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在生物组织中的动态演化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段美玲
杜娇
赵志国
黄小东
高燕琴
丁超亮
-
机构
中北大学理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4-337,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11904329)
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No.201701D121011)
河南省电磁变换与探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KLETD2003)。
-
文摘
以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基础,利用推导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在小鼠真皮组织传输中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光束初始参量(光束波长λ和圆刃型位错数目n)和传输距离z对光束归一化光强分布、相位演化和传输轨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数为n的部分相干圆刃型位错光束,源平面内中心光强最大,两侧对称分布着2n个次峰。随传输距离增加,光强分布由多峰状逐渐演化为单峰状,波长越长,n值越小,光强分布演化越快。位错数目越多,光束稳定性越好。源平面内n个圆刃型位错最内侧的环半径随位错数目增加而减小。受到生物组织湍流诱导和衍射效应的综合作用,自传输开始,圆刃型位错分裂为n对拓扑荷分别为“+1”和“-1”的相干涡旋。随传输距离增加,又新生n对拓扑荷为“+1”和“-1”的相干涡旋。波长越长,n值越大,光束相位演化越快,相干涡旋的位置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最终全部湮灭。相干涡旋对间距越小,湮灭越早。波长越长,位错数目越多,起始相干涡旋对越早开始湮灭,全部湮灭的传输距离越长;波长越短,位错数目越多,新生相干涡旋对越早开始湮灭,全部湮灭经历的传输距离越长。
-
关键词
相位演化
生物组织
光强分布
传输轨迹
圆刃型位错光束
-
Keywords
Phase evolution
Biological tissu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Propagation trajectory
Circle edge distortion beam
-
分类号
O43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