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结压力相关的黏土动力特性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方成 尚守平 王海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7-1444,共8页
对一种粉质黏土进行了不同固结压力下的循环单剪试验,得到了相应各固结压力下的动剪模量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幅值非线性变化的Gd-γd曲线和D-γd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归一化。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归一化以后的动力特性曲线,仍然因固结压力... 对一种粉质黏土进行了不同固结压力下的循环单剪试验,得到了相应各固结压力下的动剪模量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幅值非线性变化的Gd-γd曲线和D-γd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归一化。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归一化以后的动力特性曲线,仍然因固结压力不同而出现差异;固结压力越大,Gd/Gdmax-γd曲线衰减越慢,而D/Dmax-γd曲线增加也越缓。通过建立最大动剪模量、最大阻尼比和参考剪应变与固结压力之间的试验关系式,建议了一种实用的固结压力相关的黏土动力特性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表明,场地土体动力特性随固结压力而变化的特征不但会影响场地地震反应的幅值,而且将影响其频谱特性,且场地覆盖层厚度越大,影响越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压力 土动力特性 非线性 粉质黏 循环单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隽 赵冠宇 +1 位作者 祁晓煜 史晓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2-37,80,共7页
结合自由场地土振动台试验,对比了随机子空间迭代(SSI)方法、经验模式分解结合希尔伯特变换(EMD+HT)方法和频域分解(FDD)方法识别场地土卓越频率、阻尼比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激励类型、不同土层深度和大阻尼比情况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 结合自由场地土振动台试验,对比了随机子空间迭代(SSI)方法、经验模式分解结合希尔伯特变换(EMD+HT)方法和频域分解(FDD)方法识别场地土卓越频率、阻尼比的适用性,以及不同激励类型、不同土层深度和大阻尼比情况对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随机激励,当阻尼比较小时,上述3种方法均能准确识别出场地土卓越频率;而大震时土体卓越频率、阻尼比与振动过程耦合,此时经验模式分解结合希尔伯特变换方法可以给出合理的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土动力特性 振动台试验 随机子空间迭代 经验模式分解 频域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对K_0固结饱和粘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华 赵致艺 赵晨玲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22,共5页
通过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k0固结饱和粘土在0.5 Hz、0.1 Hz与0.01 Hz循环应力作用下,循环强度与土样破坏时最终累积孔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循环频率从0.1 Hz减少至0.01 Hz时,若循环应力作用下三轴土样发生应力反向,k0固结饱和粘土循环... 通过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k0固结饱和粘土在0.5 Hz、0.1 Hz与0.01 Hz循环应力作用下,循环强度与土样破坏时最终累积孔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循环频率从0.1 Hz减少至0.01 Hz时,若循环应力作用下三轴土样发生应力反向,k0固结饱和粘土循环强度大约降低3%左右;若没有应力反向,且当循环破坏次数从10变化至1 000时,循环强度的降低不超过1%,若循环破坏次数大于1 000时,循环频率的改变对循环强度基本没有影响。对于有应力反向情况,循环频率减小将导致最终累积孔压比增加;对于无应力反向情况,循环频率改变对最终累积孔压比的影响并不显著。循环频率对最终累积孔压比的影响与其对循环强度的影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强度 土动力特性 k0固结粘 循环频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NaCl溶液对黏土动力特性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庄心善 潘睿捷 夏顺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3-410,共8页
针对黏土易与水结合,孔隙溶液环境变化对黏土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使用GDS真/动三轴仪对黏土试样进行模拟交通循环荷载下的分级加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孔隙溶液、振动频率对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和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分析骨干曲线... 针对黏土易与水结合,孔隙溶液环境变化对黏土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使用GDS真/动三轴仪对黏土试样进行模拟交通循环荷载下的分级加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孔隙溶液、振动频率对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和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分析骨干曲线及弹性模量的发展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分析NaCl溶液浓度和振动频率改变前后试样的孔隙分布规律,得到微观孔径与动力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和振动频率的升高,应力-应变曲线和动弹性模量曲线呈上移趋势;阻尼比-动应变曲线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上升,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NaCl溶液浓度升高,水化反应产生的胶体增多,微填充作用可有效减少小孔隙,振动频率增加则使得片状颗粒间距被压缩,层状结构减少,土体更加密实,有效减少大孔隙。研究得出的含NaCl溶液黏土受孔隙溶液浓度与振动频率变化的影响规律,可为研究其他环境下黏土的强度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孔隙溶液 循环动荷载 分级加载 土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室加筋对橡胶砂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方成 吴孟桃 +2 位作者 陈巨龙 张云飞 郑玉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6-1625,共10页
橡胶砂作为轻质耗能填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土工格室加筋可提高橡胶砂的抗剪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针对关于橡胶砂或加筋橡胶砂动力特性的认知缺乏的现状,通过大尺寸循环单剪试验研究了橡胶砂分别在有无土工格室加筋情况下在水平... 橡胶砂作为轻质耗能填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土工格室加筋可提高橡胶砂的抗剪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针对关于橡胶砂或加筋橡胶砂动力特性的认知缺乏的现状,通过大尺寸循环单剪试验研究了橡胶砂分别在有无土工格室加筋情况下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获得了加筋和非加筋橡胶砂的滞回曲线、动剪模量曲线和阻尼比曲线,并应用Stokeo–Darendeli模型对橡胶砂动力特性进行拟合,得到了加筋和非加筋橡胶砂的动力特性参数。基于对比分析,揭示了土工格室对橡胶砂动力特性影响的规律与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土工格室加筋能限制橡胶砂中剪切带的发展,使得橡胶砂在大应变下的滞回曲线反S形特征减弱、阻尼比增大;(2)由于网兜效应引起颗粒接触法向应力增大,土工格室加筋使橡胶砂动剪模量增大,且随着橡胶含量的增高而增大愈明显;(3)土工格室的加入降低了循环加载次数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并使得橡胶砂最大动剪模量随橡胶含量和竖向压力变化的速率减小。给出的土工格室加筋对橡胶砂动力特性影响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后续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砂 工格室加筋 土动力特性 循环单剪试验 大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微型桩群桩支护黄土滑坡的土-桩动力响应分析
6
作者 解庆禹 黄强兵 +5 位作者 孙玉军 马宗源 周恒 孟凡东 郭治宇 余岱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微型桩具有施工快速便捷和扰动小等优点,已在黄土滑坡快速治理中得到了应用。为揭示微型桩群桩支护黄土滑坡动力响应规律,该文基于动态黏弹塑性本构模型(VEP模型),研究微型桩与滑坡地震动力相互作用机制,探讨合理桩间距。结果表明:激振... 微型桩具有施工快速便捷和扰动小等优点,已在黄土滑坡快速治理中得到了应用。为揭示微型桩群桩支护黄土滑坡动力响应规律,该文基于动态黏弹塑性本构模型(VEP模型),研究微型桩与滑坡地震动力相互作用机制,探讨合理桩间距。结果表明:激振后VEP模型计算结果对地震量级较敏感,模型考虑了土的黏弹塑性,能够合理的反映地震作用下坡体位移规律;地震作用下微型群桩的桩身产生弯剪组合破坏,主要破坏位置位于滑面上下2~4倍桩径处;建议微型群桩的列间距采用5~7倍桩径,排间距采用3~4倍桩径进行布设。研究结果可为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防治的数值分析与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数值模拟 土动力特性 桩间距优化 滑坡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力历史对非饱和粉土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宣 孙德安 张俊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29-2836,共8页
以非饱和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吸力可控的动三轴仪对其进行动力变形试验,得到了在不同净围压和不同吸力路径下非饱和粉土试样的骨架曲线、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研究了先脱湿后吸湿的吸力历史对其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净围... 以非饱和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吸力可控的动三轴仪对其进行动力变形试验,得到了在不同净围压和不同吸力路径下非饱和粉土试样的骨架曲线、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研究了先脱湿后吸湿的吸力历史对其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净围压和吸力下,非饱和粉土试样经历过先脱湿后吸湿的骨架曲线和动弹性模量比仅经过脱湿的要高,而试样经历过先脱湿后吸湿的阻尼比比仅经过脱湿的要小;此外,随着非饱和粉土试样经历过最大吸力的增大,其骨架曲线和动弹性模量增大,而阻尼比减小。试验结果可用非饱和土的平均骨架应力和弯液面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来解释,并用两项联合预测非饱和土试样的最大剪切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变形特性 吸力控制动三轴试验 非饱和 吸力历史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动力参数对土层动力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4
8
作者 王绍博 丁海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本文通过关便指出了不同的土动力特性经验关系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分析结果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特别是对大震作用下的土层反应。这一计算结果可作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范的参考。
关键词 土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地震动反应谱 动剪切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描述软土不排水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拟动力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建华 李书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1-428,共8页
依据等效黏弹性理论与蠕变理论,建立了描述一般应力状态饱和软土不排水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拟动力本构关系。该关系包括三个基本参数:循环剪切模量,阻尼比与增量循环累积应变。利用循环剪切模量与阻尼比随土单元八面体剪应变的变化描述... 依据等效黏弹性理论与蠕变理论,建立了描述一般应力状态饱和软土不排水循环应力应变响应的拟动力本构关系。该关系包括三个基本参数:循环剪切模量,阻尼比与增量循环累积应变。利用循环剪切模量与阻尼比随土单元八面体剪应变的变化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的不排水循环应变,依据Mises蠕变势函数与正交流动法则确定循环累积应变增量。通过饱和软土不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压缩试验确定这些变化关系。按确定出的参数预测循环三轴拉伸与循环扭剪试验结果。预测出的循环拉伸试验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八面体剪应变的变化与试验结果吻合。对于循环扭剪试验,当循环偏应力与静偏应力方向一致时,预测出的循环累积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变化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当循环偏应力与静偏应力作用方向不一致时,预测出的循环累积应变与试验结果相比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特性 动本构关系 等效黏弹性 循环累积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层几何特性与剪切波速对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方成 武景芳 +1 位作者 陈斌 赵成齐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0-852,共13页
软土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本文应用一维真非线性场地反应分析方法,对某单层匀质场地内软土层的几何特征(厚度与埋深)和剪切波速变化对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的存在... 软土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一直以来是地震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本文应用一维真非线性场地反应分析方法,对某单层匀质场地内软土层的几何特征(厚度与埋深)和剪切波速变化对地面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软土层的存在使得场地加速度幅值分布在软土层处发生突变,随着软土层几何特性和剪切波速的不同,这种突变可能使得地面峰值加速度增大或减小;存在一个由软土层厚度、埋深和相对剪切波速三个参数构成的临界状态面,当软土层的状态位于临界面以内时,软土层对地面峰值加速度起放大效应,且加速度效应系数随着上述三个变量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软土层位于临界面以外时,其对地面峰值加速度起衰减效应,加速度效应系数随着上述三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根据算例的参数分析建立了其临界面方程,并提出了估计软土层加速度效应系数的经验公式,可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 场地效应 土动力特性 场地反应分析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0固结饱和黏土的循环强度特性
11
作者 王建华 廖智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通过k0固结饱和黏土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固结压力、不排水增量静偏应力对k0固结饱和黏土循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增量静偏应力比下,不同固结压力对应的循环强度曲线有良好的一致性;当增量静偏应力比从0.15增至0.7时,同一循环破... 通过k0固结饱和黏土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固结压力、不排水增量静偏应力对k0固结饱和黏土循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增量静偏应力比下,不同固结压力对应的循环强度曲线有良好的一致性;当增量静偏应力比从0.15增至0.7时,同一循环破坏次数下的循环强度增大18%左右;由于土样破坏时的应力圆与Mohr-Coulomb强度包线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所以可利用Mohr-Coulomb强度关系描述无应力反向时k0固结饱和黏土循环强度的变化;若略去增量静偏应力的影响,则按照较小增量静偏应力对应的Mohr-Coulomb循环强度指标分析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偏于安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 循环强度 土动力特性 循环三轴试验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城区黏性土与粉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国兴 韩勇 梁珂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3-172,共10页
利用自振柱试验仪,研究了徐州城区41个钻孔、165个黏性土和粉土原状土样的动剪切模量比G/G_(0)和阻尼比λ随剪应变幅值γ_(a)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有效围压、塑性指数和地质年代对徐州城区Q_(3)和Q_(4)黏土、Q_(4)粉质黏土与Q_(4)粉土G/G_(... 利用自振柱试验仪,研究了徐州城区41个钻孔、165个黏性土和粉土原状土样的动剪切模量比G/G_(0)和阻尼比λ随剪应变幅值γ_(a)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有效围压、塑性指数和地质年代对徐州城区Q_(3)和Q_(4)黏土、Q_(4)粉质黏土与Q_(4)粉土G/G_(0)-γ_(a)和λ-γ_(a)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围压越大,塑性指数越大,相近深度土样的地质年代越新,土体的非线性越弱;给出了3类土的G/G_(0)-γ_(a)和λ-γ_(a)关系的上、下包络线,定量地分析了土类、有效围压、塑性指数和地质年代等因素对各类土G/G_(0)-γ_(a)和λ-γ_(a)经验关系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预测G/G_(0)-γ_(a)和λ-γ_(a)的经验公式。该成果有利于对徐州城区土动力特性的认知,并对该地区工程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泥夹层对香港软土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玉龙 周锦添 +1 位作者 郭迅 袁一凡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选择了香港有代表性的8个典型场地,通过钻探、现场剪切波速测量和土样动力实验建立了场地的分析模型,用21次地震的128条基岩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了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对带海泥软夹层的砂质回填土场地,地震动的... 选择了香港有代表性的8个典型场地,通过钻探、现场剪切波速测量和土样动力实验建立了场地的分析模型,用21次地震的128条基岩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计算了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对带海泥软夹层的砂质回填土场地,地震动的长周期分量(1.2~1.5s)被显著放大了,现有抗震 规范的设计反应谱不能反映这类场地的反应特性。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了分别适合有、无软夹层场 地的归一化设计反应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应 场地 海泥 土动力特性 软泥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基震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冬丽 王兰民 王玉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4,共7页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黄土地基的震陷量预测 ,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地基地震沉陷特性与场地条件、基础形式、土动力特性等因素的相关关系 ,为黄土地基基础的抗震增稳设计与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本构模型 场地 地基震陷 土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深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慧明 付惠姣 +1 位作者 梅涛涛 高志兵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两个重要的土动力学参数,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本文通过对取自江苏地区的397个原状黏性土样进行自振柱试验,深入研究了土的埋藏深度对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 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两个重要的土动力学参数,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本文通过对取自江苏地区的397个原状黏性土样进行自振柱试验,深入研究了土的埋藏深度对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影响,结果发现:各类土的最大剪切模量均随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在统计意义上呈指数关系;埋深对黏性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曲线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的程度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关系曲线受埋深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因土类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从本次结果来看,埋深对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的影响最大,对淤泥质土和粉土的影响次之,对黏土和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影响最小,且每种土动剪切模量与剪应变的关系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受埋深的影响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此外建立了土层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验证了考虑埋深对土动力学参数影响的必要性,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 土动力特性 共振柱试验 样埋深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振动弱化性态的边界面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华 杨召焕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4,共7页
基于增量弹塑性边界面理论,构建一种可以描述振动应力作用下饱和黏土弱化的边界面应力应变关系。该关系利用具有严谨理论基础的旋转硬化法则描述振动应力作用过程中边界面大小与位置的变化,并将塑性累积偏应变长度作为反映振动应力历史... 基于增量弹塑性边界面理论,构建一种可以描述振动应力作用下饱和黏土弱化的边界面应力应变关系。该关系利用具有严谨理论基础的旋转硬化法则描述振动应力作用过程中边界面大小与位置的变化,并将塑性累积偏应变长度作为反映振动应力历史对饱和黏土应力应变响应影响的状态参数,通过建立包含状态参数的塑性模量插值关系描述饱和黏土振动弱化应力应变响应,进一步按照正交流动法则形成增量应力应变关系。该关系包含9个参数,其中5个是剑桥模型参数,其余4个参数有相对明确的物理意义。利用所构建的边界面应力应变关系,对两种黏土的等压固结不排水静三轴试验和动三轴试验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一关系能够较好描述振动应力作用下饱和黏土刚度与强度弱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 的本构 振动弱化 边界面 土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0固结饱和粘土三轴压缩与拉伸循环强度之间的关系
17
作者 王建华 赵晨玲 赵致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17,共5页
针对有应力反向与无应力反向两种循环应力条件,进行了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压缩与拉伸强度试验。为了分析三轴压缩与三轴拉伸循环强度之间关系,依据3个围压下三轴压缩循环强度试验结果,确定了与不同循环破坏次数对应的Mohr-Coul... 针对有应力反向与无应力反向两种循环应力条件,进行了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循环三轴压缩与拉伸强度试验。为了分析三轴压缩与三轴拉伸循环强度之间关系,依据3个围压下三轴压缩循环强度试验结果,确定了与不同循环破坏次数对应的Mohr-Coulomb循环强度指标。据此预测k0固结土样三轴拉伸循环强度,预测结果小于实测结果,当循环破坏次数为2 000时,两者之间相对偏差为13%左右。因此,可以依据Mohr-Coulomb强度理论建立k0固结饱和粘土不排水三轴压缩与拉伸循环强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0固结饱和粘 循环强度 土动力特性 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宰金珉 陈国兴 王志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年第S1期13-22,共10页
本文回顾了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Unversity of Technology,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开展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液化、土动力特性、场地地震效应、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重大工程结构(桥隧、地铁车站、土石坝、... 本文回顾了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Unversity of Technology,NJUT)在岩土地震工程领域开展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液化、土动力特性、场地地震效应、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重大工程结构(桥隧、地铁车站、土石坝、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特性等。文中简要介绍了以上工作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以及工程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液化 土动力特性 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振动挤淤法处理标准海堤的软土地基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繁平 王钊 肖元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3-35,38,共4页
以淤泥类软土的动力特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振动挤淤法 ,在标准海堤软土地基处理中有其独特的实用性。根据海堤的工程特点 ,分析了振动挤淤法在处理海堤软土地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着重阐述了振动挤淤法中 3个关键施工参数的理论分析和... 以淤泥类软土的动力特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振动挤淤法 ,在标准海堤软土地基处理中有其独特的实用性。根据海堤的工程特点 ,分析了振动挤淤法在处理海堤软土地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着重阐述了振动挤淤法中 3个关键施工参数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 ,这 3个参数包括 :基础埋深 ,最小垫层厚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挤淤法 地基处理 淤泥类软动力特性 海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多层房屋基底软土垫层隔震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方成 杨峻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5-254,共10页
为了发展适用于低、多层房屋的隔震方法,本文提出了基底软土薄层隔震的思想和详细构造。通过建立包含基底软土垫层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考虑软土垫层的几何特性及动力学特性参数的变化,分析了软土垫层埋深、厚度、... 为了发展适用于低、多层房屋的隔震方法,本文提出了基底软土薄层隔震的思想和详细构造。通过建立包含基底软土垫层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考虑软土垫层的几何特性及动力学特性参数的变化,分析了软土垫层埋深、厚度、端部宽度以及软土层最大动剪模量、软土层横观各向同性特性对上部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底软土薄层将使得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幅值减小,并且降低的程度随着软土动剪模量的降低而增大;(2)软土层动力非线性的发展和横观各向同性特性有助于其隔震效应的提高;(3)当在实践可能的范围内变化时,基础埋深、基底软土层厚度、基础端部软土层宽度等决定隔震垫层工程量大小的参数对软土层隔震效应影响较小;(4)基底软土层隔震效应随着上部结构自身刚度增大而增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基底软土隔震是一种适用于低、多层房屋的简单廉价的隔震方法,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多层房屋 隔震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动力非线性特性 地震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