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培养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安静 邱安东 +3 位作者 唐敏 余燕萍 张洪渊 町井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用新设计的培养基培养了圆背角无齿蚌的血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了活体观察及扫描电镜摄影。发现培养的血细胞有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前三者均能伸出长的伪足和突起,与瓶壁紧密贴附,呈体外培养的成纤... 用新设计的培养基培养了圆背角无齿蚌的血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了活体观察及扫描电镜摄影。发现培养的血细胞有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前三者均能伸出长的伪足和突起,与瓶壁紧密贴附,呈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型;后者呈圆形,不与瓶壁贴附;四者的比例约为4:2:3:1。在活体内注射或在培养基上加入PHA和ConA,培养2—7d中,每天取部分供加入秋水仙素,用空气干燥法制片,作染色体观察,但未观察到转化细胞和有丝分裂相。研究结果表明,圆背角无齿蚌的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在体外贴附玻璃表面的特征与高等动物的巨噬细胞类似。而不贴瓶的圆形细胞与高等动物的淋巴细胞类似。但在体外培养均不能繁殖,它们可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血细胞 培养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pH对圆背角无齿蚌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钢春 顾若波 +2 位作者 闻海波 华丹 王玉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0-603,共4页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温度 PH 滤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Ca在圆背角无齿蚌体内的代谢与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静 石安静 +2 位作者 莫尚武 刘克武 张辉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45CA 圆背角无齿蚌 分布系数 钙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寄生鱼对圆背角无齿蚌寄生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华丹 徐钢春 +1 位作者 闻海波 王玉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13-216,共4页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在水温为(19±1)℃的条件下,变态期为11 ̄19d。罗非鱼为圆背角无齿蚌的最佳寄主。本研究结果将用于指导圆背角无齿蚌规模性的人工繁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寄生鱼 钩介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背角无齿蚌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顾若波 徐钢春 闻海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3,共3页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0 .05); 1#池的H2S呈下降趋势而 2#池的H2S含量却显著升高, 1#池的氨氮也有所降低; 1#池亩效益 3020元, 2#池亩效益仅 1670元。圆背角无齿蚌是河蟹健康养殖的优良天然饵料, 用圆背角无齿蚌取代螺蛳、苹果螺、冰冻鱼、鲜血、大豆、小麦等饲料原料, 减少专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这样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增大河蟹规格, 增加经济效益, 又可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健康养殖 圆背角无齿蚌 配合饲料 出池 成蟹 应用效果 升高 后期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食性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光明 魏青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7,共6页
对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的食性与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蚌主要摄食绿藻、蓝藻、硅藻、有机碎屑;对食物大小有一定选择性,其主要食物大小为(长×宽):2~30μm×1~7μm;除1月份外,几乎全年都摄食,以夏季为旺;... 对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的食性与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蚌主要摄食绿藻、蓝藻、硅藻、有机碎屑;对食物大小有一定选择性,其主要食物大小为(长×宽):2~30μm×1~7μm;除1月份外,几乎全年都摄食,以夏季为旺;4+龄以前生长较快,其中1+~2+龄生长最快,4+龄以后生长减慢,5~8月份为壳长生长盛期;体重和软体部以3~4月和6~9月生长为旺,软体部分除5月不增重外,其它时间都增重;体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呈指数相关,体重与软体重、壳长与壳高、壳宽呈直线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食性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雌蚌繁殖特征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光明 魏青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研究了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繁殖习性 ,该蚌为雌雄异体 ,雌雄性比为 1∶1 .1 61 5,各月、各龄雌雄性比与其自然性比有显著的适合性 ;1 +龄性成熟 ,4~ 8月中旬为繁殖期 ,5月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适宜水温为 1 9.9~ 30 .8℃ ,繁殖高峰期... 研究了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繁殖习性 ,该蚌为雌雄异体 ,雌雄性比为 1∶1 .1 61 5,各月、各龄雌雄性比与其自然性比有显著的适合性 ;1 +龄性成熟 ,4~ 8月中旬为繁殖期 ,5月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适宜水温为 1 9.9~ 30 .8℃ ,繁殖高峰期的平均水温为 2 3℃ ;平均怀胚量约 6.8× 1 0 5,5月怀胚率最高 ,达82 .46%。卵细胞分批成熟 ,分批排放 ;育儿囊中的钩介幼虫大小 (壳长×壳宽×绞合部宽 )为 1 78μm× 1 57μm× 1 2 2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繁殖特性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圆背角无齿蚌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肌肉、肝脏中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华丹 闻海波 +1 位作者 徐钢春 王树英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养于4 m×4 m×2 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量为0.75只/m3。每组设3个重复。A组体重为(59.26±13.84)g,投喂鲜活的圆背角无齿蚌(去壳重)(60%)+配合饲料(40%);B组体重... 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放养于4 m×4 m×2 m的网箱中,每箱放养量为0.75只/m3。每组设3个重复。A组体重为(59.26±13.84)g,投喂鲜活的圆背角无齿蚌(去壳重)(60%)+配合饲料(40%);B组体重为(65.08±13.84)g,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每天的投喂量均为河蟹体重的10%左右。经养殖45 d后,测量河蟹体重,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对两组河蟹肌肉和肝脏中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河蟹增重率分别93%、82%,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河蟹肌肉、肝脏中氨基酸的组成基本相同,均检出21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但A组河蟹肌肉、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B组。投喂新鲜的圆背角无齿蚌对河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河蟹可食部分的氨基酸及风味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中华绒螯蟹蟹 氨基酸 鲜味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功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余燕萍 石安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40,共7页
以圆背角无齿蚌为材料,采用外套膜小片的异体移植与加入血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了血细胞在体内、外损伤的修复及珍珠囊构建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人工育珠手术后的损伤修复中,血细胞有形成无颗粒细胞层修复伤口、诱导表皮细胞迁移和再生... 以圆背角无齿蚌为材料,采用外套膜小片的异体移植与加入血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了血细胞在体内、外损伤的修复及珍珠囊构建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人工育珠手术后的损伤修复中,血细胞有形成无颗粒细胞层修复伤口、诱导表皮细胞迁移和再生并形成珍珠囊的功能。而在体外的组织培养中加入血细胞比不加入血细胞的对照组,能更快地诱导上皮细胞迁移和再生,在整个伤面形成覆盖层,即形成类似珍珠囊结构。本文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了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珍珠囊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珍珠囊 组织培养 圆背角无齿蚌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背角无齿蚌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闻海波 顾若波 +3 位作者 徐钢春 华丹 徐跑 杨建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运用低温同步化处理结合氯化钴活体注射,对圆背角无齿蚌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圆背角无齿蚌的二倍体数目2n=38,核型为24m+14sm,NF=76,TCL=117.99μm,CL:4.87~2.78μm。将其划分为A、B两组,A组包括No.1-No.12共12对染色体,为... 运用低温同步化处理结合氯化钴活体注射,对圆背角无齿蚌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圆背角无齿蚌的二倍体数目2n=38,核型为24m+14sm,NF=76,TCL=117.99μm,CL:4.87~2.78μm。将其划分为A、B两组,A组包括No.1-No.12共12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组包括No.13-No.19共7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其核型与同属无齿蚌属的背角无齿蚌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背角无齿蚌繁养殖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向军 朱雷阳 殷莉 《科学养鱼》 2004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养殖技术 人工采苗 培育 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和体重对背角无齿蚌耗氧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丽萍 蔡露 +1 位作者 涂志英 黄应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5,共5页
采用自制耗氧率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与体重(W)对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和圆背角无齿蚌(Anodanta woodiana pacifica)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RO)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和圆背角无... 采用自制耗氧率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与体重(W)对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和圆背角无齿蚌(Anodanta woodiana pacifica)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RO)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和圆背角无齿蚌耗氧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非线性拟合方程:RO椭圆=0.58W-0.48(R2=0.963,P<0.05);RO圆=26.65W-1.01(R2=0.916,P<0.05);2种蚌的耗氧率均随水中溶解氧降低而降低,用双曲线模型RO=DO/(K1+K2×RO)评估其在低溶氧条件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2种蚌的耐低氧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强,且椭圆背角无齿蚌对低氧环境的调节能力比圆背角无齿蚌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圆背角无齿蚌 溶解氧 体重 耗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D1、ITS1序列研究三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分类学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颖 陈修报 +1 位作者 杨健 刘洪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9-624,共6页
利用ND1、ITS1序列差异对采自太湖、在形态上被认为是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的三种个体进行鉴定,并与从NCBI中下载到的同属不同种褶纹冠蚌的ND1、ITS1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 利用ND1、ITS1序列差异对采自太湖、在形态上被认为是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的三种个体进行鉴定,并与从NCBI中下载到的同属不同种褶纹冠蚌的ND1、ITS1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树。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有背角无齿蚌种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ND1为0—0.0082,ITS1为0.002—0.087,远小于同褶纹冠蚌的遗传距离0.892—0.905和1.1295—1.1307,支持将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归为同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1 ITS1 背角无齿 圆背角无齿蚌 圆背角无齿蚌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淡水育珠蚌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永霞 吴皓 +1 位作者 狄留庆 张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建立珠蚌动物软体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比较2种淡水育珠蚌中的多糖含量。方法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三角帆蚌中的多糖含量为49.50 mg/g,圆背角无齿蚌中的多糖含量为31.00 mg/g。三角帆蚌多糖提取物中糖含量为80.47%(未除蛋白)和1... 目的建立珠蚌动物软体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比较2种淡水育珠蚌中的多糖含量。方法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三角帆蚌中的多糖含量为49.50 mg/g,圆背角无齿蚌中的多糖含量为31.00 mg/g。三角帆蚌多糖提取物中糖含量为80.47%(未除蛋白)和101.36%(除去蛋白)。结论该法测定蚌类动物中多糖的含量,具有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2种淡水育珠蚌中的多糖含量以三角帆蚌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 圆背角无齿蚌 多糖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