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任涛 朱凡 赵哈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49,共7页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东段科尔沁沙地选择草地、沙地、农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采用手拣法调查不同类型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类型生境共获得10目27...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东段科尔沁沙地选择草地、沙地、农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采用手拣法调查不同类型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类型生境共获得10目27科43个类群,其中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幼虫和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41.79%。草地开垦为农田或过度放牧沙化后土壤容重增加且碱性增强,土壤养分损失,而流动沙地种植人工灌木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并增加土壤水分,增强生境的异质性。草地沙化后直接影响优势类群鳃金龟科幼虫和蚁科的个体数分布,显著降低了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在沙地生境显著低于草地生境;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后可增加拟步甲科个体数的分布并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但草地开垦为农田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对草地进行围栏封育、防治土壤沙化以及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等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均可改善土壤环境,保护和维持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有利于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大型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熟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姝 居为民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2-355,共4页
对常熟地区1991年、2001年、2006年的3期LandsatTM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获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对15年来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 对常熟地区1991年、2001年、2006年的3期LandsatTM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获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对15年来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991—2006年间,常熟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域、林地和耕地的面积均有下降,城镇面积显著增加。城镇用地的扩张主要以市区为中心,沿江地区是新兴发展地区,扩张也越来越显著。推动城镇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加快发展常熟港的政策使得沿江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分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LCC) 城镇扩张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响应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珍 冯徽徽 +3 位作者 王诗涵 邹滨 李世杰 王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CLUE-S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百色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4
作者 杨顺威 金善婷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0期4-6,共3页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全面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利用遥感数据解译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百色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减少导致碳储量和水源涵养能力显著下降,建设用地扩展加剧了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地理信息系统(GIS) 广西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未来格局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康 公丽 +2 位作者 宋小青 张永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LUCC特征、探测驱动因素和预测未来期(2025年)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自2000s以来,研究区及分区地类呈现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的2条主线变化趋势,其中,全区LUCC主要受到粮食产量、高程和人口密度驱动,Ⅰ区、Ⅱ区和Ⅲ区LUCC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高程、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未来生态保护情景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将受到约束,能更好地保障生态用地面积以支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6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2 位作者 柴崎亮介 唐华俊 陈仲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模型的主要研究问题以及该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农业土地利用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分析总结目前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模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主体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LUCC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丰 刘书明 +3 位作者 卢文虎 杜琼玮 姜伟男 李佳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9,共7页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 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 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0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5年变化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曲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晋昌 王文丽 +1 位作者 胡光印 魏振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79-1584,共6页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1975~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29.713亿元减少到123.961亿元,共损失5.75亿元,且...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价值系数(C)计算出该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1975~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29.713亿元减少到123.961亿元,共损失5.75亿元,且损失量和损失幅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废物处理价值最高,气候调节价值次之,原材料价值最低,且30年间各服务类型的价值均呈减小趋势;玛曲县1975、1990和2005年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58.96,42.80,29.51万元,表明玛曲县由于人口的增长,环境压力呈持续增大趋势.草地和湿地退化是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CS检验说明本研究所选C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环境压力 玛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微地貌区域分异 被引量:21
9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励惠国 刘高焕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 黄河三角洲有岗阶地、河滩地、河成高地、平地、低洼地和滩涂地6种微地貌类型。1984-2001年间一直没有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各微地貌类型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未变化的土地利用/覆盖主要分布在平地。岗阶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最为稳定,以耕地为主,但面积总体在减少;河滩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分布比较复杂,变化最大;河成高地、平地和低洼地发生变化的面积占2/3左右,耕地所占的比例均是最大的,其面积总体上不断减少;滩涂地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滩涂为主,随着人们对滩涂的开发利用,滩涂所占比例迅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黄河三角洲 微地貌类型 区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长沙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历华 曾永年 柳钦火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4期47-52,I0004,共7页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沙市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张,城市热岛范围也不断增大;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会改变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城市用地和裸地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水体和林地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地表温度与4种归一化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M/ETM^+ 城市热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表温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14年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石华 周峻松 王金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9,共8页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 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厘清其驱动机制,对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74—2014年间共10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参考抚仙湖流域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利用监督分类和人工解译、地面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信息,得出近40 a来抚仙湖流域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最后基于抚仙湖流域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在近40 a间,园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面积明显增加,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则呈减少趋势;地表覆盖的年际变化差异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差异显著,林地、草地与耕地转移比例较大,水域较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时空变化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耀宗 常庆瑞 +1 位作者 屈佳 孟庆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37,142,F0003,共6页
基于1997年和2006年两期遥感影像获得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 基于1997年和2006年两期遥感影像获得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陕北黄土高原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该区50.37%的耕地转换成为林地和草地,总体生态服务价值量显著增加7.67×106元,年增长率为0.2%,整体生态环境指数有所提高从0.145增长到0.157,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整体生态贡献指数变化明显,整体贡献指数为1.239,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表明退耕还林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生态环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GIS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程 李晓兵 +2 位作者 张立 黄玲梅 喻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F0003,共6页
分析了皇甫川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价值量评价法,主要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皇甫川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分析皇甫川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 分析了皇甫川地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价值量评价法,主要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于我国皇甫川流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分析皇甫川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在数量及时间上变化明显,1987—2007年间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巨大,林地和耕地有所增加,草地大幅减少,代之以城镇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急剧减少.皇甫川流域生态服务价值1987—2000年变化的幅度明显小于2000—2007年的变化幅度,1987—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格局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黄钱 赵智杰 蒋耒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4-901,共8页
在分析和解译1977、1987和1999年三个时相的MSS,TM和ETM+遥感影像基础上,得到塔里木河下游垦区22年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特征、重心移动和主要变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的水体、高覆盖草... 在分析和解译1977、1987和1999年三个时相的MSS,TM和ETM+遥感影像基础上,得到塔里木河下游垦区22年来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特征、重心移动和主要变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的水体、高覆盖草地、林地和中覆盖草地的面积锐减,主要转变为沙地和盐碱地;水体、耕地、林地、沼泽、草地和居民点的重心不断向塔里木河上游方向移动,这与垦区的人口和经济的重心移动方向是一致的,而沙地和盐碱地的重心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林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沙地/盐碱地转变的规律非常明显;中上游来水量减少和下游垦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地退化和草场沙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重心移动 遥感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梦颖 邢艳秋 +4 位作者 王铮 刘美爽 姚松涛 谢杰 曾旭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7-263,共7页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2%,空间变化差异明显,2004年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降为0.56%,但空间变化差异逐步扩大,总体变化趋势放缓。1994-2014年间,林地面积总体减少,但2004年后呈增长趋势,变化程度较高的有裸地、草地及居民用地,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汪清县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人口、经济等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转移矩阵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士强 陈志科 +3 位作者 晏玲 张建明 何飞 杜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 在模拟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的过程中,提出了按照驱动力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模拟的思路.首先将研究区划分成了4个亚区,并对分区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然后采用空间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对于山地景观,因为局部地形影响以及水热条件组合的不同,LUCC驱动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山地LUCC预测时需要按照驱动力的差异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亚区后分别进行预测;2)4个亚区的演化趋势并不一致,说明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今后的保育过程中应该针对具体区域具体分析,对不同亚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3)研究区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耕地面积趋于增加,因此,应严格执行保护区管理条例,加强林地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分区预测 空间马尔科夫模型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天宏 韩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7-543,共7页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开发用地的重点也由厦门经济特区向近郊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厦门市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张成扬 赵智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通过解译2000,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城... 通过解译2000,2004和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从结构变化、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研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黄河三角洲总面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由盐碱地转变为耕地,城镇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迅速,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间的定量关系,同时探究区域规划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以CLUE-S模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海拔、坡度、至最近水库、城镇、河流、主要道路距离6个地理因素以及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4个社会经济因素是引起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域规划以划定禁止开发的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驱动因素 LOGISTIC回归 CLU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喀斯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红 马友鑫 +3 位作者 吴家福 刘文俊 李红梅 吴建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0,共5页
利用黔西北地区1974,1992和2008年共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和模拟了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前后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主要地类转化类型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1... 利用黔西北地区1974,1992和2008年共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和模拟了该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前后的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主要地类转化类型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1974—2008年灌木林和旱地面积变化剧烈,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1974—1992年,随旱地面积的显著增加,灌木林的显著减少,黔西北土壤侵蚀模数由29.55t/(hm2.a)上升到37.76t/(hm2.a),随旱地面积的显著减少,灌木林、有林地的显著增多,2008年下降到30.39t/(hm2.a);旱地和其他地类发生土壤侵蚀最为剧烈,大面积的灌木林转为旱地是1992年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而大面积的旱地转为灌木林和有林地使2008年土壤侵蚀状况显著改善,灌木林转为旱地仍是近期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灌木林的使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流失方程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喀斯特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图像的煤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被引量:45
20
作者 胡振琪 谢宏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选择唐山市古冶区为试验场,以3期(1987年、1992年和2001年)TM和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ENVI和ArcView获取计算的基础数据和景观生态学的指数模型,计算了单个地类面积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多度和重要度指数... 选择唐山市古冶区为试验场,以3期(1987年、1992年和2001年)TM和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ENVI和ArcView获取计算的基础数据和景观生态学的指数模型,计算了单个地类面积变化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多度和重要度指数,并依据计算结果做了详细的分析.实验表明:古冶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呈波浪式变化,与矿山开发强度和复垦程度有密切关系,利用多种指数模型可以较好地分析煤矿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煤矿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