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阳
马仁锋
+2 位作者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类型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潜力
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海岸带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国土综合适宜性评价——以淮北市为例
被引量:
6
2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2 位作者
周姝天
鲁钰雯
刘宏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3,共7页
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提出由土地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敏感性构成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估模型。通过将土地经济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实现不同等级评估结果的叠加分析。根据判断矩阵的评判结果,...
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提出由土地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敏感性构成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估模型。通过将土地经济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实现不同等级评估结果的叠加分析。根据判断矩阵的评判结果,构建不同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不同条件限制下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以淮北市为例,分析了低生态安全格局、高生态安全格局和中生态安全格局3种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综合适宜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估结果能有效平衡城市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划分淮北市城市用地的"四区",并针对不同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综合适宜性
土地发展潜力
土地
生态敏感性
判断矩阵
多生态安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
5
1
作者
陈阳
马仁锋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机构
宁波大学城市科学系
宁波大学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
出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471004
41171073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Y5110321)
文摘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类型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关键词
土地发展潜力
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海岸带
杭州湾南岸
Keywords
l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sessment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oastal zone
the southern bank of Hangzhou Bay
分类号
P748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国土综合适宜性评价——以淮北市为例
被引量:
6
2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周姝天
鲁钰雯
刘宏波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出处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3,共7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灾害风险背景下的城市系统韧性能力评估与韧性机制探讨”(LQ20D010002)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人才启动项目“多灾害风险环境下的城市韧性评估与提升对策研究”(W20190029)
文摘
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提出由土地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敏感性构成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估模型。通过将土地经济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实现不同等级评估结果的叠加分析。根据判断矩阵的评判结果,构建不同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不同条件限制下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以淮北市为例,分析了低生态安全格局、高生态安全格局和中生态安全格局3种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综合适宜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估结果能有效平衡城市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划分淮北市城市用地的"四区",并针对不同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关键词
国土综合适宜性
土地发展潜力
土地
生态敏感性
判断矩阵
多生态安全格局
Keywords
comprehensive land suitability
l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land ecological sensitivity
judgment matrix
multi-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s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F2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陈阳
马仁锋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国土综合适宜性评价——以淮北市为例
施益军
翟国方
周姝天
鲁钰雯
刘宏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