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岳杨成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107-108,共2页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然而,乡村振兴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鉴于此,该文深入探讨了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优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中国乡村振兴的现状与挑战、空间布局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然而,乡村振兴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鉴于此,该文深入探讨了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优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中国乡村振兴的现状与挑战、空间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如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以及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包括“用山上换山下”策略)。这些探讨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的策略,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进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导向下的东江流域土地利用优化与模拟
2
作者 何艳虎 吴璐言 林泽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4-2114,共11页
土地利用承载着大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探究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更好助力低碳发展,文章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分别优化碳汇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2种低碳发展情景下的流域各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构建... 土地利用承载着大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探究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更好助力低碳发展,文章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分别优化碳汇最大化和碳排放最小化2种低碳发展情景下的流域各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构建CA-Markov模型,模拟流域2025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而比较分析一般情景和2种低碳情景下流域未来土地利用的低碳效果,最后提出低碳导向下的东江流域土地利用调控对策。结果表明:1)一般发展情景下,东江流域耕地占比从2020年的15.66%上升到18.66%,建设用地占比从2020年的3.76%上升到7.71%,而林地占比从2020年的74.36%降低至65.01%,变化主要集中在流域的西南部和中部地区等经济快速发展区域。2)2种低碳发展情景下,东江流域林地占比明显多于一般发展情景,差异部分主要为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变化。相较一般发展情景,2种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耕地占比降低4%~5%左右,建设用地占比降低4%左右,而林地占比则多出10%以上。3)东江流域需提高耕地和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将利用率低和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地类转化为林地等碳吸收能力强的地类;对未利用土地进行地类转化,旨在通过地类转化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保证转化地类具有一定的碳吸收能力或较低的碳排放能力。4)在CAMarkov模型中加入行政中心位置信息,能有效提升模型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优化 碳排放 碳汇 低碳 CA-Markov 东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的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小燕 刘学录 王联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92-8001,共10页
分析从1997年到2009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土壤形成与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但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和水文调节功能从1997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 分析从1997年到2009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土壤形成与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但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和水文调节功能从1997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由于盲目扩展建设用地而占用生态用地的现象使兰州市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从而造成生态恶化。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建立土地优化模型,得到生态型、发展型、综合效益型三种优化方案,优化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达到58.89亿元。优化方案为提高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以下建议:(1)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加强南北两山绿化改造。(2)保证耕地、牧草地、园地面积,尽量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3)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面积,必须进行补偿,其中开发宜耕未利用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较好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优化 混合蛙跳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张家界市土地利用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东国 熊鹏 方世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904-5913,共10页
土地利用多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数量结构优化,很少对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鉴于此,为提高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不仅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 土地利用多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数量结构优化,很少对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鉴于此,为提高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不仅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而且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法中的Lingo模型求取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并根据分布规则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配置在空间上,借助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结果表明:(1)201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394,旅游环境状况和旅游人文社会响应的安全度均比旅游资源环境压力低。(2)在数量结构优化下,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明显,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202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8196,比2015年提高了0.0802,处于安全的状态。(3)在空间结构优化下,林地主要分布在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地丘陵区、武陵源区以及永定区南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城区;草地主要位于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区以及武陵源区;耕地主要分布在慈利县和永定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未利用地零星分布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研究结果可为张家界市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生态安全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和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优化 CLUE-S模型 张家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土地利用优化与抗震防灾规划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亮 周锡元 +1 位作者 霍达 闫维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增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盲目增加建设用地需求量,会增大城市的危险性系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北京市地震烈度对土地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增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盲目增加建设用地需求量,会增大城市的危险性系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分析北京市地震烈度对土地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安全规划和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优化 抗震防灾 数量结构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 被引量:25
6
作者 赵筱青 李思楠 +4 位作者 谭琨 苗培培 普军伟 卢飞飞 王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6-307,I0002,共13页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 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合优化情景4种模式下2030年国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最终提出抚仙湖流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协调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分区。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先升后降,10 a间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以重要水源地、湖滨湿地和大面积自然林地为保护源,选取高程和坡度等8个阻力因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源"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边缘区、农业开发区、农业边缘区和城镇建设区;3)以生态功能分区面积为约束条件,通过Markov模型结合CLUE-S模型模拟抚仙湖流域2030年城镇建设、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城镇建设情景综合考虑生活需要以及政策指导下以开发城镇空间为主导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数量及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农业开发情景控制城镇空间规模,开发部分生态空间潜力;生态保护情景下农业空间面积有所减少,城镇空间面积少量增加;4)抚仙湖流域2030年综合优化情景模式下,根据土地功能的不同,划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农业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农业-生态空间和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农业-生态空间最小,生态空间最大;5)通过分析4种情景下区域发展的特点,结合抚仙湖流域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认为综合情景方案更合理并更适合当地的发展,其他3种单要素情景方案可为综合情景方案的实施进行相关的补充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湖泊 城镇-农业-生态空间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MCR-CLUE-S模型 抚仙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蒙蒙 张军民 +2 位作者 徐丽萍 唐湘玲 王玲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709-715,共7页
绿当量核算方法为评价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提供了统一性标准,实现了不同用地之间生态功能的定量分析和模型计算,可为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生态化解决方案。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及生态绿当量方法,设计干旱区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评分标准,测算土... 绿当量核算方法为评价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提供了统一性标准,实现了不同用地之间生态功能的定量分析和模型计算,可为土地利用优化提供生态化解决方案。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及生态绿当量方法,设计干旱区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评分标准,测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当量分值,同时评估生态绿当量的理想状态。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玛纳斯河流域绿当量比率均小于1,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趋于降低,需增加4873.3km2当量面积才能使绿当量比率达到1的标准值。(2)上游山区当量面积小但绿当量较大,应以保护和修复现有覆盖的生态功能为主;中游绿洲城市区应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景观功能为主;中下游绿洲农区是当量面积最大、绿当量值最小的核心,需通过土地整理和修复,重建生态功能。因此可知,生态绿当量模型对于干旱区土地利用优化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特别适用于探讨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调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优化 生态绿当量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土地利用优化系统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珂 肖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9-382,共4页
基于multi-agent system建立了土地利用研究体系,多尺度土地利用优化系统将multi-agent技术与GIS技术、数学模型方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智能获取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多尺度土地利用优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增长”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优化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建美 陈龙乾 宋昕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0期1-2,11,共3页
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下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指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模型算法的郊野公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颂 黄一珊 张浪 《园林》 2022年第5期4-10,共7页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优化空间结构是郊野公园规划的两大重要目标。然而,常规的郊野公园规划以游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亟待引入定量化的决策辅助郊野公园规划的合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郊野公...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优化空间结构是郊野公园规划的两大重要目标。然而,常规的郊野公园规划以游憩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复合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亟待引入定量化的决策辅助郊野公园规划的合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郊野公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以上海市浦江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搜寻以最大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空间聚集度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根据不同偏好策略对最优空间方案进行分析,为郊野公园的土地利用调整规划提供具体的空间参考和决策建议。研究采用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方案的生成和优选,经过构建决策变量、概化约束条件、设定目标函数、算法优化4个步骤进行了浦江郊野公园土地利用的算法优化。研究表明,采用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能够有效辅助规划方案的生成和效益提升,将研究区场地内零散未利用地转换为水域并与周边水面相连有利于实现空间聚集的目标,而增加林地、水域比例,构建林地水网相互交织的景观格局有利于大幅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优化 多目标优化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第二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扩展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被引量:9
11
作者 莫致良 杜震洪 +1 位作者 张丰 刘仁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9,674,共12页
传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无法灵活应对现实场景中多变的优化目标要求,也无法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根据常见的优化目标进行抽象建模,建立了可扩展的多目标体系,并与蚁群算法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可扩展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土... 传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无法灵活应对现实场景中多变的优化目标要求,也无法实现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根据常见的优化目标进行抽象建模,建立了可扩展的多目标体系,并与蚁群算法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可扩展多目标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使土地利用配置在不同目标的指导下能够灵活优化,同时实现了土地利用配置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上的统一,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参考方案.最后对该模型,以杭州市萧山区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为基础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在多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合理配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并针对不同的多目标体系,给出具有不同侧重点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蚁群算法 可扩展的多目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权衡下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乎媞 张斌 +1 位作者 鞠登平 张安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6-424,共9页
因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武汉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关键。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设置了经济优先情景、生态优先情景和综合发展情景,对比和分析... 因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武汉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关键。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设置了经济优先情景、生态优先情景和综合发展情景,对比和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结果。结果表明:(1)2000—2018年耕地、林地大量减少而建设用地迅速扩张。经济优先情景下该趋势更加明显,水域也持续萎缩。而生态优先情景下林地和水域实现增长,建设用地扩张受到约束。(2)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上看,相较于其他情景单方面地偏于生态或经济,综合发展情景下武汉市生态-经济效益均能得到提升,其耦合协调度高于其他情景,新城区普遍优于中心城区。(3)从土地利用布局上看,综合发展情景下武汉市建设用地的适度扩张保障了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注重对林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保护,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且布局较为规则。因此,综合发展情景能兼顾生态-经济目标,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能为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权衡 国家中心城市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评估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优化路径探究——以商洛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左宾 钟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95-102,共8页
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外在物质表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逐渐由增量向存量甚至减量转变,土地利用也随之由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型。本文在分析比较多期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土地... 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外在物质表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逐渐由增量向存量甚至减量转变,土地利用也随之由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型。本文在分析比较多期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土地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绩效进行评估,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含的方法剖析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变化动因,同时以商洛市中心城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而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评估 土地利用优化 转移矩阵 商洛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先进国家经验优化广东省土地利用的路径
14
作者 杨秀琴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2期77-80,共4页
阐述了美国、日本、荷兰优化土地利用的实践概况,总结这些发达国家优化土地利用的经验及其对广东省优化土地利用的借鉴意义。基于广东省土地资源禀赋和利用现状,指出完善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强化市场在土地资... 阐述了美国、日本、荷兰优化土地利用的实践概况,总结这些发达国家优化土地利用的经验及其对广东省优化土地利用的借鉴意义。基于广东省土地资源禀赋和利用现状,指出完善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强化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土地供给侧改革、优化用地结构布局、继续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等是优化广东省土地利用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利用 土地优化利用 土地优化利用路径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情景对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
15
作者 赵孟琪 李倞 王子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41,共13页
【目的】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压力,将碳中和目标融入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量化评估不同发展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00—2... 【目的】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压力,将碳中和目标融入土地利用多目标优化,量化评估不同发展情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数据,综合经济、生态、碳排放和碳储存指标构建土地利用优化模型,设置4种未来情景(自然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生态平衡发展和低碳绿色发展),分析2030年各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布局变化,并比较情景间两者响应关系的差异。【结果】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和景观生态风险的降低是各情景的共同变化。低碳绿色发展情景中总生态价值增幅最高,为896 639.170×10^(4)元,整体风险降低幅度最大,较高及高风险总占比为1.280%。在规划目标的介入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的负相关性增强,在低碳绿色发展情景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协同关系的减弱幅度较高,高价值-低风险区的占比增加至22.652%。综合所有情景,收缩建设空间并促进蓝绿空间的扩张和联通是缓解区域生态保护压力的重要举措。【结论】经土地结构优化,区域内生态价值与生态风险的权衡关系有所增强,但仍存在小型风险区的新增。低碳绿色发展情景表明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应积极采取多层级相协调的保护和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优化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多目标水源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阳 张艺 +4 位作者 涂志华 贾剑波 余新晓 孙佳美 梁鸿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为探讨首都水源地最佳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选取北京山区怀柔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5期(1990、1995、2000、2005和200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怀柔水库流域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为探讨首都水源地最佳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式,选取北京山区怀柔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5期(1990、1995、2000、2005和2008)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怀柔水库流域1990-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灰参数线性规划理论和CLUE-S 模型对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进行空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在优化配置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较2008年增加1795.4万元,增幅5.4%.其中,流域涵养水源功能价值量增加最多,为560.9万元,净化大气的价值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到9.3%.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水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柔水库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优化 灰色线性规划 CLUE—S模型 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被引量:59
17
作者 许小亮 李鑫 +1 位作者 肖长江 欧名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401-5410,共10页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把土地资源最终配置在空间上,而现有文献更多是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很少对全局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鉴于此,为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冲突,同时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空间效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进行... 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把土地资源最终配置在空间上,而现有文献更多是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很少对全局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鉴于此,为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的多目标冲突,同时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空间效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进行研究。用非线性优化模型中的理想点法求取了不同情景下最优土地利用结构,用Logistic回归提取了不同用地的优化布局规则,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优化结构为数量约束,借助CLUE-S模型的全局配置能力对各情景下的用地布局作优化,并以扬州市为实例进行阐述。结果表明:(1)优先发展经济情景下,2025年扬州土地利用经济产值是10.4×10~7万元,优先保护生态情景下,目标年生态服务价值是9.7×10~5万元,保障公众福利情景下,公众福利大小是351271 hm^2;(2)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情景变化最为敏感,而公众福利目标的敏感性最小;(3)与基期年比,发展经济与保育生态情景下的土地优化布局变化最大,前者主要是市区城镇工矿用地向东部及西北扩张,后者则是在西南丘陵及南部长江岸边配置了大量园地、林地。提出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方法可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规划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情景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理想点法 优化布局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李超 张凤荣 +2 位作者 宋乃平 孔祥斌 陈焕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55,59,共5页
该文提出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类别划分,并以此来设计优化模型的思路与方法。认为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是随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的,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的建立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土地利用管理方式的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基于白鹭生境网络优化视角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未 陈明 欧名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141-5148,共8页
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国家战略的本质就是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背景、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目标物种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为减量化依据的方法,旨在回答"建设用地怎么减?减哪里... 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国家战略的本质就是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背景、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采用目标物种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为减量化依据的方法,旨在回答"建设用地怎么减?减哪里?减多少?依据是什么?"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问题。结果表明:1)白鹭核心生境斑块距离人为干扰源较远,需减量化的建设用地数量较少,但多数核心生境斑块面积小于平均值,破碎化现象较严重;白鹭迁移廊道受人为干扰严重,需减量化的建设用地数量为6542.1 hm^2,占减量化总面积的99%以上;生态核心区经过耕地占补平衡后,城乡建设用地二次减量213.7 hm^2、新增水田208.7 hm^2;研究区建设用地减量化总面积6755.8 hm^2。2)通过增加核心生境斑块面积、提高迁移廊道通达安全性,白鹭生境网络优化了。同时完成了建设用地总量减量化,实现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减量化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 生境网络优化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碳经济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慧灵 伍世代 +2 位作者 韦素琼 林蕙灵 王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6期202-208,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低碳经济导向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及其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目标函数,获得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通过与土地规划方案对比发现,中碳排放型的的... [目的]研究基于低碳经济导向的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及其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目标函数,获得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结果]通过与土地规划方案对比发现,中碳排放型的的优化方案最佳。在该方案下,预计到2020年福州市土地碳排放量达1.30×107 t,土地经济效益为7 701.24亿元,土地生态效益为785.33亿元。[结论]低碳经济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有利于该区域经济效益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 福建省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