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第一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瞿如一
童绍玉
+1 位作者
唐静波
彭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1期5-11,24,共8页
[目的]了解1996—2009年我国各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掌握各类用地的变动趋势,为各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全国31个省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
[目的]了解1996—2009年我国各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掌握各类用地的变动趋势,为各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全国31个省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各地区自然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整体"西增东减",林地、草地则整体由东向西增量逐渐增加,园地向西部和南部增加、黄渤海地区缩减,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增加量逐渐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南北激增,其他土地则由东向西减少量逐渐增加,且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各类用地的变化率都相对较大,同时,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变化还与各地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关系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空间分布总体为熵值由东向西减少,且相较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时信息熵的变化总体表现为"东增西减"。[结论]我国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由西向东递减,且在这14年期间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系统有序度在进一步下降,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复杂,均衡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利用
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土地
垦殖率
土地
利用
结构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
17
2
作者
董婷婷
张增祥
钱凤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整体上增加但增加的幅度略有不同;1995~2000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而2000~2005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较小;1975~2000年间耕地整体重心向西迁移,2000年后耕地的重心缓慢向东迁移;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对草地的开垦和沼泽的围垦,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耕地撂荒转变为草地(2000年前)、退耕转变为草地(2000年以后)和耕地的沙化、盐碱化等退化的发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宏观政策的导向是影响科尔沁左翼后旗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空间重心转移模型
驱
动
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第一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瞿如一
童绍玉
唐静波
彭海英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1期5-11,24,共8页
文摘
[目的]了解1996—2009年我国各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掌握各类用地的变动趋势,为各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全国31个省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各地区自然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整体"西增东减",林地、草地则整体由东向西增量逐渐增加,园地向西部和南部增加、黄渤海地区缩减,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增加量逐渐减少,交通运输用地南北激增,其他土地则由东向西减少量逐渐增加,且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各类用地的变化率都相对较大,同时,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变化还与各地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关系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空间分布总体为熵值由东向西减少,且相较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时信息熵的变化总体表现为"东增西减"。[结论]我国土地利用结构有序度由西向东递减,且在这14年期间东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系统有序度在进一步下降,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复杂,均衡度上升。
关键词
土地
利用
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土地
垦殖率
土地
利用
结构信息熵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 type
Land reclamation rate
Land use structure information entropy
分类号
S29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
17
2
作者
董婷婷
张增祥
钱凤魁
机构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基金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源的历史
现状及未来情景
国家973课题(2002CB412507)
文摘
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MSS,TM)重建了科尔沁左翼后旗1975、1985、1995、2000和2005年耕地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整体上增加但增加的幅度略有不同;1995~2000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而2000~2005年间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相对较小;1975~2000年间耕地整体重心向西迁移,2000年后耕地的重心缓慢向东迁移;1975~2005年间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自对草地的开垦和沼泽的围垦,耕地面积的减少主要由于耕地撂荒转变为草地(2000年前)、退耕转变为草地(2000年以后)和耕地的沙化、盐碱化等退化的发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宏观政策的导向是影响科尔沁左翼后旗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空间重心转移模型
驱
动
力
Keywords
interlock area of farming-pasturing typical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spatial barycenter transfer model
driving force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第一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瞿如一
童绍玉
唐静波
彭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董婷婷
张增祥
钱凤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