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图文互文实践缺陷刍议 被引量:6
1
作者 龙其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的图文互文实践虽然方兴未艾,但就其总体实践而言仍有不少缺陷:图像与文字的错位,导致意义的错乱或缺失,而编著者入史现象则损害了文学史著的客观性;图文语境的消解、破碎与解构,使得图文的价值被削弱甚至走向对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的图文互文实践虽然方兴未艾,但就其总体实践而言仍有不少缺陷:图像与文字的错位,导致意义的错乱或缺失,而编著者入史现象则损害了文学史著的客观性;图文语境的消解、破碎与解构,使得图文的价值被削弱甚至走向对立;文学史著的图文关系缺乏创新,使读者的期待视野日渐趋同。凡此种种,使得现当代文学史著运用图像的成果数量趋多而精品少、视觉冲击性强而思想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 学史著 图文互文 实践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义图文互文文学研究思想综论 被引量:3
2
作者 龙其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杨义的文学研究贯通古今中外,呈现出开阔的研究视野和渊深的知识积累,图文互文文学研究是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义的图文研究注重图史互动,通过富于精神内涵的文字和展现生命爆发点的图像,力图回到文学现场。他的图文实践超出了... 杨义的文学研究贯通古今中外,呈现出开阔的研究视野和渊深的知识积累,图文互文文学研究是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义的图文研究注重图史互动,通过富于精神内涵的文字和展现生命爆发点的图像,力图回到文学现场。他的图文实践超出了一般"插图本"文学研究著作图文并茂的外在层面,而是深入到"以史带图,由图出史"的图史相互阐释的融合状态。杨义的图文互文文学研究体现了其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主张,将地理景观、自然山水、园林祠堂、雕像墓碑等地域要素囊括进来,极大地拓展了图文研究的选图视野,是其大文学观的必然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义 图文互文 研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图像史料与中国文学图文互文研究著作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龙其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中国文学图文互文研究著作对于图像史料的使用在新世纪后发生了转向,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热衷于书影、人物照片转而表现出对于美术图像史料的大量使用。美术图像史料进入文学图文研究著作后,建构了文学研究著作的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层... 中国文学图文互文研究著作对于图像史料的使用在新世纪后发生了转向,由20世纪90年代后期热衷于书影、人物照片转而表现出对于美术图像史料的大量使用。美术图像史料进入文学图文研究著作后,建构了文学研究著作的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层次感和体积感的空间形象,同时也努力追求图像意义及文化场域的生成,在多种文化对话中还原文学历史现场。文学研究著作对于图像史料选择的变化反映了学者研究旨趣与观念的转变,但研究著作对美术图像史料的使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继续实践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料 图文互文 中国学研究 意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拳经图谱“图文并茂”论绎
4
作者 白俊亚 刘洪 岳涛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图文并茂”是明代传世拳经图谱的重要特征和知识表达方式。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明代拳经图谱“图文并茂”实践展开研究。研究认为:①武术拳经图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图文并茂之理想,并在明代“礼下庶人”的社会背景下,以政... “图文并茂”是明代传世拳经图谱的重要特征和知识表达方式。以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明代拳经图谱“图文并茂”实践展开研究。研究认为:①武术拳经图谱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图文并茂之理想,并在明代“礼下庶人”的社会背景下,以政治制衡、艺术熏染和文化互动为逻辑支点形成“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图文并茂格局。②其图文并茂实践不仅涵盖了因图图互构、文字点醒、图文互渗等内容而产生的“图文互文”,还包括由于图文分属不同符号系统而形成的“图文缝隙”。作为明代拳经图谱“图文并茂”实践的一体两面,“图文互文”和“图文缝隙”相互作用,为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了一场“和而不同”的武术视觉景观。③立足“图像转向”视角,需重新审视明代拳经图谱中武技的视觉化保存,形象化呈现,神秘化赋魅的历史经验,旨在丰富拳谱研究的传统范式,反思“文贵图轻”的普遍观念,以期为当代武术图文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呼应当今“读图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拳经图谱 图文并茂 图文互文 图文缝隙 图像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