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森
彭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938-9951,共14页
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首先对龙门山过渡带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脆弱性计算值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状已划定生态保护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Ⅴ级的区域为...
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首先对龙门山过渡带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脆弱性计算值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状已划定生态保护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Ⅴ级的区域为规划约束情景下土地利用限制转换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Ⅳ级、Ⅴ级的区域为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限制转换区。设置自然发展情景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律保持2010—2015年不变,规划约束情景在自然发展情景基础上将耕地、林地与水域、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概率分别降低30%、20%与10%,生态保护情景在自然发展情景基础上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概率降低30%并补充于耕地向林地转化之上,将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概率降低50%。基于多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提取待权衡用地斑块,划定生态综合评价结果Ⅴ级、坡度25°、地方林线海拔3500m为判定阈值,结合现状地类、主体功能区划定等因素进行多重逻辑判定,将多情景模拟结果进行集成,权衡判定后的集成方案既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较好兼顾研究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利用
变化
多
情景
模拟
未来
土地
利用
变化
情景
模拟
模型(FLUS)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安全格局约束下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演变模拟与管控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欣
王志远
+1 位作者
刘丹丹
吕靖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8-358,共11页
为探索生态安全格局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选取长株潭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数据识别2000—2020年建设用地变化情况,采用综合生态重要性评估模型和MCR(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模型构建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基于FLUS模型(futu...
为探索生态安全格局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选取长株潭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数据识别2000—2020年建设用地变化情况,采用综合生态重要性评估模型和MCR(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模型构建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基于FLUS模型(future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设置自然发展(ND)、核心生态块保护(CEP)、生态安全格局约束(ESPR)3种建设用地模拟情景,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划定长株潭都市圈城镇开发边界。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且由急速无序扩张转为缓速集中扩张;利用综合生态重要性评价得到极重要性生态用地共计2649.54 km^(2),筛选得到生态源地共计1204.3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97%,并构建出长株潭都市圈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ND、CEP、ESPR 3种情景模式下,2030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1345.88、1345.79和1284.94 km^(2)。基于ESPR情景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可有效实现土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并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城镇开发边界
长株潭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视角下岩溶断陷盆地区水源涵养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
3
作者
杨峰霁
和祥
+4 位作者
陈朝稳
王金满
周治平
张华
刘彪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5-1458,共14页
洱海流域是“十四五”规划和“双重规划”的重要生态区,其水源涵养功能对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为制订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策略,通过ANUSPLIN气象插值、区域水文地质研判、InVEST产水计算等方法,对洱海流域产水及水源涵养功能进...
洱海流域是“十四五”规划和“双重规划”的重要生态区,其水源涵养功能对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为制订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策略,通过ANUSPLIN气象插值、区域水文地质研判、InVEST产水计算等方法,对洱海流域产水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和预测,结论如下:(1)经过水文地质评述,论证出洱海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受气候变迁和土地利用影响,2022年产水量较2006年增加3.60%,水源涵养量减少1.65%。高水源涵养区主要在苍山山脉及北部山区,平均水源涵养率超10%;低水源涵养区主要在坝区,平均水源涵养率仅2.89%;(2)未来预测结果显示,受降雨量减少的影响,自然惯性发展情景与生态保护修复情景均发生下降,而生态修复情景水源涵养量的减损量远低于自然惯性发展情景,且水源涵养率有所增加;自然惯性发展情景存在局部退化风险,生态保护修复情景通过措施可提升水源涵养量,降低退化风险;(3)洱海流域水源涵养时空分布与气候等自然因素及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针对洱海流域存在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的情况,研究评价了已有子工程,并特别关了注苍山山脉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提出生态现状评估、工程性补水等措施,以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区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森
彭立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评价与资源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938-9951,共14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JDJQ0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22)。
文摘
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首先对龙门山过渡带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脆弱性计算值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状已划定生态保护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Ⅴ级的区域为规划约束情景下土地利用限制转换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Ⅳ级、Ⅴ级的区域为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限制转换区。设置自然发展情景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律保持2010—2015年不变,规划约束情景在自然发展情景基础上将耕地、林地与水域、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概率分别降低30%、20%与10%,生态保护情景在自然发展情景基础上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概率降低30%并补充于耕地向林地转化之上,将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概率降低50%。基于多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提取待权衡用地斑块,划定生态综合评价结果Ⅴ级、坡度25°、地方林线海拔3500m为判定阈值,结合现状地类、主体功能区划定等因素进行多重逻辑判定,将多情景模拟结果进行集成,权衡判定后的集成方案既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较好兼顾研究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土地
利用
变化
多
情景
模拟
未来
土地
利用
变化
情景
模拟
模型(FLUS)
龙门山
Keywords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multi-scenario simulation
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
Longmen Mountain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安全格局约束下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演变模拟与管控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欣
王志远
刘丹丹
吕靖童
机构
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省健康城市营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华大学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8-35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470)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Q10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9B480)。
文摘
为探索生态安全格局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选取长株潭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数据识别2000—2020年建设用地变化情况,采用综合生态重要性评估模型和MCR(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模型构建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基于FLUS模型(future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设置自然发展(ND)、核心生态块保护(CEP)、生态安全格局约束(ESPR)3种建设用地模拟情景,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划定长株潭都市圈城镇开发边界。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且由急速无序扩张转为缓速集中扩张;利用综合生态重要性评价得到极重要性生态用地共计2649.54 km^(2),筛选得到生态源地共计1204.3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97%,并构建出长株潭都市圈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ND、CEP、ESPR 3种情景模式下,2030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1345.88、1345.79和1284.94 km^(2)。基于ESPR情景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可有效实现土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并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城镇开发边界
长株潭都市圈
Keywords
construction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land use scenario simulation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Changzhutan Metropolitan Area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视角下岩溶断陷盆地区水源涵养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
3
作者
杨峰霁
和祥
陈朝稳
王金满
周治平
张华
刘彪
机构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云南地矿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高原山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筹)
出处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5-1458,共14页
基金
云南地矿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工作室科研项目(云金资源2022409)。
文摘
洱海流域是“十四五”规划和“双重规划”的重要生态区,其水源涵养功能对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为制订有效的保护和修复策略,通过ANUSPLIN气象插值、区域水文地质研判、InVEST产水计算等方法,对洱海流域产水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评价和预测,结论如下:(1)经过水文地质评述,论证出洱海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受气候变迁和土地利用影响,2022年产水量较2006年增加3.60%,水源涵养量减少1.65%。高水源涵养区主要在苍山山脉及北部山区,平均水源涵养率超10%;低水源涵养区主要在坝区,平均水源涵养率仅2.89%;(2)未来预测结果显示,受降雨量减少的影响,自然惯性发展情景与生态保护修复情景均发生下降,而生态修复情景水源涵养量的减损量远低于自然惯性发展情景,且水源涵养率有所增加;自然惯性发展情景存在局部退化风险,生态保护修复情景通过措施可提升水源涵养量,降低退化风险;(3)洱海流域水源涵养时空分布与气候等自然因素及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针对洱海流域存在水源涵养功能退化的情况,研究评价了已有子工程,并特别关了注苍山山脉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提出生态现状评估、工程性补水等措施,以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断陷盆地区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Keywords
graben basin area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erritory space
water conservation
scenario simulation of land use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P641.13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王森
彭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态安全格局约束下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演变模拟与管控
李欣
王志远
刘丹丹
吕靖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视角下岩溶断陷盆地区水源涵养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
杨峰霁
和祥
陈朝稳
王金满
周治平
张华
刘彪
《中国岩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