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1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2 位作者 武思宏 王云琦 张满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122,共8页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44%、75%和86%;流域在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比前期(1986—1994年)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输沙量减少较大.从年内径流输沙变化来看,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的减沙效应在5月和9月更为显著;而对于治理流域的两期土地利用时期,各月降水越多,后期时的流域月均输沙量比前期减少越多.暴雨洪水过程线和输沙过程线分析表明,土地覆被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降雨和洪水流量频率分析表明,治理流域在前后两期土地利用时期,若具有相同频率分布的雨强,则任一重现期下流域后期土地利用时期的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输沙 频率分布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可视化模拟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罗格平 陈小钢 +1 位作者 王涛 陈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1,共7页
新疆绿洲集中了全疆90%以上的人口和95%以上的社会财富。绿洲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在新疆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绿洲环境变化需要成熟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规划与决策同... 新疆绿洲集中了全疆90%以上的人口和95%以上的社会财富。绿洲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在新疆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绿洲环境变化需要成熟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规划与决策同样需要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方式。目前,地图、遥感和GIS结合的应用方法,已经非常普遍应用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并有效地揭示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时空模式。由于这些方法表现三维景观时,容易产生空间信息的丢失和理解的困难,且不易再现环境的动态变化。GIS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可模拟真实景观和再现时空变化过程。本文以三工河绿洲为例,针对新疆典型绿洲的LUCC,对GIS与V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典型绿洲LUCC的途径,为有效地认识和研究绿洲环境变化、设计和规划它的未来,提供了动态交互的可视化模拟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新疆 覆盖变化 绿洲 社会财富 可持续发展 GIS 环境变化 地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常斌 杨林山 +1 位作者 杨文瑾 王帅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855,共8页
系统收集和整理1970s后期至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水文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利用指数、转移矩阵、动态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结果表明,过去30 a,洮河流域总体表现为林、草面积减少... 系统收集和整理1970s后期至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水文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利用指数、转移矩阵、动态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结果表明,过去30 a,洮河流域总体表现为林、草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升。驱动因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洮河流域LULCC受"区域经济+农耕因素+城镇化和气候"3个主成分大类的交互影响和驱动;基于此构建的LULCC多元回归驱动模式,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气候对LULCC的驱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机制 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景玉 杨胜天 +1 位作者 徐宗学 李发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8,共8页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河流与耕地面积在汛期和非汛期均呈减小趋势,而裸地的面积却逐渐增大,林地面积不论是在汛期还是在非汛期,其波动都不大.季节性淹水区内各生态系统除砾石滩地面积略有增加外,其他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受水位变动的影响较大;台地和阶地区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草地和裸地面积有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在水位变动的影响下草地分布的高程有所升高;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受水位变动的影响不大.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正朝单一性、不均匀化的方向发展;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相对优势度也有一定的增加,研究区受阶地上各生态系统类型的支配程度正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景观格局 水位变动 三门峡水库 回水变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的图谱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臧淑英 计爽 +1 位作者 李雁 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32-237,共6页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及丰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应用实例,该文利用大庆市1978、1988、1996和2003年4期矢量数据,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构建和分析了大庆市1978—19881、98...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及丰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应用实例,该文利用大庆市1978、1988、1996和2003年4期矢量数据,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构建和分析了大庆市1978—19881、988—19961、996—2003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图谱,并在SPSS软件的支持下运用马尔可夫预测法预测了大庆市未来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庆市农业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迅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和工业较发达地区;同时大庆市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文中定性地分析了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图谱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小汎 陈文波 +3 位作者 沈润平 邱建旺 赵丽红 叶明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 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 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体现的。在论述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意义、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42
7
作者 赵米金 徐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问题一向都是研究的重点。结合近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环境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大气质量...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问题一向都是研究的重点。结合近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环境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大气质量以及区域土壤、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江波 蔡运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前科学(无范式)到科学(以范式为标志)的历史过程。认识LUCC研究范式及其转变的内涵和实质对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提高解释和预测能力。本文以库恩...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前科学(无范式)到科学(以范式为标志)的历史过程。认识LUCC研究范式及其转变的内涵和实质对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提高解释和预测能力。本文以库恩的"范式"和"范式转变"为基本脉络,剖析了LUCC研究中的实证主义范式、科学人文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以及复杂性范式,并指出范式及其转变主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实证主义范式强调决定论以及主客体分离,认为应把经验与逻辑分析作为客观地认识现实的基础,它贯穿LUCC不同发展阶段,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主导着LUCC研究;科学人文主义在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修正了它们的片面性;结构功能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宏观层面的许多重要理论见解和研究方法,值得LUCC研究者关注和借鉴;复杂性范式强调土地系统的非线性、自组织、连通性等特征,为LUCC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利用复杂性理论研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复杂土地系统,体现了当前LUCC研究的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范式转变 实证主义 科学人文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复杂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8
9
作者 江晓波 马泽忠 +4 位作者 曾文蓉 周万村 周爱霞 李爱农 孙育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三峡地区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这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IS技术,阐明了20世纪最后10年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库区土地利用... 三峡地区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这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IS技术,阐明了20世纪最后10年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10年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衰减;(2)建设用地以高速增长,增幅达21528.09hm2;(3)耕地减少的幅度较大,达18399.29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4)林地面积总趋势是减少,主要转变为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有林地减少的幅度较大,达7411.93hm2;(5)草地的面积总体增加,主要源自于林地和旱地的变化;(6)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分为3个主导因子变化区域:耕地-城镇型、林灌-耕地型和复合型;(7)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因素、人口压力、宏观政策及三峡工程4个方面,这4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共同影响库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驱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水文动态响应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2 位作者 武思宏 张满良 李建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23,共10页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桥子东、西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较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系数分别减少约50%、85%和90%...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桥子东、西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较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系数分别减少约50%、85%和90%;流域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较前期(1986~1994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73.6%,且随降雨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响应增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具有季节性特征,治理与非治理流域多年平均最大月径流系数减少时期与流域最大地表覆盖期具有一致性,即5月份径流系数减少值最大;同一降水条件下流域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的差异。流域洪水径流量与场降雨量和30min最大雨强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场降雨量与30min雨强对治理流域洪水流量的影响要强于非治理流域;暴雨在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比流域的洪峰流量差异减小,即森林植被对洪水的影响减弱。经洪水频率分析,认为流域前后两期土地利用若具有相同频率的降雨强度,则一定频率范围内洪峰流量对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产生明显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水文动态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李瑞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和陡坡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直接威胁到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中游的围湖造田等损害了湖泊的生态功能 ,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化肥...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和陡坡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直接威胁到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中游的围湖造田等损害了湖泊的生态功能 ,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农田污水灌溉等成为长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构想 :以山 -河 -湖 -海互动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联系为纽带 ,揭示系统自组织、自反馈机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数学模型 ,动态模拟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水文及水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水环境 非点源污染 长江流域 化肥 农药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 被引量:52
12
作者 王兵 臧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1,共6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推动的核心研究项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LUCC研...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推动的核心研究项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LUCC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就我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驱动机制、变化影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研究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驱动机制 优化配置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黎黎 马振刚 王宝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924-6926,共3页
以1995、2000年两期的遥感数据和其他GIS数据、专题图等为基础,利用交互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对张家口洋河流域5年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洋河流域 遥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石家庄市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连民 毛任钊 +2 位作者 翟正丽 田儒雅 杨萍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6-248,256,共4页
以1993年TM和2000年ETM+图像为信息源,分析了石家庄市区1993~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居民点和耕地为主;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加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了5.49%;耕地、林地和园地减少,耕地减少最多,耕... 以1993年TM和2000年ETM+图像为信息源,分析了石家庄市区1993~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以居民点和耕地为主;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加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增加了5.49%;耕地、林地和园地减少,耕地减少最多,耕地和园地主要转为居民点,林地转为居民点和未利用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建成区扩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萍 刘康 李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9-112,共4页
本文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HJ-1卫星CCD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得到西安市2000、2005及201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从空间分布变化、结构变化、类型转换及景观破碎度等角度,定量分析2000-2010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 本文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HJ-1卫星CCD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得到西安市2000、2005及201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从空间分布变化、结构变化、类型转换及景观破碎度等角度,定量分析2000-2010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建成区扩展状况。结果表明:10年间,西安市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及林地;2010年西安市建成区面积较2000年增长了54.11%,空间分布上由城市中心向周边县区迅速扩张,导致周边连续分布的植被及未利用地趋势景观破碎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建成区扩张 空间变化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黑碳气溶胶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俊秀 牟凤云 +2 位作者 田甜 陈林 李秋彦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4-732,共9页
基于2000—2015年MERRA-2的黑碳气溶胶(BC)空间分布数据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成渝城市群BC浓度的时空分异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特征,探讨BC浓度对LUCC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基于2000—2015年MERRA-2的黑碳气溶胶(BC)空间分布数据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成渝城市群BC浓度的时空分异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特征,探讨BC浓度对LUCC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成渝城市群BC浓度在整体上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同心圆格局,且这一态势在15 a中没有发生明显改变;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年均浓度分别为3.86、4.97、4.91和4.51μg·m^(-3),以2005年为拐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2005年高值区的空间范围最大,经历了扩张-收缩的变化过程;在季度水平上表现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秋冬季BC污染形势严峻;(2)2000—2015年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主要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该时期3种地类面积总和的占比均在94.61%以上,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以耕地与草地连续减少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为LUCC的主要特征,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略有增加;(3)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下的BC浓度总体上呈现出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林地>未利用地>草地的特征;在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转换方式下,当人工用地转为自然用地时BC浓度降低,当自然用地转为人工用地时BC浓度增加;(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局域拟合系数较高区域的LUCC对BC浓度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黑碳气溶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小汎 沈润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是LUCC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机制,指出空间分析是研究LUCC机制的有效方法,然后着重论述了对地图的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是LUCC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机制,指出空间分析是研究LUCC机制的有效方法,然后着重论述了对地图的空间分析技术、空间统计分析、LUCC模型等空间分析方法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并就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方向,以期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提出较明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变化机制 LUCC 生物圈 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以张家口云州水库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丽 秦富仓 姚云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4-228,共5页
以张家口云州水库流域为例研究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收集研究区1968年、1980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采用MapGIS解译得到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 以张家口云州水库流域为例研究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收集研究区1968年、1980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采用MapGIS解译得到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图,采用ArcView分析获得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利用研究区逐日降水量和径流量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时期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华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径流具有显著影响。1981-2000年间植被条件较好的土地利用较1968-1980年间产流有所减少,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了22.22%。在相同的降水条件下,根据不同土地利用降水与径流的拟合曲线进行预测,发现1981-2000年间土地利用产流比1968-1980年间减少了15%~30%。不同土地利用在相同降水条件下的产流仅在生长季节具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在枯水季节无显著影响。植被条件好的时期产流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响应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华北土石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管理决策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彦随 樊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31-34,共4页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L U 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新时期面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的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对其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关键词 国土管理决策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韶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26,共3页
通过SWAT模型数据库的建立、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验证,模拟了泾河流域1992—2001年的月流量过程,并将构建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分别输入SWAT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 通过SWAT模型数据库的建立、参数敏感性分析、率定、验证,模拟了泾河流域1992—2001年的月流量过程,并将构建的5种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分别输入SWAT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草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年均流量减小;地表裸露无植被时,年均流量比模拟期增大20.36%;地表全部为林地草地时,年均流量比模拟期减小7.68%;退耕还林和土地进一步退化时,年均流量均有所增大,但增幅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水文效应 SWAT模型 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