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义点摄影测量的圆和圆角矩形三维重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永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工业制造中圆和圆角矩形高精度误差检测方面所面临的难题,采用广义点摄影测量理论进行高精度三维重建与误差检测.论述了广义点摄影测量的数学模型,建立二维影像与待测目标参数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切线的斜率确定所需使用的数... 为了解决目前工业制造中圆和圆角矩形高精度误差检测方面所面临的难题,采用广义点摄影测量理论进行高精度三维重建与误差检测.论述了广义点摄影测量的数学模型,建立二维影像与待测目标参数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切线的斜率确定所需使用的数学关系式,并基于已知的像片内外方位元素,采用最小二乘模板匹配和物方直接解方法相结合进行圆和圆角矩形的三维重建和误差检测.实际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大量冗余观测值和相应约束条件按照最小二乘法求取整体最优解,可以获得0.03mm左右的三维重建和误差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点摄影测量 工业检测 圆角矩形 模板匹配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圆角矩形三维织物的织机改造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为松 王跃存 王静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为解决普通织机难以织造圆角矩形织物圆角部分的难题,介绍了一种用于圆角矩形三维机织物的自动织机。该织机是在普通织机基础上加装了单纱独立送经装置、自动寻找梭口引纬装置、夹板夹取织物卷取装置等。织机的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控... 为解决普通织机难以织造圆角矩形织物圆角部分的难题,介绍了一种用于圆角矩形三维机织物的自动织机。该织机是在普通织机基础上加装了单纱独立送经装置、自动寻找梭口引纬装置、夹板夹取织物卷取装置等。织机的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控制整机的运行状态;同时与触摸屏进行通信,将整机运行数据以动态图的形式显示,并接收触摸屏给定的工艺参数来控制执行元件,实现了操作人员与自动编织机的人机对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机 圆角矩形三维机织物 可编程控制器 触摸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采动裂隙演化形态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被引量:51
3
作者 林海飞 李树刚 +1 位作者 成连华 王红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7-512,共6页
煤层开采后,覆岩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其形态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密切相关。通过沿工作面走向及倾向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得到覆岩采动破断裂隙的产生、发展为三阶段演化规律,形态呈"M"状。离层裂隙呈两大阶段、两个层位、三个区间... 煤层开采后,覆岩采动裂隙演化规律及其形态特征与卸压瓦斯抽采密切相关。通过沿工作面走向及倾向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得到覆岩采动破断裂隙的产生、发展为三阶段演化规律,形态呈"M"状。离层裂隙呈两大阶段、两个层位、三个区间的演化特征,即在主关键层触矸前,分布形态在垮落的最上位亚关键层上部,呈倒"V"状,下部呈"M"状;当主关键层触矸后,主关键层下部离层分布形态呈"M"状,上部少有离层发育。基于此,得到了覆岩采动裂隙演化形态与特征,提出了"采动裂隙圆角矩形梯台带"工程简化模型,为确定卸压瓦斯抽采钻孔参数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隙 演化形态 圆角矩形梯台带 相似材料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二元收敛喷管型面设计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娜 吉洪湖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使二元收敛喷管同时具有较优的气动特性和红外隐身效果,发展和完善了基于超椭圆截面和圆角矩形截面的二元收敛喷管型面设计方法,分析了2种截面的控制参数,采用多项式函数推导了不同类型的横截面控制参数沿程变化规律,指出了截面控... 为了使二元收敛喷管同时具有较优的气动特性和红外隐身效果,发展和完善了基于超椭圆截面和圆角矩形截面的二元收敛喷管型面设计方法,分析了2种截面的控制参数,采用多项式函数推导了不同类型的横截面控制参数沿程变化规律,指出了截面控制参数与其沿程变化规律之间的几何约束关系,并进行数值计算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横截面构型的二元喷管具有光顺过渡的几何外形,通过选取合适的截面控制参数和沿程变化规律,均可设计出性能较高的二元收敛喷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收敛喷管 气动特性 型面设计 超椭圆 圆角矩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综采工作面定向钻孔代替尾巷抽采瓦斯技术 被引量:44
5
作者 林海飞 杨二豪 +4 位作者 夏保庆 李树刚 赵鹏翔 孔祥国 秦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针对高瓦斯综采工作面U型通风条件下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定向钻孔代替尾巷抽采卸压瓦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阐述了卸压瓦斯抽采原理;利用物理相似模拟及理论分析,分析了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确定了定向钻孔参数,并进行现场工程应... 针对高瓦斯综采工作面U型通风条件下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定向钻孔代替尾巷抽采卸压瓦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阐述了卸压瓦斯抽采原理;利用物理相似模拟及理论分析,分析了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确定了定向钻孔参数,并进行现场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试验工作面采动覆岩形成不规则冒落带、规则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其中规则冒落带高度为17.9 m(采高的4.48倍),裂隙带高度为60.36 m(采高的15.09倍);定向钻孔与回风巷平距为8~20 m,与煤层顶板垂距平均18.5 m;利用定向钻机施工钻孔偏移量较小,定位准确,瓦斯抽采纯量平均6.37 m^3/min,占瓦斯涌出量的8.59%,实现了定向钻孔代替尾巷治理瓦斯效果,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瓦斯抽采 圆角矩形梯台带 定向钻孔 以孔代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