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应从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着手,以加快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入市地价标准、推进与其他改革协调等方面为工作重点,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困境及法律完善
14
作者 赵万一 绳正阳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9,共11页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部署,牵涉土地制度范式转换、地方政府职能重构与增值收益协同分配三重维度,却因法律赋权阙如、政府激励错位与收益分配失衡而陷入梗阻。为了破除上述制度困境,应在总结试点经验...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部署,牵涉土地制度范式转换、地方政府职能重构与增值收益协同分配三重维度,却因法律赋权阙如、政府激励错位与收益分配失衡而陷入梗阻。为了破除上述制度困境,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法治革新,具体包括:确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物权地位,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双轨制”体系,区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与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推动政府角色从财政依赖者转向增值共享者,构建市场主导、弹性规划的资源适配机制,并通过登记确权保障流转合法性;构建“梯度调节金+跨区域交易+股权化分配”动态模型,通过差异化税率设计、市场要素流动与多元分配方式实现政府、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政府职能 双轨制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宅基地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根源
15
作者 张永辉 谭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2,共3页
中国城乡分立的二元化住宅建设用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现行宅基地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的宅基地立法理念与当今社会发展目标的冲突、宅基地使用权... 中国城乡分立的二元化住宅建设用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现行宅基地制度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究其根源主要是传统的宅基地立法理念与当今社会发展目标的冲突、宅基地使用权本身设置不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合理、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和配套制度不完善。为了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必要对现行的宅基地制度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 立法理念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土地使用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农地发展权及其涨价归属
16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梦醒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之一是城乡土地分割,同地不同权,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能像国有土地所有权人那样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设置建设用地使用权,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具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国际上通行的土地发展...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之一是城乡土地分割,同地不同权,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能像国有土地所有权人那样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设置建设用地使用权,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具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国际上通行的土地发展权。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发展权从农村土地的产权束中剥离出来,并通过征地制度占有了这部分土地开发利用的权益,这使得农村集体和个人被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之外。本文在考察国外土地发展权产生、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发展权与增值分配现状,并结合有关土地涨价归属的讨论,提出城乡土地同权化改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城乡土地同权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打好“地”基
17
作者 梅皓 许瑾 袁有生 《河南农业》 2023年第4期6-7,共2页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是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是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资格权、适度放活使用权,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新形势下强村富民的现实举措,也是破解用地矛盾、拓展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集体所有权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用地矛盾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宅基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强村富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