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古日格金矿床方解石C、O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1
作者 刘琦 丁成武 +2 位作者 戴盼 赵彬朝 王路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0-462,共13页
图古日格金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西段宝音图隆起区域。为了查明图古日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测试结果显示:Ⅱ阶段青色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 C_(V-PDB)平均值为-8.85‰,氧同位素δ^(18) O_(V-S... 图古日格金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西段宝音图隆起区域。为了查明图古日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对矿床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测试结果显示:Ⅱ阶段青色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 C_(V-PDB)平均值为-8.85‰,氧同位素δ^(18) O_(V-SMOW)平均值为11.65‰;Ⅲ阶段土黄色方解石的碳同位素δ^(13) C_(V-PDB)平均值为-6.78‰,氧同位素δ^(18) O_(V-SMOW)平均值为20.98‰,显示出由贫到富的δ^(13) C和δ^(18) O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所分析的方解石是两个成矿阶段的产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矿床形成的不同阶段中成矿流体的来源和组成有所差异,Ⅱ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Ⅲ阶段成矿流体为来自岩浆水的热液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同位素的交换。通过对比宝音图群与区域地层的C-O同位素组成,发现宝音图群具有明显亏损氧同位素的特征,也指示成矿过程中热液流体与围岩发生了水岩反应。根据水岩反应理论模拟可知,成矿流体的可溶性碳主要以HCO_(3)^(-)的形式存在。同时,成矿流体δ^(13) C、δ^(18) O值分别为-9.2‰,8‰,表明Ⅲ阶段初始流体来源于岩浆,演化过程中与围岩中的海相碳酸盐岩发生水岩反应。结合矿床地质、矿物共生组合以及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认为图古日格金矿床具有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古日格金矿床 方解石 碳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岩浆热液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床中碲化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成武 戴盼 +5 位作者 江思宏 郝金华 张照录 刘琦 彭云彪 张更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50-2463,共14页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图古日格金矿床矿石中发现了大量碲化物,包括碲金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和自然碲等,矿床中金的赋存形式主要为碲化物,其次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图古日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Ⅱ_(1)、Ⅱ_(2)和Ⅱ_(3)三个亚阶段。Ⅱ_(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粗粒黄铁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自然碲+粒状方铅矿;Ⅱ_(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细粒黄铁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铅矿;Ⅱ_(3)阶段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状方铅矿。碲化物和硫化物共生组合显示,Ⅱ_(1)阶段成矿流体的lgf_(S2)为-13.5~-10.9,lgf_(Te2)为-10.5~-9.4;Ⅱ_(2)阶段成矿流体的lgf_(S2)为-16.7~-12.4,lgf_(Te2)为-11.2~-9.4。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沸腾作用及含H_(2)Te气相流体的冷凝作用是诱发该矿床大量金、银碲化物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并富集的主要机制,也是造成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碲含量不均匀,并且出现自然碲+硫化物等不平衡矿物组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物 钙碱性岩 图古日格金矿床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