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圆柱披碱草2个种间杂种F_1及其亲本的AFLP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于卓 马艳红 +3 位作者 李小雷 周亚星 李晓宇 李造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1-435,441,共6页
以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与披碱草(E.dahuricus Turcz.)、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Franch.)Honda)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杂种... 以加拿大披碱草(Elymus canadensis L.)与披碱草(E.dahuricus Turcz.)、圆柱披碱草(E.cylindricus(Franch.)Honda)2个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个杂种F1及其亲本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杂种鉴定及后代选育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3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247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2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3.5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4276~0.7486之间,以GD值0.65为基准,5个材料聚为2类,第1类为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第2类为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碱草 碱草 圆柱披碱草 种间杂种F1 AFL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_1的生育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艳红 于卓 +2 位作者 李小雷 刘杰 李造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细胞遗传学基础及育种潜力,对其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生长速度介于双亲之间,平均株高143.67cm,株型偏向加拿大披碱草,叶量丰富,穗子超亲优势明显,花...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细胞遗传学基础及育种潜力,对其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生长速度介于双亲之间,平均株高143.67cm,株型偏向加拿大披碱草,叶量丰富,穗子超亲优势明显,花粉高度不育,结实率为0;杂种F1为五倍体,其平均染色体构型为5.82 I+14.31Ⅱ+0.15Ⅲ,并有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染色体配对行为不规则是造成杂种不育的细胞遗传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碱草 圆柱披碱草 杂种F1 生育特性 细胞遗传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BC_1植株的细胞遗传学鉴定(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艳红 于卓 +2 位作者 李小雷 李晓宇 李造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84-2188,共5页
以加拿大披碱草(2n=4x=28)和圆柱披碱草(2n=6x=42)为材料,对其BC1植株染色体数目、配对构型以及花粉育性和结实性等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BC1代85%以上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条(2n=4x=28);BC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 以加拿大披碱草(2n=4x=28)和圆柱披碱草(2n=6x=42)为材料,对其BC1植株染色体数目、配对构型以及花粉育性和结实性等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BC1代85%以上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条(2n=4x=28);BC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较规则,其平均染色体构型分别为0.04Ⅰ+13.98Ⅱ,且环状二价体多于棒状二价体;BC1植株的花粉可育率和自然结实率分别为84.83%和70.98%,说明BC1植株的育性已得到恢复,为其后代优良株系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碱草 圆柱披碱草 BC1植株 染色体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艳红 于卓 李小雷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年第4期22-24,共3页
为明确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植株形态特征,试验以亲本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为对照,对2个杂交种F1的物候期、株高、株色、叶片和穗部形态特征、单株分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 为明确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植株形态特征,试验以亲本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为对照,对2个杂交种F1的物候期、株高、株色、叶片和穗部形态特征、单株分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生育期分别为139d和132d,果后营养期长,枯黄期晚;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杂种F1、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杂种F1的株高分别为150.05cm和143.67cm,株型均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叶片长而宽大,叶量丰富,穗子超亲优势明显,穗型呈双亲中间型,分蘖能力强,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碱草 碱草 圆柱披碱草 杂种F1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染色体构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慧玲 李景环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1,76,共7页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为2A和2B。(2)...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的染色体组组成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均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数为2n=6x=42,染色体组组成为StStYYHH,核型类型分别为2A和2B。(2)两种披碱草属植物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St染色体组起源于拟鹅观草属的不同物种;Y染色体组与St染色体组有共同的祖先。(3)披碱草和圆柱披碱草都有6个5SrDNA位点,和4个45SrDNA位点;两个物种中有1对染色体上同时含有5SrDNA和45SrDNA位点,但5SrDNA和45S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和所在染色体组别不同。(4)重复序列pAs1和pSc119.2在两种披碱草染色体上的分布呈现多态性,主要集中于H组,在St和Y组的分布较少,可作为披碱草属植物的细胞学标记,用于区分H组和其他染色体组。(5)两种披碱草均有染色体易位或重组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草 圆柱披碱草 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组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19:圆柱披碱草内生真菌的系统发育学研究
6
作者 王志伟 张晨炜 +2 位作者 詹漓晖 亢燕 纪燕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选择5株分离自新疆、青海的圆柱披碱草内生真菌菌株,采用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选择性引物对其tub B和tef 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下载NCBI中的相...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选择5株分离自新疆、青海的圆柱披碱草内生真菌菌株,采用SDS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选择性引物对其tub B和tef 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下载NCBI中的相似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成功获得差异极小的各菌株序列,且tub B序列确认为仅1个拷贝,而2个菌株的tef A序列则有2个拷贝。在最大简约树上披碱草菌株的tef A和tub B第1拷贝均在EBY(Epichloe bromicola/E.yangzii)大支上,与E.sinica比较接近;tef A的第2拷贝与ETC(E.typhina complex)中的成员聚类。[结论]Epichloesp.-Elymus cylindricus是一个新的共生体组合。圆柱披碱草分离菌株为杂交起源的Epichloe属真菌,可能起源于E.bromicola(syn.E.yangzii)和E.sylvatica间的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披碱草 Epichloe属真菌 tubB tefA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2种国产披碱草杂种F_1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艳红 于卓 +1 位作者 李小雷 李造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88-1892,共5页
对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F1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F1的幼穗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的再生进行了研究.试验筛选出2个杂交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400 mg/L CH+3.0 mg/L 2,4-D;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400 mg/L CH+1... 对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F1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F1的幼穗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的再生进行了研究.试验筛选出2个杂交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400 mg/L CH+3.0 mg/L 2,4-D;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400 mg/L CH+1.0 mg/L 6-BA+0.5 mg/L 2,4-D;最适幼苗分化培养基为:MS+400 mg/LCH+3.0 mg/L 6-BA+0.5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IBA.这一组培体系的建立,为2个种间杂交种的种质保存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碱草 碱草 圆柱披碱草 种间杂种F1 愈伤组织诱导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几种禾草适应性的研究
8
作者 布仁吉雅 海棠 《内蒙古草业》 2003年第3期38-39,42,共3页
在干旱区灌溉及旱作条件下对4种新麦草和圆柱披碱草和披碱草的杂交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新麦草在本地区适应性很强,可作为旱作条件下推广的牧草。灌溉条件下杂种披碱草和新麦草P2可作为首选牧草。
关键词 干旱区 禾草 适应性 新麦草 圆柱披碱草 碱草 杂交种 种植方式 越冬率 灌溉 地上生物量 株高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