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曼曼 李秀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2002—2011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1)2002—2011年吉林省松原、白城、延边3个地市(... [目的]分析吉林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2002—2011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1)2002—2011年吉林省松原、白城、延边3个地市(州)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均为DEA有效;而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这6个地市的土地生态效率呈波动式变化;(2)吉林省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中部低而东、西部高的空间分布规律.[结论]氨氮、COD、二氧化硫、废水、烟尘等排放量是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时空演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的我国省际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润秋 易子豪 张琴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244-249,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深刻影响着土地生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可以作为有效方法解释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帮助理解土地生态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两者和谐共生。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以全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深刻影响着土地生态,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可以作为有效方法解释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帮助理解土地生态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两者和谐共生。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以全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样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1997—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状况进行评价。通过DEA视角的静态分析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演变格局,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较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增长趋势,纯技术效率是影响各省(市、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从动态时间序列效率来看,全国30个省(市、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趋势,技术变动和纯技术效率变动是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贡献较大,规模效率变动拖累了生产效率变动,需要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评价结果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 时空演变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差异及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溢出效应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蒙罢 张安录 熊燕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139,共15页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之一。文章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对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定量刻画,并采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该区域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水平低下,呈现扁平的“N”演变特征,其中,下游地区在2003—2012年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始终位于整个流域前列,而2012—2018年阶段,上游及中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增长幅度显著高于下游地区,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现区域异质性;②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且区域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差异则分别呈现先扩大后缩小、先缩小后稳定及逐渐缩小的态势;③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交互效应,互促关系中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且二者在地理空间上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交互影响效应,上、中、下游地区也均存在互促效应,但两者间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则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中国未来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存量管理”,创新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绿色发展水平,且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内及区域间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间的互促及空间交互关系,以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交互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差异 空间交互效应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网络节点中心度视角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玥 代亚强 柯新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129,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中...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前者空间分布由“点—带”分布转为“T”型格局,后者空间分布由“大分散、小集聚”转为“东高西低”。(2)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特征,网络关系数和网络密度先上升后维持稳定,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渐下降。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具有较高中心度,中西部多数省份中心度有所提高,新疆中心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3)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突出,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则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并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优化配置,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关联网络 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社会网络分析模型 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