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圆束偏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跃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4-28,共5页
在分析和论证了圆束偏器的圆对称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四块屋脊道威棱镜组成的新型圆束偏器,该新型圆束偏器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圆对称性更为明显等特点,且有几种结构外形,以适用于各种光学仪器.
关键词 棱镜 成象 圆束偏器 几何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型圆束偏器
2
作者 赵跃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由反射镜组组成的新型反射型圆束偏器.方法在对立方棱镜的结构特性和阿贝屋脊棱镜的成像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三个反射镜组组成的新型反射型圆束偏器.结果用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推导出该反射型圆束偏器在会聚光路中的稳像... 目的研究由反射镜组组成的新型反射型圆束偏器.方法在对立方棱镜的结构特性和阿贝屋脊棱镜的成像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三个反射镜组组成的新型反射型圆束偏器.结果用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推导出该反射型圆束偏器在会聚光路中的稳像公式.结论该反射型圆束偏器能实现两自由度偏折光束,正像,具有体积小和适合于宽光谱范围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镜 成像 圆束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射影对应圆束法构成重虚圆点四次曲线 被引量:1
3
作者 边欣 吴红丹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定义了类射影对应圆束的概念,证明了类射影对应圆束的交点轨迹 是重虚圆点四次曲线,给出了具体的实例及由计算机绘制的图形。
关键词 类射影对应圆束 重虚点四次曲线 计算机绘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束绞圆导线线圈中涡流损耗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世山 汲胜昌 李彦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0,共4页
在考虑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前提下 ,计算了电缆绕组变压器线圈的涡流损耗。首次提出了集肤效应损耗系数和邻近效应损耗分裂导线系数概念 ,并通过一定的数据样本拟合了这两个系数的多项式表达式 ,用该表达式计算了某一三相电缆绕组变压... 在考虑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前提下 ,计算了电缆绕组变压器线圈的涡流损耗。首次提出了集肤效应损耗系数和邻近效应损耗分裂导线系数概念 ,并通过一定的数据样本拟合了这两个系数的多项式表达式 ,用该表达式计算了某一三相电缆绕组变压器线圈的涡流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涡流损耗 集肤效应 邻近效应 电力变压器 导线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三维CT重建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龚磊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基于点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FDK近似3D-CT重建算法重建速度快,在10°锥角内重建精度高,因此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算法不能满足线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情况。为此,将上述点源FDK近似原理拓展到线源情况,推导了线源... 基于点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FDK近似3D-CT重建算法重建速度快,在10°锥角内重建精度高,因此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算法不能满足线X射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的情况。为此,将上述点源FDK近似原理拓展到线源情况,推导了线源圆轨道锥束扫描3D-CT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利用这种算法,对圆轨道锥束大视场扫描3D-CT实验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了正确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三维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 轨道锥扫描 FDK重建算法 线源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准三代三维工业CT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傅健 路宏年 王宏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79,共4页
基于FDK(Feldkamp,Davis and Kress)重建算法的圆轨道锥束扫描方式,因为算法的简洁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成为目前主要的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3D-ICT)成像技术。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该种技术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尺寸受到... 基于FDK(Feldkamp,Davis and Kress)重建算法的圆轨道锥束扫描方式,因为算法的简洁性和工程实现的可行性,成为目前主要的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3D-ICT)成像技术。但受探测器长度的限制,该种技术的扫描视场小,可检构件尺寸受到限制。为解决较大尺寸构件3D-ICT检测问题,讨论了一种扫描锥束偏转的准三代3D-ICT成像方法,推导了它基于FDK原理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表明,在扫描锥束偏转两次情况下,其有效扫描视野比圆轨道扫描方式提高1.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三维工业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 轨道锥扫描 准三代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三次代数曲线(连载 No.7)
7
作者 陈谷新 《图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84-89,共6页
7 环索线(下)构成环索线的方法甚多,本节仅介绍一些主要的方法。1.给出以C为中心的圆k<sub>2</sub>及定直径OF。过点F作定直线g,过O作动直线m,设B=m×g,A=m×k<sub>2</sub>。在m上截取MA=AB,则点M的... 7 环索线(下)构成环索线的方法甚多,本节仅介绍一些主要的方法。1.给出以C为中心的圆k<sub>2</sub>及定直径OF。过点F作定直线g,过O作动直线m,设B=m×g,A=m×k<sub>2</sub>。在m上截取MA=AB,则点M的轨迹为环索线k<sub>3</sub>(图7-1)。证明过O作Y平行于g,l与y交于点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索线 NO.7 代数曲线 圆束 二重点 极线 工程图学 旋转中心 起始位置 素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三次代数曲线
8
作者 陈谷新 《图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78-82,共5页
3 三等分角线三等分任意一个已知角是古希腊几何学家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并被称为初等几何的“三大难题”之一。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尺规不能解的问题。在研究解答这一难题的过程中,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若干可用于解... 3 三等分角线三等分任意一个已知角是古希腊几何学家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并被称为初等几何的“三大难题”之一。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尺规不能解的问题。在研究解答这一难题的过程中,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若干可用于解决此问题的三次曲线,这些曲线称为三等分角线。3.1 马克劳林三等分角线(The trisectrix of maclaurin)这种曲线有多种构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等分角 代数曲线 三次曲线 初等几何 直线法 参数方程 林曲 极坐标方程 构成方法 圆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
9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2期10-10,共1页
TH703 99020765反射型圆束偏器=Reflecting circular beam deflector[刊,中]/赵跃进(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18(3).—342-345在对立方棱镜的结构特性和阿贝屋脊棱镜的成像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 TH703 99020765反射型圆束偏器=Reflecting circular beam deflector[刊,中]/赵跃进(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18(3).—342-345在对立方棱镜的结构特性和阿贝屋脊棱镜的成像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3个反射镜组组成的新型反射型圆束偏器。用反射棱镜共轭理论推导出该反射型圆束偏器在会聚光路中的稳像公式。该反射型圆束偏器能实现两自由度偏折光束,正像,具有体积小和适合于宽光谱范围等特性。图1参5(金友)TH703 99020766用传递函数法优化光学公差=Set tolerances basedon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刊,中]/王黎明,杨华民,李共德(长春光机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圆束偏器 反射型 特性分析 阿贝屋脊棱镜 理论推导 传递函数法 结构特性 理工大学 立方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simulation of annular elliptical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 by transition SST model 被引量:2
10
作者 H NEMATI A R RAHIMZADEH WANG Chi-chu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8期2324-2337,共14页
In this study,thermo-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al annular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in detail.Transition SST model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turbulent flow.Effects of air velocities,hor... In this study,thermo-fluid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al annular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were numerically studied in detail.Transition SST model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turbulent flow.Effects of air velocities,horizontal to vertical fin diameter ratios,and fin densities were examined in detail.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elliptical fin layout.It was shown that pressure drop of annular elliptical fin can be only one half of that of a circular annular fin while containing comparabl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The vertical elliptical annular fin may even contain a highe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ver circular fin.Correlations are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Nu number and pressure drop based on the annular circular fin.The maximum deviations between the proposed correlations and simulations regarding pressure drop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5.6%and 3.2%,respectively.For further elabor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the elliptical layout from the second law perspective,normalized entropy generation was also studied.In all cases,the entropy generation rate in circular f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 elliptical f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ular fin elliptical fin entropy generation transition SST model tube bund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