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涛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于5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刚察县在1980—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水域、林地、耕地次之,居民工矿用地最少。刚察县未利用地呈先增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经济的快速... 基于5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刚察县在1980—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水域、林地、耕地次之,居民工矿用地最少。刚察县未利用地呈先增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开采程度加剧。草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可能表明粗放型经济是刚察县土地利用转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刚察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察县 土地利用态度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宏志 李仁东 毋河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2期20-22,33,共4页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描述单一地类动态变化时采用的模型。事实上 ,土地利用数量净变化是土地利用双向变化的结果。为此 ,作者提出双向动态度模型 ,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探讨了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使用双向模型的优越性。
关键词 单一地类 土地利用态度双向模型 武汉市 土地遥感 耕地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度的跨行政区空间融合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区土地利用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晓岚 程昌秀 陈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8,72,F0003,共5页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一种跨行政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空间融合方法,并以北京房山区为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根据北京市房山区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所展现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跨行政区综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分布,在粗...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一种跨行政区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空间融合方法,并以北京房山区为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根据北京市房山区2001年、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所展现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跨行政区综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分布,在粗略尺度上得到一个较宏观的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所表达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方法摒弃了传统以行政区为单元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思路,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政区内部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又能从宏观层次上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 土地利用态度 空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吉州平原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康平山 吴彬 +3 位作者 高凡 杜明亮 王翠 曹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8,共10页
为保障昌吉州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基于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标准差椭圆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昌吉州平原区近15 a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研... 为保障昌吉州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基于2005~2020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标准差椭圆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昌吉州平原区近15 a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40.27%~52.03%和32.77%~37.0%;2005~2020年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2005~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最为剧烈,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到最大,为1.85%;2005~2020年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主要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耕地以及未利用地转变为草地;耕地重心发生明显变化,西段耕地重心呈现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东段耕地重心呈现东南向西北方向迁移,其中,2005~2010年耕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对其影响相对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因素 土地利用态度 转移距阵 标准差椭圆 昌吉州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99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巩义市城市边缘区空间研究
5
作者 黄懿 杨若楠 冯艳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以郑州市下辖且接壤的巩义市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和2020年两期TM/OLI影像和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1 km×1 km网格划分样区并提取各样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数值,借助数学模型分析确定城市边缘区范围,分析巩义市近30年来城市边缘... 以郑州市下辖且接壤的巩义市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和2020年两期TM/OLI影像和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使用1 km×1 km网格划分样区并提取各样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数值,借助数学模型分析确定城市边缘区范围,分析巩义市近30年来城市边缘区用地变化特征及扩展机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是用地扩张的基础因素,政策与经济是边缘区外扩的核心驱动力,交通对扩张具有指向性作用;边缘区内的土地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农业用地锐减,同时受距离和开发时序影响,用地类型交错复杂,破碎化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遥感影像 综合土地利用态度 土地扩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恭城县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6
作者 方中杰 方荣杰 +4 位作者 徐保利 徐觉明 代俊峰 邹传林 薛鹏威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207-213,共7页
以1990-2019年4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了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特征变化、动态变化和转移规律,定量分析地形因素对果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9年... 以1990-2019年4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了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特征变化、动态变化和转移规律,定量分析地形因素对果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9年,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研究期间果园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比显著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占比有所减少;147~378 m高程和0°~6°坡度区域是果园主要分布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果园动态度最大,其中1990-2000年果园动态度最高(103.38%);转移矩阵显示恭城瑶族自治县果园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换而来,林地转入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9年份转化最多,耕地和林地主要被建设用地占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GDP、城镇人口和柿子种植面积增多。研究可为特色农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态度 土地转移矩阵 地形因素 恭城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以2005—2020年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祝悦 刘家福 +3 位作者 张柏豪 孔祥力 张震禹 文思懿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土地利用是反映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研究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异,为松花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依据。根据松花江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是反映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研究松花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异,为松花江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依据。根据松花江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耕地转入主要来源是林地和草地;林地面积作为6个地类中面积最大的类型,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西部和东部地区,林地大部分转出变为耕地和草地;草地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共减少6747.85km 2,零星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地区;水域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建设用地转入面积大于转出面积,共增加2564.34km 2。2005—2020年单一土地动态度绝对值最小为林地,最大为未利用土地。2005—2020年综合土地动态度不断增加,代表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态度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拉市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8
作者 赵仁芬 黄念 +3 位作者 张志岩 邓忠坚 向建英 王逸之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2年3期Landsat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率等指标,从长时间序列角度系统分析拉市海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 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2年3期Landsat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率等指标,从长时间序列角度系统分析拉市海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2年拉市海流域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农田面积持续减少,森林和草地面积呈“先减后增”趋势;在研究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多动态转移,其中建设用地转入最多,主要由森林和农田转入,农田转出最多,主要转化为湿地、草地和建设用地;2010—2022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减后增”趋势,2010—2015年减少了2.71×10^(6)元,2015—2022年增加了5.60×10^(6)元;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单项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水资源供给和维持养分循环贡献最小,湿地和森林是贡献的主要因子。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下,拉市海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态度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拉市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资产管理的存量碳汇价值实现时空优化
9
作者 金利强 彭艳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38,共5页
陆地碳汇的估值和有效管理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虽然增量碳汇已建立了交易机制,但存量碳汇潜力的估值和实现仍然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区域和地方层面,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障碍。本文通过创新土地利用优化... 陆地碳汇的估值和有效管理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虽然增量碳汇已建立了交易机制,但存量碳汇潜力的估值和实现仍然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区域和地方层面,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障碍。本文通过创新土地利用优化,开发了一个综合方法框架,用于量化和实现县级的存量碳汇价值,结合时空分析、PLUS、CA建模和动态模拟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模式与碳汇容量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得出3个重要成果:①开发一个综合核算模型,将陆地存量碳汇评估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相结合;②建立记录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模式的纵向数据集,辅以空间模拟预测;③构建一个超越传统碳市场限制的新型价值实现框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影响陆地存量碳汇的时空分布,而有效的价值实现机制可以通过反馈机制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其实施需要整合政策框架、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并得到利益相关者参与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碳汇 PLUS模型 土地利用态度 国土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西藏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10
作者 古晋锴 李晴婉 +4 位作者 李庆琳 向生建 李婉池 王顺斌 唐国勇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1-878,共8页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西藏土地利用变化是确保西藏发挥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基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大学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程度...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西藏土地利用变化是确保西藏发挥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基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大学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对西藏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主要用地类型为草地,且草地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转入型,占全区总面积的73%左右,其次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最小,但变化波动最大;除未利用地以外,耕地、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2000—2005年西藏土地变化最为剧烈,其中草地和未利用地变化最为显著,2015—2020年西藏土地变化最稳定;西藏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总体趋于平缓,但仍然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研究表明,作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草地仍是未来保护的重点;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有可能产生新的生态问题,在未来发展中要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与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土地利用 草地 土地利用态度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静 马彩虹 +1 位作者 王启名 姬文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基于汉中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空间差异模型,对汉中市14a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表明:汉中市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牧草地、居民及工矿用... 基于汉中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空间差异模型,对汉中市14a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表明:汉中市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牧草地、居民及工矿用地、园地和交通用地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缓,年变化率为0.17%,其中牧草地年变化率(2.30%)最大,耕地的年变化率也较大;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15.64,土地利用程度不太高,汉中市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下降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说明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变化态度 汉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 利用环渤海区域1998,2000,2003,2005,2007年份的分县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选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在GIS技术与定量模型支持下,进行了环渤海区域不同时段及其内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格局的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环渤海区域水域、耕地减少幅度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动态度为0.93%;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变化态度 环渤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晓临 白红英 +2 位作者 王涛 郭琳 张加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43,共6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农业和畜牧业交错地带,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陕西省北部靖边县为研究区,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了靖边县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北方农业和畜牧业交错地带,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陕西省北部靖边县为研究区,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ETM+影像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分析了靖边县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0—2010年,靖边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加态势,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为减少态势。(2)1990—2010年,靖边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于2000年之后,其中尤以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为特点。(3)1990—2000年,靖边县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变数量较大,且共同向建设用地转变。这种变化主要集中于北部风沙滩区。(4)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油气等资源的开采是靖边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是耕地、林地、草地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态度 转移矩阵 遥感影像 靖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永庭 魏采用 +4 位作者 徐友宁 严瑾 黄涛 杨雪茹 李樵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9-2175,共7页
研究大型矿业基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可间接评估矿产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SPOT-5和GF-2卫星影像数据,通过人工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手段,提取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信息,并收集2000年... 研究大型矿业基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可间接评估矿产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SPOT-5和GF-2卫星影像数据,通过人工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相结合的手段,提取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信息,并收集200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信息,构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动态度等,定量研究宁东煤炭开发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构建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评价体系,分析了宁东煤炭基地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5年宁东煤炭基地一直处于土地持续开发利用阶段,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及耕地向工矿用地为主的建设用地转变,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的增幅有所下降,表明基地建设逐渐进入稳定期,土地利用压力趋于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人类活动驱动着宁东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主要有封山禁牧政策、产业化和规模化、人口增长、城镇化等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宁东煤炭基地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态度 卫星遥感数据 宁东煤炭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念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明皓 王耀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总结传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基础上,从总动态度、地类活跃度、用途转换波动度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并以4期遥感数据为研究数据揭示了21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总动态变化度、类型转换活跃度以及转入与转出的波动度。提出... 在总结传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基础上,从总动态度、地类活跃度、用途转换波动度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模型,并以4期遥感数据为研究数据揭示了21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总动态变化度、类型转换活跃度以及转入与转出的波动度。提出了地类活跃度、用途转换波动度概念,构建了相应的分析模型,并从"源""汇"理念对用地类型转入与转出的波动度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弥补了现有分析模型的不足。该系列分析结果可为城市动态模拟的用地需求预测、转换规则建立及其他参数的设置提供参照,也可为完善现有动态模拟模型的用地转换规则、提高模型的适用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理念 土地利用态度 地类活跃度 用途转换波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鲁中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郎新珠 高佩玲 +1 位作者 刘现伟 陈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3-496,共4页
采用鲁中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共4期卫星遥感图像,运用GIS及ERDAS软件中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鲁中地区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而... 采用鲁中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共4期卫星遥感图像,运用GIS及ERDAS软件中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鲁中地区林地、建筑用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减少态势;其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也呈现相应变化,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先减后增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基本没有变化。综合分析表明在自然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中,后者才是造成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态度 多样性指数 态变化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经济特区近10年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红玲 林建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4-147,152,共5页
该文以汕头经济特区内六区一县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区域变更调整数据至2007年现状土地利用数据作为数据源,研究了汕头市近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未... 该文以汕头经济特区内六区一县为研究区域,以2000年区域变更调整数据至2007年现状土地利用数据作为数据源,研究了汕头市近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的土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明显;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面积则逐年上升,尤其以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主要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以及政策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变化态度 汕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亚波 李玲 +2 位作者 陈俊 曾建 王艳英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6期22-26,共5页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获取了滇池流域1998年、2002年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流域2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沿滇池分布,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发...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获取了滇池流域1998年、2002年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流域2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沿滇池分布,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598%、2.698%和9.021%;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态度 力分析 RS GIS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以烟台市六区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宝华 孙治军 +2 位作者 周利霞 史淑一 马玉强 《绿色科技》 2011年第9期9-13,共5页
以烟台市1989、1996和2002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经过MNF变换后的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研究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的总量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市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年... 以烟台市1989、1996和2002年3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经过MNF变换后的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研究了烟台市土地利用的总量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市城乡建设用地由1989年的12.4%增加为2002年的20.35%,增加了近8%,主要由农田和有林地转化而来,表明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现象严重。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单一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表述了烟台市土地利用动态呈现1996~2002年度的变化小于1989~1996年度变化特点,说明了当前采取一些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噪声分离 面向对象 土地利用变化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宏霞 安裕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8-21,共4页
基于GIS数据分析平台下,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地类转移矩阵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七星关区3期土地利用分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星关区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方向上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 基于GIS数据分析平台下,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地类转移矩阵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七星关区3期土地利用分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星关区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方向上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经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是造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关区 土地利用态度 转移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