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土地利用转化的碳储量响应及脆弱性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
1
作者 冯骁 王绿凡 +1 位作者 郝慧博 田幸 《高原农业》 2025年第4期482-489,共8页
土地利用转化是人类经济转型与生态改造的行为选择,不同选择下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响应存在差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究干旱区土地利用转化及碳储量服务价值功能的响应机理与脆弱性问题,是福利与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治理与共同行... 土地利用转化是人类经济转型与生态改造的行为选择,不同选择下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响应存在差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究干旱区土地利用转化及碳储量服务价值功能的响应机理与脆弱性问题,是福利与生态文明建设空间治理与共同行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四县区为研究单元,结合InVEST模型分析其20年间土地利用转化及碳储量响应机理与脆弱性。研究表明:(1)20年间土地转化强度加大,其中草地为主要转出者,其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建设用地类以转入为主。(2)碳储量响应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保持高度一致,草地转为建设用地是碳储量下降的主因,碳储量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3)近20年土地利用指数提高5.03,PI指数均表现负面潜在影响。前期脆弱性较大,后期脆弱性降低,韧性提升。因此要加强土地利用转化的规划,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以实现干旱生态脆弱区人地共同体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地利用转化 碳储量 脆弱性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2
作者 曾从盛 钟春棋 +1 位作者 仝川 柳铮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5-129,共5页
对闽江河口原生植被芦苇沼泽,以及由其转化的不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滩涂养殖地、水田、草地、撂荒地和池塘养殖地)的表层(0-50 cm)沉积物(或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草地和撂荒地的... 对闽江河口原生植被芦苇沼泽,以及由其转化的不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滩涂养殖地、水田、草地、撂荒地和池塘养殖地)的表层(0-50 cm)沉积物(或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草地和撂荒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芦苇沼泽地低27%,75%,67%,1%,60%;在有机碳储量方面,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养殖地和撂荒地比天然芦苇沼泽地分别低11%,50%,37%,24%,草地有机碳储量比芦苇高44%;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比芦苇地大;水田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垂直变化不明显,弃耕后,表层有机碳含量提高,垂直变化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比有机碳的差异大,与芦苇地相比,滩涂养殖地、水田、池塘、草地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低24%,83%,84%,42%;撂荒10年的弃耕地与水稻田土壤相比,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转化 闽江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徐霞 王静爱 +1 位作者 朱玉洁 高琼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14,共5页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选择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面积比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重要值2个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自然生态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很大...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的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选择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面积比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重要值2个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自然生态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地利用转化类型的面积比沿着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的梯度逐渐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总体上是耕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大量的草地转化为其他用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部区 自然生态区 土地利用转化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君 陈新闯 +4 位作者 郭建英 李锦荣 李小倩 张铁钢 吴永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以RUSLE模型为基础,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侵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以砒砂岩、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 39%~90. 98%,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2000-2015年,耕地... 以RUSLE模型为基础,采用GIS与CA-Markov模型对十大孔兑砒砂岩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其侵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以砒砂岩、草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89. 39%~90. 98%,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2000-2015年,耕地、沙地、砒砂岩面积显著降低,城镇建设用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砒砂岩区约36. 41%土地利用发生转变,其中砒砂岩转换为草地,沙地转换为草地。2015-2030年,砒砂岩、沙地面积继续降低,并转变为草地及灌木林地,但区域耕地面积及建设用地面积也同步在增长。2000-2015年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减小,但剧烈侵蚀面积显著增加; 2015-2030年土壤侵蚀强度继续下降,但轻度、中度侵蚀面积增加。砒砂岩区未来的治理重点既要针对砒砂岩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又要对城市化地区加强生态管控,保护河岸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砒砂岩 土地利用转化 土壤侵蚀 CA-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