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发展下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演化及预警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刘家莉 朱喜钢 吴雅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3-364,共12页
[目的]准确识别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演化趋势,并基于科学预测模型开展冲突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为协调有限国土空间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景观生态学理论,定量分析2011—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演... [目的]准确识别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演化趋势,并基于科学预测模型开展冲突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为协调有限国土空间与区域经济建设需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景观生态学理论,定量分析2011—2020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演化特征。利用PLUS模型模拟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情况,以验证模型的预测精度。设定不同发展情景,预测2030年成渝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状态,识别区域内重度及不稳定冲突的发生范围,划定冲突监测预警区域。[结果]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强度持续上升,2011—2020年间中度冲突占比高达45.97%,区域发展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冲突挑战。2030年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城市群内重度冲突较2020年扩增4600 km^(2),冲突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情景。相比之下,可持续发展情景展现出更为有效的冲突控制能力,该情景能将中度冲突面积减少至74100 km^(2),使冲突规模与程度朝缓和、易管理的方向发展。成渝城市群重点冲突监测区域总面积约51500 km^(2),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监测范围以成都市与重庆主城为核心,涵盖双核周边邻近区域,同时,沿西部成德绵乐城市带与东部沿江城市带呈条带状延展,零星分布于城市群东北部。[结论]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存在累积效应和潜在风险。合理引导土地资源配置,实施分级分区精准管控,并构建协同高效的预警机制,是缓解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空间冲突 情景模拟 PLUS模型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与多情景模拟——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庆阳 程久苗 +1 位作者 程超 吴九兴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9,198,共13页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缓解、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时空动态过程,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诊断芜湖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缓解、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时空动态过程,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诊断芜湖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冲突状况。基于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和最优化地理探测器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形成机制框架,识别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及形成机制。结合PLUS模型对芜湖市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1)研究期内,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主要呈现“南高北低,以长江为轴线不断扩展”,其局部变化热点分布集中于城乡交错区以及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交互区。(2)高程、坡度、距道路距离以及距水系距离等因素是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GDP和人口分布对于土地利用冲突形成的解释力度相对较小。(3)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仍将延续前期变化,其中耕地保育和生态保护情景可以有效缓解土地利用冲突的形成,需在管理过程中维护农业、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结论]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呈现不断强化态势,其中社会发展对其影响程度不断深化,未来仍需因地制宜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 最优化地理探测器 多情景模拟 安徽省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严重区域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长泰区为例
3
作者 涂旖瑶 郭青海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准确识别重点修复区域是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识别和量化土地利用冲突严重区域有助于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识别、诊断和修复单元的划分。以长泰区为... 准确识别重点修复区域是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识别和量化土地利用冲突严重区域有助于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识别、诊断和修复单元的划分。以长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0、2015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和MCR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方法,从县域尺度上量化土地利用冲突程度,提取土地利用冲突程度严重的类型,探讨其时空变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整体分布不均匀,较严重冲突处于首位,土地利用冲突严重区域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林地,极严重冲突主要分布在坂里乡和岩溪镇南部、枋洋镇和武安镇西部、陈巷镇西部和北部以及古农农场。(2)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变化显著,极严重冲突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呈面状和组团式分布,整体减少10.75 km^(2);严重冲突和较严重冲突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呈条带式和环状分布,分别增加5.06 km^(2)和2.3 km^(2)。(3)长泰区土地利用冲突斑块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和破碎度降低,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程度增强,不同等级土地利用冲突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增强。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聚集性和高发地区比例呈现降低态势。该研究结果为地方开展生态修复识别关键治理区提供参考,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MCR模型 生态安全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的国家公园社区调控研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肖练练 刘青青 +1 位作者 虞虎 林明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77-7286,共10页
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为国家公园社区调控提供空间指引,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以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为“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综合考虑国家公园建设多重目标,建立了生态保育、游憩利用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 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为国家公园社区调控提供空间指引,为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以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为“钱江源国家公园”)为例,综合考虑国家公园建设多重目标,建立了生态保育、游憩利用和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基于三类适宜性构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矩阵。通过叠加国家公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冲突分析结果,识别国家公园社区类型并提出调控措施。结果表明:①三类适宜性土地利用总量较丰富且存在空间差异,其中生态保育适宜性呈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分布特征,游憩利用、农业生产适宜性呈中部、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特征;②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矩阵将钱江源国家公园土地利用冲突划分为4大类,即用地优势区、冲突激烈区、冲突一般区和冲突微弱区,其中47.24%的土地存在潜在利用冲突,冲突等级以冲突激烈为主,用地优势区占比50.21%;③基于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框架与土地利用冲突结果叠加分析,将国家公园社区划分为区外安置型、控制发展型、优先整治型、游憩发展型、特色农业型5种类型,并提出差异化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 社区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国土空间碳汇冲突识别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梁甜 贺清 +3 位作者 杨霏 任晓红 张荣飞 文传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50,共17页
国土空间是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的重要载体,科学识别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县域国土空间碳汇冲突格局,对国土空间低碳开发利用与碳汇风险预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4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碳排压力、空间... 国土空间是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的重要载体,科学识别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县域国土空间碳汇冲突格局,对国土空间低碳开发利用与碳汇风险预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42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空间碳排压力、空间固碳能力和空间不稳定性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碳汇冲突评价模型。整合社会经济数据和自然地理等多源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and Tradeoffs,InVEST)、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and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气泡图谱和冲突矩阵等方法,识别并多情景模拟1980—2050年研究区国土空间碳汇冲突程度及潜在风险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表现为耕地连片、生态用地分散和建设用地多点集聚的空间布局特征,耕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移占主要贡献。(2)1980—2020年研究区国土空间碳汇冲突程度总体呈现“急剧上升⁃逐渐缓和”的趋势,且预测到2050年,碳减排情景(CE)下的国土空间碳汇冲突可控程度最高。(3)依据冲突矩阵划分标准,将研究区甄别出“三带九区”的国土空间碳汇冲突矩阵类型,其中碳汇耐受安全区、碳汇稳态维持区等分别呈现出“边缘式”“三角式”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为精准识别国土空间碳汇冲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拓展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范畴,为我国其他城市群制定“政域⁃流域”的国土空间碳汇冲突调控策略与碳汇协同监管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碳汇冲突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多尺度时空演化与多情景演化模拟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朝阳 张军以 +1 位作者 李海懿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4-1039,共16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局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从县域、镇域以及格网3个尺度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1995—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耦合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ta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拟了重庆市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重庆市县域、镇域与格网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区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一般冲突区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冲突有所加剧,其中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占比增加了3.09%。(2)1995—200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区主体位于乡村地域,但冲突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集聚,2005年后土地利用冲突热点区域的城市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区面积和土地利用冲突度均显著提升。(3)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不仅受到了人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驱动影响,在空间格局上受自然生态环境基底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地貌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4)不同发展情景模拟中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为严重,生态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小,可持续发展情景兼顾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处于中间范围,但区域发展总福利最大,是未来区域发展路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规划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景观尺度的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博 舒晓波 +2 位作者 廖富强 黎钰 万智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7,共12页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了2035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结果]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是滨湖区显著高于外围地区,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和丘陵地区,河流两侧的冲突值也显著偏高。1990—2005年城镇地区的冲突变化并不显著,乡村地域及县域交界区域冲突水平较高,2005—2020年冲突水平进一步加剧;2035年不同情景下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将延续2020年的状态,但可持续发展情景能有效缓和冲突水平,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结论]1990—202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重心由乡村及县域交界区域向城镇地区转移,且冲突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有序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最佳景观尺度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彭娅 王娟娟 +3 位作者 王珊珊 田柳兰 刘婕 毋兆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2,共12页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对2000、2010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方法,并且利用F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冲突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73%以上的面积是无冲突和轻度冲突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的热点区由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北部及西南地区蔓延至其南部及北部的山区林地周边、达坂城区盐湖两边的冲积扇附近,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冷点区主要聚集于中心城区周边以及东、南部的山区林地范围内。(2)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仍是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而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4)2030年,虽然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高度冲突区增幅最大,但无冲突、轻度冲突区仍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提供了一个诊断指标体系和方法,这对于深度了解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冲突机理提供了例证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 FLUS模型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全息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识别 被引量:8
10
作者 卓东 刘黎明 +2 位作者 起晓星 刘朝旭 袁承程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69,共6页
提出了基于层次全息模型(HHM)框架识别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的方法:通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识别的HHM框架,从多维度描述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9大类别风险源,并应用双重标准风险矩阵方法对各类别风险源进行初步筛选、过滤和分... 提出了基于层次全息模型(HHM)框架识别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的方法:通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环境风险识别的HHM框架,从多维度描述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9大类别风险源,并应用双重标准风险矩阵方法对各类别风险源进行初步筛选、过滤和分级;在此基础上,依据多重准则标准和定量化风险矩阵进一步对各个环境风险因子进行定量评估。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应用HHM风险识别方法对该县农地利用的环境风险进行系统识别,结果表明桃江县农地利用的主要环境风险源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和工厂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地利用 层次全息模型(HHM) 风险识别 农业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理庭 蔡海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科学认知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的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土资源矛盾明显的昌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量化模型,以反映流域内200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位置及强... 科学认知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的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土资源矛盾明显的昌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量化模型,以反映流域内200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位置及强度变化,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评判重要影响因子,以偏依赖关系图刻画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边际响应。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昌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总体处于基本可控状态,且高冲突值呈环绕城区、沿河流水系两侧分布的特点,城乡交错带成为冲突发生的主要空间单元,流域内对水资源的竞争矛盾突出,整体冲突强度大小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2)在影响因子中,距主要道路距离、人口密度等社会人为干扰及年均降水量、距主要水系距离等水资源条件对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起关键作用。(3)各影响因子与土地利用冲突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响应关系,人口的集聚效应、自然本底的约束性等是造成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原因。昌江流域需要合理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严格控制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带来的城乡用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演变 随机森林模型 驱动因子 昌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适宜性的旅游度假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治理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建英 邹利林 李梅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79-288,F0004,共11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引导度假区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场所,而学术界对此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却缺少必要的学术跟进。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广泛认可的"生态-生产-生活"视角,解析了旅游度假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引导度假区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场所,而学术界对此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却缺少必要的学术跟进。该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广泛认可的"生态-生产-生活"视角,解析了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生态、生产与生活适宜性的内涵,构建了旅游度假区生态、生产与生活适宜性评价模型及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强度诊断经验模型,并选取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上,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区划分为无冲突区、轻度冲突区、中度冲突区、强烈冲突区、剧烈冲突区,并将冲突的控制级别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4个层次。实证表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生产与生活适宜性用地的空间集聚特征与面积构成差异显著,暗示着区域土地利用存在着竞争与冲突。从潜在冲突识别的结果来看,不同类型冲突区的面积占比依次为17.76%、35.59%、22.37%、23.74%、0.55%。旅游度假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区的空间分布、表现形式及冲突程度的差异性决定了冲突治理策略也应有所区别,如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空间管制、品质提升、功能显化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识别 模型 生态-生产-生活 冲突 旅游度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的主城区周边耕地保护 被引量:20
13
作者 钱凤魁 王贺兴 项子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67-275,共9页
科学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能够判别和协调冲突用地类型,也是有效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冲突的基础。该研究以鞍山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耕作和建设适宜性评价系统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通过Arc GIS软件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冲突... 科学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能够判别和协调冲突用地类型,也是有效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冲突的基础。该研究以鞍山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耕作和建设适宜性评价系统开展耕地适宜性评价,通过Arc GIS软件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冲突分区识别,进而根据冲突类型提出耕地差别化利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鞍山主城区周边耕地可划分为9类区域,包括3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区,占总面积的22.20%;3类耕作优势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67.33%;3类建设优势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10.47%,综合考虑城市周边耕地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将高度和中度潜在冲突区以及耕作优势区内的优质连片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将建设优势区零散耕地作为城市开发边界弹性发展区用地;将生态红线范围内的低度潜在冲突区耕地划为生态用地。该研究结果为耕地利用适宜类型的冲突判别以及城市周边耕地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冲突 识别 耕地保护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天雨 徐磊 +3 位作者 陈亚恒 马立军 郭凤玉 陈召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280,共8页
生态安全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基于青龙满族自治县2016年土壤、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首先,按照识别源地、廊道、缓冲区的步骤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其次,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揭示耕... 生态安全视角下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有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基于青龙满族自治县2016年土壤、气象、土地利用等数据,首先,按照识别源地、廊道、缓冲区的步骤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其次,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揭示耕地、建设用地与不同等级生态安全用地的空间叠加关系,由此识别生态安全视角下耕地、建设用地、综合用地的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其中耕地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祖山镇、龙王庙乡、青龙镇,该类地区为人口密集区,对农产品需求较大,导致耕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占用;建设用地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青龙镇、祖山镇、大巫岚镇,该类地区为经济发展密集区,城镇扩展导致建设用地对生态安全空间的占用;综合土地利用极严重冲突区主要分布在祖山镇、龙王庙乡、青龙镇。针对土地利用冲突高发区,应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措施达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冲突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GIS 青龙满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柯钦华 周俏薇 +3 位作者 孙传谆 李景刚 李灿 朱庆莹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6-1439,共14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表征土地利用冲突空间范围和强度,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行区域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 440.90 km2(减幅为8.20%),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1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表征土地利用冲突空间范围和强度,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行区域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 440.90 km2(减幅为8.20%),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1 649.92 km2(增幅为28.01%)。2)研究期间区域碳固定、土壤保持和产水量服务呈上升趋势,而食物供给和生境质量服务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供给和碳固定的高增益区以及产水量与土壤保持的高减损区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西北部。3)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冲突指数为1.05,土地利用冲突较强。主要原因是研究区权衡服务类型较多,且权衡关系较强。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是自然或半自然区域(1.10)>半自然-半人工区域(0.97)>人工区域(0.77)>半自然区域(0.45)。4)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范围以弱冲突和中等冲突区域为主,但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冲突较为剧烈。冲突等级从研究区外围到中部整体呈中等—弱—中等的空间分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冲突识别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 生态系统服务梯度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以江西永平铜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玮 杨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187-189,196,共4页
以永平铜矿所在矿粮复合区为例,通过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矿粮复合区内农户、企业和政府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利益诉求情况,从而对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经济利益冲突、人际关系... 以永平铜矿所在矿粮复合区为例,通过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矿粮复合区内农户、企业和政府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利益诉求情况,从而对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矿粮复合区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可以划分为经济利益冲突、人际关系冲突以及社会保障冲突3种,表现为各利益相关者(当地政府、采矿企业以及农户)之间的博弈关系,其中矿产资源产生的正向外部效应的空间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粮复合区 土地利用冲突 利益相关者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东南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9
17
作者 罗莎莎 赖庆标 +1 位作者 林彬 甄江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8-156,共9页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 [目的]在“三生”空间视角下进行乡镇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分析,为提高土地利用冲突的定量与定位治理精度和准确度,探索综合协调管理路径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测度指数,以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为研究对象,从适宜性和驱动力两方面构建“三生”空间用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其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冲突管理建议。[结果]仙阳镇共存在12种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其中高度冲突区和中度冲突区的冲突程度较为激烈,占土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8.00%和22.41%。[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范围较大,风险较高。应积极发展用地竞争优势区,并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生态用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平衡各类土地利用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冲突 识别 东南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识别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珊珊 毋兆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46-53,共8页
以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并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综合生态安全空间,对研究区耕地生态冲突、建设用地生态冲突和耕地建设生态综合冲突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识别。结... 以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并借助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综合生态安全空间,对研究区耕地生态冲突、建设用地生态冲突和耕地建设生态综合冲突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分布特征差异显著,耕地生态冲突分布相对分散,以较严重冲突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35.46%;建设用地生态冲突分布较为集中,以一般冲突为主,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3.57%;耕地建设生态综合冲突中,各冲突等级面积大小为一般冲突、较严重冲突、不冲突、极严重冲突、严重冲突,其中,耕地生态冲突是导致极严重冲突、严重冲突和较严重冲突发生的主导因素。需要对土地利用冲突高发区加强管理,达到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 冲突识别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效应”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识别与测度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健 刘欣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1-300,共10页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是产生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其会导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失调,并带来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负面效应,关系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内涵和产生逻辑,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测度,...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是产生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其会导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失调,并带来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负面效应,关系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内涵和产生逻辑,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测度,有助于国土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基于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基本内涵,构建基于“风险—效应”的冲突识别测度方法;以内蒙古兴安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空间分析、转移矩阵、标准差椭圆和密度分析,对兴安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进行了识别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可以利用“冲突风险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进行识别和测度;2)相比于2000—2010年,2010—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冲突面积有了显著增加,重度冲突区增幅较大;3)冲突区主体向兴安盟东南方向移动,在东部平原更加密集和集中。重度冲突区呈现出“从点到面”“从分散到集中”的变化,并形成三大集聚区;4)“草地—耕地”是兴安盟重度冲突区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确保生态用地竞争力,在脆弱的生态环境约束下合理调整草地和耕地的结构、科学安排农牧业生产是兴安盟缓解冲突的关键。本研究从理论、方法和应用3个层面对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冲突 冲突识别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靶模型的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诊断——以南昌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杰 罗志军 +3 位作者 赵越 曹丽萍 冉凤维 江春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6-1263,共8页
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揭示引起冲突的内在机理,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诊断指标体系,并引入指标权重对传统灰靶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基于熵权的改进灰靶模型,进... 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揭示引起冲突的内在机理,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为例,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诊断指标体系,并引入指标权重对传统灰靶模型进行改进,构建基于熵权的改进灰靶模型,进而对南昌市2006—2015年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冲突压力靶心度值持续增长且变化率不断加大,表明南昌市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发展势头强劲,同时给土地利用带来一定压力。(2)南昌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在波动中呈缓慢增强的趋势,综合靶心度值由2006年的0.796上升至2015年的0.828,变化率仅为3.86%,得益于全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生态环境的重视。(3)与加权函数法相比,改进灰靶模型得到的靶心度值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说明改进灰靶模型也能够用于土地利用冲突强度诊断,为该类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灰靶模型 土地利用冲突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