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少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304,共2页
设计和应用了一种注液头,优化了现有的注液工艺。注液头是一个圆管,两个端口的外部有O型密封圈,既可与电池密封,又能使电池注液后顺利离开注液机。该工艺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注液精度并降低了设备成本。
关键词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注液头 注液量 注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机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少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5-166,187,共3页
天津力神公司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机是为了适应新建自动装配线的要求,自主开发设计的。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X轴、Y轴气缸和5个HIBAR牌定量泵,实现了4工位的移动,自动完成20只电池的注液工作。该设备运行平稳,精度高,操作维护方便,... 天津力神公司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机是为了适应新建自动装配线的要求,自主开发设计的。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X轴、Y轴气缸和5个HIBAR牌定量泵,实现了4工位的移动,自动完成20只电池的注液工作。该设备运行平稳,精度高,操作维护方便,而且生产效率能够满足40只/min的新建自动装配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注液机 HIBAR定量泵 PLC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圆柱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9
3
作者 庞静 卢世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9-422,共4页
成功研制了混合电动汽车(HEV)用高功率圆柱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蓄电池采用尖晶石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中间相碳微球(MCMB)作为负极材料。重点研究了蓄电池的功率特性、循环性能、安全性及其他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蓄电池10C放电时持续... 成功研制了混合电动汽车(HEV)用高功率圆柱形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蓄电池采用尖晶石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中间相碳微球(MCMB)作为负极材料。重点研究了蓄电池的功率特性、循环性能、安全性及其他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蓄电池10C放电时持续放电功率达到640W·kg-1,而脉冲功率达到1048W·kg-1,蓄电池1C充放电循环350周的容量保持率大于90%,在-20℃与55℃下1C放电容量分别为常温25℃下的86%和95%,蓄电池在过充、短路的情况下,不爆炸,不起火,具有较好的安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离子动力蓄电池 高功率 脉冲功率 安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与水套式液冷结构耦合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仿真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菊花 陈强 +3 位作者 曹铭 张亚舫 刘自强 胡金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3-1431,共9页
针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模型。首先研究了电池组在PCM模型的散热下,不同电池间距对电池组表面温度的影响,并得出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然后根据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 针对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模型。首先研究了电池组在PCM模型的散热下,不同电池间距对电池组表面温度的影响,并得出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然后根据PCM模型的最佳电池布局,优化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模型,即找出PCM散热模型的最佳流道结构。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6流道结构模型下,电池之间的最佳间距为8 mm;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模型的效果最佳,在3 C和5 C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组的表面最高温度分别为33.78、41.11℃,相比于同尺寸PCM散热模型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7.23、1.06℃。采用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模型,电池之间的最大温差均维持在5℃以内。结果表明:该新型的PCM-水套式液冷耦合散热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池组的正常工作,并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水套式液冷 耦合散热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失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虎 厉运杰 +1 位作者 李新峰 张宏立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商用15 Ah圆柱形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老化的衰减机理,主要分析循环后电池负极片出现的波浪形异常区域。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相关区域的形貌、结构及组分。对石墨/L... 研究商用15 Ah圆柱形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老化的衰减机理,主要分析循环后电池负极片出现的波浪形异常区域。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相关区域的形貌、结构及组分。对石墨/Li半电池进行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研究该区域的电化学性能。异常区域被富含F、P、S和O元素的副产物覆盖,该沉积层增大了石墨嵌脱锂的阻抗,降低了负极的比容量。高温循环加速负极表面的副反应,覆盖在负极表面的副产物导致该区域出现,是电池高温循环容量衰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LiFePO_(4)离子电池 波浪死区 循环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组热均衡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星 李达 +4 位作者 刘增辉 韦振 郭利伟 董昊天 王大方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3-1280,共8页
首先建立水冷系统布置方案和三维模型,然后对水冷模式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18650不同排列方式的冷却效果和热均衡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电池模组放电过程中不同点的温度进行测试。定义热比来定量描述电池模组热均衡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 首先建立水冷系统布置方案和三维模型,然后对水冷模式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18650不同排列方式的冷却效果和热均衡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电池模组放电过程中不同点的温度进行测试。定义热比来定量描述电池模组热均衡性。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电池模组几何模型和单体数量相同时,错位排列的冷却效果和热均衡性均优于并行排列,1C放电倍率下,错位排列最高温升比并行排列低2.26 K,热均衡性提高33.9%;同一排列方式下电池单体数量越多,模组热均衡性越差,当模组中单体数量由15增加到60时,并行排列热均衡性下降了5.1%,错位排列热均衡性下降6.3%;几何模型和放电倍率对热均衡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离子动力电池 热均衡 水冷系统 错位排列 并行排列 热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镍NCA811正极的21700锂离子电池在某装备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淼 王晓丹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4-1019,共6页
武器装备对储能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向着更高比能量、极端温度条件、高抗力学等苛刻的应用要求发展。采用基于高镍NCA体系且已商业化应用的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作为对象,针对具体的实际应用工况,研究了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在某装备上应用... 武器装备对储能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向着更高比能量、极端温度条件、高抗力学等苛刻的应用要求发展。采用基于高镍NCA体系且已商业化应用的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作为对象,针对具体的实际应用工况,研究了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在某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圆柱形21700锂离子电池在电性能、极端温度条件、抗力学性能及安全性上均满足应用指标要求,可以用作该装备的储能电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21700离子电池 高镍正极 极端温度 抗力学性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迂回形冷却管对动力电池冷却性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帅 赵加佩 +1 位作者 李培政 袁金良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9-1594,共6页
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设计了一种以迂回形冷却管为特征的新型液冷系统,建立了系统的三维瞬态数值计算模型,探究了冷却管的流道高度、冷却液流向、入口流量和温度对电池模块冷却性能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蛇形冷却管相比,迂回形冷却... 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设计了一种以迂回形冷却管为特征的新型液冷系统,建立了系统的三维瞬态数值计算模型,探究了冷却管的流道高度、冷却液流向、入口流量和温度对电池模块冷却性能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蛇形冷却管相比,迂回形冷却管可大大提升电池模块均匀性;在相同的流量下,增大流道高度可以减少泵功;将一股冷却液改为相反方向的两股,可以改善电池模块均温性;增大冷却液流量,可以有效降低电池模块最高温度与最大温差。为验证系统在电动汽车US06工况下的有效性,对系统冷却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却液入口温度25℃、流量为1 g/s时,最高温度仅为26.8℃、最大温差小于2℃,很好地满足了电池组热管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热管理 液冷 迂回冷却管 循环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