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Markov与FLUS模型的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柴新宇 吴献文 +2 位作者 陈晓辉 王玉 赵星涛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 土地利用需求在不同发展目标定位下有所不同,科学合理调控土地利用变化是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该文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期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FLUS(Markov-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基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3种情景,预测了2035年珠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空间变化,并比较了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分析,以满足流域不同发展目标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显著,1990—2020年,城市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945.25 km^(2),增长了2.8倍。②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城市土地面积在2035年之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在发展优先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将受到限制。在2种不同土地利用场景的模拟和预测下,到2035年,林地、草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将保持增长趋势。③199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759.5 km^(2)。在3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预测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但2020—2035年,减少趋势将放缓。在发展情景中,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草原和林地面积的减少更加严重。实验结果可为珠三角地区今后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Markov模型的宝鸡峡灌区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2
作者 魏婷婷 张尧 +2 位作者 马其浩 侯健哲 降亚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4-611,共8页
为了明确灌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文中利用1985-2022年逐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对宝鸡峡灌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FLUS-Markov模型预测了2035年的... 为了明确灌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文中利用1985-2022年逐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对宝鸡峡灌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FLUS-Markov模型预测了203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的多年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建设用地次之,1985年到2022年耕地面积减少407.776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28.462 km^(2);利用FLUS-Markov模型模拟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与2015年现状结果对比,得Kappa系数为85.98%,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宝鸡峡灌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预测;预测2035年耕地面积将缩小至1785.720 km^(2),建设用地面积则增加到844.160 km^(2).该模型的模拟结果可为宝鸡峡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以及灌溉水资源的最佳配置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峡灌区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flus-Markov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3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化分析——基于FLUS-InVEST模型
3
作者 王文娟 赵振坤 赵东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对土地合理利用、碳排放减少和碳汇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FLUS-InVEST模型分析了1980—2035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1... 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对土地合理利用、碳排放减少和碳汇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FLUS-InVEST模型分析了1980—2035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黄河流域经历了显著的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扩张。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均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1980—2020年,碳储量减少0.07亿吨,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增加0.67亿吨、1.16亿吨和1.15亿吨,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多。(3)除青海和内蒙古外,其他省区碳储量保持稳定。(4)草地面积增加是碳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会导致碳储量减少。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应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对碳储量的积极作用。论文探讨了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关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R-FLUS-MarKov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以漓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何英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杨帅琦 姚月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3.57%。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集中区位于桂林市辖区、兴安县和阳朔县,多表现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化。2030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旅游优先情景分别为218.07亿、225.61亿、222.91亿元,较2020年下降了9.02亿、1.48亿和4.18亿元,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实施生态优先策略后其下降速度放缓。林地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来源,占比超过80%,耕地和水域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服务价值。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旅游优先情景次之,自然发展情景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及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SR-flus-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以江西萍乡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佶熹 勒先文 徐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目的]揭示萍乡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阐明土地地类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目的]揭示萍乡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阐明土地地类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预测了2030年萍乡市3种不同情景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碳储量值。[结果](1)2010—2020年萍乡市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1.47×10^(6)t;(2)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林地与灌木面积减少,是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2030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约为4.906×10^(7),4.919×10^(7),5.038×10^(7)t,其中生态优先情景下碳储量损失最少。[结论]萍乡生态系统碳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耕地与建设用地增大的影响,未来应加强对安源区与经济开发区重点变化区域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中和 flus 情景模拟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倩 王成军 +2 位作者 冯涛 杜传甲 张炳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6,215,共1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然后利用InVEST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1)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其误差<5%,P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Kappa指数为0.86,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2)3种情景下,未来建设用地面积均增加,增长速率从低到高的情景分别为SSP126、SSP245、SSP585;在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均增加,水域面积均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在SSP126情景下有小幅度增加,其他情景下减少;耕地面积3种情景下均减少;(3)3种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均减少,关中平原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是造成陕西省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在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小,碳储量损失最少,该情景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为未来陕西省国土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未来情景预测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西安市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分析与多情景预测
7
作者 左翔 刘晖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影响,西安市水资源相对缺乏,但每年有大量降水资源流失,严重降低了有效涵养能力。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对西安市突破水资源困境、提升生态安全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利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10和2020... 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影响,西安市水资源相对缺乏,但每年有大量降水资源流失,严重降低了有效涵养能力。了解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对西安市突破水资源困境、提升生态安全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利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10和2020年西安市区范围的水源涵养量空间特征与变化趋势,同时结合FLUS模型分别预测了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水源涵养量。结果表明:1)FLUS模型OA值为0.91,Kappa系数为0.87,模型精度较高,对西安市具有很好的适用性。2)2010—2020年,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以48.97%~49.03%的面积实现了全市71.93%~73.67%的水源涵养量,在所有用地类型中对西安市土地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影响最大。北部平原区城乡生态绿地空间占比为2.99%~3.13%,南部山区面积占比为83.18%~83.46%,城乡生态绿地空间占比的差异导致了西安市水源涵养量在空间上呈现出“北低南高”的特征。3)2010—2020年西安市土地水源涵养量下降了4.23亿m^(3),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中林地面积减少了38.94 km^(2),草地面积增加了20.19 km^(2),对水源涵养量的减少有67.15%的贡献。4)自然变化情景下,全市2030年水源涵养总量增加5.25亿m^(3),但生态保护情景下水源涵养总量将额外增加700万m^(3),同时林地、草地、水体面积的占比得到提升,不透水表面的扩张速度得到抑制。研究对西安市制定合理的城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策略以及解决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生态绿地空间 水源涵养功能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S-CSLE模型预测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土壤侵蚀 被引量:18
8
作者 吴淑芳 张彪 +2 位作者 石学瑾 苑紫岩 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3-92,F0003,共11页
流域土壤侵蚀预测对于了解未来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制定未来水土保持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易于评估未来不同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的土壤侵蚀预测方法,该研究基于地形、降雨、土壤、遥感影像数据,完成韭园... 流域土壤侵蚀预测对于了解未来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制定未来水土保持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易于评估未来不同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的土壤侵蚀预测方法,该研究基于地形、降雨、土壤、遥感影像数据,完成韭园沟流域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解译,并计算历史时期(2010—2020)的土壤侵蚀模数,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完成流域2025年土地利用分布状况预测,以此为基础获得未来植被覆盖措施因子和耕作措施因子,结合CSLE模型预测2025年自然发展、经济增长、生态保护3种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1)韭园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面积占比62.23%)和林地(28.41%),其次是耕地、建筑物和水体,在2010—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经历了较大变化,林、草地面积增加8.36%,耕地面积减少30.3%。2)流域2010、2015、2020年这3a间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分别为19.49、15.83、20.7t/(hm^(2)·a),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大到小为耕地(40.56t/(hm^(2)·a))、草地(18.79 t/(hm^(2)·a))、建设用地(10.25 t/(hm^(2)·a))、林地(8.02 t/(hm^(2)·a))。3)在积极的生态保护情景下,2025年林、草地面积较自然发展情景基本持平但林地面积比例有所增加,较经济增长情景林、草地面积增加5.06%,耕地面积较自然发展情景增加1.20%,较经济增长情景减少14.73%。4)2025年流域自然发展、经济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4.3、22.9、18.3 t/(hm^(2)·a)。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情景发展模式,建设用地面积适度扩张可以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该研究为流域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评估和预测 CSLE模型 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常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9
作者 何宇辰 景晓栋 孙媛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47-56,78,共11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FLUS模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方法,系统模拟研究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2035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FLUS模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方法,系统模拟研究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2035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下降趋势,其中转出量最高的是耕地,转入量最高的是建设用地;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00—2020年常州市ESV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域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是常州市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常州市ESV在不同情景模拟下差异较大,其中,自然发展情景下ESV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ESV最高。最后提出生态保护情景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佳发展模式,应作为常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长期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flus模型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丽 杨惠媛 +1 位作者 曾友鼎 蔡志同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自然、社会及经济驱动因子,采用PLUS模型预测自然... 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存储的重要部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自然、社会及经济驱动因子,采用PLUS模型预测自然变化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4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耦合InVEST模型评估历史和未来2种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并应用莫兰指数和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究碳储量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建设用地面积扩张迅速,增加了99125 km^(2),增幅为66.21%,林地面积增加了41745 km^(2)(1.74%),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62793 km^(2)(-3.22%)和42852 km^(2)(-1.51%),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建设用地扩张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2)研究期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态用地面积下降。未来自然变化情景下,碳储量将继续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3)中国历史和未来碳储量的分布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且Z得分大于2.58,县级行政区的碳储量大小在空间上大致呈聚集分布,同时以东北北部和西藏为植被碳储量热点分布中心。4)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是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碳储量 情景模拟 InVEST-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PLUS-CSLE模型预测淮河流域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
11
作者 郭伟玲 徐刘洋 +6 位作者 贾纪昂 高畅 夏小林 汪邦稳 张靖雨 陈磊 陈应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43,252,共11页
[目的]掌握淮河流域内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未来时空演变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协调使用,制定未来的水土保持策略,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PLUS模型和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快速发... [目的]掌握淮河流域内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未来时空演变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协调使用,制定未来的水土保持策略,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PLUS模型和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快速发展3种情景下淮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并预测未来流域在3种情景下的土壤侵蚀格局。[结果](1)在3种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最大扩张面积为187.80 km^(2),其他地类不同程度减少。(2)流域2015—2021年土壤侵蚀强度呈下降—上升趋势,其中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21.96,214.13,461.15 t/(km^(2)·a),高强度侵蚀多集中在东北高坡度地区,需要重点关注。(3)地理探测器表明,坡度、DEM、土壤属性等是影响流域侵蚀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4)2030年流域自然发展、快速发展、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95.48,259.45,127.64 t/(km^(2)·a)。在适当扩张建设用地的生态保护模式下,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需求。[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土地利用管理和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思路,推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壤侵蚀预测 PLUS模型 CSLE模型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艳菲 白蕾 张少赓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6,共8页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模拟和ESV计算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面积之和占比在91%以上;研究期内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5种情景下的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增加,草地和水体面积均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经济发展情景下增加,而在其他情景下有所减少。4)陕西黄土高原ESV在1980—2020年持续增加,2030年ESV在经济发展情景下最低,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高。研究结果增强了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认识,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陕西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张家口坝上地区碳储量时空演变及情景预测
13
作者 孙富慧 巩晟萱 +2 位作者 任伟 张玉虎 蒲晓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9-328,共10页
[目的]探究2000—2020年张家口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预测不同情景下未来的碳储量变化,为张家口坝上地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区域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rc GIS和In VEST模型,从时空维度全面评估了土地... [目的]探究2000—2020年张家口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预测不同情景下未来的碳储量变化,为张家口坝上地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区域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Arc GIS和In VEST模型,从时空维度全面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并结合PLUS模型预测2030年、2050年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变化特征。[结果](1) 2000—2020年耕地面积分别为8 631.33 km^(2),8 935.93 km^(2),8 527.31 km^(2),呈现“上升—下降”趋势,草地面积分别为2 883.92 km^(2),2 168.40 km^(2),2 263.11 km^(2),呈现“下降—上升”趋势,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上升,分别增加661.63 km^(2),136.29 km^(2),184.57 km^(2),湿地面积由958.46 km^(2)下降到698.86 km^(2),呈持续下降趋势。(2) 2000—2020年坝上地区的总碳储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总碳储量分别为1.55×10^(8) t,1.53×10^(8) t和1.52×10^(8) t。(3)耕地始终是对总碳储量贡献最大的地类,而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贡献最小。(4)与2020年相比,205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总碳储量减少了3×10^(6) t;205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总碳储量增长了9×10^(6) t。[结论]过去20年,坝上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碳储量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密切的相关性,这一发现为该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与碳储量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城市化进程,并合理配置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情景预测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杭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蔚芳 蒋雨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耦合的SSP1-2.6、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构建并验证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及气候变化因素的SDPLUS耦合模型,以2000—2020年为历史数据,模拟了2030年杭州市三种气候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SD模型预测误差在5%以内,PLUS模型模拟结果Kappa系数为0.84,总体精度为0.93,SD-PLUS耦合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呈现生态用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但仍存在差异性:SSP2-4.5和SSP5-8.5情景生态用地在临安区、富阳等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转移为建设用地,SSP5-8.5情景变化最为激烈,建设用地大幅扩张了608.94 km^(2);只有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在各市区中心周边有序扩张,生态用地减少得到控制。SSP1-2.6情景下,保护生态用地能够有效避免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基于气候变化背景的SD-PLUS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杭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未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区域协同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土地利用 SSP-RCP情景 情景模拟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与情景模拟
15
作者 乔心如 李子君 +1 位作者 林锦阔 杨舒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5,共13页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1975—2020年,流域内土地利用以耕地缩减(约占流域面积的10%)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约占流域面积的8%)为主。2)沂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分为前期(1975—1995年)和后期(1995—2020年)两个阶段。前期,流域内约有22%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变化,大部分表现为耕林草的相互转化;后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6%,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轨迹变化更复杂,空间格局变化更显著。3)流域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向着以生态建设为重心的方向转变;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与生态空间优先情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2050年这种同趋性将会减弱。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流域的“三生空间”格局及进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轨迹分析 flus模型 沂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广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 被引量:31
16
作者 谢凌凌 许进龙 +1 位作者 臧俊梅 黄天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4,264,共7页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预测2025年广西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变化状况,对比了两类情景下耕地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建设效果明显,2005—2015年,城镇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893 km^(2),增长率达77.25%。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城镇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受到限制;(2)广西生态保护成效良好,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林地、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3)广西耕地保护任重道远,2005—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626 km^(2),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耕地面积均延续减少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减少态势得到一定程度遏止;(4)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导因素各异:2005—2015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2015—2025年,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以及“钦北防”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桂西北、桂南地区林业用地的增长,将成为广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洲 李明玉 +2 位作者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化情景(NCS)和生态保护情景(EPS)下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2000—202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耕地转向建设用地,草地转向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1 321.56 km^(2),增长率达275.02%。(2)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比例均高于自然变化情景,而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相比自然变化情景显著减少。(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000—2030年其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由2000年的0.547 9降低至2030年的0.533 6。(4) 2000—2030年,降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两大主导因素是林、草地转为耕地,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是耕地转为林地,生态贡献率比重超过70%。[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快速发展使三峡库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生态恶化,但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改善略小于恶化的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之间的转化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CA_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情景下长浏平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FLUS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龙远 李萍 +1 位作者 唐月亮 段建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以长浏平丘陵区为研究对象,2005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运用FLUS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2个驱动因子,分析了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限制性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及土... 以长浏平丘陵区为研究对象,2005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运用FLUS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2个驱动因子,分析了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限制性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及土地规划文件的要求,运用马尔可夫链设定目标参数,并运用自适应惯性竞争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探究了区域耕地保护工作成效及土地利用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到2025年,各用地类型总体基本保持现有的基本格局,其中耕地受城市工矿居民用地扩张的影响比较严重,但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限制性开发政策,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控制。(2)城市工矿居民用地持续保持扩张的态势,但空间分布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安排,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朝着节约、集约、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检验精度系数,表明FLUS模型适用于模拟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且模拟效果良好。在耕地保护情景下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耕地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保护 长浏平丘陵区 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水文响应评估 被引量:16
19
作者 汤佳 胡希军 +3 位作者 韦宝婧 罗紫薇 赵思文 王烨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9,共7页
模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对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和水安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2000—2018年汨罗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运用FLUS模型从不划定发展控制区域的... 模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对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和水安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2000—2018年汨罗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运用FLUS模型从不划定发展控制区域的基准情景和划定限制发展区域的限制情景2个方面出发,进行2035年汨罗江流域土地利用预测,并通过SWAT模型评估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引起的水文响应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汨罗江流域6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以林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要趋势;②限制情景相较基准情景林地、未利用地分别增加0.14 km^(2)和0.04 km^(2),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0.13 km^(2)和0.06 km^(2),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体面积比例无变化;③限制情景下的流域年径流量较基准情景下减少38350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预测 水文响应 flus模型 SWAT模型 汨罗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储量变化及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游欣 冯晓菁 +3 位作者 魏绪英 柯琳琳 蔡军火 陈美玲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 VEST和PLUS模型,研究南昌市2000-2020年和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近20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加(+9... 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 VEST和PLUS模型,研究南昌市2000-2020年和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近20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加(+90166.26 hm^(2))和耕地面积的显著减少(-84327.95 hm^(2))。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间的土地转移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45%、31.51%,其中耕地转出最多,建设用地转入最多。20年间,南昌市碳储量减少7.21×10^(6)t,林地转为耕地是前10年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则是后10年碳储量下降的主导因素。碳储量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及西部高,东部、北部及中部低”的格局。与2020年相比,2040年自然增长、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减少3.23×10^(6)t、5.08×10^(6)t、0.32×10^(6)t,生态保护情景有利于碳储量平衡,现有建成区发展中的接壤空间将是碳流失发生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PLUS模型 情景预测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