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固碳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泽民 刘博 关潇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201,共12页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13个大中型煤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评估了不同矿区及其周边不同距离缓冲区的固碳服务能力,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厘清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移为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以288.8 hm^(2)/a的速度持续扩张.(2)1990-2020年不同时段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均为正值,草地和未利用地则均为负值,其中2010-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动态度均较高,2015-2020年则均相对较低,并且露天开采方式矿区土地利用强度远高于井工开采方式.(3)1990-2020年各矿区内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在0.7~4.1 Mg/hm^(2)之间,在时间上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距离矿区50 km范围内,距离越远,平均单位面积年固碳量越高,影响程度逐渐下降.(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单位面积年固碳量的平均关联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体.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开发过程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矿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上游 煤矿区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固碳服务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天伟 高照良 +2 位作者 李永红 郭文 刘爱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5-228,233,共5页
高速公路修建,通过改变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导致其生态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基于Costanza等人率先研究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与评估法,结合中国学者对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估算结果,评估了西汉高速户县—勉县段沿线土... 高速公路修建,通过改变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导致其生态服务功能发生变化。基于Costanza等人率先研究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与评估法,结合中国学者对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估算结果,评估了西汉高速户县—勉县段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高速公路修建占用的4种土地类型主要是农田、园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是1 116.41,6.84,125.21,125.77hm2。由于绿化、恢复植被等措施,建成后的林、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55.26和21.40 hm2。高速公路建成后,农田、园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消失,同时林、草地面积的增加,使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功能价值增加量最大;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气候调节、栖息地和娱乐功能。耕地、园地面积消失,使食物供应、生物控制和传粉功能减少量最大。减少幅度最大的分别是生物控制、食物供应和传粉功能,分别为89.67%,72.51%和61.84%。总体上,公路建成后,土地总的生态功能价值较以前呈减少趋势,减少了3.72×105元/a,每1 km平均1 400元/a。高速公路给区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远大于其对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西汉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3
作者 王兰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189-193,共5页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选取南京市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选取南京市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土地利用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农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随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随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在平稳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保持正确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期为城市合理开发与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城市化水平 土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过程的张掖绿洲土地利用预测 被引量:5
4
作者 毛彦成 张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40,共5页
根据河西绿洲张报市2002、2003和2004年3个时点的土地变更详查数据,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内河西绿洲张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2006-2010年5年间,河西绿洲张板市耕地变为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 根据河西绿洲张报市2002、2003和2004年3个时点的土地变更详查数据,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内河西绿洲张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2006-2010年5年间,河西绿洲张板市耕地变为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2)5年间河西绿洲张报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林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转化表现为由耕地、园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向林地转化,其中耕地向林地转化的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Markov过程模型 河西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昕 任志远 杨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59-162,共4页
选取陕西省1992、1999、2003年三期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发现:从1992年到199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7168.12×106美元增加... 选取陕西省1992、1999、2003年三期土地利用的动态数据,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发现:从1992年到199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7168.12×106美元增加到7542.47×106美元,但从1999年到2003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迅速减少到7145.53×106美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变化率为1.3%,远高于总的年变化率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陕西省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毛转梅 陈劲松 +1 位作者 彭尔瑞 刘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25-130,共6页
利用SPOT NDVI和DEM数据,采用方差法、变异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法和地形因子的方法对甘肃省1999~2018年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VFC)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99~2003、2004~2008、2009~2013、201... 利用SPOT NDVI和DEM数据,采用方差法、变异系数法、回归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法和地形因子的方法对甘肃省1999~2018年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VFC)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99~2003、2004~2008、2009~2013、2014~2018年4个时间段的回归系数K>0,月方差、月标准差、月变异系数在逐渐变大,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月变化呈增长趋势。且其趋势与植物的物候特征基本一致;从空间尺度上来看,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状态且存在地域差异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从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上来看,植被覆盖度受坡度的影响较大,受坡向的影响较小,高坡度地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影响因素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利瑶 文倩 +2 位作者 李青松 汪潇 韩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提高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沙颍河流域河南段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减小,城镇... 为提高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沙颍河流域河南段2000—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草地、林地面积减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幅度增大,耕地转出面积占总转出面积的57.71%,是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入的主要贡献者;研究区总ESV值随时间变化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范围缩小,主要分布在流域西部、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东部,生态系统服务高值区、低值区空间集聚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耕地转水域、耕地转林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林地转耕地、水域转耕地、耕地转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受多因子的共同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指数的影响最大,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最显著。下一步须严格限制林地、水域向耕地与建设用地转化,加强对生态用地的投入与管护,开展生态修复及流域生态补偿,以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时空分异特征 地理探测器模型 驱动因子 沙颍河流域河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溪流域城镇化进程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卫威 鱼京善 徐淑高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1,100,共9页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 为探究城镇化进程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的影响,以梅溪流域下游平原区的洪濑镇为例,分析了2002—2018年梅溪流域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基于多情景数值模拟,研究了流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山前平原区洪涝过程和地表淹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梅溪流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上游山区的径流系数和峰值流量均增大,下游山前平原区的淹没状况更加严重;上游山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山区骤发洪水峰值流量增大、峰现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最大淹没水深和平均峰现时间;下游平原区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使内涝发生的时间提前,主要影响地表平均淹没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山前平原区 洪涝过程 梅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