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国兴 王志华 宰金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本文设计并完成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四种结构形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刚性和柔性地基条件下对主体结构... 本文设计并完成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减震控制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四种结构形式的对比试验,探讨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及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在刚性和柔性地基条件下对主体结构的减震效应。通过比较同一地震动作用下主体结构在刚性和柔性两种地基条件下的地震反应,可知:SSI效应具有降低和提高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双重作用,其综合效果与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加速度峰值大小有关。由于SSI效应在结构地震反应中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因而使得基于刚性地基假定下设计的TMD减震控制系统在柔性地基条件下的控制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本文还探讨了在柔性地基条件下影响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一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减震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地震反应 SSI 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建刚 崔利富 +1 位作者 张营 赵长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146,共6页
为了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Haroun-Housner模型,将地基土考虑为平动和转动的弹簧阻尼体系,将储罐结构体系简化为三质点四自由度力学模型,来研究储罐的地震响应受地基土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刚性基础相比... 为了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基于Haroun-Housner模型,将地基土考虑为平动和转动的弹簧阻尼体系,将储罐结构体系简化为三质点四自由度力学模型,来研究储罐的地震响应受地基土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刚性基础相比,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时储罐的基底剪力、倾覆力矩和晃动波高均有放大效应,且与储液高度与半径比相关,为获得理想的地震响应储液高度与半径比存在优化取值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基底剪力 倾覆力矩 晃动波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谱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栋 王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提出了分析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反应谱方法,考虑地震激励的非平稳性,假定地震激励为等效平稳随机过程,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对随机激励的传递关系,利用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确定系统非平稳响应的统计量。实际算例表明... 提出了分析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反应谱方法,考虑地震激励的非平稳性,假定地震激励为等效平稳随机过程,根据线性时不变系统对随机激励的传递关系,利用规范中的标准反应谱,确定系统非平稳响应的统计量。实际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震灾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地震响应 非平稳过程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中外抗震规范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夏坤 李小东 张令心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优化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和欧洲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SSI条文进行了介绍,从规范条文应用范围、地震作用折减方法、修正参数、折减系数沿结构高度变化、侧向水平位移、基底... 为优化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和欧洲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SSI条文进行了介绍,从规范条文应用范围、地震作用折减方法、修正参数、折减系数沿结构高度变化、侧向水平位移、基底剪力折减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大陆抗震设计规范考虑SSI效应与其他规范的不同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我国大陆抗震设计规范考虑SSI效应条文方面进一步修改的方向和相应的研究内容,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关于SSI条文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设计 水平地震作用 剪力折减方法 修改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国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397-400,共4页
建立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频响函数法。对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弹性半空间地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地基土分层特性、地基土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基础埋深对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结合实际算例,研究表明:... 建立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频响函数法。对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弹性半空间地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地基土分层特性、地基土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基础埋深对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结合实际算例,研究表明:土的分层特性和土的非线性特性对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 地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主动控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宏 邹立华 +1 位作者 黄丽彬 John Butterworth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1,124,共5页
利用弹性半空间假定,推导了结构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体系的主动控制方程。分析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主动控制的影响。并分析研究了土及结构各种主要参数对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主动控制... 利用弹性半空间假定,推导了结构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体系的主动控制方程。分析了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主动控制的影响。并分析研究了土及结构各种主要参数对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主动控制效果有一定影响;地基土的性质、结构刚度、基础埋深等在一定范围内对结构的主动控制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土与密肋复合墙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
7
作者 李云璋 姚谦峰 黄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5,共6页
针对密肋复合墙结构特有的受力特点,将结构中的隐形外框架取为若干空间梁单元,把密肋复合墙板按等效斜压杆来处理,将上部结构简化为刚架-斜压杆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了考虑地基弹性变形的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其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的整体分析模... 针对密肋复合墙结构特有的受力特点,将结构中的隐形外框架取为若干空间梁单元,把密肋复合墙板按等效斜压杆来处理,将上部结构简化为刚架-斜压杆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了考虑地基弹性变形的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其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的整体分析模型,来分析其受水平荷载作用时的共同工作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密肋复合墙结构刚架-斜压杆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及准确性;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后,水平侧移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基础结构承担的剪力逐渐向上部结构第一层转移,整个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柔度随着地基刚度的增大而减小。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可以为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其基础地基的相互作用分析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简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等效刚度 密肋复合墙结构 刚架-斜压杆模型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与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甘志兴 李春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8-124,共7页
为更精确分析结构各层质量中心偏心对结构平移-扭转耦合地震响应影响,提出分析土与一般质量偏心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框架。用极坐标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两层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GAS)(六个自由度)动力方程;用五个自由度土阻抗函数... 为更精确分析结构各层质量中心偏心对结构平移-扭转耦合地震响应影响,提出分析土与一般质量偏心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框架。用极坐标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两层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GAS)(六个自由度)动力方程;用五个自由度土阻抗函数表征土与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相互作用;建立土与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相互作用(SGASI)动力方程。用SGASI系统标准化均方根位移与加速度分析地震动力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不同质量偏心位置,数值研究在双向地震作用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同轴、非同轴质量偏心对结构平-扭耦合地震响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平面不对称结构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耦合动力分析 极坐标 质量偏心结构 双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结构自振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尚守平 鲁华伟 +2 位作者 邹新平 李双 陈婉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离散性比较大。土是非线性很强的材料,结构振动过大,土容易进入非线性状态,使得计算变得复杂。找出由于土的非线性导致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的规律,对于实际工程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刚性基础与土槽中柔性地基上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激振,分别测得上部结构在不同刚度以及不同激振加速度时的结构自振周期。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结构自振周期与激振加速度、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的关系。通过拟合后的公式对两个文献中的试验模型的自振周期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拟合的公式能很好的考虑土的非线性,有效地减少简化模型计算与实测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激振试验 钢框架 结构自振周期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基底地震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华 刘汉龙 +1 位作者 陈国兴 高玉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7,共6页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 利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通过各种试验工况下土层表面与基础表面加速度反应的比较,深入探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对高层建筑结构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输入地震动强度水平和上部结构动力特性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震动影响程度有关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与输入地震波的动力特性有很大关系。在地震动的频谱成分方面,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土层表面和基础表面在与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相近处的频谱成分有较大差异;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程度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水平的增加而减小;在某一特定地震波作用下,当上部结构的振动频率与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频率相近时,SSI效应对高层建筑基底地震动的影响较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模型试验 高层建筑 基底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测速技术和透明土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红华 葛玉宁 李鹏飞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148-154,共7页
为了观测和研究土体内部的变形,人工合成透明土和图像光学技术作为新兴的试验技术成为岩土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根据一系列共振柱/扭剪仪试验测得的人工合成透明土的基本动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天然土类似的变化规律,可以在动... 为了观测和研究土体内部的变形,人工合成透明土和图像光学技术作为新兴的试验技术成为岩土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根据一系列共振柱/扭剪仪试验测得的人工合成透明土的基本动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天然土类似的变化规律,可以在动力试验中用来作为天然土的代替品。并介绍了用于土体变形测量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像机校正方法。利用两个小型振动台试验,采用透明土和粒子测速技术研究了刚性块体和透明土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表明粒子测速技术和透明土在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中是一个有力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测速技术(PIV) 透明 振动台试验 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条件下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接触面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白 朱奕帆 张洁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6,共4页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 为研究外加荷载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接触面最大剪应力的变化规律,运用PFC2D模拟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当法向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围压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平均应力一定时,最大剪应力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法向应力一定、围压逐渐增加时,颗粒位移和颗粒接触力的分布与法向应力与围压的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结构相互作用 物理试验 PFC2D 接触面 最大剪应力 颗粒位移 颗粒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FPS摩擦摆隔震效果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富腾 韩流涛 +1 位作者 葛楠 王兴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9,104,共10页
为探讨FPS支座中考虑SSI(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对其减震效果所带来的影响,采用子结构方法,建立了FPS支座隔震结构考虑SSI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模型,并通过Matlab求解。结果表明(1)设计结构时可通过设置FPS使其动力反应大幅减小。... 为探讨FPS支座中考虑SSI(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对其减震效果所带来的影响,采用子结构方法,建立了FPS支座隔震结构考虑SSI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模型,并通过Matlab求解。结果表明(1)设计结构时可通过设置FPS使其动力反应大幅减小。当滑道接触面摩擦系数较大时,可能会对层间位移没有减震效果,(2)考虑SSI作用时,刚性基础的平移及摆动角度很小。在较软弱场地可能不宜采用FPS支座。在较坚硬场地设置FPS隔震支座时,只有对较小的摩擦系数(0.05),不考虑SSI的结果才是偏于安全的。(3)选择滑道半径时,应考虑减震效果及体系复位两方面的需求。楼层的加速度会受结构基础重心高度的影响,使其顶部出现轻微的鞭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隔震结构 基础 地基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铁动力相互作用体系侧向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庄海洋 王雪剑 +1 位作者 王瑞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61-1769,共9页
针对现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用于地铁大型地下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明显不足问题,根据中国抗震规范的相关规定设计了常见的3种场地类别,考虑输入地震动特性及其强度,通过84种有限元计算工况,分析了土–地铁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体... 针对现有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用于地铁大型地下结构的可行性研究明显不足问题,根据中国抗震规范的相关规定设计了常见的3种场地类别,考虑输入地震动特性及其强度,通过84种有限元计算工况,分析了土–地铁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侧向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在Ⅱ、Ⅲ、Ⅳ3个场地类别条件下输入加速度峰值较大时(0.3g和0.4g),或者场地类别为Ⅳ类时即使输入很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系数均小于1,即大型地铁地下结构侧向土体总是"推着"地下结构产生最大相对变形,此时地铁地下结构周围土层的大变形将对地下结构抗震造成不利的影响。反之,将会出现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侧向最大变形大于等代土体单元的侧向变形,即地下结构的动力变形将受到周围土层的约束作用,此时将对地下结构的抗震起到有利作用。同时,也给出了场地类别和输入地震动特性对土–地铁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场地类别 抗震分析 侧向变形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不规则建筑-ATMD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春祥 瞿燕 +1 位作者 王超 李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31,共6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建立了土-不规则建筑-A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ATMD的参数准则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平移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ATMD有效性准则定义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 使用傅里叶变换,建立了土-不规则建筑-A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ATMD的参数准则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平移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ATMD有效性准则定义为: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与未设置A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之比。基于定义的准则,研究了不规则建筑标准化偏心系数(NER)、扭转对侧向频率比(TTFR)、土对结构的刚度比(SRSS)和高基比(HBR)对A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综合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为软土地基不规则建筑的地震振动控制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D 振动控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扭转耦合 最优参数 不规则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模型土-不规则建筑-AMTMD相互作用系统的最优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春祥 钟秋云 王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2,76,共5页
基于地震模型下建立的土-不规则建筑-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AMTMD的最优参数准则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平动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定义AMTMD的有效性准则为:设置AMTMD结构的... 基于地震模型下建立的土-不规则建筑-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AM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定义AMTMD的最优参数准则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平动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定义AMTMD的有效性准则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与未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比值。基于定义的二个准则,研究不规则建筑标准化偏心系数(NER)、扭转对侧向频率比(TTFR)、土对结构的刚度比(SRSS)和地震卓越频率系数(EDFR)对AMTMD最优频率间隔和有效性的影响,为软土地基不规则建筑的地震振动控制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振动控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不规则建筑 地震卓越频率系数 最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不规则建筑-AMTMD相互作用系统的最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祥 瞿燕 +1 位作者 王超 李锦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4,共5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建立了土-不规则建筑-AM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AMTMD参数准则定义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平动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定义AMTMD有效性准则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 使用傅里叶变换,建立了土-不规则建筑-AMTMD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方程。AMTMD参数准则定义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平动和扭转角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定义AMTMD有效性准则为: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最小值的最小化与未设置AMTMD结构的最大位移动力放大系数的比值。基于定义的准则,研究不规则建筑标准化偏心系数(NER)、扭转对侧向频率比(TTFR)、土对结构的刚度比(SRSS)和高基比(HBR)对AMTMD最优参数和有效性的影响,为软土地基不规则建筑的地震振动控制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TMD 振动控制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扭转耦合 最优性能 不规则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轨道–路基相互作用及荷载传递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边学成 蒋红光 +3 位作者 金皖锋 蒋建群 陈仁朋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8-1495,共8页
全面地介绍了一种全比尺路基动力试验装置,可用于轨道结构与路基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路基和地基长期变形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报告了前期试验中针对高速铁路板式轨道与路基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列车轮轴荷载在轨道结构和路基中传递规律的... 全面地介绍了一种全比尺路基动力试验装置,可用于轨道结构与路基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路基和地基长期变形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报告了前期试验中针对高速铁路板式轨道与路基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列车轮轴荷载在轨道结构和路基中传递规律的一些重要结果。首先,总结了试验中列车荷载传递到轨道板上的分布规律,通过与理论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简便可靠的荷载分布简化模式用于路基的动静力分析;其次,分析了轨道结构和路基的动力响应与加载频率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集中质量模型讨论了共振发生机理和共振频率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一个共振频率在16 Hz左右,此时系统的各项动力响应达到最大;最后,通过不同频率加载试验确定了路基中沿深度方向动力附加荷载的衰减特性与加载频率之间的相关性。作为研究高速铁路路基和地基的一种有力的综合试验装置,该设备产生的大量试验数据将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路基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模型试验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爆炸成坑对竖井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9
作者 赵凤奎 管龙华 +3 位作者 张德志 卢强 朱斌 汪玉冰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6-644,共9页
为研究发生在竖井结构近区浅埋爆炸成坑效应,依托浙江大学ZJU-400土工离心机开展了3组竖井结构受侧向浅埋爆炸作用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砂土抛掷成坑过程、结构内壁加速度和外壁应变响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相比自由场中爆炸,发生在... 为研究发生在竖井结构近区浅埋爆炸成坑效应,依托浙江大学ZJU-400土工离心机开展了3组竖井结构受侧向浅埋爆炸作用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砂土抛掷成坑过程、结构内壁加速度和外壁应变响应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相比自由场中爆炸,发生在竖井结构近区的浅埋爆炸,若最大瞬态爆腔未与结构发生接触,结构物的存在将对爆腔膨胀产生约束作用并造成弹坑体积发生缩减;若瞬态爆腔膨胀至竖井边壁,由于爆轰气体与竖井间的碰撞挤压作用,表观弹坑将呈现出不对称性且弹坑体积也将得到增大;随着爆源至结构距离的增加或爆源埋深的减小,结构对弹坑形成的影响逐渐减弱。爆炸成坑对结构动态响应影响显著,相比埋深较大的结构部分,接近或暴露于弹坑范围内的结构部分在受到爆炸冲击时振动响应更为强烈,同时也易产生更大的变形损伤。本研究可为竖井结构的抗爆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为后续此类结构在爆炸荷载冲击下的相关性能指标和毁伤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结构 爆炸成坑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作用对任意曲面RFPS滚珠摩擦摆减震效果影响分析
20
作者 富腾 王文卉 +1 位作者 葛楠 王兴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子结构的方法,建立考虑SSI(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下的RFPS滚珠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模型来探讨SSI对RFPS减震效果的作用,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计算。RFPS滚珠支座由上、下两个凹形圆弧曲线滑道和放置在2个滑道中间... 通过子结构的方法,建立考虑SSI(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下的RFPS滚珠支座隔震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模型来探讨SSI对RFPS减震效果的作用,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计算。RFPS滚珠支座由上、下两个凹形圆弧曲线滑道和放置在2个滑道中间位置的滚珠组成,滚珠与滑道之间为非协调接触相当于一种滚珠摩擦摆。这种摩擦摆增加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即提供了一定的隔震能力。因此RFPS具备隔震装置必备的特征。该系统中上、下盘接触面与滚珠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且依靠自身重力可以使其复位。在影响滚动摩擦力的所有要素里,均考虑了弹性滞后和接触面滑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在结构中设置RFPS可明显减小动力反应;(2)考虑SSI作用时,刚性基础的平移不大,转动角也很小,在较软弱场地可能不宜安装RFPS;在较坚硬场地设置RFPS隔震支座时,只有对较小的摩擦系数(0.05),不考虑SSI的结果才是偏于安全的;(3)选择滑道半径时,应考虑减震效果及体系复位两方面的需求;楼层加速度受到基础重心高度的作用,使结构顶部产生轻微鞭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隔震结构 基础 地基 层间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