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叶乌桕的化学成分
1
作者 陈佳倩 崔清雅 +4 位作者 吴雷名 陈贤安 郑冰莹 黄冬 唐贵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采用硅胶柱、凝胶Sephadex LH20柱、p-HPLC等多种色谱法对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从中获得23个化合物。运用核磁等波谱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硅胶柱、凝胶Sephadex LH20柱、p-HPLC等多种色谱法对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从中获得23个化合物。运用核磁等波谱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比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确定为飞龙掌血内酯酮(1)、飞龙掌血内酯(2)、莨菪亭(3)、6,7-二甲氧基香豆素(4)、6,7,8-三甲氧基香豆素(5)、8-羟基-5,6,7-三甲氧基香豆素(6)、5,6,7,8-四甲基香豆素(7)、lup-20(29)-ene-3α,23-diol(8)、算盘子酮(9)、3β-O-trans-caffeoylbetulinic acid(10)、oleana-1,18-dien-3-one(11)、morolic acid acetate(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6-hydroxystigmast-4-en-3-one(15)、oleodaphnone(16)、5′-甲氧基川陈皮素(17)、trigonochinene E(18)、没食子酸乙酯(19)、瑞香毒素B(20)、(+)-3-hydroxy-1,5-diphenyl-lpentanone(21)、5-hydroxy-3,4-dimethyl-5-pentylfuran-2(5H)-one(22)和吲哚-3-甲醛(23)。已知化合物1~23均为首次从圆叶乌桕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所有单体化合物进行初步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8和18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975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3.97±0.40)和(26.61±1.8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 化学成分 细胞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树种圆叶乌桕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珊 何茜 +2 位作者 李吉跃 苏艳 吴俊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圆叶乌桕的抗旱性能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圆叶乌桕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连续监测... 【目的】探讨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圆叶乌桕的抗旱性能提供基础依据,并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圆叶乌桕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连续监测其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圆叶乌桕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干旱末期分别达到峰值37.42%和197.18μg·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干旱第18、21和21天达到峰值159.19 U、31.89 nmol·g-1和2.31 mg·g-1。【结论】在不同干旱胁迫时期圆叶乌桕的生理响应机制不同,在轻度与中度干旱时期,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积极防御与渗透调节能力的提高协同作用,以增强抗旱能力,在重度干旱时期,主要以渗透调节为主。总体而言,圆叶乌桕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潜能,是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干旱胁迫 圆叶乌桕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圆叶乌桕和毛果巴豆幼苗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洪文君 徐瑞晶 +2 位作者 魏依娜 何妙坤 庄雪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为华南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及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温室盆栽生长法,通过不同浇水频度控制干旱条件,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毛果巴豆C... 【目的】为华南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及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温室盆栽生长法,通过不同浇水频度控制干旱条件,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毛果巴豆Croton lachnocarpus的苗高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5%和8%-10%,基径净生长量增加17%-35%和10%-30%;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2种植物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圆叶乌桕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毛果巴豆;2种植物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敏感,但SOD活性和MD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变化不明显.茎部解剖结构比较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茎部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干旱胁迫会导致其木质部与髓部厚度比值增加,反映了2个树种可通过增加木质部与髓部结构来适应干旱胁迫.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中度和重度干旱,圆叶乌桕的耐旱能力均强于毛果巴豆,其生理指标和茎部结构对干旱胁迫响应的不同反映了其耐干旱胁迫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幼苗生长 形态解剖 生理响应 圆叶乌桕 毛果巴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新和阳山县圆叶乌桕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群动态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瑞晶 黄川腾 +3 位作者 周雪刚 邹龙海 唐光大 庄雪影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6-504,共9页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群落的变化规律,应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清新县和阳山县两片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总面积为48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石灰岩山地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群落的变化规律,应用样方调查法,对广东省清新县和阳山县两片石灰岩山区圆叶乌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总面积为4800 m2的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140种,隶属于65科118属。群落均以大戟科、茜草科、芸香科、桑科和木犀科为优势科;其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的79.6%,温带分布型属占18.3%。除草本层均匀度外,清新群落的各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阳山群落的高。清新的圆叶乌桕种群缺乏小苗,为不稳定种群;而阳山的圆叶乌桕种群相对年轻,为稳定种群。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群落中圆叶乌桕的优势地位终将被其它耐荫型树种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乌桕 种群结构 物种多样性 石灰岩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土壤与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锡辉 秦新生 +1 位作者 梁同军 林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5-1200,共6页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1)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Pb>Cr>Zn>Ni>Fe>Cd>Cu,全Pb、全Zn及全Cu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3级标准。圆叶乌桕叶片Ca含量(25.24 g.kg–1)、Cd含量(0.45 mg.kg-1)高于乌桕、山乌桕。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低的元素如K、Fe和Cu在圆叶乌桕叶片中的生物吸收系数较高,而土壤中含量较高的元素如N、Ca、P、Mg、Mn和Zn在其叶片中生物吸收系数较低。在高温干旱的胁迫下,圆叶乌桕叶片会吸收一定量的Ca,提高抗逆性。圆叶乌桕的化学元素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圆叶乌桕 乌桕 乌桕 化学元素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光合菌和菌根菌对圆叶乌桕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洪文君 莫惠芝 +4 位作者 方素琴 刘强 吴永彬 许建新 庄雪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本文研究了可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共生细菌或真菌及其共生效应,为华南石灰岩地区乡土树种壮苗培育提供理论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不施菌为对照组(CK),比较研究光合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RG)2个稀释浓度(RG50,RG100)和2种AM菌... 本文研究了可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共生细菌或真菌及其共生效应,为华南石灰岩地区乡土树种壮苗培育提供理论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不施菌为对照组(CK),比较研究光合菌(Rubrivivax gelatinosus,RG)2个稀释浓度(RG50,RG100)和2种AM菌根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AT),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及其混合菌剂(Mix)对圆叶乌桕幼苗菌根侵染率、生长及根系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光合菌可显著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物量,以RG50对幼苗的促进效果最佳;接种菌根菌也可提高圆叶乌桕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积累,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光合菌比菌根菌能更大比例地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综上分析可知,不同菌剂促进圆叶乌桕幼苗生长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RG50>RG100>AT>Mix>GM>CK;2种菌根菌AT和GM均能促进宿主植物生长,但对促进圆叶乌桕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乌桕 光合菌 AMF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叶表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敏宜 袁锡强 秦新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9-715,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3个种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生长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叶下表皮细胞小且呈无规则型,细胞...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3个种的叶表皮形态特征,分析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生长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叶下表皮细胞小且呈无规则型,细胞排列紧密;气孔集中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相对最小;气孔类型是无规则型,无副卫细胞;圆叶乌桕上下叶表皮有厚角质层和蜡质层,蜡被呈片状和网状。圆叶乌桕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反映了它对石灰岩生境的适应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乌桕 石灰岩 表皮 气孔参数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森林圆叶乌桕AM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谭金玉 张传博 罗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732-3735,共4页
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桕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44.3%;从乌桕根系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2个属29... 对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桕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44.3%;从乌桕根系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2个属29种,分别为球囊霉属(Glomus)2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和凹坑无梗囊霉(A.excavatadun)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 丛枝菌根真菌 侵染率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与圆叶乌桕的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帆 宋林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文以云南省西畴石灰岩峰丛地区为例探讨了滇东南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点;同时应用气相色谱对石灰岩地区较为常见的乡土树种圆叶乌桕进行了种子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分析。认为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生长迅速,其种... 本文以云南省西畴石灰岩峰丛地区为例探讨了滇东南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点;同时应用气相色谱对石灰岩地区较为常见的乡土树种圆叶乌桕进行了种子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成分分析。认为圆叶乌桕在石灰岩地区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生长迅速,其种子含油量高、材质好、并兼有其它用途,在生态环境严酷、资源贫乏的石灰岩地区是理想的开发利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生态环境 圆叶乌桕 石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生态修复和鸟媒植物山乌桕和圆叶乌桕栽培技术综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邱敏婷 陈玉婷 +2 位作者 王嘉怡 罗连 林石狮 《现代园艺》 2016年第21期27-28,共2页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和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2种乡土植物具有彩叶特色,强阳性,耐贫瘠,山乌桕更因其富含油脂的种子而吸引多种野生鸟类,整体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价值。本文对2种乌桕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种子繁殖...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和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2种乡土植物具有彩叶特色,强阳性,耐贫瘠,山乌桕更因其富含油脂的种子而吸引多种野生鸟类,整体具有重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价值。本文对2种乌桕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种子繁殖技术、嫁接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价值等作了全面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圆叶乌桕 繁殖 应用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乌桕属植物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新生 林丽静 何科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GC-MS)分析圆叶乌桕、乌桕和山乌桕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圆叶乌桕中化学成分多样性相对较高,富含萜烯类化合物;乌桕以吡喃环类化合物为主;而山乌桕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三者根的化...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GC-MS)分析圆叶乌桕、乌桕和山乌桕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圆叶乌桕中化学成分多样性相对较高,富含萜烯类化合物;乌桕以吡喃环类化合物为主;而山乌桕中β-谷甾醇的含量较高.三者根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其生长基质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乌桕 乌桕 乌桕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园林应用的三种乌桕属乡土观赏植物 被引量:11
12
作者 秦新生 《广东园林》 2011年第2期71-73,共3页
乌桕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文章从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观赏价值、应用特点等方面,介绍了适合在园林中推广应用的乌桕属三种植物。
关键词 乌桕 圆叶乌桕 乌桕 特性 园林应用 广东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石灰岩特有植物的特性及园林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新生 《广东园林》 2011年第1期52-54,共3页
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是石灰岩特有植物,具有较高的学术、观赏和经济价值。文章从形态特征、分布、生态习性及繁殖等方面对圆叶乌桕和报春苣苔进行介绍,并阐述其园林观赏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圆叶乌桕 报春苣苔 石灰岩 特有植物 园林应用 广东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