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陕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与碳储量评估
1
作者 张新生 韩永虎 韩轶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2,160,共8页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陕南地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南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由23648.49 hm^(2)增长到78000.21 hm^(2),侵占了耕地、林地和草地的生存空间,使其分别减少了39415.05 hm^(2),8787.51 hm^(2)与17476.56 hm^(2),2030年3种发展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均保持扩张的趋势。(2)在PLUS模型中加入POI驱动因子且利用LASSO算法筛选驱动因子有效提升了模型的精度与运行效率,模型的Kappa系数和OA系数分别提高了2.53%和0.20%,更精准地模拟了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3)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总量呈下降趋势,由2.1887×10^(9)t下降至2.1775×10^(9)t。2030年经济保护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的碳储量总量均小于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总量最高,达到了2.1830×10^(9)t。(4)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陕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陕南地区平均碳密度分区分布为基础,可为陕南地区分区发展与区域碳收支平衡提供参考,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和双碳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LASSO回归 碳储量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区土地利用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7-255,共9页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 为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借助遥感、GIS技术及数理统计软件,分析了徐州贾汪矿区近18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多个经济社会及空间距离因子,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林地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水域迅速增加,草地缓慢增加,整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耕地和林地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变化在第1阶段(1990-2000年)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第2阶段(2000-2008年)较为重要的变量有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农业人口密度和到公路的距离;2000-2008年间林地变化较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有高程、到最近采矿点的距离和到公路的距离。研究结果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煤矿 驱动力 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及建设用地增加空间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月卿 田媛 孙丕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5-964,共10页
利用张家口市1989,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进行未... 利用张家口市1989,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驱动力模型,定量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空间驱动因素,进行未来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模拟与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工具。结果表明:1989—2010年研究区耕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林地大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草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主要来自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400 m邻域范围内的地类邻域丰度自相关因子、坡度、坡向、距城镇、村庄、道路和自然保护区距离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建设用地增加多发生在坝下中心城周围及河流谷地,中心城区向南和向西扩展趋势明显,万全县、怀来县、蔚县的建设用地增加较多,且多围绕现有城镇中心进行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 空间模拟 LOGISTIC回归模型 张家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分析——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荣 高敏华 谢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8,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型模拟是LUCC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2005年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其转化为grid格式,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当前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型模拟是LUCC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2005年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其转化为grid格式,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其他用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了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有重要贡献的12种驱动因子,在ArcView中进行空间分析,生成驱动力文件,利用SPSS13.0的Logistic regression功能分析每种驱动力的权重(β值),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使用ROC方法对所有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了检验,采用GIS软件绘制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分布的经验统计概率图。ROC检验结果显示,各种土地类型的拟合度分别为:耕地0.934,园地0.915,林地0.858,草地0.793,城镇用地0.999,农村居民点用地0.929,独立工矿用地0.874,未利用地0.816,其他用地0.762。拟和度均大于0.75,拟和度较好。研究结果揭示了居民点、道路、渠系和地形分布等因素对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决定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吐鲁番市未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可为该市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LOGISTIC回归模型 模拟 吐鲁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模拟与分析——以龙海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林晓丹 范胜龙 +2 位作者 孙巧燕 汤俊红 张转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基于2014年龙海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共设计7个模拟尺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对试验区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对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基于2014年龙海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DEM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共设计7个模拟尺度,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选取对试验区有重要贡献的10种驱动因子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对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龙海市模型的最佳模拟尺度为125 m×125 m,在该尺度下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精度分别为:82.73%、76.65%、69.52%、88.49%.龙海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各驱动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高程、人口、可达性因素是决定龙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可为研究龙海市未来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空间模拟 多尺度 龙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GW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怀玉 唐园清 +1 位作者 龚直文 陈小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5-1205,共11页
探究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落实差异化的降碳减污政策提供参考。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覆盖数据揭示重庆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时空动态特征,综合运用STIRPAT模型和地理加权... 探究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落实差异化的降碳减污政策提供参考。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覆盖数据揭示重庆市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时空动态特征,综合运用STIRPAT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因素对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市净碳排放量在2000—2020年总计增长3723.14×104 t,其时序变化可划分为急剧增加阶段和缓慢增加阶段;土地利用碳汇与碳源仍存在收支不平衡问题。净碳排放总体呈现“中心高、两翼低”的分布格局,净碳排放增量在主城都市区的增长幅度最为剧烈,在渝东南各区县均呈现微度增长态势,渝东北各区县的增长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碳排放强度和人均GDP是关键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城镇人口规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在渝东北地区的影响强度较大,城镇人口规模在主城都市区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征及适宜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贤林 冯梦蝶 +3 位作者 何丙辉 曾成 尚琰隽 李天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1,共8页
[目的]探究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规律,提出适合喀斯特槽谷区的土壤入渗模型。[方法]以喀斯特槽谷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耕地、园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评价了H... [目的]探究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规律,提出适合喀斯特槽谷区的土壤入渗模型。[方法]以喀斯特槽谷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耕地、园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评价了Horton,Kostiakov和Philip这3种常见入渗模型在该区的适应性。[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含水率和电导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耕地土壤容重(1.1 g/cm^(3))、含水率(26.9%)以及电导率(75.43 mS/cm)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园地土壤容重(1.32 g/cm^(3))、林地含水率(35.02%)以及草地电导率(164.6 mS/cm)分别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过程均表现为迅速下降、缓慢下降以及趋于稳定。(3)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对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拟合结果存在差异,其中,Horton模型结果最优,拟合度R 2达到0.922~0.951,Philip模型拟合结果最差,拟合度R 2为0.754~0.908。(4)pH值与初始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稳定入渗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0.05~0.25 mm和<0.05 mm微团聚体分别与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容重、含水率以及<0.05 mm微团聚体是主要影响入渗速率的因子,且与入渗性能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地具有更好的渗透性能,Horton模型更适合模拟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入渗,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土壤入渗性能评估及植被配置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入渗特征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权重的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比分析——以元谋县为例
8
作者 胡锐 刘志伟 +2 位作者 张雄浩 徐志鸿 赵俊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54-5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影响。[方法]以元谋县土地利用变量为基础,首先分析不同权重矩阵下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基于queen权重矩阵、rook权重矩阵和距离阈值权重矩阵的耕地时空... [目的]研究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影响。[方法]以元谋县土地利用变量为基础,首先分析不同权重矩阵下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驱动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基于queen权重矩阵、rook权重矩阵和距离阈值权重矩阵的耕地时空格局演变的空间自回归模型,选取拟合优度、最大似然对数值、赤池信息准则、施瓦茨信息准则、影响因子数量和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性等参数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对比分析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差异。[结果]2018年元谋县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均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比3种权重矩阵的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发现在同一空间自相关模型中,基于距离阈值权重矩阵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基于同一个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误差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结论]空间相关性与空间权重矩阵有关,基于距离阈值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的拟合度最高,解释能力最强,能更好表征云南高原山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自相关 空间自回归模型 元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建初 赵时真 +3 位作者 莫扬之 李军 陈多宏 张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25-133,共9页
空气污染及其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准模拟和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可准确定量小尺度下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日... 空气污染及其引发的人群健康风险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精准模拟和预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可准确定量小尺度下污染物的时-空趋势及其环境健康风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并日趋完善。而LUR模型在国内仅有少量针对常规污染物的实例研究。该文总结了近期国内外LUR模型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对模型构建方法的改进、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数据联合使用、时间分辨率的改进以及模型目标污染物的拓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未来LUR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方向,为其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和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 大气污染物 浓度预测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场地土壤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泽瑾 杨剑 +3 位作者 魏祖帅 郭龙 许刚 焦利民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27-32,共6页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 通过在广东韶关凡口铅锌矿向外辐射8 km^(2)范围内布设25个采样点,监测土壤中Pb、Zn、As、Cu、Cr和Hg的质量比,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模拟该6种元素质量比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元素质量比受地理要素影响差异较大,Pb和As的空间分布受道路影响较大,其高值区沿道路呈带状分布;Zn和Cu受自然因素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影响,高值分布相对零散;Cr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自然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整体元素质量比偏低,西部地区元素质量比低于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低于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 空间分布 污染场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饶永恒 张建军 +1 位作者 徐琴 罗广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75,共6页
采矿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干扰。为研究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规律,本文利用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借助 ARCGIS软件、MAPGIS软件及SAS软件,分析了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采矿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干扰。为研究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规律,本文利用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借助 ARCGIS软件、MAPGIS软件及SAS软件,分析了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随距离采矿区域距离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随距离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的远近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每种土地类型都会有一个特异性区段,呈现出不规则变化的状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矿区对土地干扰强度最值并不在矿产资源分布区,在1996~2005年矿产资源分布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干扰半径小于2005~2009年间矿区的干扰半径。研究结果对于矿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规律 LOGISTIC回归模型 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庆凤 刘吉平 +2 位作者 宋开山 李方 王宗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7,73,共5页
以别拉洪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3期(1986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道路、河流、居民点、湖泊、沟渠、海拔、坡度、坡向、人口等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然后构建了模拟别拉洪河流域... 以别拉洪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3期(1986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道路、河流、居民点、湖泊、沟渠、海拔、坡度、坡向、人口等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然后构建了模拟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CLUE-S模型,动态模拟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检验,CLUE-S模型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基本单元(300 m×300 m栅格)的水平上,模型对研究区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模拟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78.45%、90.93%,Kappa指数分别为0.74、0.89。这说明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CLUE-S模型 别拉洪河流域 时空动态模拟 Logistic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土地利用预测模型研究——以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健 章立辉 +2 位作者 彭春露 彭仲仁 徐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92,118,共9页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 长期以来,作为城市规划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相对脱节.近年来,该状况逐渐得到改观,研究人员开始将交通规划与城市用地布局方式相联系.本研究主要模拟给定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过程,帮助正确认识及处理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针对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 County 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利用元胞自动机(CA)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动态模型来实现海量数据的获取、储存以及更新.同时,借助MatLAB软件的数学计算能力,开发出基于逻辑回归的元胞自动机土地预测模型.基于实际土地利用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利用元胞自动机的特点及优势,合理考虑土地利用系统中时空变量的复杂性,结果可靠,为正确理解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土地利用 元胞自动机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煤矿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明松 徐少杰 +3 位作者 邓良 刘斌寅 王世航 吴运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选择1985、1995、2005、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85-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11.6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7.9... 以淮南市为研究区,选择1985、1995、2005、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模拟预测了未来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85-2016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11.62%;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百分比分别增加7.98个百分点和4.29个百分点。2005-2016年是各地类变化最强烈的阶段,其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13.46%。建设用地变化速率最快,其土地利用动态度为5.19%。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之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体的转换为主。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达207.61 km^(2),新增水体集中分布在潘谢矿区。加入空间自相关性和土壤质量因子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Logistics回归效果显著改善,ROC分别增加0.201和0.133。年均降水量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耕地分布概率呈负相关;而建设用地变化主要驱动因子为GDP。土地利用模拟的Kappa系数为0.74,CLUE-S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运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2028、2034、204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未来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各用地类型面积变化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变化模拟 Autologistics回归 CLU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模型比较(英文)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曦炜 戴尔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4-331,共8页
该文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选用拉格朗日乘子检验和拟合度检验分析比较了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于土地利用与驱动因子在不同尺度上的解释力和适用度。研究表明: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表现出正相关性,但比原... 该文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选用拉格朗日乘子检验和拟合度检验分析比较了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于土地利用与驱动因子在不同尺度上的解释力和适用度。研究表明: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表现出正相关性,但比原始土地利用数据弱,表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能部分地解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但忽略了土地利用的空间依赖性;2)与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相比,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很好地消除了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有更好的拟合度;3)研究区不同地类、不同尺度的最优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表明最优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具体形式也存在尺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空间自相关 经典线性回归 空间自回归模型 多尺度 广州市花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回归模型的城郊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欧定华 夏建国 欧晓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6-242,共7页
基于土地景观遥感影像分类数据、DEM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受时间尺度影响较大,同一土地景观格局变... 基于土地景观遥感影像分类数据、DEM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应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受时间尺度影响较大,同一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因子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一驱动因子对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力也会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农田、果园、交通运输、水体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人文驱动因子影响,森林、城乡人居及工矿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自然驱动因子影响,人文驱动因子对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总体上大于自然驱动因子。人口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展等因子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空间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优于OLS线性回归模型,是进行土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近郊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变化 空间回归模型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艳粉 栗滢超 陈伟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412-12414,共3页
在描述人口自然增长模型、加权平均增长模型、回归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依据1991~2007年《固始县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别建立4组模型对其人口变化情况进行拟合,同时预... 在描述人口自然增长模型、加权平均增长模型、回归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依据1991~2007年《固始县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别建立4组模型对其人口变化情况进行拟合,同时预测2008~2009年人口规模对其进行精度验证。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人口自然增长模型预测结果精度不高,加权平均增长模型在人口总规模不稳定时预测结果不科学,GM(1,1)模型和回归模型的结果与实际数据符合程度较好,可采用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人口预测模型 回归预测模型 GM(1 1)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规律与模型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芳 毛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73-6378,共6页
介绍了村镇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分析了我国村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采用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统计软件,构建了全国范围内6类用地结构随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型,利用演化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农用地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介绍了村镇土地利用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分析了我国村镇土地利用结构现状,采用相关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统计软件,构建了全国范围内6类用地结构随经济发展的演化模型,利用演化模型对我国各省份农用地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评估特定地区村镇土地利用的结构合理性,可为村镇土地利用规划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土地利用 演化规律及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林 赵清林 +1 位作者 卢吟咏 秦雅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53-259,262,共8页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聚集趋势相反;②单一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既不利于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的提升,也不利于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工业布局可以引导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进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的有效方法;③湖南省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城镇人口密度呈现弱负相关且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④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并在长沙市中心城区一带出现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分界。最后,从优化城镇职能体系对应对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人口密度有序提升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土地利用多样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利用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6-50,92,共6页
回归分析是研究与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量化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能在一个算法下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简化和两组变量间相关分析的新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文章选取上海市嘉定区 1984~ 2 0 0 1年土地利用与社会... 回归分析是研究与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量化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能在一个算法下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简化和两组变量间相关分析的新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文章选取上海市嘉定区 1984~ 2 0 0 1年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数据 ,选取 6种基本土地利用分类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12个基本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为解释变量 ,分别应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利用数据 上海市 嘉定区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居民收人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