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圆包山组时代、沉积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尹海权 周洪瑞 +5 位作者 程瑞 张维杰 郑小明 杨立业 李杰 王晟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78,共14页
通过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圆包山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420±3 Ma和419.6±3.6 Ma)以及圆包山组底部层位发育的笔石、头足类化石,认为圆包山组形成时代并非早志留世,而是泥盆纪。圆包山组中发育的大量沉积构造及其岩性特征,表明... 通过阿拉善北部杭乌拉地区圆包山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420±3 Ma和419.6±3.6 Ma)以及圆包山组底部层位发育的笔石、头足类化石,认为圆包山组形成时代并非早志留世,而是泥盆纪。圆包山组中发育的大量沉积构造及其岩性特征,表明了圆包山组为典型的半深海—深海浊积岩沉积,但鲍马序列发育不完整,主要有AE、ABE、ADE和ABDE等序列组合,并划分了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沉积亚相。研究区位于阿拉善地区北部,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部分,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间的关键部位。早古生代硅质岩岩石特征表明,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处于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的稳定大地构造背景。自晚古生代开始,研究区的大地构造活动性开始增强,逐渐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活动大陆边缘,并形成了巨厚的浊积岩。根据浊积岩中槽模、沟模等沉积构造确定了物源区为研究区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并根据浊积岩岩性、沉积特征以及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晚古生代早期的浊积岩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活动大陆边缘,并同时受岛弧作用的影响,导致浊积岩具有岛弧物源区属性。结合圆包山组中碎屑锆石特征及其年龄可以进一步确定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研究区北部Gobi-Altai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 西伯利亚板块 圆包山 沉积序列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圆包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尹海权 周洪瑞 +4 位作者 徐东卓 张维杰 郑小明 王晟宇 高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96-2211,共16页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认为圆包山组时代为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对圆包山组中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分析,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杭乌拉北西方向。结合区域岩浆演化资料分析,圆包山组物源区为呼和套尔盖地区。在圆包山组中还检测到继承锆石,新元古代分布于559~952Ma,中元古代分布于1011~1460Ma,古元古代分布于1629~2490Ma。从前人对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塔里木板块以及南蒙古微板块的相关锆石年龄结果总结发现,华北板块与周围板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的锆石年龄记录,阿拉善地块也缺少1.0~1.2Ga锆石年龄记录。综上,认为研究区在古生代构造位置属于南蒙古微板块南部的一部分,元古代物源来自塔里木板块。另外由碎屑锆石年龄在地层中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在早泥盆世后隆升作用明显,构造活动性增强,受到塔里木板块影响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阿拉善北部 圆包山 砂岩碎屑锆石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尚德地区志留系圆包山组笔石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挨顺 马云飞 +10 位作者 张宝艳 武力军 张云学 邢志强 刘明君 杨富广 梁志宝 贾永琦 赵佳佳 张强 孙泽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0-958,共9页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杭乌拉山以北哈日奥布日格断凹陷盆地两侧,北东向出露770km2的哑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二叠系双堡塘组,但该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石组合及层序特征,与内蒙古岩石地层所述的双堡塘组的现在定义和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完全相悖。...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杭乌拉山以北哈日奥布日格断凹陷盆地两侧,北东向出露770km2的哑地层,前人将其划为二叠系双堡塘组,但该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石组合及层序特征,与内蒙古岩石地层所述的双堡塘组的现在定义和地质特征及区域变化完全相悖。采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方法,开展岩石组合、基本层序、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研究,划分出3个段级填图单元。根据发现的笔石化石和被晚泥盆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侵入的关系,将地层时代确定为早志留世,改划为志留系圆包山组。泥盆纪区域变质变形作用使其发生浅变质和片理化变形,并形成轴向北东的复式向斜构造。后期叠加构造变形,形成紧闭倒转褶皱。志留系圆包山组的确定对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岩石组合 笔石化石 圆包山 阿拉善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圆包山—希热哈达地区白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庆祥 伍赛男 +2 位作者 张永 沈晓丽 韩金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75-1893,共19页
在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北部圆包山—希热哈达地区白山组采集了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北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的年龄... 在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北部圆包山—希热哈达地区白山组采集了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北山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和含角砾花岗斑岩的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00.0±2.5 Ma(MSWD=2.0,n=13)和300.3±1.9 Ma(MSWD=1.9,n=23),确认研究区白山组地层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套火山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性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晚古生代北山北部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持续到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石炭纪白山组安山岩的岩浆是俯冲带流体交代中—下地壳,并使其部分熔融形成;含角砾花岗斑岩主要为中—下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源区有沉积物熔体的加入。由北往南,白山组火山岩从中性钙碱性向中酸性、酸性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过渡,其分布规律指示了古亚洲洋板块由北向南的俯冲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白山组 圆包山 中亚造山带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