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安新区东北部地面沉降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闫星光 卢泽昌 +4 位作者 张进才 赵伟玲 陈勇 雒寒梦 褚立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3-184,共12页
为深入研究雄安新区东北部地面沉降主控因素,以大营镇分层标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土工试验、高压固结试验与分层沉降观测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地面沉降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营镇分层标组G1孔内第四系松散层总厚度412 m,其中浅... 为深入研究雄安新区东北部地面沉降主控因素,以大营镇分层标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土工试验、高压固结试验与分层沉降观测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地面沉降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营镇分层标组G1孔内第四系松散层总厚度412 m,其中浅部地层(第I、II含水组)厚度约170 m,黏性土占比66.4%~80.2%,结构松散,砂黏互层交替频繁,释水条件较好。浅部黏性土颗粒较细、分选性好、孔隙度大,液性指数多大于0.25,呈软塑、可塑态,自重压缩系数为0.03~0.43,均值0.08,与深部相比压缩性较强。浅部黏性土层以欠固结、正常固结夹欠固结状态为主,0~90 m超固结比均值为0.55,90~280 m超固结比均值为0.89,易于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永久性沉降。雄安新区主要开采浅层地下水,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关系密切。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大营镇分层标组监测结果显示,第四系松散层总沉降量为61 mm。其中,5~160 m第四系松散层沉降贡献量最大,为42 mm,表现为塑性形变特征;160~415 m第四系地层沉降贡献量小,为19 mm,表现为黏弹塑性形变特征。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引起浅部固结程度低、压缩性高的黏性土层发生塑性变形是发生严重沉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土体物理指标 固结状态 分层监测 成因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