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杨勤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48-53,62,共7页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区域1986—199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预测,采用生态弹性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显著,相对变化量...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区域1986—199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预测,采用生态弹性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显著,相对变化量远远大于绝对变化量;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非常剧烈,区域1986—1997年修正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的变化趋势是高覆盖草地>建设用地>其他林地>灌木林地>水田>水体>未利用土地>有林地>旱地>其他草地;土地利用的年均动态变化指数为2.17%,旱地、灌木林地、高覆盖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垂直重心指数上升,水田、其他草地垂直重心指数下降;1986、1997、2008和2019年旱地、有林地和其他草地面积一直在微弱减少,水田、高覆盖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在缓慢持续增加,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出现了先增加后少量减少的趋势;1986、19972、008和2019年生态弹性度分别为5.17、7.30、7.60和7.65,区域生态弹性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垂直重心指数 生态弹性度: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孟庆香 刘国彬 杨勤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13-19,共7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1986—199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预测。采用生态弹性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1986—199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水田、旱地、... 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带1986—1997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进行预测。采用生态弹性度,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1986—1997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水田、旱地、其他林地、高覆盖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增加,其他呈现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的年均动态变化指数为2.4%,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幅度远远高于绝对值变化量,土地利用类型内部转换非常剧烈。除水田、高覆盖草地和其他草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垂直重心下降。生态弹性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降解幅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带 土地利用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垂直重心指数 生态弹性度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弹性度与土地利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卢航 孙桂丽 +2 位作者 陆海燕 李路 白一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1911,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鄯... 【目的】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鄯善县土地覆盖转换程度较大,土地利用指数变化比较明显。在一、二级分类对比情况下,198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的变化趋势,草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中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最低,林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其它林地、灌木林和疏林地次之、有林地最低,水域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湖泊、水库坑塘最低;年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109.38,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只有林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随年份减少,其他各土地类型面积随年份增加;各研究年分的生态弹性度分别为1.49、1.51、1.51、1.65、2.34,整体呈现增大趋势。鄯善县生态价值整体增长,土地生态价值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相互对应。2015~2025年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在缓慢持续增加,水域出现少量减少的趋势。【结论】鄯善县各土地类型剧烈转换,土地利用现状不稳定状态。生态弹性度和生态价值指数整体增大趋势,其中水域情况的改善会促进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生态弹性度 生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