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下牛栏江中上段地表径流响应研究
1
作者 邓丽仙 张洪波 +4 位作者 和艳 孔功 李琳静 史丽波 郭财秀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2,89,共11页
当前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也成为政府、社会和科研工作者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研究以昆明市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水源区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所收集的研究区多期气候和土地利用数据,... 当前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对全球水文循环的影响也成为政府、社会和科研工作者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研究以昆明市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水源区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所收集的研究区多期气候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气候倾向率和M-K趋势检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利用CA-Markov模型和GIS空间叠加工具分析历史及未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SWAT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流域水文过程,开展流域径流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研究发现:(1)1965-2014年间,研究区气温总体以0.256℃/10 a的速率上升,降水总体以18.5 mm/10 a的速率减少。M-K突变检验表明1993年以后流域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流域年降水量在此期间发生多次突变但变化不显著。(2)耕地、林地、灌木和草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005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小幅降低,该变化使得产水率增加。(3)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进行对比发现,气候变化是研究区径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降水对径流影响最大。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共同作用下,洪水期径流最为敏感;二者分别作用下,土地利用变化使得流域径流呈洪水期增加、枯水期减少态势;气候变化下各月径流量变化显著,相较于枯水期,洪水期变化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地表径流响应 牛栏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地表热环境演变及其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张清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城市化加速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使得城市气候问题更加严峻。区域一体化驱动下的城市群热环境演变与土地覆盖互馈机制亟待解析。本文基于遥感(RS)影像数据,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地表热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的时空... 城市化加速推动土地利用转型,使得城市气候问题更加严峻。区域一体化驱动下的城市群热环境演变与土地覆盖互馈机制亟待解析。本文基于遥感(RS)影像数据,分析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地表热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RS指数和景观指数与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城市间的连通性、聚集性显著提升;不透水表面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不透水面扩张与高温区分布高度耦合。MGWR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植被的降温作用最为显著,超过了水体的降温效果;同时,生态工程有效缓解了热岛强度,印证了跨域治理的必要性。区域一体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地表热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结果为规划者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一体化 地表热环境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包永红 白燕英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基于1990—2020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年间土默特右旗有172.3 km^(2... 基于1990—2020年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土地生态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和转移矩阵,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分析土地生态利用时空分布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30年间土默特右旗有172.3 km^(2)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动态变化,区域整体生态质量好转;以10年为单位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依次为7.3%、12.3%和7.3%,土地利用或覆盖变化稳定性高,对土地的开发强度适中,土地生态利用状况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利用 覆盖变化 生态格局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车尔臣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夏季区域气候的影响
4
作者 高珞婷 梁捷宁 +1 位作者 张镭 王彬睿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8-1108,共11页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大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产生影响,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有助于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定区域政策,特别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敏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车尔臣河流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TD)东缘,...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大气相互作用对区域气候产生影响,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有助于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制定区域政策,特别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敏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车尔臣河流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TD)东缘,是保护且末县不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吞噬的唯一防线。近20年来,人为活动使当地植被增加、水体面积扩大,但这种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分别使用2001年和2021年的MODIS MCD12Q16.1(MCD12Q1)版本全球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集,设置对照实验研究车尔臣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2021年7月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车尔臣河流域水体和绿地增加使地表蒸散总值增加了2.95 mm,地面2 m比湿均值增加了2×10^(-4)kg·kg^(-1);水汽的增加使流域南部山坡区域降水增加,流域北部受反气旋性气流控制,降水没有明显变化;地表绿化和水体增加导致的降水量增加不能补充地表蒸散增加损失的水分。台特玛湖面积恢复区域气温显著降低,平均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降低1.8℃和1.3℃;台特玛湖以外的区域,地表植被的增加通过调节蒸散、地表反照率和大气长波辐射等多种途径影响气温,使流域北部最高温升高、最低温降低,流域南部最高温降低、最低温升高;总体而言,地表反照率减小造成的地面净辐射增加起主导作用,净辐射平均增加7.35 W·m^(-2),地面平均气温升高0.21℃。车尔臣河流域水体和绿地增加区域向塔克拉玛干沙漠(TD)地区输送了部分水汽,使TD地区5 km以下水汽含量增加,通过调节辐射使TD地区温度升高,其中,大气逆辐射的增加占主导作用,使区域平均气温升高0.3℃;在反气旋性气流控制下,TD地区降水基本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WRF 地表蒸散 降水 区域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的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时空变化及预测
5
作者 郭桓超 何湜 +2 位作者 闫戈丁 李慧 景海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共8页
为了研究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武汉大学发布的CLCD 30 m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道路、自然、地形、人口、经济和土壤6类驱动因素数据,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 为了研究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以武汉大学发布的CLCD 30 m土地覆盖数据为数据源,结合道路、自然、地形、人口、经济和土壤6类驱动因素数据,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研究太行山地区的土地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这一变化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模拟太行山地区2035年的土地覆盖模式.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太行山地区农田、灌木、草地和荒地的面积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森林、水体和不透水面积呈上升趋势.(2)2020—2035年,仅水体转变为下降趋势,其他各土地覆盖类型变化趋势保持不变.(3)道路、自然、地形和土壤因素整体上对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具有较强影响,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生成土地利用 太行山区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驱动因素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响应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珍 冯徽徽 +3 位作者 王诗涵 邹滨 李世杰 王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遥感 CLUE-S模型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荣维康 徐天乐 +3 位作者 葛小东 穆晓雅 曾妍玉 曹聪格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6,283,共10页
[目的]土地利用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政府部门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 [目的]土地利用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为政府部门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2期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数据的空间处理、像元二分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研究湖北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①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其面积大小顺序为:林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未利用地。②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平均值上升了6.50%。林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建设用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③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植被覆盖度增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的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局部地区也存在植被退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北省中南部及襄阳北方部分区域。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FVC转移过程中,耕地较高植被覆盖与高植被覆盖之间的转移过程最为剧烈,林地不同等级植被覆盖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的47.87%,草地不同水平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量占转移总量比例较小,仅为3.40%。[结论]2000—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相互转移,尤其是林地、耕地及草地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均有所增加,使得湖北省近20a来整体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NDVI 植被覆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RU的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嘉伟 黄宏胜 +1 位作者 张浩填 卢鑫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50,共7页
为定量分析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特征,以2005—2019年实测径流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SWAT模型,在HRU(水文响应单元)尺度分析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SWAT模型在抚河上游有较好... 为定量分析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特征,以2005—2019年实测径流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SWAT模型,在HRU(水文响应单元)尺度分析地表径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表明:(1)SWAT模型在抚河上游有较好的适用性;(2)2005—2019年抚河上游土地利用主要类型为林地和耕地,而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3)抚河上游土地日益细碎化,主要是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状扩张造成耕地破碎导致HRU数量增加;(4)抚河上游流域月地表径流系数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全年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扩张,抚河上游地表径流呈增加趋势;(5)2005—2019年4期土地利用现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大小次序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上游 HRU 地表径流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表温度响应遥感监测 被引量:27
9
作者 杜培军 陈宇 谭琨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海湿地最主要的LUCC类型是人类主导型,且以自然类型向人工类型转化最为显著;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等自然景观总面积减少了385.52 km2,养殖场、盐田及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总面积增加了376.97 km2;人为干扰是湿地LUCC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在LUCC的影响下,湿地地表温度也有显著波动,多数湿地类型都有不同层次的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RS) 分类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LUCC) 地表温度( 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地表蒸散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黎明 周云轩 王钦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7-912,共6页
地表蒸散作为地表水分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地表蒸散量的大小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反过来,土地覆盖类型又控制地表蒸散量的大小。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地表蒸散在生... 地表蒸散作为地表水分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地表蒸散量的大小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反过来,土地覆盖类型又控制地表蒸散量的大小。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地表蒸散在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作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理论,计算了研究区1986、1996和2000年的蒸散量,并与对应年份的不同土地类型数据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研究区草地、沙地和盐碱地的蒸散量都在变大,其中以沙地蒸散量增长最快,草地次之,盐碱地增长最小,为土地类型向盐碱地和沙地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地表蒸散加剧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环境 地表能量平衡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百色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11
作者 杨顺威 金善婷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0期4-6,共3页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为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基于1990—2020年广西百色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全面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利用遥感数据解译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揭示百色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草地减少导致碳储量和水源涵养能力显著下降,建设用地扩展加剧了生态功能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地理信息系统(GIS) 广西百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与地表基质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业泽 秦天 +3 位作者 裴阳 高远 关雨男 寇福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5-318,共4页
地表基质层是支撑与孕育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是约束地上各类自然资源生长的重要圈层(侯红星等,2022),作为地表土地利用的重要联系纽带,特别是作为土地资源的本底支撑层,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研究,能够对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 地表基质层是支撑与孕育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是约束地上各类自然资源生长的重要圈层(侯红星等,2022),作为地表土地利用的重要联系纽带,特别是作为土地资源的本底支撑层,开展地表基质调查研究,能够对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宜荒则荒”的原则科学合理调整自然资源规划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孙兴涛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基质 P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2020年攀枝花市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佳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53-55,共3页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年来城市扩张同时,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攀枝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市土地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14
作者 郜敏娜 胡永翔 +2 位作者 尚国琲 秦占飞 谢宝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73-79,共7页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 廊坊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土地资源优化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廊坊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及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廊坊市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数据和当地的植被覆盖指数,并利用该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结构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2000—202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2%,各土地类型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转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多维向转化是引起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变化的直接表现形式。2000—2020年廊坊市植被覆盖度变化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 时空动态变化 廊坊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未来格局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康 公丽 +2 位作者 宋小青 张永勇 刘昌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7,共13页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 解析黄河水源涵养区历史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于保护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和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及其三大子区(Ⅰ黄河上游水源区、Ⅱ渭河南山区、Ⅲ伊洛河区),基于1990—2020年的土地覆盖产品数据,采用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CA-Markov模型等方法,分析LUCC特征、探测驱动因素和预测未来期(2025年)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自2000s以来,研究区及分区地类呈现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的2条主线变化趋势,其中,全区LUCC主要受到粮食产量、高程和人口密度驱动,Ⅰ区、Ⅱ区和Ⅲ区LUCC的主导驱动因素分别是高程、人口密度和粮食产量。未来生态保护情景相对于自然发展情景,耕地和建设用地扩张将受到约束,能更好地保障生态用地面积以支撑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6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2 位作者 柴崎亮介 唐华俊 陈仲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3-578,共6页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 在查阅国内外大量LUCC模型应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基于Agent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ABM/LUCC)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指出ABM/LUCC模型提出的背景,并对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重点论述ABM/LUCC模型的主要研究问题以及该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农业土地利用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分析总结目前模型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模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主体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LUCC 模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澜港湾红树林景观变化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耀军 郭志华 +3 位作者 郭菊兰 武高洁 吕烈标 李文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2.2万hm2,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及曾经分布面积的十分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减少了约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澜港 红树林 景观变化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长沙市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历华 曾永年 柳钦火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4期47-52,I0004,共7页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 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首先计算长沙市地表亮度温度,然后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MNDWI(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NDBI(归一化建筑指数)和NDBaI(归一化裸土指数)4个指数,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长沙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城市热岛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长沙市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张,城市热岛范围也不断增大;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会改变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城市用地和裸地是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贡献因素,水体和林地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地表温度与4种归一化指数的回归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地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TM/ETM^+ 城市热岛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地表温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3 位作者 武高洁 郭志华 林广旋 吴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9,共8页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 红树林 景观过程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程与坡度对巫山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马泽忠 周爱霞 +1 位作者 江晓波 周万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09,183,共4页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叠加、矢量数据之间的叠加以及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相互转换的方法,研究了高程和坡度对巫山县近1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叠加、矢量数据之间的叠加以及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相互转换的方法,研究了高程和坡度对巫山县近1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随高程与坡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山县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动态变化 高程 坡度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