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泽瑾 杨剑 +3 位作者 魏祖帅 郭龙 许刚 焦利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7-32,共6页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空间分布受道路影响较大,其高值区沿道路呈带状分布;Zn和Cu受自然因素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高值分布相对零散;Cr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自然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整体元素质量比偏低,西部地区元素质量比低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低于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空间分布 污染场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建初 赵时真 +3 位作者 莫扬之 李军 陈多宏 张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25-133,共9页
空气污染及其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准模拟和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可准确定量小尺度下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日... 空气污染及其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准模拟和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可准确定量小尺度下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日趋完善。而LUR模型在国内仅有少量针对常规污染物的实例研究。该文总结了近期国内外LUR模型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对模型构建方法的改进、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联合使用、时间分辨率的改进以及模型目标污染物的拓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未来LUR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为其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 大气污染物 浓度预测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模型模拟汾渭平原PM_(2.5)浓度空间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翰林 朱慧敏 +2 位作者 李阳 滕坤儒 张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8期137-140,共4页
以汾渭平原为研究区,选取人类活动、自然气象、社会经济等多种变量,基于2018年汾渭平原61个站点PM_(2.5)监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PM_(2.5)污染的影响因子,并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进一步模拟探究了2018年... 以汾渭平原为研究区,选取人类活动、自然气象、社会经济等多种变量,基于2018年汾渭平原61个站点PM_(2.5)监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PM_(2.5)污染的影响因子,并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进一步模拟探究了2018年汾渭平原PM_(2.5)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选取100 m缓冲区内的夜间灯光指数,5000 m缓冲区内的草地面积,3000 m缓冲区内的NDVI,4000 m缓冲区内的林地面积,SO^(2)、NO^(2),边界层高度,气象等12个与PM_(2.5)相关性较高变量;②LUR模型的模拟R ^(2)为0.819,调整后的R^(2)为0.813,说明模型精度较高,拟合程度较好;③污染模拟分布显示,汾渭平原南部、东部地区PM_(2.5)污染相对较高;西北部地区PM_(2.5)浓度相对较低,并且从南向北逐渐降低,LUR模型预测结果与PM_(2.5)污染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可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预警和健康暴露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空间分布 模拟预测 汾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调控PM_(2.5)浓度时空分布影响因子研究——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祥 邱玲 高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240,共9页
空气污染是公众健康面临最大的环境威胁之一。城市公园作为天然的生物过滤器,了解其调控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子,对于提升空气质量,改善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选取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进... 空气污染是公众健康面临最大的环境威胁之一。城市公园作为天然的生物过滤器,了解其调控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子,对于提升空气质量,改善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选取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进行为期一年的现场实测,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use regression model,LUR)探讨公园调控PM_(2.5)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使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调控PM_(2.5)浓度时空分布影响的关键因子(距离主干道距离、香农多样性、绿地因子)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具有可行性,模型相关系数R^(2)为0.671(P<0.001),具有较强相关性。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后R^(2)为0.629(P<0.001),表明模型拟合性能良好。2)在气象因素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的降低、风速的升高,PM_(2.5)浓度随之降低。3)公园内PM_(2.5)浓度日变化呈现为8:00-18:00持续下降。PM_(2.5)浓度季节变化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这可能是由于西安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处于燃煤供暖期。本研究将为今后以净化空气质量为导向的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绿地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静 刘敏 +2 位作者 陈玲 黄燕平 张亚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41-3948,共8页
上海快速城市化发展导致公园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Hg、Cu、Pb和Zn含量出现富集,其最大值已超出各自土壤背景值3.8~5.8倍.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热点主要出现在核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密集区、浦西沿江老工业区以及郊区新兴工业区附近.... 上海快速城市化发展导致公园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Hg、Cu、Pb和Zn含量出现富集,其最大值已超出各自土壤背景值3.8~5.8倍.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热点主要出现在核心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密集区、浦西沿江老工业区以及郊区新兴工业区附近.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交通变量、人口密度和工业点源等预测变量构建了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推测沉积物中Cd和Pb浓度分别主要受路网密度和商业用地影响,Hg和Cu主要受商业用地和工业点源数影响,Zn主要受居住用地和工业点源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湖泊湿地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武汉16个湖泊湿地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婷婷 赵聆言 +1 位作者 关艺蕾 朱春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500m缓冲区范围对空气温湿度关键影响因子(测试点周边25~100m范围内交通道路长度、水体面积、非硬质下垫面面积和距城市中心距离、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构建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整后R~2值分别为0.116~0.954(RH)、0.160~0.957(T),经留一交叉验证调整后R~2分别为0.248~0.994(RH)、0.212~0.991(T)(P<0.05);2)随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的增加,空气T呈上升趋势,RH呈下降趋势,空气T变化幅度最大值为4.2℃,RH为13.3%;3)温湿效应日变化表明空气T从8:00开始逐渐上升,春、夏、秋三季在14:00—16:00达到峰值,冬季在12:00—14:00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RH与T变化相反。合理规划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对整个湖泊湿地温湿改善效应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湖泊湿地 温湿效应 周边建成环境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景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和GIS的西安市PM2.5的空间分布模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江笑薇 任志远 孙艺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7,106,共9页
从地学角度出发,基于土地利用、人口状况、道路交通和地形等自然人文因素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西安市主城区2014年和2015年冬季采暖季PM_(2.5)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成因和年际变化原因。结果显示:LUR模型构建... 从地学角度出发,基于土地利用、人口状况、道路交通和地形等自然人文因素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西安市主城区2014年和2015年冬季采暖季PM_(2.5)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成因和年际变化原因。结果显示:LUR模型构建中,2014年采暖季选择的变量主要有500m缓冲区内植被面积、1 000m缓冲区内植被和居民地面积以及人口密度,2015年采暖季选择的变量主要有1 500m、2 000m、2 500m和3 000m缓冲区内道路总长度。2014年和2015年采暖季LUR模型的R2分别为0.933和0.832,拟合效果很好。2014年采暖季各城区PM_(2.5)平均浓度均较高,碑林区绝大部分区域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新城区次之,其他区空气质量基本为重度污染。2015年各城区PM_(2.5)平均浓度均有所下降,大部分区域为轻度污染。土地利用、污染源、道路交通、人口密度、国家环保相关政策、风向和DEM是西安市2014年和2015年采暖季PM_(2.5)浓度空间分布规律、成因、污染来源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 GIS PM2.5 空间分布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