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书贤 白春 +2 位作者 魏晓刚 刘少栋 麻凤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79,共8页
为了探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采动区土—基础—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动力学方程,重点分析了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 为了探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采动区土—基础—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动力学方程,重点分析了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地震动力灾变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是偏于安全的;煤矿采动作用明显改变了建筑物的结构动力特性,建筑结构的薄弱层位置改变明显、塑性铰和层损伤分布规律发生改变,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于煤矿采动区建筑应当开展安全损伤评估工作,以保证矿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损伤力学 抗震性能 煤矿采动 地震动力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LRB减震桥梁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云贺 赵晓娟 王克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探讨了地震作用下桩基础刚度对采用铅销橡胶支座 (L RB)桥梁减震效果的影响 ,提出以墩底弹簧约束模型模拟群桩基础的方法 ,建立了考虑地基刚度影响的桥梁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算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结构设计中如采用刚性基础假... 探讨了地震作用下桩基础刚度对采用铅销橡胶支座 (L RB)桥梁减震效果的影响 ,提出以墩底弹簧约束模型模拟群桩基础的方法 ,建立了考虑地基刚度影响的桥梁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算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结构设计中如采用刚性基础假设 ,即忽略土 -结构相互作用 ,对普通橡胶支座 (RB)和铅销橡胶支座 (L RB)都会使设计结果偏于安全 ,尤其对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LRB减震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吹填岛礁场地风机地震响应研究
3
作者 蒲武川 田永强 朱泽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采用Matasovic本构模型开发珊瑚砂的动力非线性本构,建立局部成层的三维吹填岛礁场地和NREL 5MW风机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设计刚性基础风机模型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Interaction,SSI)的风机-基础-地基整体模型,按持续时间和卓越频率选取四条代表性地震动,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表明:包含显著高频分量的地震动引起的吹填岛礁自由场的加速度响应更为显著,短持时的近断层地震动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为3.8,长持时的远断层地震动的平均放大系数为1.7;珊瑚岛礁和风机基础之间的SSI效应会增大风机的动力响应,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的塔筒位移最大增加0.24倍,应力增大0.87倍,剪力增大1.54倍,弯矩增大0.45倍,轴力增大0.23倍。吹填岛礁场地的风机地震响应分析应考虑SSI效应,以实现更可靠的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吹填岛礁 风机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场地地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地震损伤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晶波 王文晖 +1 位作者 赵冬冬 张小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行地震作用下正向加载—卸载—反向再加载的全过程分析。该方法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一次地震作用过程,提出了基于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的损伤模型,避免了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通过一次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根据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对结构损伤进行有效评估。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算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及地震损伤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分析 土—结构相互作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 往复加载 地震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剪切波速对核电厂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军 王芳 +1 位作者 杨建华 陈苏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5-1201,共7页
利用土-结相互作用的ACS SASSI动力分析程序,对某核电厂厂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响应计算,与简化的集中质量杆模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得到在水平方向上二者的振动特征相似,但三维有限元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动力特性,尤... 利用土-结相互作用的ACS SASSI动力分析程序,对某核电厂厂房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响应计算,与简化的集中质量杆模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得到在水平方向上二者的振动特征相似,但三维有限元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动力特性,尤其是竖向的局部模态。在场地剪切波速400~2 400 m/s时,选取9种不同剪切速值,用ACS SASSI程序进行不同场地条件下核电厂房结构地震响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剪切波速的增大,结构响应的卓越频谱成分有向高频移动的趋势;在低频部分,剪切波速较小的场地上结构地震响应较大;在高频部分,场地剪切波速较大的结构地震响应较大;对于非基岩场地的厂址,需要重视结构的低频反应。在一定的剪切波速范围内,结构响应的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峰值均随着场地剪切波速的增大而增大,而峰值加速度对于剪切波速小的场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结构地震响应 土—结构相互作用 抗震分析 剪切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运行引起高层建筑物振动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姚锦宝 夏禾 +1 位作者 陈建国 魏鹏勃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6,共6页
建立列车—轨道—路基—周围地层—建筑物系统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地基土与建筑物基础间分协调接触变形和弹性接触变形2种情况处理。利用“m”法计算弹性接触变形系数,进行2种接触情况下运行列车对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动力分析。结果表... 建立列车—轨道—路基—周围地层—建筑物系统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地基土与建筑物基础间分协调接触变形和弹性接触变形2种情况处理。利用“m”法计算弹性接触变形系数,进行2种接触情况下运行列车对附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运行列车作用下,考虑土—建筑物之间弹性相互作用时建筑物楼层的动力响应峰值比不考虑时低5-10 dB;轴重大的列车引起的建筑物振动响应较大;建筑物各楼层的峰值振动强度在总体上随楼层单调递增;峰值振动强度在车速较低时随车速提高而增大,但车速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趋势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列车 高层建筑物 振动分析 振动响应 弹性接触变形 协调接触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水闸—地基模型在某泄水闸动力反应分析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国良 张艳红 +1 位作者 吕玮 邸庆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0,共4页
鉴于水闸震害现象较为严重,分析了刚性地基模型、无质量弹性地基模型和人工边界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以某土基上的水闸为例,对比了不同地基模型对水闸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土基上修建的水闸进行动力计算时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和... 鉴于水闸震害现象较为严重,分析了刚性地基模型、无质量弹性地基模型和人工边界模型的适用范围,并以某土基上的水闸为例,对比了不同地基模型对水闸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土基上修建的水闸进行动力计算时应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和辐射阻尼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 地基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反应 辐射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桩基承台质量对上部化工塔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凯 唐寿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12-215,共4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桩基承台的结构形式及其质量大小对上部高耸结构的影响,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土体边界,建立了桩—土—承台—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二维模型。以某在建中的高耸化工塔为例...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桩基承台的结构形式及其质量大小对上部高耸结构的影响,以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土体边界,建立了桩—土—承台—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二维模型。以某在建中的高耸化工塔为例,对相互作用体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进行数值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在将承台由大质量块实心体改为质量更小的结构体时,体系的地震反应并不比原结构大,甚至还略有减小。另外,如果在原承台基础上使承台材料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那么随着密度的增大,体系的地震反应也随之有所增大,这表明桩基承台的大质量并未使上部化工塔结构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桩基承台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地震反应 化工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es of reinforced slopes based on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 method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毅 周小平 钱七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049-4055,共7页
In order to resolve grid distortion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meshless numerical method which is called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GPD)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geomateri... In order to resolve grid distortions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he meshless numerical method which is called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GPD) was presented to simul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geomaterials. The Mohr-Coulomb strength criterion was implemented into the code to describe the elasto-brittle behaviours of geomaterials while the solid-structure(reinforcing pile) interaction was simulated as an elasto-brittle material. The Weibull statistical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describ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materials. As an application of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s to slop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lopes and the reinforcing pile was modelle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geomaterials and the reinforcing pile was modelled by using the coupling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a Lennard-Jones repulsive force. The safety fa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minimum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R", was obtained, and the slip surface of the slope was determin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geomaterial-structure interaction algorithm works well in the GPD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particle dynamic algorithm(GPD) slope stability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geomaterial-structure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ile-supported structure
10
作者 孔德森 李纯洁 +1 位作者 张伟伟 孟庆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70-1375,共6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ile-supported structure,a computational model considering pile-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ffect wa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n,numerical imp...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pile-supported structure,a computational model considering pile-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ffect wa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n,numerical implementation was made in time domain.At the same time,a simplified approximation for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pile-soil-structure system was briefly presented.Furthermore,compara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for an engineering example.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simplified method well agree with those achiev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nsity of input earthquakes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an notablely influence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structure.When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amplitude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1 to 4 m/s2,the acceleration of pier top will increase,but it will not be simp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crease of input acceleration ampl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e-supported structure pile-soil interaction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