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有益菌联合高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婧璇 薛娇 +4 位作者 王世梅 杨天杰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7,共8页
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 将有益菌引入土壤或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但防控效果常不稳定。为了提升有益菌防控土传病害的稳定性,本研究以有益解淀粉芽孢杆菌QL-18和皮氏罗尔斯顿菌QL-A6为研究对象,将含有菌株QL-18的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菌株QL-A6两种防控方式相结合,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与春季和秋季田间试验,探究了二者联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并通过比较根际与茎部样品中有益菌芽孢杆菌和皮氏罗尔斯顿菌与病原青枯菌的数量比揭示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温室试验中联合防控处理的生防率为80.79%,春季田间试验中为71.88%,秋季田间试验中为81.47%,均显著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单独使用茎部防控和根际防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的田间试验中防效下降。并且联合防控处理的番茄根际中芽孢杆菌与青枯菌和番茄茎部皮氏罗尔斯顿菌与青枯菌的数量比均高于单一防控处理。因此,生物有机肥与茎部注射联用可作为提高土传青枯病生物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茎部注射 生物防控 土传青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载体联合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孝芳 梅新兰 +5 位作者 黄大鹏 徐大兵 杨天杰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544,共9页
土传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根际有益细菌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根际有效定殖是发挥生防作用的前提。以玉米秸秆、木块(松木)和稻壳为原料制成的3种生物质炭为有益菌Bacillus am... 土传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根际有益细菌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根际有效定殖是发挥生防作用的前提。以玉米秸秆、木块(松木)和稻壳为原料制成的3种生物质炭为有益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5的载体,探究生物质炭对有益菌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究生物质炭对青枯菌的吸附、固持以及对根系分泌物的吸附作用,旨在阐述施用生物质炭提升有益菌T-5抑制病原青枯菌能力的可能机制。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和根际青枯菌的数量,其中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木块生物质炭的防控效率达到60.56%。3种生物质炭作为有益菌T-5的载体均能够显著提升有益菌T-5的根际定殖数量及其防病效率,其中木块生物质炭的提升效果最好。与仅接种青枯菌的对照相比,木块生物质炭与有益菌T-5组合处理的根际青枯菌数量降幅达97.42%;与单独有益菌T-5处理相比,有益菌T-5以木块生物质炭为载体使其根际定殖数量提高了5.71倍。进一步研究发现,木块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青枯菌,吸附量接近90.00%,且能够有效固持吸附的青枯菌,青枯菌的逃离降低了96.66%。此外,生物质炭不仅可以有效吸附根系分泌物,且有益菌T-5能够有效利用这些根系分泌物并抑制青枯菌的生长。生物质炭作为生防有益菌的载体,促进根际有益菌的定殖能力,并吸附、固持病原菌,有效抑制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青枯病 生物质炭载体 有益菌 根系分泌物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及促生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天杰 王玉鑫 +4 位作者 王佳宁 韦中 董彩霞 沈其荣 徐阳春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1-968,共8页
利用功能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配合不同原料的有机肥制备不同生物有机肥,研究其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以及促生的效果,并考察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以获得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本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T-5为功能菌株... 利用功能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配合不同原料的有机肥制备不同生物有机肥,研究其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以及促生的效果,并考察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响应,以获得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的生物有机肥。本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T-5为功能菌株,分别配合秸秆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经二次发酵分别制得秸秆生物有机肥(BIO1)和鸡粪生物有机肥(BIO2),并于江苏省南京市一处青枯病多发的番茄大棚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番茄土传青枯病的发病率,且BIO1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使发病率降低了94.45%;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增加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并提高产量,但对于番茄果实品质并无显著提升;BIO1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BIO2处理则显著提高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番茄发病率呈负相关,与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根际细菌多样性,同时改变细菌群落结构;防控效果最好的BIO1处理中,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低,土壤硝态氮和pH与这两个门水平的细菌类群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见,以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功能菌株、秸秆为原料制备的秸秆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防控番茄土传青枯病,效果优于鸡粪生物有机肥。该生物有机肥还可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及产量提升,并通过调控根际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土壤抑病能力,减少土传青枯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生物防控 土传青枯病 生物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青枯菌专性噬菌体的分离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孝芳 侯玉刚 +4 位作者 杨可铭 王佳宁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201,共8页
土传青枯病是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专性侵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青枯菌在遗传型和生理型上呈现高度多态性,但噬菌体宿主专一性强,对来自同一地方的青枯菌的侵染能力较强。拟... 土传青枯病是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专性侵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在青枯病的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青枯菌在遗传型和生理型上呈现高度多态性,但噬菌体宿主专一性强,对来自同一地方的青枯菌的侵染能力较强。拟针对特定地区的病原青枯菌,从原位筛选高效稳定的噬菌体,并探究其抑菌的稳定性。以分离自南京麒麟大棚的一株病原青枯菌为宿主,从同一地区病土中筛选其专性噬菌体;并从中筛选出一株抑菌能力最强的噬菌体NJ-P3,室内检测了其基础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和最佳保存方式,盆栽试验探究其最佳应用方式。噬菌体NJ-P3属于裂解性短尾噬菌体,基因组中含有特殊的蛋白可能与其强裂解性相关;抗逆性强,能够耐受50℃高温、4-10的pH、紫外线80 min的照射;在SM缓冲液中低温保存效果稳定,常温条件可短期保存;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灌根法相比,茎部注射方式接种噬菌体NJ-P3应用效果更好,对土传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提高了37.5%。从原位筛选到一株高效稳定的青枯菌专性噬菌体,系统地研究了其最佳保存条件和应用方式,为建立青枯菌噬菌体资源库防控土传病害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青枯病 专性噬菌体 高效稳定 应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