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生态风险视角下皖西大别山区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及权衡分析
1
作者 於冉 魏靖阳 +1 位作者 苏越 王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通过探究皖西大别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模拟不同情景下风险变化趋势,可为山区景观格局优化与生态风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缓解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PLU... 通过探究皖西大别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模拟不同情景下风险变化趋势,可为山区景观格局优化与生态风险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缓解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耦合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PLUS模型,模拟多情景下皖西大别山区景观生态风险演化趋势,并权衡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用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00—2020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林地为主要转出地类,景观生态风险呈现南部高、北部较高、中部低的态势,草地、水域等用地类型交错区域为风险易发区,风险聚集性不断减弱,高、低风险区面积均缩小。(2)除建设用地外,研究区地类扩张主要受自然因素及风险指数的影响,城市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生态建设情景下林地、水域面积提升,协调发展情景下经济生态用地需求得到满足。(3)城市发展情景下各城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显著下降,高风险区面积略有增加;生态建设情景下水域林地地类风险降低明显,高风险区面积占比最小;协调发展情景下较高以上风险区面积最小,适合未来发展模式。该研究基于风险评价及预测结果,为山区生态安全治理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抉择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格局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皖西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振 张宇 +2 位作者 郭杰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 [目的]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到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中,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采用F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模拟了2035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区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分别为213471.70,340548.34,38472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25.03%,39.93%,45.11%;相较其他3种情景,多目标协同情景维持中等水平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相对较为缓和,耕地年均减少109.79 hm^(2),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年均减少量为184.20,8.21,0.70,18.49 hm^(2),建设用地年均增加321.39 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6.8954亿元,较2020年仅减少1.9386亿元,下降幅度约为耕地优先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1/2。[结论]不同等级生态安全格局对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作用,多目标协同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合理需求的同时,对粮食和生态安全尚不构成明显威胁,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较为稳定,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与多情景模拟研究
3
作者 董光龙 尹海洋 +4 位作者 姚荣岩 原晨朝 曲成闯 田原 贾敏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目的/意义]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建设用地扩张、耕地数量减少、生态空间萎缩等问题凸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频发。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并预测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 [目的/意义]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建设用地扩张、耕地数量减少、生态空间萎缩等问题凸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频发。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并预测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与多情景模拟研究。[方法]以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思想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识别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并借助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和讨论]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现减缓态势,中冲突为主导类型,高冲突占比由2000年19.34%减少到2020年的8.61%。高冲突主要集聚在建设用地与其他地类过渡地带、鲁中山地丘陵区地类交错带和黄河沿岸。自然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恶化趋势,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形势有所缓解,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高冲突占比最少,为5.44%。[结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侵占耕地和生态用地仍是当前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更好地平衡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和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缓解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的一种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耕地保护 景观格局指数 情景模拟 CA-Markov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撂荒耕地时空格局变化——以四川省渠县为例
4
作者 杨华 尹加元 +1 位作者 罗唯文 陈杰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2-137,共6页
以2005—2020年3个时段四川省渠县的撂荒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采用撂荒率、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对研究区撂荒耕地时空变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年间耕地撂荒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撂荒耕地在空... 以2005—2020年3个时段四川省渠县的撂荒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采用撂荒率、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等对研究区撂荒耕地时空变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年间耕地撂荒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撂荒耕地在空间变化上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和交通不便的中西部、东部华蓥山区以及北部边缘地带。地理集中度方面,各时段撂荒耕地在空间分布上均较为集聚。其中,2010—2015年地理集中程度最大,其次为2005—2010年,2015—2020年最小。核密度方面,各时段撂荒耕地总体格局均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密度特征,撂荒耕地均主要分布在高密度区和中高密度区,其次分布在中密度区和中低密度区,低密度区分布最少。空间自相关方面,2005—2020年3个时段的撂荒耕地空间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空间上存在集聚,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中西部和北部;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北部和西南部。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治理区域耕地撂荒问题、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格局变化 撂荒率 核密度 空间自相关 四川省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湖南省土地利用格局及多功能演变 被引量:7
5
作者 雷文韬 古杰 谢宏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83-293,共11页
为了增强土地的多功能性,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功能性较弱等问题。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借助... 为了增强土地的多功能性,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和功能性较弱等问题。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要素-结构-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构建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借助ArcGIS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等空间分析方法对该区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空间+功能”的双视角探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与功能转变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三生”空间格局演变波动较大,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收缩,生活空间扩张;其中又以生活空间扩张显著,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之间转换较为频繁为主要特点,是造成湖南省土地利用“三生”空间波动重组的主要因素。2)区域分布格局,生产空间主要分布于省北部的常德、益阳、岳阳以及中部衡阳、娄底、邵阳、永州4市交界的中心区域;生活空间主要分布于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的核心分布区以及各市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空间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于省西部及西南部丘陵山地区域,以及位于省北部的洞庭湖水域区等;区域变化以环长株潭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演变更剧烈,其次是东、西、南三面山地区域;动态度结果显示全省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变化率有提升态势。3)2000—2020年土地利用“三生”功能水平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生态功能评分最高,变化最明显,生产功能次之,波动中水平趋于稳定,生活功能最低,呈逐年提升趋势;区域间水平差异由低水平高差距向高水平的相对均衡转变。4)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与功能转变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尤其在时序变化上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空间+功能”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机制,对两者关系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在“一对多”机制关系研究中,未来需要结合土地多功能测度方法更加准确识别“三生”空间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土地利用多功能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下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演化及预警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6
作者 刘家莉 朱喜钢 吴雅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3-364,共12页
[目的]准确识别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演化趋势,并基于科学预测模型开展冲突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为协调有限国土空间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景观生态学理论,定量分析2011—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演... [目的]准确识别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演化趋势,并基于科学预测模型开展冲突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为协调有限国土空间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景观生态学理论,定量分析2011—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演化特征。利用PLUS模型模拟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情况,以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设定不同发展情景,预测2030年成渝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状态,识别区域内重度及不稳定冲突的发生范围,划定冲突监测预警区域。[结果]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强度持续上升,2011—2020年间中度冲突占比高达45.97%,区域发展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冲突挑战。2030年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城市群内重度冲突较2020年扩增4600 km^(2),冲突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情景。相比之下,可持续发展情景展现出更为有效的冲突控制能力,该情景能将中度冲突面积减少至74100 km^(2),使冲突规模与程度朝缓和、易管理的方向发展。成渝城市群重点冲突监测区域总面积约51500 km^(2),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监测范围以成都市与重庆主城为核心,涵盖双核周边邻近区域,同时,沿西部成德绵乐城市带与东部沿江城市带呈条带状延展,零星分布于城市群东北部。[结论]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存在累积效应和潜在风险。合理引导土地资源配置,实施分级分区精准管控,并构建协同高效的预警机制,是缓解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空间冲突 情景模拟 PLUS模型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格局演变与耦合协调关系
7
作者 苏子豪 邹伟 +1 位作者 范树平 肖逸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关乎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质量提升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关乎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对实现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高质量提升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熵值法与TOPSIS模型完成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分析综合效益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子系统效益的变化情况。并针对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以及子系统效益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采用空间自相关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1)2011—2020年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南高-北低,中心高-边缘低”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效益提升幅度不同且地域差异性突出,多数地区的生态效益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起伏。2)各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负的空间自相关,趋异集聚显著。3)子系统效益耦合协调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以合肥市为中心,芜湖市、阜阳市为副中心,耦合协调度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安徽省限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因素以复合因素的影响为主,2020年受复合因素影响的地级市高达14个。[结论]基于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完成土地资源的针对性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区域间的联动协同布局,是今后全面提升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和成为高质量发展强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土地利用效益 时空格局演变 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耦合协调关系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三区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多情景模拟预测
8
作者 何凤婴 何安琪 +4 位作者 胡盛红 申玉琢 林川翔 常晓晴 石小伟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海南岛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区空间”)矛盾日益突出,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科学调控土地资源要素格局对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年、2010年、...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海南岛的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区空间”)矛盾日益突出,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科学调控土地资源要素格局对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及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分析2000-2020年海南岛“三区空间”的演变特征,并设置自然演变、城镇空间优先、农业空间优先和生态空间优先4种情景模拟2030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海南岛“三区空间”分布呈现显著区域差异,2000-2020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持续缩减,城镇空间增幅达69.07%。(2)“三区空间”相互转化特征明显,以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的转换为主,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3)不同情景模拟显示,自然演变情景下,相较于2010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别减少0.50%和0.75%,而城镇空间增加363.49 km2;城镇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空间侵占生态空间的速度加快,相较于2020年增幅达44.92%;农业空间优先和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空间的扩张速度均相对放缓,耕地和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实施耕地保护和生态空间优先政策,优化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比例,对促进海南岛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海南岛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和土地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空间 土地利用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会泽县土地利用变化及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龚郁舒 郭帅龙 +3 位作者 马长乐 杨建欣 吴光焕 杨黎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1,173,共11页
在生态较为脆弱且位置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共存。为有效破解这一发展困境,以曲靖市会泽县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工具对2000、2010、2020年该地区的“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时空... 在生态较为脆弱且位置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共存。为有效破解这一发展困境,以曲靖市会泽县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工具对2000、2010、2020年该地区的“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时空分析、转移矩阵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会泽县的土地覆盖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长,主要分布在城镇附近,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明显。(2)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体之间发生相互转变,其中草地-林地的转化量最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林地和耕地转化为草地;此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水体均有小部分相互转化,但变化不显著。(3)“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度变化D与耦合度C的变化相似,主要表现为功能中度协调区占比增加,功能高度不协调区占比减少。总体上看,会泽县土地利用的变化相对于大型城镇仍然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耦合协调度 时空格局 三生空间 会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被引量:34
10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牟永铭 王庆日 余振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77,共6页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3次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县城周围、各中心镇、重点镇建成区周围以及主要公路干线沿线是耕地非农化的高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对耕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模拟 CLUE—S模型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统计规则和景观格局特征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模拟预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孙丹峰 李红 张凤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是一个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信号。该文建立依据马尔柯夫链模型和最大似然概率原则的统计概率模型,将景观格局特征利用类别共生概率矩阵表达在模型中,其次采用动态统计来考虑不同位置处模型参数的局部化。... 土地利用覆被及其变化是一个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信号。该文建立依据马尔柯夫链模型和最大似然概率原则的统计概率模型,将景观格局特征利用类别共生概率矩阵表达在模型中,其次采用动态统计来考虑不同位置处模型参数的局部化。通过在北京山区初步验证,考虑景观格局特征,模拟结果总精度提高2.4%,Kappa系数提高0.045。随估计参数局部化,模拟精度大幅度提高,总精度提高到90%以上。结果表明:该土地利用覆被模拟模型是可行的,具有所需要基本数据非常简单优点,免除数据收集处理以及关系量化困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空间模拟 马尔柯夫链模型 景观格局特征 动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最佳模拟尺度选择及空间格局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义超 陈志坤 +1 位作者 梁铭忠 任志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4年第24期244-249,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受到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已成为LUCC研究的关键内容。以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水系、铁路...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受到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已成为LUCC研究的关键内容。以2000年以及2010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水系、铁路、公路、降雨量和气温等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黄土台塬区的土地利用最佳模拟尺度进行了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各种土地利用进行了空间格局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十个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其驱动力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尺度相关性特征;(2)黄土台塬区耕地、林地、草地的ROC值在十个空间尺度上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转折点在400 m尺度附近,说明黄土台塬区的土地利用在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的效应下,400 m×400 m是此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最佳模拟尺度;(3)在400 m最佳模拟尺度上所模拟出的草地和林地的分布格局都与人均GDP和地形综合指数两个变量显著相关,而对耕地的分布影响最为明显的变量则是地形综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台塬区 BINARY LOGISTIC 土地利用 空间模拟 模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13
作者 张喜铭 钟洋 黄福卫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9,共8页
长沙市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节点城市、特大城市,研究其主城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未来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长沙市主城区2000,2005,2010,2015及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扩展强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景... 长沙市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重要的节点城市、特大城市,研究其主城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未来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长沙市主城区2000,2005,2010,2015及202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扩展强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Markov预测模型及GeoSOS-FLUS模型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未来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多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从扩展强度指数来看,长沙市主城在2000—2020年这20年间的扩展强度和扩展速率并不稳定;(2)从土地利用动态度角度来看,草地和不透水地块的年均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扩张最剧烈,农田较为缓和,但受面积差异影响,农田的扩张表现要明显快于草地;(3)从景观格局指数的角度来看,长沙市主城区在建设过程中,以森林和自然水体被侵蚀为代价使不透水地块得到飞速发展,同时森林用地正在缓慢恢复;(4)GeoSOS-FLUS多情景模拟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长沙市主城区的未来城镇用地扩张情况,综合自然发展型、经济增长型和生态保护型3种情景来看,农田和不透水地块呈现出围绕着自然水体进行扩张的趋势,在没有自然水体的区域,这两类用地的扩张趋势不明显。由于主城区中心区域的不透水地块和农田已经接近饱和,所以在未来以向具有较多森林的东部和东北部扩张为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GeoSOS-FLUS模型 情景模拟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 被引量:55
14
作者 邵一希 李满春 +2 位作者 陈振杰 杨康 蔡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实现基于地理加权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 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的回归建模中考虑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实现基于地理加权的回归分析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的建模方法,不但可以获得更好的拟合优度和更高的拟合准确率,而且可以获得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孟河镇及其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格局空间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野保护视角下普洱市土地利用格局多情景模拟研究
15
作者 周帅 张云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0期83-91,共9页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森林覆盖率超过67%,是典型的生态型城市及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荒野保护对于优化普洱市土地利用格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普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荒野制图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栅...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森林覆盖率超过67%,是典型的生态型城市及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荒野保护对于优化普洱市土地利用格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普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荒野制图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栅格进行荒野质量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高质量的三四级荒野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64.37%和14.27%。使用GeoSOS-FLUS模型,选取影响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人为数据作为情景模拟驱动因子,将4个等级的荒野质量作为变量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普洱市2030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演变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在不同限制条件情景模拟下演变规律及特征,针对协调研究区域内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为目的,对普洱市土地利用格局提出优化布局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荒野保护模式情景下,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将更为平衡,更能符合当前生态保护时代背景下的需要,研究可为普洱市的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 普洱市 flus模型 土地利用格局 多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_S模型的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施云霞 王范霞 毋兆鹏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基于CLUE_S模型,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择铁路、公路、水渠、河流、湖面及居民点驱动因子,利用1972年和199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通过精度检...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基于CLUE_S模型,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择铁路、公路、水渠、河流、湖面及居民点驱动因子,利用1972年和1990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通过精度检验的基础上,分别设置"历史趋势预案"和"生态保护预案"2种情景模拟了研究区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区绿洲小区域尺度未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CLUE_S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没有加入任何限制区域的"历史趋势预案"模式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执行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度的"生态保护预案"前提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环境明显向好,土地利用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干旱区绿洲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_S模型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 多情景模拟 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识别——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为例
17
作者 王俊力 付子轼 +2 位作者 乔红霞 毕玉翠 刘福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923,共9页
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域有助于合理分配防治资源,是有效防控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识别,在土地利用的源分级基础上,选取种... 种植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区域有助于合理分配防治资源,是有效防控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识别,在土地利用的源分级基础上,选取种植业氮/磷排放量、化肥施用量、土壤有效氮/磷含量为源因子,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土壤结构、降水量、距与水体和道路距离为迁移因子,应用GIS技术进行源地识别和阻力基面构建,评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氮源地和磷源地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11.2%和2.2%,氮源地主要分布于新公中镇、巴彦套海镇、胜丰镇、隆兴昌镇、塔尔湖镇;磷源地主要集中在新公中镇。研究区域阻力基面的阻力值表现为西高东低,影响污染物流失的关键迁移因子是降水量和土壤类型,其权重分别为0.389和0.298。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的高、较高、中等、低、较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9.7%、16.9%、7.8%、3.5%、2.1%,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巴彦套海镇、胜丰镇、隆兴昌镇和新公中镇。研究显示,河套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偏高,亟须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拦截等系统性措施实施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 源因子 迁移因子 最小累积阻力 风险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空间特征的协同优化机制——以武汉市为例
18
作者 郭亮 彭雨晴 +1 位作者 张彪 韩梦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 在交通矛盾日益制约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居民时空大数据的通勤圈空间特征研究为精细化交通与土地利用等要素配置提供了有效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信息数据识别出商业(务)型、工业型两类通勤圈,结合情景模拟探究交通与土地利用要素供给对通勤圈形态变化及内部交通结构特征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商业(务)型通勤圈呈现“圈层+轴带”和“核心集聚+圈层扩展”两种结构模式;工业型通勤圈则呈现“纺锤模式”布局,通勤方向性更为明显。(2)轨道交通要素供给会重点影响通勤圈的形态、拉长通勤距离;土地利用要素的紧凑布局有利于促进通勤圈圈层集聚,缩短其通勤距离和时耗。针对两种类型的通勤圈,从促进通勤圈绿色出行的角度提出完善交通设施布局和服务设施配套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圈 空间结构 情景模拟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分形理论的山西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英文) 被引量:22
19
作者 余万军 吴次芳 +2 位作者 关涛 李学敏 孙泰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69,共6页
该文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提取,运用面积-周长分形模型,分别计算出了1990年和2001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和... 该文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屯留县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空间数据的提取,运用面积-周长分形模型,分别计算出了1990年和2001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该文还引入了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指数—斑块密度指数,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定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屯留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以期为开展区域土地整理、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以及保持区域景观格局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分形理论 土地利用 空间格局变化 屯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舟山岛为例 被引量:35
20
作者 陆丽珍 詹远增 +2 位作者 叶艳妹 陈建裕 牟永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5-252,共8页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构建适用于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活力以植被相对密度指数表征、组织结构以蔓延度等4个景观格局指数表...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构建适用于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活力以植被相对密度指数表征、组织结构以蔓延度等4个景观格局指数表征。选择镇、乡或街道等行政区作为评价单元,以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G IS和RS技术,提取舟山岛17个乡镇1970-2005年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指标信息,采用综合参数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时空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35 a来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整体状况呈下降趋势,相对较好的区域面积下降了18%,相对一般的下降了8%,而相对较差的上升了26%;(2)城市化、滩涂围垦与沿海工业的发展是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舟山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