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彩之 黄雅茹 +8 位作者 麻建雪 牛志明 庞海威 张玉 郭佳诚 侯森 耿琪康 边振 刘建康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 为了研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碳储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该保护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研究保护区碳储量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响应,预测2030年保护区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保护区内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向草地转化以及草地的碳密度较大,导致草地碳储量增大;2030年保护区在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增加2.39×10^(5)、1.05×10^(5)t,而在耕地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则减少0.1×10^(5)t,自然变化情景更有利于提高保护区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数据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几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述评 被引量:57
2
作者 黄秋昊 蔡运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30,共6页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研究目的:增进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和原因的理解;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支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土地利用驱动力的模型化、土地利用数据的融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反馈机制模型化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结论:人文、尺度及地域因素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综述 研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王宏志 李仁东 毋河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2年第2期20-22,33,共4页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描述单一地类动态变化时采用的模型。事实上 ,土地利用数量净变化是土地利用双向变化的结果。为此 ,作者提出双向动态度模型 ,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探讨了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使用双向模型的优越性。
关键词 单一地类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 武汉市 土地遥感 耕地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郁葱 陈海伟 梁枫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模拟新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运用离散选择理论,对Lowry模型中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函数进行修正.将居民的选址效用定义为有关土地租金和交通区位的线性组合,建立家庭参与住宅和活动分配的平衡等式,构建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为模拟新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运用离散选择理论,对Lowry模型中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函数进行修正.将居民的选址效用定义为有关土地租金和交通区位的线性组合,建立家庭参与住宅和活动分配的平衡等式,构建新城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并设计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广州南沙新城数据为支撑,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参数标定及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居住选址和活动选址的分布具有良好的解析能力,能为合理调配人口分布和就业格局提供依据,适用于新城发展的短期运行,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土地利用与交通模型 交通区位 新城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和Dinamica EGO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7
5
作者 高志强 易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08-216,I0008,共10页
为了探究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和未来土地利用状况,该文利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库中的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模型CLUE-S(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 为了探究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和未来土地利用状况,该文利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库中的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模型CLUE-S(the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和面向地理过程动态环境模型Dinamica EGO(environment for geoprocessing objects)模拟2000-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状况,并借助于Logistic回归结果和贝叶斯估计结果,探讨了中国2000-2005年土地利用适宜性和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空间特征。以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CLUE-S模型和Dinamica EGO模型在LUCC预测上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并且CLUE-S模型在预测总体精度上优于Dinamica EGO模型。但在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数量预测上,Dinamica EGO模型的Markov过程可以准确预测,并且Dinamica EGO模拟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分布上与经验结果较一致。从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预测结果来看,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将会增加,草地会出现大面积的缩减,未利用地在CLUE-S模型预测中出现增加,而在Dinamica EGO模型中减少。该文可为国土资源规划和耕地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预测 驱动力 中国 面向地理过程动态环境模型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方法(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应江黔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3期64-72,共9页
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的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及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考虑外生交通费用的土地利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考虑弹性需求的交通运输网络的敏感性分析过程本是相互独立的,将两者结合为一个综合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将这... 提出了关于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的综合模型的连续最优化及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考虑外生交通费用的土地利用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和考虑弹性需求的交通运输网络的敏感性分析过程本是相互独立的,将两者结合为一个综合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将这种敏感性分析方法用于土地利用方案设计和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最优化,可以使一定的社会剩余函数最大化.最后,以一个包含拥挤交通网络子模型的住宅分布模型为例对所提出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综合模型 敏感性分析 连续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空间特征的协同优化机制——以武汉市为例
7
作者 郭亮 彭雨晴 +1 位作者 张彪 韩梦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形态变化及内部交通结构特征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商业(务)型通勤圈呈现“圈层+轴带”和“核心集聚+圈层扩展”两种结构模式;工业型通勤圈则呈现“纺锤模式”布局,通勤方向性更为明显。(2)轨道交通要素供给会重点影响通勤圈的形态、拉长通勤距离;土地利用要素的紧凑布局有利于促进通勤圈圈层集聚,缩短其通勤距离和时耗。针对两种类型的通勤圈,从促进通勤圈绿色出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交通设施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圈 空间结构 情景模拟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的构建与模拟——以福州市城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丽桃 唐南奇 张黎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8-541,共4页
在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影像解译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Idrisi和ArcGIS软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LCM);并利用该模型预测2010年和2015年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预测结果的Kappa系数达到0.8657... 在对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影像解译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Idrisi和ArcGIS软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型(LCM);并利用该模型预测2010年和2015年福州城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预测结果的Kappa系数达到0.8657,表明预测精度与可信度较高.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福州城区建设用地沿闽江向东南方向扩展;建设用地、园地和道路的面积持续增大,水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小,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城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泽瑾 杨剑 +3 位作者 魏祖帅 郭龙 许刚 焦利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7-32,共6页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空间分布受道路影响较大,其高值区沿道路呈带状分布;Zn和Cu受自然因素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高值分布相对零散;Cr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自然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整体元素质量比偏低,西部地区元素质量比低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低于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空间分布 污染场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的郑州市“三生空间”模拟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昕彤 翟石艳 +3 位作者 王铮 刘欢 陈静 朱悦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225-6242,共18页
本文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采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准... 本文选取郑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三生空间”格局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采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准,结合自然发展情景、生产优先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三种情景,模拟2035年“三生空间”格局发展,并计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郑州市生产空间占地面积持续下降,生活空间不断增加,生态空间先增加后减少。(2)201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3097持续降至0.3058,低质量区域不断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的缩小,以及其他和水域生态用地被占用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3)自然发展情景下,生活空间存在扩张趋势,而生产和生态空间却不断下降,而生产优先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活空间缩减,生产和生态空间不断上升。(4)三种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郑州市203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最高,且在该情景下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研究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将有利于优化现有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生态环境效应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建初 赵时真 +3 位作者 莫扬之 李军 陈多宏 张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25-133,共9页
空气污染及其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准模拟和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可准确定量小尺度下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日... 空气污染及其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准模拟和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可准确定量小尺度下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日趋完善。而LUR模型在国内仅有少量针对常规污染物的实例研究。该文总结了近期国内外LUR模型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对模型构建方法的改进、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联合使用、时间分辨率的改进以及模型目标污染物的拓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未来LUR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为其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 大气污染物 浓度预测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晓晓 张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65-69,共5页
基于2005、2010、2015年Landsat OLI/TM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依托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幅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速度变化模型,辅以CA-MarKov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模型,探讨干旱区渭库绿洲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结... 基于2005、2010、2015年Landsat OLI/TM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依托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幅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速度变化模型,辅以CA-MarKov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模型,探讨干旱区渭库绿洲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结果表明:2005—2015年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各地类相互转化中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绝对值变化幅度大,变化速度较快;预测模型精度0.7829,能有效揭示研究区时空演变趋势,在自然影响因素、气象因素影响下2005—2015年变化趋势与2005—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CA-MarKov模型 渭库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三生”空间模拟及生态效应评估——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 被引量:16
13
作者 冯雨柯 翟石艳 +4 位作者 姜昕彤 罗静静 闫培雪 董畅畅 韩嘉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292-8308,共17页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该流域典型城市群“三生”空间(PLES)时空演变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该流域典型城市群“三生”空间(PLES)时空演变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生态环境效应模型,分析了2025—2100年五种SSPs情景下中原城市群"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2035年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从2025年到2100年,除SSP4情景外,其余4种情景均表现为生产空间面积持续缩减、生活空间面积明显扩张、生态空间面积略有起伏总体缩减。(2)5种SSPs情景下,“三生”空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一致。城镇生活用地较为聚集呈片状分布,农村生活用地呈点状零散分布。农业生产用地较大,分布均匀。林地和牧草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水域生态用地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中北部。(3)203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南高⁃中部低”特征。中间发展情景(SSP2),生态环境质量略高于其他情景。研究结果对中原城市群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三生空间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模拟预测模型分析的城市绿色空间发展多情景模拟及建设时序研究——以湛江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霁雨 崔柳 +1 位作者 王佳 陈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07-6320,共14页
城市绿色空间是未来中国城镇战略发展的重要生态空间载体。城市中心城区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作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生态服务系统之间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可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表征显现。通过对湛江市... 城市绿色空间是未来中国城镇战略发展的重要生态空间载体。城市中心城区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作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生态服务系统之间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可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表征显现。通过对湛江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应用土地利用模拟预测(PLUS)模型进行自然发展情景与国土空间规划情景双情景下2035年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采用当量因子法及热点分析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高低值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进行分析,与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布进行叠置,得出国土空间规划政策下湛江市中心城区城市绿色空间发展优先级分区,优先化解建设用地与绿色空间发展矛盾,为规划政策提供空间政策的量化数据基础,为其可行性实施、时序安排及预期结果提供数据支撑与建议。结果表明:(1)规划政策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相比,耕地、林地增多,整体水域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蔓延受到抑制。(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35年规划政策情景>2020年实际情景>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分别约为12.22亿元、11.89亿元、10.53亿元,规划政策情境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较自然发展情景下提升约1.69亿元,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显著提升,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分别提升约1.38、0.13、0.12、0.06亿元,但文化服务与2020年现状相比降低约0.31亿元,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切勿忽视景观美学的营造。(3)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及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布分析对绿色空间发展进行优先级分区,建议以赤坎区中部、沿海域建设用地及水域范围、其他区域顺序进行分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模拟预测(PLUS)模型 热点分析 人类活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土地利用交通模型的发展(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鸣 John Douglas Hunt John Edward Abraham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1期79-91,共13页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为全省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全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该模型以PECAS(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结构为基础,实质是在整体经济的前提下考虑基本的交通需求...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为全省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了全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该模型以PECAS(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结构为基础,实质是在整体经济的前提下考虑基本的交通需求(商品、服务、劳动力交换的流通过程)而进行交通规划.生产、交易和消费分派系统是一种空间经济模拟系统,它侧重交通规划和发展规划,近几年在美国提出并在一些州和城市得到应用.阿尔伯塔省土地利用交通模型受其模型建立基础,尤其是MEPLAN和TRANUS模型的影响,但该模型在理论基础和行为描述上都做了明显的改进.本文从数据源和标定方法方面介绍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土地利用交通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交通模型 变通规划 土地发展规划 空间经济模型 输入-输出表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覆盖预测模型的昆仑山冰湖分布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南 仲涛 +1 位作者 郑江华 孟乘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90,共8页
开展冰湖时空分布预测研究,对预防冰湖溃决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EE监督分类结果分析了2000~2020年昆仑山冰湖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多准则CA-Markov、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 开展冰湖时空分布预测研究,对预防冰湖溃决引发的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EE监督分类结果分析了2000~2020年昆仑山冰湖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多准则CA-Markov、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3种土地利用/覆盖预测模型在冰湖预测中的适用性,得出最适宜昆仑山冰湖预测的模型,并基于此预测研究区未来冰湖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20年,昆仑山地区冰湖数量及面积较2000年分别增长了39.25%和81.35%,冰湖空间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2)3种预测模型中,多准则CA-Markov模型在精度评价中表现最优,Kappa系数为0.86。(3)预测2025年冰湖面积及数量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约6.54%、9.73%,2030年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约14.59%、16.55%,未来昆仑山冰湖整体呈增长趋势,且东西部冰湖扩张差异将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湖泊 土地利用/覆盖预测模型 多准则CA-Markov模型 FLUS模型 PLUS模型 昆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京津冀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1
17
作者 任胤铭 刘小平 +4 位作者 许晓聪 孙嵩松 赵林峰 梁迅 曾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73-4487,共15页
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模拟2045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 研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模拟2045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模拟研究区不同情景下的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量和水质净化服务,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指数(CES),从空间上反映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总量,研究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FLUS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适用于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模拟。②在生态保护情景下,除产水量相比2015年下降2.47%外,其他几种生态系统服务均有最大幅度的上升,且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在西北山区都出现增加的现象;自然发展情景下,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扩张引发了大量的碳储量和生境质量损失;耕地保护情景下,水质净化能力出现最大程度的下降。③自然发展情景下京津冀区域CES的损失最大。CES下降幅度最大的区域主要发生在林地被城镇用地侵占,其次是林地被农村居民点侵占的地区,导致生境质量、碳储量和水质净化能力同时下降;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的增加促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提升,京津冀区域的CES大幅提高,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是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方案。但同时需注意大量造林可能带来的水资源短缺,要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研究结果可以为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未来不同政策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LUS)模型 InVEST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土地利用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的暴雨径流过程模拟分析——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莹 许有鹏 尹义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应用水文模型HEC-HMS模拟分析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不同重现期暴雨下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将导致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而建设用地扩展幅度则直接影响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 应用水文模型HEC-HMS模拟分析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不同重现期暴雨下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将导致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而建设用地扩展幅度则直接影响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的程度;同时发现,随着暴雨重现期的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逐渐减小;此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以靠近城市中心的子流域响应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水文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暴雨-径流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的国家公园社区调控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32
19
作者 肖练练 刘青青 +1 位作者 虞虎 林明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77-7286,共10页
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为国家公园社区调控提供空间指引,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以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为“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综合考虑国家公园建设多重目标,建立了生态保育、游憩利用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 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为国家公园社区调控提供空间指引,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以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为“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综合考虑国家公园建设多重目标,建立了生态保育、游憩利用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基于三类适宜性构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矩阵。通过叠加国家公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冲突分析结果,识别国家公园社区类型并提出调控措施。结果表明:①三类适宜性土地利用总量较丰富且存在空间差异,其中生态保育适宜性呈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分布特征,游憩利用、农业生产适宜性呈中部、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特征;②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矩阵将钱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冲突划分为4大类,即用地优势区、冲突激烈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微弱区,其中47.24%的土地存在潜在利用冲突,冲突等级以冲突激烈为主,用地优势区占比50.21%;③基于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框架与土地利用冲突结果叠加分析,将国家公园社区划分为区外安置型、控制发展型、优先整治型、游憩发展型、特色农业型5种类型,并提出差异化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 社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汤琦 余珮珩 +2 位作者 陈泽怡 白少云 陈奕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针对高原湖滨地区土地利用无序扩张等问题,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并选取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通海县、华宁县及江川区为研究区,开展不同SSPs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表明:(1)... 针对高原湖滨地区土地利用无序扩张等问题,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并选取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通海县、华宁县及江川区为研究区,开展不同SSPs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表明:(1)SSP1情景下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且大量其他用地被转化为生态用地,是高原湖滨地区最为理想的未来发展模式;(2)SSP2情景下研究区保持现有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发展;(3)SSP3情景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随时间变化逐步加强,是未来高原湖滨地区发展需要避免的情景;(4)SSP4情景下研究区发展不平衡情况严重,经济增长缓慢,难以与生态实现协同发展;(5)SSP5情景下研究区以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先增大,后逐步减弱并达到稳定的状态。SSPs为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的参数设置提供了内涵和依据,两者结合可为云贵高原湖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分析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