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元分析的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俊华 慕长龙 +5 位作者 陈秀明 向成华 罗成荣 韩华柏 陈国先 杜亚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93-2100,共8页
将土地利用的适宜度、适宜度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由实测资料和专家系统综合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及关联度,建立起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四川省阆中市岳家沟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结果表明... 将土地利用的适宜度、适宜度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由实测资料和专家系统综合得到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及关联度,建立起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物元分析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四川省阆中市岳家沟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结果表明,经调整后,该区的农林牧比例趋于合理,土地的经济效益指数、生态效益指数分别由原来的1529.80、1460.94提升到1719.99、1758.21。此外,调整后,景观格局发生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均匀度指数(E)分别由调整前的1.3028和0.6108增加到调整后的2.0920和0.8463,分别增加了60.58%和38.56%,最大多样性指数上升了18.33%。而景观优势度和蔓延度指数则由调整前的0.6431和0.7467减少到调整后的0.2106和0.7125。说明景观斑块的空间分布趋于均匀,斑块的聚集状况分散化。实例证明,在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物元分析方法能克服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精度,而且能落实到山头、地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分析 土地利用 结构调整 景观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的土地利用生态空间特征及风险评估——以怀来县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化龙 陈青锋 +2 位作者 田超 张杰 陈亚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3,共9页
根据怀来县1995年、2003年、2010年3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损失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意义上的生态风险指数,应用Geoda,GS+以及ArcGIS等软件,将统计学方法与空间统计学方法(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探讨怀来县景观生态风... 根据怀来县1995年、2003年、2010年3期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损失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意义上的生态风险指数,应用Geoda,GS+以及ArcGIS等软件,将统计学方法与空间统计学方法(空间自相关)相结合,探讨怀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各地类面积变化较为明显,耕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等自然景观面积下降。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增加且表现出集中连片趋势,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度略有下降;整体上,怀来县生态风险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主要由怀来县中部逐步向外降低。高生态风险区主要集中于沙城镇、土木镇以及孙庄子乡等地,1995—2003年生态风险等级上升的面积为96 698.25hm^2。2003—2010年生态风险上升面积明显减少,但高、较高风险区面积总体上仍趋于上升。研究结果为保障县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制定合理的生态风险管理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结构 空间特征 生态风险 怀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的山东省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永峰 孙希华 王百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235,共4页
生态风险评价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地利用景观的组分结构特征是最易于保存的景观信息,利用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可揭示综合性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分布范围。通过构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山东省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地利用景观的组分结构特征是最易于保存的景观信息,利用景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可揭示综合性生态影响的程度和分布范围。通过构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山东省生态风险的空间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0.36,属于中等偏低型。从土地利用类型上看,工矿交通建设用地的风险等级较高,林地的生态风险等级相对来说是最低的。最后提出了防治山东省生态风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结构 生态风险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的景观特征分析--以耕地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鲍艳 黄朝华 +1 位作者 陶连金 黄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8-521,共4页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分形理论相结合,对某市耕地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景观特征方面的分析,并分析了其景观变化的原因。从而得知,土地利用受到自然和人为影响大小的程度能从各土地类型的分维值中体现出来。该方法和结果能够为进一步...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分形理论相结合,对某市耕地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景观特征方面的分析,并分析了其景观变化的原因。从而得知,土地利用受到自然和人为影响大小的程度能从各土地类型的分维值中体现出来。该方法和结果能够为进一步考虑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人为因素以及采取的措施的程度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分形理论 分维数 土地利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三江垦区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安全时空分异 被引量:2
5
作者 林佳 宋戈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4,共7页
对受到强干扰下的区域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三江垦区15个农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2年、2001年和2010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 对受到强干扰下的区域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研究,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三江垦区15个农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研究区1992年、2001年和2010年的景观类型信息,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结构变化特征;定量计算研究区不同尺度的景观稳定性,并结合DPSIR模型构建研究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5个农场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2010年,各农场的景观整体组合特征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亦有显著变化。在时间分异上,创业农场、二道河农场和浓江农场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值和等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其他农场的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安全值和等级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在空间分布上,1992年,等级相对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中西部、西北部和东部;2001年,呈现两个带状分布;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等级均提升,等级低的地区镶嵌其中。这种等级变化和时空分异特征体现了不同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即结构和功能对干扰的抗性和恢复性水平,并体现人类的土地利用行为对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安全 景观稳定性 DPSIR模型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塘山地系统土地利用结构景观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宏伟 李江 +8 位作者 郭立群 郎南军 周洪昌 计家辉 肖良伟 方向京 王庆华 孟广涛 杨斌 《云南林业科技》 1996年第3期25-29,共5页
对头塘山地系统土地利用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分析表明,H、E、B指数对空间结构的描述是可行和适用的,并对系统中5个典型集水区的景观类型进行评价。
关键词 山地系统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
7
作者 戎晓红 李春侠 张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267-12269,12316,共4页
基于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区位熵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更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2005... 基于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区位熵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更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2005~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在不同的地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009年各区县均有2~6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熵大于1,表明该土地类型相对于徐州市而言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空间聚集程度高。最后根据研究结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生态学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陈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9-144,共6页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景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面积比最大,约为37%,其次是天然牧草地、裸地和有林地,分别为22.17%,23.6%和14.4%,其他类型面积均较小;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和裸地频率比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较高;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平均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裸地和天然牧草地;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裸地等图斑形状简单且各形状的图斑数呈正态分布;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优势度较大。【结论】延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减少土地利用地块数量,降低形状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河流域 土地利用格局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 土地利用景观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研究——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洋洋 李江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7-522,共6页
依据分形理论和信息熵原理,借助RS和GIS技术支持,对襄樊市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合土地利用转变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和信息熵,并针对演变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1991-2006年间,襄樊市耕地形态趋于复杂... 依据分形理论和信息熵原理,借助RS和GIS技术支持,对襄樊市土地利用形态及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合土地利用转变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和信息熵,并针对演变特点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表明:1991-2006年间,襄樊市耕地形态趋于复杂,稳定性降低,数量及分布均减少;园地、林地及建设用地形态趋于简单,稳定性提高,园地数量减少,林地面积增大但分布更为集中,建设用地数量与分布均扩大;水域及未利用地的形态均较为稳定,分布趋于缩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降低,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及均匀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形态 土地利用结构 分形 信息熵 襄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闪中标 罗海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214-219,共6页
为了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管理和省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总体一般,区域差异较大;土地... 为了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管理和省内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程度总体一般,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集中化程度较高,且得到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4个指标之间相互验证;组合类型则以林地+耕地为主;耕地、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较多,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未利用地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较少,林地、水域具有区位意义的地区最少;全省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236.95,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结构 区域差异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的分形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邵怀勇 仙巍 +2 位作者 马泽忠 李爱农 周万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5-158,共4页
运用分形理论对四川省汶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计算,并讨论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性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是一种随机分形结构;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越大,其形态越复杂,... 运用分形理论对四川省汶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计算,并讨论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性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是一种随机分形结构;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越大,其形态越复杂,反之越简单。SI(稳定性指数)>0,表示景观在其形态复杂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性,SI越大,该景观形态越稳定;反之亦然。SI<0,表示景观在其形态简单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性,SI越小,该景观形态越稳定;反之亦然。景观类型的分维值随时间变化而增大,该景观的形态变得复杂,反之,该景观形态变得规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的分维值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格局的一种综合性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镶嵌体 分形结构模型 景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几年来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周生路 朱青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99,共6页
该文以1985、1992、1996、2000、2002年5个典型年份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 该文以1985、1992、1996、2000、2002年5个典型年份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对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南京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②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为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多样化和平均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异质性加强,且在2000年到2002年该变化更加明显;③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变化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政策波动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结构 时间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分维刻画方法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罗宏宇 陈彦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7-113,共7页
 首先总结并论证了描述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的两种分维: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前者可用面积-周长关系和周长-尺度关系定义,测算方法有结构步长法等;后者则用面积-半径关系定义,借助数目-尺度关系进行测算.其次简述了两种分...  首先总结并论证了描述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的两种分维: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前者可用面积-周长关系和周长-尺度关系定义,测算方法有结构步长法等;后者则用面积-半径关系定义,借助数目-尺度关系进行测算.其次简述了两种分维的地理几何意义,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方法.最后建议采用网格维数包括信息维数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做进一步的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形态 城市形态 城市结构 城市土地利用 分维 边界维数 半径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田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9-264,共6页
以张家口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集中化、多样化等方法和模型,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林... 以张家口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集中化、多样化等方法和模型,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占张家口市土地面积的92%左右,构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基本格局。(2)1996—2008年,张家口市耕地和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园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均在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依次为:林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3)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呈增加趋势,优势度指数呈减小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向无序、均衡化方向演变。(4)土地利用结构集中化指数减小,多样化指数增大,表明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景观生态学 张家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淑勤 郑子成 陈华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8,共5页
基于重庆市北碚区l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结构数量分析方法,就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5年,多样性指数、多样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集中化... 基于重庆市北碚区l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结构数量分析方法,就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05年,多样性指数、多样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优势度指数、集中化指数却呈减少的趋势,几个系数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基本一致;(2)北碚区土地利用各指数表明其土地利用结构更加趋于平均化和多样化;(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表现为: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其他农用地>耕地>未利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生态学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黄河河口地区土地利用及景观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斌 杨海波 +1 位作者 朱强 赵海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3-425,429,共4页
借助黄河河口地区1996年5月和2004年9月两期的遥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得到了该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ARINFO软件中计算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分析两期土地流向及变化度。同时求得能表示景观离散程度、破碎状况、景观形状... 借助黄河河口地区1996年5月和2004年9月两期的遥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得到了该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在ARINFO软件中计算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分析两期土地流向及变化度。同时求得能表示景观离散程度、破碎状况、景观形状和多样性的景观结构指数。通过分析指出了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有所减少,盐碱地改良后用于了鱼虾养殖,但仍有部分未利用地和水域盐碱化,整个研究区域景观类型丰富且均匀,但居民地和工矿业的发展引起局部破碎度加剧。虽然黄河三角洲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部分生态环境指标的恶化需引起重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黄河河口地区 土地利用 景观结构指数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石林巴江河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玉辉 朱泽云 +1 位作者 丁智强 杨民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9-284,共6页
基于巴江河和石林公园的协同保护利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2014年、1992年、1984年云南石林县巴江河岸1 000m范围的影像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30年来,巴江河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结构显著变化,耕地面积保持56%以上,林... 基于巴江河和石林公园的协同保护利用,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2014年、1992年、1984年云南石林县巴江河岸1 000m范围的影像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30年来,巴江河岸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结构显著变化,耕地面积保持56%以上,林地面积减少了54%、草地面积减少了95%。但住宅仓储工矿用地增加106倍,园地面积增加7.6倍、石砾地裸地面积增加1.7倍,土地利用结构严重碎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力是居民用地和仓储用地等向河岸带集中。石林公园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升了巴江河作为其缓冲区河流的地位,但并没有带来巴江河岸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作为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组成部分和石林县重要的景观河保育,以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为基础,应调整河岸土地利用结构,河岸带林地可增加77%,分别来自减少的57%裸地石漠化地,10%的耕地调整以及住宅和园地增加的10%绿化。由此可知,巴江河上游地段土地利用结构应优先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结构 河岸景观 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木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874-11876,11880,共4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杭州市区为例,基于Erdas8.7、Arcgis9.0及Fragstats3.3等软件平台,对1991、1996、2002、2005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应用景观生态学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近15年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杭州市区为例,基于Erdas8.7、Arcgis9.0及Fragstats3.3等软件平台,对1991、1996、2002、2005年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应用景观生态学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近15年来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明显下降,建设用地显著上升,由1991年的5.83%上升至2005年21.81%;②土地利用信息熵呈上升趋势,与城市化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决定系数达0.9,反映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向熵增加的无序度变化发展;③景观格局特征变化显著,整体上景观斑块数量、多样性及景观破碎度呈上升变化趋势,优势度呈下降趋势,分维数分析表明,农业景观、林地景观和水体景观呈上升趋势,说明该类景观的斑块形状由简单变得趋于复杂,而建设景观分维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格局 杭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云南省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巍淇 李天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5-360,共6页
利用1980s,1990,2000及2005年4期100 m×10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空间制图,分析云南省及其16个市(州)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 利用1980s,1990,2000及2005年4期100 m×10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空间制图,分析云南省及其16个市(州)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云南省整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空间上呈西北及东南低、东北及西南高的格局,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昆明、玉溪和文山生态风险一直较低,临沧、昭通和曲靖一直处于高风险区;2)与1980s相比,2005年各市(州)生态风险水平分布变化不明显,大部分市(州)生态风险等级保持不变;3)在3个评价时段内,1980s—1990年和1990—2000年各市(州)生态风险呈增加趋势,2000—2005年绝大多数市(州)生态风险有所下降;4)1980s—2005年间,81.25%的市(州)生态风险维持在同一等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景观指数 生态风险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贺晓晖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4,共5页
为优化陕西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以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分类体系构建陕西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应用多样性指数、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计量模型以及区位熵,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陕西省2018年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分布... 为优化陕西省三生空间用地结构,以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分类体系构建陕西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应用多样性指数、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计量模型以及区位熵,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陕西省2018年三生空间功能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三生空间功能多样化指数呈现南低北高分布格局,陕南三地区多样化指数较低,其他各地区多样化指数相差不大;集中化指数大致呈现南北高中间低分布格局,其中陕南三地区集中化指数较高,渭南市集中化指数最低;优势度指数大致呈现南高北低分布格局,与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相反;均匀度指数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格局,其中榆林市均匀度指数最高,陕南三地区均匀度指数最低;除其他生态空间外,其余八个空间类型在各地区的区位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景观指数 区位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